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救世主吗?宇宙和生命从哪里来?佛教徒相信上帝吗?相信灵魂吗?相信转世吗?崇拜鬼神吗?反对自杀吗?反对节育避孕吗?佛教徒有国家观念吗?能参加军政工作吗?
佛教在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其根本精神在流布的同时,掺杂了很多异质的成分,有了很多曲解。圣严法师以真修实证的智慧,扎实严谨的学术素养,透过平实流畅的语言,领你进入佛陀的世界,契悟佛教的奥秘。
解答当下的困惑,指引人生的出路。创建美满和谐的生活。
圣严法师为四川地震受灾民众祈福并率信众捐赠1200万台币。
圣严法师,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师,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
著名佛教道场法鼓山的创办人,门人弟子遍天下。
佛教界及时个博士学位获得者,1975年获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历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及译经院院长,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
无名问无明——李连杰与圣严法师座谈纪实
新序
自序
再序
正信的佛教是甚么
佛陀是创世主吗
佛陀是甚么
宇宙和生命是从那里来的
菩萨怎么讲
什么叫做大乘和小乘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吗
佛教的基本教理是甚么
佛教的根本教条是甚么
信仰佛教必须吃素吗
佛教对于烟酒赌博的看法怎样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佛教的信徒共有多少等级
怎样成为一个佛教徒呢
佛教为甚么要信仰三宝
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佛吗
佛教相信忏悔吗
佛教相信天堂与地狱吗
佛教相信阎王吗
佛教相信超度亡灵的功用吗
佛教相信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吗
佛教相信轮回是确实的吗
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佛教崇拜神鬼吗
佛教徒相信祈祷的功能吗
佛教是主张焚烧纸库锡箔的吗
佛教深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吗
佛教徒都愿往生极乐世界吗
佛教重视神迹吗
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吗
佛教徒是反对自杀的吗
佛教是厌世与出世的宗教吗
从信佛到成佛需要多少时间呢
立地成佛是真的吗
佛教对于现实人间的前途是悲观的吗
劫是甚么意思
大千世界怎么讲
佛教的修持方法是甚么
佛教是主张苦行的宗教吗
六根清净怎么讲
四大皆空怎么讲
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佛教是重男轻女的吗
佛教是反对家庭制度的吗
佛教徒可跟异教徒通婚吗
佛教徒必须要行佛化婚礼吗
佛教徒可以离婚吗
佛教以为婴儿可以信佛吗
佛教反对节制生育吗
佛教徒有国家观念吗
佛教徒能够参加军政工作吗
佛教是和平主义的宗教吗
佛教是主张人性本善论的吗
佛教共有多少宗派
唯识就是唯心吗
禅宗就是禅定吗
甚么叫做顿与渐
好修学哪一宗
佛教徒对于全部佛经的态度怎样呢
佛教的典籍真是难懂难读的吗
佛教徒禁看异教的书籍吗
佛教以为异教徒是罪人吗
佛教的苦相当于基督教的罪吗
佛教相信上帝的存在吗
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是甚么
佛教的真理是甚么
和尚、尼姑、居士是甚么
禅师、律师、法师是甚么
罗汉、菩萨、佛陀是甚么
佛教有统一的行政组织吗
正信的佛教是什么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的,那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教,根据这种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团形态,便是佛教。
所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信的内容,必须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及时,长期性;第二,普遍性;第三,必然性。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处如此,未来必将如此。
凡是对于一种道理或一桩事物的信仰或信赖,如果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无可讳言,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数的士君子所专有,至于民间的正信,始终未能普及。一般的民众,始终都在儒释道三教混杂信仰的观念中生活,比如对于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产物。
佛陀是创世主吗
不。正信的佛教,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原理,但却不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佛陀虽能化度众生,众生能否得度,尚须由众生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佛陀是好的良医,能为众生的痛苦诊断处方,服他的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药,佛陀也爱莫能助;佛陀是好的向导,能引导众生脱离世间的苦海,听从佛的引导,必定得度,如果不从引导,佛陀也爱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创世主自居,甚至不希望徒众们仅对佛陀做形式上的崇拜;能够实践佛的言教,就等于见佛敬佛,否则,虽然觐见了当时的佛陀,也等于没有见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创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佛陀自己虽已离苦得乐,但却不能代替众生离苦得乐。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导师,而不是幻术家及魔术师,他用不着骗人家说“代人赎罪”,他是教我们一切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佛陀是什么
佛陀,这是印度古代梵文的音译。
佛陀,含有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
