本书被誉为中国版的《这书要卖100万》。
李鲆以专业的素质、传播的角度切入出版,对畅销书运作进行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梳理,厘清了关于畅销书的种种错误观点,总结了畅销书运作的普遍规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对出版从业者和写作者都有借鉴价值。
作者是作家、媒体人、出版人,曾从事过出版策划、图书营销、杂志编辑、数字出版、媒体公关等多种职业,因此得以从多个视角观察书业,发现被许多出版从业人忽视的细节,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畅销书的“3214”法则,可以帮出版人判断一本书的畅销潜质。作者认为,图书营销应该从图书策划开始,贯穿出版的始终,出版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营销。对于如何制作畅销书名、如何制作封面、腰封,乃至如何撰写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等,他都给出了具体而微的方法。
作者自称是一个有总结癖的人。他认为,一切艺术都可以细细拆分为技术,总结出一二三四来,让后来者可以很快上手。他说所谓畅销书浅规则,即关于畅销书的浅显的规则,一看就能懂,一学就能用。
200余家出版机构的培训导师,出版培训人李鲆思想大成之作。
中国版《这书要卖100万》,版在2013年出版后畅销大陆出版界,并成功将版权输出台湾地区,成为图书策划类本版权输出台湾地区的出版物。
新版增加30%内容,全新增订升级。
传授133个图书策划细节,一本书帮你轻松掌握畅销书出版秘籍。
出版单位业务培训读物,获诸多出版名家力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长孙月沐、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长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金丽红、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新华出版社副社长要力石、华文天下图书总编辑杨文轩、磨铁图书创始人沈浩波、读客图书董事长华楠等出版名家联合力荐。
李鲆——
畅销书作家,出版专家,微商文案营创办人,天津万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著作有《畅销书浅规则》《畅销书营销浅规则》《软书:精英出版私人定制》《微信营销108招》(合著)等16部。其中《畅销书浅规则》是国内首部售出繁体版权、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版的出版理论著作。先后为全国数百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出版机构、院校提供培训、咨询、策划、出版服务。
微博:@李鲆
微信:276527980
再版序
序1:解读畅销书密码
序2:畅销书的浅规则与深思考
原版自序:畅销书的“3214法则”
及时章 厘清畅销书的14条谬论
谬论1:能不能畅销,编辑不知道
谬论2:只要能畅销,一定会赚钱
谬论3:只要傍名人,一定卖得好
谬论4:卖够五万册,就是畅销书
谬论5:大报发书评,才是畅销书
谬论6:上了排行榜,就是畅销书
谬论7:必须高品质,才能够畅销
谬论8:只要会炒作,就能够畅销
谬论9:跟风畅销书,就能够畅销
谬论10:出版流水线,编辑只管编
谬论11:营销之存在,只为多卖书
谬论12:填补空白点,就能够畅销
谬论13:只要能畅销,就值得效仿
第二章 造就畅销书的13大原则
原则1:较大基数原则
原则2:稀缺性原则
原则3:易传播原则
原则4:实用性原则
原则5:趣味性原则
原则6:诉诸感性原则
原则7:低定价原则
原则8:购买力原则
原则9:轮回性原则
原则10:时代性原则
原则11:经典性原则
原则12:关注当下原则
原则13:核心价值观原则
第三章:构成畅销书的23个元素
畅销元素1:名人
畅销元素2:故事
畅销元素3:励志
畅销元素4:影视
畅销元素5:青春
畅销元素6:两性
畅销元素7:家教育儿
畅销元素8:品牌
畅销元素9:时尚
畅销元素10:财富
畅销元素11:升职
畅销元素12:心理
畅销元素13:养生健康
畅销元素14:美食
畅销元素15:减肥
畅销元素16:宠物
畅销元素17:政治
畅销元素18:国学
畅销元素19:悬恐
畅销元素20:暴力
畅销元素21:专业
畅销元素22:品位
畅销元素23:资本
第四章 图书营销的15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1:出版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营销
创新思维2:图书营销的关键:像商人一样思考
创新思维3:图书营销的核心:凝聚说服策略
创新思维4:你需要说服的,不只是读者
创新思维5:封面,影响购买者的机会
创新思维6:书名,最重要、最长效的营销工具
创新思维7:腰封,仅次于书名的营销利器
创新思维8:内容简介,你可能需要写三个
创新思维9:序与跋,都要简短动人
创新思维10:作者简介,也要突出营销
创新思维11:简短些、有趣些,拜托!
