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图书
人气:41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对处境不利儿童权益的日益重视,深入探讨这些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内在机制,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课题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以小学和初中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和贫困...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 作者:[申继亮] 等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 国际刊号:9787505876026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9
  • 印刷时间:2009-09-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近年来,随着对处境不利儿童权益的日益重视,深入探讨这些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内在机制,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课题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以小学和初中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以下问题:其一,四组儿童发展的环境资源问题,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物质资源、教育资源等;其二,四组儿童在认知、情绪、行为方面的发展特点;其三,环境对于四组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合以上三个部分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教育建议。向读者呈现了一些处境不利儿童的个案研究。

及时章主要考察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环境。这里,我们考察并描述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和离异家庭儿童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及其家庭物质和教育资源情况,提出了处境不利儿童的家庭物质资源和教育资源指数。这为客观地描述四组处境不利儿童的家庭环境状况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的机制探讨奠定基础。

本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的环境资源相对较差。具体来说,流动儿童的资源缺失主要表现在家庭外社会资本、物质和教育资源缺失;留守儿童主要表现在家庭内社会资本、物质和教育资源的缺失;离异家庭儿童主要表现在家庭内社会资本、教育资源的缺失;贫困家庭儿童主要表现为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物质和教育资源的缺失。

第二章主要考察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从处境不利儿童的认知能力(流动儿童的创造力)、对环境的认识(包括生活满意度、公正感和歧视知觉)、心理健康现状(包括自尊、幸福感、积极和消极情绪、问题行为)和特点等方面,描述了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通过比较四组处境不利儿童之间及其与处境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对四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揭示,并讨论了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

我们发现,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既存在消极方面,也存在积极方面。从消极方面来看,这两类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公正感、自尊、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均低于城市儿童,问题行为、消极情绪、群体歧视知觉均高于城市儿童。从积极方面来看,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行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虽然弱于城市儿童,但其在积极情绪、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则高于农村的留守和非留守儿童。

从整体上来看,离异家庭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弱于正常家庭的儿童。其中,离异家庭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公正感、自尊、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均低于完整家庭儿童,歧视知觉、消极情绪和外部问题行为则高于完整家庭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幸福感、公正感低于一般家庭儿童;群体歧视知觉和消极情绪高于一般家庭儿童。

第三章主要探讨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机制。在质性和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并分析了各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内部的主要或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具体问题包括: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离异家庭儿童的情绪问题和贫困家庭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然后,围绕四组处境不利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对其影响因素和机制进行了考察。

通过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对于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重要的影响。相对于远端的环境,如是否留守或流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近端环境因素对于四组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四章主要结合前面三章的研究结果,针对每一类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环境、心理发展状况及突出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教育建议,为后续开展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更细致地勾画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以及突出的心理问题,我们选取了访谈中获得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案呈现给读者。在案例后,我们对导致这些案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了向社会提供一个了解处境不利儿童生活现状的窗口,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处境不利儿童生存环境、发展状况以及基本权力的重视所编写的,既是课题组研究成果的体现,更代表着这类儿童的心声,凝聚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四类处境不利儿童的突出心理问题是什么,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其作用机制是什么等问题,这对于阐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为该研究领域下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本书也针对四类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干预对策,这不仅能够为家庭、学校、社区等制定详细的干预计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简介

申继亮,男,1964年9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封丘县,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现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 研究方向为认知发展

目录

及时章 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环境

及时节 处境不利儿童概述

第二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经济地位

第三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家庭物质资源指数

第四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资源指数

第二章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

及时节 处境不利儿童对环境的认知

第二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健康特点

第三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认知能力状况——对流动儿童群体的考察

第三章 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及时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重要心理问题

第二节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如何产生的

第三节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

第四节 离异家庭儿童情绪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对贫困家庭儿童幸福感的影响

第四章 教育建议

及时节 针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建议

第二节 对留守儿童的政策、教育建议

第三节 针对离异家庭儿童的教育建议

第四节 对贫困儿童的教育建议

第五章 处境不利儿童的个案研究

及时节 流动儿童案例

第二节 留守儿童案例

第三节 贫困儿童案例

第四节 离异家庭儿童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预览

及时章 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环境

及时节 处境不利儿童概述

对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关注,实际上就是对环境与儿童发展之间关系问题的关注。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环境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中,一方面坚持环境与个体之间的整体交互作用的理论观点,另一方面,也借鉴了人类发展的生态学理论和心理韧性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对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的远端环境和近端环境均进行了考察。其中,远端环境主要考察的是儿童的社会经济地位,包括儿童发展所需的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近端环境是儿童日常生活和教育中所需要的具体资源状况,包括物质资源指数和教育资源指数两个方面。通过了解这些儿童的环境资源状况,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其发展背后的原因,实施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社会调查表明,儿童的生存、生活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这一观念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基于这一认识,儿童的生存环境及基本权利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普遍关注。我国也日益重视儿童基本权利的保护问题。……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