佛陀,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二千五百八十九年(公元前623年),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道之后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姓,意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意为寂默。这就是佛教的教主。
但是,从释迦牟尼的言教中,我们明白,在现有历史的记载中,虽然只有释迦一人是佛,可是过去久远以前,这个世界曾经有佛出生,未来的久远以后,这个世界仍将有佛出生,现在的十方世界,也有很多的佛存在。所以,佛教不以为佛陀是的,佛教承认过去、现在、未来,有着无量无数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众生(主要指动物),不论已经信佛与否,将来也都有成为佛陀的可能,因为佛教相信:佛陀是已经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圣虽有不同,在本质上,佛性一律平等,所以,佛教不将佛陀当做的神来崇拜,也不承认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的存在。所以,佛教徒是无神论者。
宇宙和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构成宇宙的元素其自性是空的,构成生命的元素其自性也是空的,唯有空性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所谓永恒,就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本来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实际情况。
佛教相信:宇宙情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那是由于众生所造的“业力”的结果。
业力是指有情众生(动物)使每一桩或善或恶的行为,像各种颜色一样,继续不断地熏染到生命的主体一一识田中去,再从识田之中,等待外缘的诱导而萌芽生长,正像播种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气、水的诱导而萌芽生长,这在佛教称为业力的现行。业的造作是业力现行的因,业力的现行,是业所造作的果,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就是这个意思。
业,有个人单独造作的,也有与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虽然是单独造作的,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虽是与他人共同造作的,但也各有轻重不同。因此,业的种类,从大体上说,分有“共业”及“不共业”两大类。
由于共业,所以感得同样的果报;地球,便是由于地球世界的众生——过去、现在、未来的无数众生的共业所感,而有各类不同的共业,所以也感得各种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间,有着无量无数的世界,它们的成因,都是由于各类不同的无数众生,所造各类不同的共业而成。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体,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体一样。至于那些无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没有生物存在的星球,虽不是众生活动的舞台,但却也是为了众生活动的舞台而存在;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没有一种现象没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阳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果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的生物也将无法生存。虽然尚有许多事物,无法用科学的观点证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释中,一切都是由于众生的业力所感,那就是它们存在的理由。
至于生命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现,佛教相信是由变化而来,下至单细胞的生物,上至人类,都是一样。地球形成之后最初的人类,是从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是飞空而来的,那是由于他们的堕落,贪爱了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吃了之后,身体粗重不能飞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世记经》、《大楼炭经》、《起世经》等)。实际上,那也是出于他们的业报所致,天福享尽之时,必须来地上随业受报。正像以后所有的众生一样,既然先由共同的业力,感成了一个地球,岂能不来接受地球生活的果报?一旦在地球世界的业报受完,又将往生至应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又由于不共业的理由,虽然同样生在地球世界,品类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虫,上至人类,人类之中,贫富贵贱,上智下愚,也有千差万别。
事实上,共业,也是不共业的分类,比如地球众生的共业与他方世界众生的共业相比,便成了不共业;同样地,不共业,也是共业的分类,比如非洲的黑种人与亚洲的黄种人,是由不共业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类,所以仍由共业所感。以此类推,同在一个国家的人民,也有千差万别,乃至同在一个家庭,兄弟姊妹,也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
这,就是佛教对于宇宙生命的来源及其存在的看法。
菩萨怎么讲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捶”。它的意思,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物,主要就是指动物。菩萨是觉悟的有情,并且也能觉悟一切众生的痛苦,同情一切众生的痛苦,进而解救一切众生的痛苦。所以,通常都将乐善好施及扶困济厄的人,称为“菩萨心肠”。
菩萨的本义,和民间的观念大不相同,菩萨是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不能称为菩萨。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
