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典商春秋图书
人气:24

典商春秋

【好评返5元店铺礼券】
  • 所属分类:图书 >管理>商业史传  
  • 作者:[成艳萍],[王阿丽] 著;[刘建生] 丛书主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44051606
  •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6
  • 印刷时间:2014-06-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184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典当,作为一种古老的金融机构,纵横华夏上千年。本书将带领读者推开典当这扇高大、神秘的"当"字木门,走进山西典当,走进山西典当商人的当业历史。

成艳萍、王阿丽编写的《晋商五百年(典商春秋)》首先从典当业的起源写起,让读者了解典当是中国乃至世界目前古老的金融行业,是现代银行业的雏形和源头;接着从山西典商的经营范围、业务管理、行会的凝聚力、独具一格的建筑设计、地缘文化中的商贸教育、约定俗成的"伎俩""密字隐语"等方面展示了山西典商独具特色的经商理念与经营艺术;后总结了山西典商的经营特点与企业文化,以及典当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本书通过多方面的视角充分展示了山西典商的魅力,可供晋商学研究者和一般历史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及时章 历史长河中的典当

及时节 典当业的起源

一、西周说――典当之萌芽

二、南北朝佛寺说――典当之肇始

三、宋代佛寺说――典当之雏形

第二节 近代典当业的分布和盛衰变化

一、典当的分布特色

二、典当的盛衰变化

第三节 典当的历史长廊

一、史话串烧

二、要想富,开当铺

第二章 足遍天下富商望族

及时节 晋韵悠悠当铺林立

一、晋商的故里――晋中地区

二、晋南地区的典当

三、晋北地区的典当

第二节 驰骋南北西典辐辏

一、全国北方地区

二、全国南方地区

第三节 西典富商独占鳌头

一、宅第连云的"亢百万"

二、"公廉中和正"

三、"三晋源"和"在中堂"

四、"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

五、晋中其他望族

第三章 西典制胜的法宝――业务管理

及时节 业务广泛银行之雏

一、三大业务顶梁柱

二、其他副业促发展

第二节 独具一格的当票

一、"认票不认人"

二、"收当――赎当"

第三节 别出心裁的规矩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二、西典规矩的特色

第四节 万事"人"为本

一、对"一把手"的选拔

二、对员工的选拔和培训

第四章 西典人的家――行会

及时节 会馆的发展历程

一、西典会馆时期

二、同业公会时期

三、商会的发展

第二节 会馆的功能:联乡情敦信义

一、约束商业行为

二、调解行内纠纷

三、道德思想教化

四、维护商人利益

第五章 浓厚的西典文化

及时节 典当之门面

一、开门先把"幌子请"

二、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第二节 典当之"形体"

一、"穿堂而过"的建筑格局

二、"麻雀式"的房屋设计

第三节 典当之教育

一、地缘文化中的商贸教育

二、民歌文化中的商贸教育

第四节 典当之技能、行规

一、扑朔迷离的"密字隐语"

二、约定俗成的"伎俩"、行规

三、"裕国便民"的行业理念

第五节 典当之"崇拜"

一、财源信义托"三财"

二、安全防火托"火""耗"

第六章 晋徽典商分庭抗礼

及时节 活动范围与特点

一、两大典商的活动范围

二、业务多元、规模庞大

第二节 胡萝卜的诱惑

第三节 徽典的管理与理念

一、"大棒"的威严

二、在家靠父母,在外靠"行会"

三、服务百姓,回报社会

第七章 意犹未尽继往开来

及时节 再回首看西典

一、山西典当的规模

二、山西典当的经营特点

第二节 西典的发展靠什么?

一、经济环境――典当业发展的外部保障

二、企业文化――典当发展的原动力

第三节 现代的生活离不开典当

一、现代典当的社会功能

二、现代典当的作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在线预览

南朝时中国货币经济十分发达,寺院放债已经相当普遍。南朝的寺院成为中国典当的创办者。正如杨联升先生所说:"在中国,古老的信用制度是当铺。"当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朝中期,当时的佛教寺庙,利用其财库中大量的捐赠财富开办了典当业。这种信用既被推广到穷人,也被推广到有钱人中问。史书记载,在5世纪的后几十年里,有位窘迫寒酸的学者,把他的一件葛衣典进了一座寺庙的库房,而一位宰相则当掉了一件贵重的皮垫,这件皮垫乃是皇帝钦赐的礼物。典当物还包括黄金这种贵金属以及牲畜(如黄牛)。可见,这一时期典当业所接受的物件已经是各种各样了,范围广泛。