创新思维12:易读性,不能违背的排版及时律
创新思维13:铺货是好的营销
创新思维14:不必去“求”媒体发稿
创新思维15:没有消息才是最坏的消息
第五章 畅销书书名制作的21条法则
法则1:广告性法则
法则2:“眼前一亮”法则
法则3:关键词法则
法则4:共情法则
法则5:“贩卖”理念法则
法则6:创造概念法则
法则7:关注热点法则
法则8:实用主义法则
法则9:一二人称法则
法则10:数字法则
法则11:“这很容易”法则
法则12:突出名作者法则
法则13:走极端法则
法则14:诉诸法则
法则15:疑问句法则
法则16:“正能量”法则
法则17:双书名法则
法则18:以“怪”制胜法则
法则19:情色法则
法则20:对比法则
法则20:填空法则
第六章 畅销书封面制作的18条军规
军规1:封面不仅是包装,更是广告
军规2:编辑传达意图,设计师负责呈现
军规3:封面颜色,应明亮、温暖
军规4:突出书名,是封面设计的核心原则
军规5:封面缩小至方寸,也应能看清书名
军规6:书脊上的书名,也应该尽量醒目
军规7:知名度高的作者,要尽量突出
军规8:品牌书系要特别突出品牌
军规9:像制作广告语一样制作封面文案
军规10:除非刻意,否则不使用生僻字
军规11:如使用腰封,务必精心制作
军规12:名人荐书,有用但需节制
军规13:草根推荐,更具可信度
军规14:美与实用不可兼得,舍美而取实用
军规15. 首先考虑读者,其次配合内容
军规16:多做减法,砍掉所有无用细节
军规17:封面封底不必有“整体感”
军规18:既要“是”同类书,又要能脱颖而出
第七章 腰封制作的12条法则
法则1:腰封,为营销而存在
法则2:腰封就是用来被扔掉的
法则3:腰封与封面应各司其职
法则4:把腰封做成品质广告语
法则5:腰封就是要“大声嚷嚷”
法则6:腰封方案要围绕书名做文章
法则7:善用名人推荐,诉诸
法则8:善用数据,诉诸群众
法则9:既要节约成本,又要防止损毁
法则10:尽量不要使用假腰封
法则11:想方设法对抗“审美疲劳”
法则12:如无必要,不使用腰封
后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附录:答大佳网记者问
参考书目
第八章 畅销书封面文案的10种写法 严格来说,书名也是封面文案,而且是最重要的文案。但本策划所说的“封面文案”,是指业内约定俗成的、不包括书名的、印在图书封面(含腰封、不含勒口)上的文案。也就是当书平摆时,读者可以看到的那些文案。
通常来说,读者会先关注作者(如果作者足够有名的话,作者就是最重要的购买理由),然后被书名吸引(所以突出书名是封面设计的核心原则),接下来看封面文案,然后会关注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目录、试读章节等,然后决定是否购买一本书。也就是说,在促成读者购买上,封面文案的作用超过简介、目录和试读章节,仅次于书名——甚至,有时因种种原因,书名无法承载的信息和充足的购买理由时,封面文案更能起到补充、提升作用。这时在吸引读者注意、促成读者购买上,它可能比书名的作用还要大。
本章精选了10个有代表性的图书封面文案,以介绍封面文案的10种写法。当然,封面文案的写法并不仅限于这10种,但能够熟练地掌握这10种方法,已经足以搞定绝大多数封面文案了。
写法1.诉诸名人 名人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
优案精选:
推荐人
王 蒙 刘心武 苏 童 熊召政
姜 文 潘石屹 马晓春 刘 春
姜 昆 窦文涛 陈鲁豫 曾子墨
柳云龙 孙 俪 张纪中 张 元
陆 川 尚 敬 朱大可 张 闳
——《山楂树之恋》(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版)
编客解析
当一个人足够有名,他就可以通吃一切。这也符合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名人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诉诸名人可以通过大众对名人的崇拜增强对此书的认可度和信赖感,促使读者快速判断并形成购买。
诉诸名人是最常见的封面文案写作手法。通常是某位名人写几句推荐语,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也有数位名人联袂推荐的。但很少有哪本书,能够形成《山楂树之恋》这样的豪华推荐阵营:足足20位名人,涉及作家、导演、主持人、演员、企业家、媒体人各个领域,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 这个豪华团队推荐,是当年《山楂树之恋》能够成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鉴于目前诉诸名人这一招实在用得太多太滥,让读者心生反感,所以在诉诸名人时,也应该注意几点:比如,不要用让人反感的名人来推荐;要用真正的名人,而不是需要加注释的,除非他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还有,尽量有品质的推荐理由,而不是只列个名字。
写法2.诉诸群众 读者会考量700万人同时上当受骗的机率有多大。
优案精选
畅销全球70年
畅销超过700万册
中文版5年17次印刷
行销近10万册
——《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3月版)
编客解析
我是看了上面这个文案,然后决定购买《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这个文案给人这样的诱惑或者说是压力:大家都在读这本书,你也应该读,你不读就会觉得自己落伍了。
这就是诉诸群众法则。我们都是有从众心理的。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我们就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大多数人都在读的书,我们就觉得自己也应该读。
这当然不符合逻辑,也是非理性的。但是我们也知道,人类从来就不是理性的动物。至于逻辑……它会被经验法则所代替:我们会这样想,“700万读者同时上当”的概率能有多大?这是我们的风险评估。
诉诸群众未必一定要有的销售数字。“连续12周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版权销售到32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文案,也是在诉诸群众。
写法3.诉诸 诉诸强调的则是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度和性。
优案精选
作者近30年从事零售及电子商务管理的总结和分享!