不过,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的圣位菩萨,依《菩萨璎珞本业经》,菩萨共分五十二阶位,只有十二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我们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什么叫做大乘和小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对象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
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的大乘。
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综合五戒十善,称为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法修行而解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得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解脱道;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
仅在人天道中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证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着佛法而得解脱,不愿回过头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
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而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大乘。
从佛教的分布上说,通常说北传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国为中心而至日本、韩国、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传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锡兰为中心而至泰、缅等国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实,这是北传佛教徒的区分法,南传佛教徒根本否认这种区分法的正确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五及《杂阿含经》卷二八第七六九经,均有大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杂阿含经》卷二六第六六九经,以行四摄法为大士;《增一阿含经》卷一九,明确载有大乘的六度。
除了理论境界上的发挥,北传佛教超过了南传佛教,在佛教生活的实践上,北传地区未必全是大乘的,南传地区也未必全是小乘的;北传的中国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没有什么可比南传佛教更出色的。尤其是中国大乘佛学的成就,因为中国老庄思想所形成的玄学清谈,在魏晋时代特别风行,所以上流社会的士君子们,也把佛学当做消遣及清谈的玄理。中国的天台宗及华严宗的理路,确也受有这一风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学者木村泰贤,批评中国的佛教是属于学问的佛教,而非实践的佛教,实亦不无理由。
事实上,天台宗、华严宗的思想架构,也多出于中国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并没有足够的依据。因此,中国真正的大乘精神,从未普及到民间,更说不上成为中国民间生活信仰的依归了。所以也有人说:中国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为。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吗
是的,因为佛陀不是某一民族的保护神,佛陀是宇宙的正遍知觉者,佛陀是属于宇宙之所共有的,佛陀的正遍觉性,是遍满宇宙的,佛陀的慈悲之光,是遍照一切的。所以,佛教的本质,就是世界性的,乃至是宇宙性的。
因此,二千五百多年以来,佛教已在世界各处,渐渐分布开来。
佛教在佛陀入灭之后约三四百年之间,由于佛教内部的意见不同,所以分成两大派系,年长而保守的一派称为上座部,年轻而新进的一派称为大众部。后来上座部向南传,传至锡兰,他们多以印度南方的方言巴利语记录经典,所以后来称为巴利语系的佛教;另一派大众部向北传,虽没有直接产生大乘佛教,但大乘佛教的产生,却在大众部盛行的区域。
这只是大致上的区分,其实,从佛教的史迹考察,传至南方如锡、缅等地的,倒是梵文的大乘佛教,所以由海路传人中国的南方佛教,便是大乘系的。至于向北方传,小乘佛教的势力影响,更是显见的事实了。
大乘佛教的源头,是在释迦世尊的时代,但在佛灭之后,很少受到比丘僧团的重视和弘扬,这段暗流一直流了四五百年,才因部派佛教的分歧复杂而有大乘佛教起而代兴的时代要求,先后由马鸣、龙树、无著、世亲等人搜集整理与弘扬发挥,才产生了大乘佛教,这是以印度古代雅语梵文记录的,所以称为梵文系佛教。
中国佛教之传入,是在东汉时代,相当于耶稣纪元的初期。
中国的佛教典籍,多是由梵文原本转译成的。中国的佛教,后来虽然盛行大乘,但小乘的经论也译得很多,重要的小乘佛典,中国都有译本。
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的阶段,乃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高僧辈出,中印交流也频繁不绝。在那个阶段,中国的佛教开了花也结了果,小乘大乘,一共开出十三个宗派,渐渐又被融摄为八个大乘宗派,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唯识宗、净土宗、律宗、禅宗、密宗。到了五代以后,由于政治的摧残,以及社会环境的驱使,佛教便离开文化中心,进入山林之间,僧人自耕自食,义理的研究用不着了,所以只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一枝独秀。在唐宋之间,尚有若干真修实悟的禅师,在简单而朴质的言行之中,感化着许多的人,但也由此而种下了愚昧佛教的远因,以致到宋明以后,佛教的僧徒与寺院虽多,但已没有了灵魂,只是徒有其表的空壳而已!不重教育,只顾依样画葫芦地上殿过堂盲修瞎参,不仅很少有杰出的高僧,一般的僧徒,也多没有知识,自行且不知,哪还能化人?因此,僧人的素质普遍较低落,再加上儒家的排斥,致使民间对于佛教也就越来越不知其所以然了。
清末以来,总算由于杨仁山居士的振作,太虚大师的倡导,以及印光、弘一、虚云等几位大师和欧阳竞无(渐)等的弘化,中国的佛教,已略有了转机,唯因百废待举,举不胜举,故到目前为止,应革应兴的佛教事业,尚在娃娃学步的阶段。
我皈依圣严法师多年,受益匪浅。法师的心语,犹如智慧的明灯,清心的甘泉,点点滴滴滋润着我的心灵。 ——张国立
法鼓山慈善基金会招募义工,成立赈灾医疗团,由法鼓山副住持果品法师率队批赶赴灾区关怀抚慰灾民,协助灾民心灵重建。同时圣严法师在北投农禅寺举办三时超度系念法会,为受灾民众祈福,所得捐款全部用作赈灾。
——《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