隋朝一度结束了南北分立的局面,统一了全国。国家环境的相对安定为经济、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商业也出现兴旺趋势。《隋书 炀帝纪》(上)记载:"大业元年(605年)三月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洛阳)",堪见一时盛况。隋炀帝即位后,"西域诸藩,多至张掖与中国市易,帝令裴矩掌其事",对外贸易随之繁荣起来,因而典当业也应该随之兴盛。之后的唐朝则成为中国典当目前一个少见发展与繁荣的时期。唐代典当业开始向商业化发展,基本上模仿寺库的架构模式向以营利为目的的典当业转化,并脱离了寺庙经营,逐渐成为独立存在于社会的一种特殊行业。在当时长安的西市便形成了中国初期的金融市场。在这里通行着各种信用,有供给抵押信用的质库;有供给普通信用的公廨;有收受存款或供给保管的柜坊、寄附铺和各种商店;有从事兑换业、买卖金银的金银店等等。所以唐朝时期的商人和官吏贵族,常开设质库以牟利。《旧唐书》卷一八三《外戚传 武承嗣传附攸暨妻太平公主传》记载:"籍其家(太平公主),财货山积,珍奇宝物,侔于御府,马牧、羊牧、田园、质库,数年征敛不尽。"《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九载日:"如闻朝列衣冠,或代承华胄,或在清途,私置质库、楼店,与人争利。"清代吕种玉在《言鲭》书中说,"设质库质钱取利,唐以前惟僧寺为之,谓之长生库,"亦认为佛寺而外的典当质贷业自唐代始兴。

唐代的典当称为质库,另外还有一种称为"僦柜"的金融机构,同质库的性质相差无几,《资治通鉴》有关于僦柜的注解(胡三省注):"民间以物质钱,异时赎出,于母钱之外,复还子钱,谓之僦柜。"建中年问,赵赞曾利用"僦柜"这种金融机构纳质钱,以积攒讨伐李希烈的军费。唐代小说《霍小玉传》中又称为"寄附铺"。唐代典当业经营范围比较广泛,由于典当的资金一般比较雄厚,信用,除经营典当业务外还接受有钱人的低息存款,同时也办理商业放款,并代客储存财物收取保管费。它兼有钱庄、保管库的业务性质,但主要业务仍然是抵押贷款。典当物以农民的帛、粟、麦等农业产品为多,城镇市民则以金银、锦物和衣服等家用品为多。当时人们已习惯于用"典"、"当"二字表达当铺的经营活动,就在一些著名诗人的诗中也有所体现,如杜甫在《曲江》中写道:"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白居易在《自咏老身示诸家属》中也写道:"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杜陵叟》中有:"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郑谷在诗中也写道:"立朝鸣佩重,归宅典衣贫",这些诗句都不同程度反映了典当业在寻常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北宋时,社会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量日益扩大,典当业也日趋兴旺。从当时官府大力倡导官府典当业就可看出其在北宋时期的迅速发展。据(《宋会要辑稿 食货》二七之六四)记载:崇宁二年(1103年)六月十八日,政府下令要求"府界诸县除万户及虽非万户而路居要紧去处,市易抵当已自设官置局外,其不及万户……却系商贩要会处,依元丰条例,并置市易抵当"。宋代的典当业不同于唐代的僦柜,已不再兼营存款和寄存物品的信托业务,但可能兼作信用放款的业务。在《夷坚志》中还有记述,说南宋临安的质库借临安大火之机作接近投机性质的买卖。当时,典当业遍布城镇,比唐代更盛。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丞相韩琦奏称:"现兼并之家,例开质库。"宋代的寺院仍沿袭前代,经营典当牟利,其典当一般称为长生库。《台州金石录》载:"永宁寺罗汉院,萃众童行本钱,启质库,储其息以买度牒,谓之`长生库`。"南宋时期,杭州城内外的质库有几十家,收解往往以千万计。

宋时供给抵押信用的,只有典当,其名称仍沿称质库,也称质肆。押款时叫做典或典质,也有叫做解库的。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载:"江北人谓以物质钱为解库,江南人谓为质库,然自南北朝已如此。"《新五代史平话》载:"咱把三五贯钱与他开个解库,撰(挣)些清闲饭吃,怎不快活。"P13-15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