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刘逸生家族图书
人气:16

刘逸生家族

刘逸生,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其长子刘斯奋,在担任行政职务之余,亦诗亦文亦画,各个领域都成就斐然,长篇小说《白门柳》*获得茅盾文学奖;次子刘斯翰,既任学术刊物主编,也屡有学术著...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家族研究/谱系  
  • 作者:[郭毓玲]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62350613
  •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
  • 印刷时间:2016-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151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刘逸生,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其长子刘斯奋,在担任行政职务之余,亦诗亦文亦画,各个领域都成就斐然,长篇小说《白门柳》获得茅盾文学奖;次子刘斯翰,既任学术刊物主编,也屡有学术著作面世;女儿刘圣宜,是专注于近代史研究的教授。刘氏一门能人辈出,传为佳话。 郭毓玲所著的《刘逸生家族(风雅出身教家风世代传)/岭南文化世家传记丛书》从"刘父择学"说起,阐述了刘逸生家族几代人从起步到兴盛将"自学"的文化家风代代相传;介绍了学海苦航中的文化世家起步人刘逸生、广东文艺界领军人刘斯奋、潜心治学的岭南近代史专家刘圣宜、承父衣钵,治史治学皆有所成的刘斯翰、开启全新研究命题的刘斯朗、不断创新艺术形态的刘一行以及让艺术融入技术的刘再行;展示了刘逸生家族的传奇历程、价值观念的传承和良好家风的延续。

目录

家族大视野

从"刘父择学"开始一个家族传奇的故事

大小姐私奔——一个家族的成长离不开女人

母亲启蒙,夯实根基

父亲身教,潜移默化

学海苦航:刘逸生

苦难的生涯

把一部《辞源》背下来

爱书之人,份薪水买了一本书

凶险的一次,台风中捡回一条命

走上报人之路,从校对到"游击编辑"

求学新闻学院,短暂而重要的求学历程

拓荒老报人,参与《羊城晚报》创办

一纸风行的《唐诗小札》与《宋词小札》

创作永无止境

广东文艺界领军人:刘斯奋

爱玩的童年,不安分的学生

无心插柳,成就《白门柳》三部曲

心无旁骛,唯有写作

父子参与评选,儿子得奖父亲落选

"官员易得,作家难求"

政绩斐然的"思想型领导"

一场的学术论战

挥霍余生,从文学到画画不断创新

"蝠堂"小记

潜心治学的岭南近代史专家:刘圣宜

父母眼里的乖孩子

高中毕业下乡当知青,寻找机会偷偷学英语

无心插柳直接考上研究生

放弃学书法,父亲为惋惜

承父衣钵 治史治学皆有所成:刘斯翰

学术上,与父亲走得近

乡下的自学之路

跟随父亲选注经典,自学成为学术编辑

兄弟情深,合作创作

诗词立命,出版词集,退休到图书馆开讲座

开启全新的研究命题:刘斯朗

调皮的孩子,自在的童年

自动生产线上的电工,兴趣广泛的青年

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从此成为终身事业

由新的领悟,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不断创新艺术形态:刘一行

父亲引导,幼年展现画画的兴趣

大学的幸福时光,家庭里的美满日子

创作融人生命,杂文、绘画均丰收

慈爱的父亲,温馨的家庭

开办个展收获成功,病魔来袭匆匆辞世

让艺术融入技术:刘再行

父亲作楷模,努力地成长

不断创新,不知不觉回到艺术

教书育人,美院情怀

尾声

所谓世家,重在观念的传承

在线预览

从"刘父择学"开始一个家族传奇的故事 刘逸生家族文气传承的起源,是从刘逸生开始的。 刘家祖籍在广东中山沙溪的云汉堡村,往上五代都没有做官的,也没有出过有点名气的读书人。不但刘家祖上没有,就连刘逸生母亲的外家也没有。刘逸生母亲的外家,家境大概要富裕一些,有些田地。母亲勤劳,行事果敢,有主见,却是个文盲。刘逸生的父亲刘祥盛,天生有种不安分的性格,刘逸生是长子,在乡下出生不久,就被父母亲带到县城石岐,租了两问屋子,靠鞋匠手艺为生。过了几年,刘祥盛又率全家到了香港,在油麻地新街地租了一片门面,开了一间专门给皮鞋匠制作鞋楦的手工作坊。 但是这个皮鞋匠却有了那样书香绵延的后代,这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回头看看,当年刘祥盛应该是有一点文化知识的,闲时也看些通俗的杂书,但他的知识显然不足以传授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幸好,他不是一个普通的鞋匠,与其他自我满足的手工匠人显然也不大一样。而大的不一样,就是这个鞋匠虽然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向来喜欢文化人的"风雅"。 刘逸生后来回忆自己童年的生活,还能记得当时家里的一些情况,例如刘祥盛喜欢一些新鲜的玩意儿,他把自己的住处装饰得很讲究,卧室里放的是新式大铁床,四柱到地,上面安了金顶,下面装着机械的轮子,可以转向。还有时兴的大镜面五桶柜,用的是上等的木料,满雕着飞凤、梅花,十分精致。稀奇的是,不知他从哪里得来一种附庸风雅的脾气,喜欢弄些似懂非懂的字画、诗词、联语,用来装饰自己的家。如,墙上挂了一副对联,拿瓦筒粗细的竹子破成两半,上用行草刻着:"奇石寿太古;好花春四时。"按他的知识水平,懂不懂得欣赏那行草的书法,知不知道"寿太古"的意思,显然是很有疑问的,但他就是喜欢这个东西。不仅如此,他不知从哪里买来一个酸枝木镜框的行书横批,上面是满满的两首七律,后面的署名是"继尧",估计是民国初年云南督军唐继尧的作品。他知道"继尧"是谁,明白那诗里所说的意思吗?显然,这只是从那些专门收买家私杂物的杂架摊子里随手买来的,因为看到人家陈设讲究的屋里有这种名人字画,但谁知道是真是假,价值几何呢! 除了在家居装饰中有些"附庸风雅"的意思,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刘祥盛也倾向高雅的生活方式。当时的广东和香港,社会形势和风气可以说是很混乱的。抽大烟、赌博、娼妓,成为整个社会的流行病,大凡一些不安分,特别是有些小收入的人,很少有不沾染上这些坏习气的。可是这位刘祥盛却仿佛"出淤泥而不染",既不抽烟,也不拈花惹草,不喝酒,不赌钱,简直一点嗜好都没有。而且,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喜欢看书。刘逸生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还记得家里常有几本上海出版的《红玫瑰》,是三十二开本的杂志。里面尽是些`鸳鸯蝴蝶派`作家写的小说、随笔之类。我看他不一定能全看懂,可是他闲下来还是硬着头皮看几页。尽管是半懂不懂,他也觉得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了。" P2-3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