——《我看电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版).
编客解析
诉诸与诉诸名人有相似和重合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诉诸名人强调的是知名度,诉诸强调的则是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度和性。“作者近30年从事零售及电子商务管理的总结和分享”这句文案强调的就是性而非知名度。
诉诸的基本结构是“专家甲在乙领域说的任何事情都是正确的→专家甲在乙领域说了丙理论→因此,丙理论是正确的。”一个人在零售和电子商务领域有近30年的管理经验,那他一定是的,他说的话,是我们可以信服的。
获得某某奖项,强调的也是作者的性——被这个领域的专家广泛认可,代表这个领域的顶尖成就。
写法4.诉诸 即不可替代。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优案精选
史玉柱迄今为止公开著作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同心出版社2013年6月版)
编客解析
好做的生意就是垄断,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你只要消费,就得上我这儿来。
但实际上,图书市场的竞争实在是太厉害。国内一年出版30多万种图书,而就算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一年读上五六十本书也不算太少了。
怎样让读者购买一本书?诉诸,是好的办法。即不可替代,你只能买这一本。“史玉柱迄今为止公开著作”,强调的就是性。你想买本书了解史玉柱、学习他的营销心得,你就只能买这一本。
《看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的宣传文案(不是封面文案)里有“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首度出书讲述十年央视生涯”的句子,强调的也是性——首度给人的感觉,就是。但实际上,这里玩了个小小的语言花招。《看见》并不是柴静的及时本书,早在十多年前,柴静就出版过《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夜色温柔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1年8月版),大致内容是自己担任电台主持人的经历。不过对于“央视柴静”,的确是“首度出书”,这样宣传对销量有好处。
出版界对畅销书的研究并不深入,甚至可以说是刚刚开始,很多编辑还未掌握其规律。李鲆结合出版实际,提出了很多新鲜观点,贴近实战,可操作性强,我本人给予较高评价,相信对出版编辑有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作用。
——新华出版社副社长 要力石
李鲆把他对畅销书的思考结集成书,涉及出版的各个层面,内容更丰富,分析更细致深入,有很多精彩的见解,值得出版人参考。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白冰
从事出版20多年,我算是个“老出版人”了,但李鲆对畅销书的系列思考还是让常让我觉得有所触动和收获。他的书既有理论基础和大视野,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兼具广度和深度,值得关注。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 金丽红
我一直想动手写一本怎样做出版的书,算是对自己出版生涯的一个总结。还没来得写,李鲆已经写了。他的许多想法跟我是一致的。他对出版业和畅销书的思考,是很有价值的。
——华文天下图书公司总编辑 杨文轩
我的及时份工作,就是在《中国图书商报》做专题记者。在出版行业,从商报走出了无数人才。李鲆在《商报》这个好平台施展拳脚,编《中国编客》,办“编客学堂”,与各路出版高手碰撞交流,自己又勤于思考总结,这才有了《畅销书浅规则》。
——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创始人 沈浩波
李鲆从营销角度切入研究畅销书现象,与读客“像卖牙膏一样卖书”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更重视产业链的终端,更重视消费者(读者)的心理体验。这是成就畅销书的根本所在。
——读客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 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