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书,是难得见到的沟通类图书。书中内容均取自真
实材料。
本书有以下特点:
1.内容翔实—本书通过具体案例,详细探讨了家长和老师如何沟通的话题,包括沟通原则、方法、时间和某些误区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性。
2.操作性极强—本书提出了一些可以操作的沟通方法,不仅使读者收获知识,而且能获得最有效的经验。书中的"贴心提示",更直接汇总了一些家庭教育技巧,方便读者阅读和使用。
3.观点新颖,见解独特—本书从沟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如"别向孩子隐瞒沟通内容"、" 沟通的较高境界是不沟通"、"教育不是一个人苦撑"等,对读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本书还告诉读者如何快乐育儿,培养一个自觉、自立、自强的孩子。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小巫热力作序
钱理群、李镇西、李希贵、肖川、吴娟瑜等海峡两岸专家倾情推荐
孩子出生后,很多家长都苦恼:我该拿什么教育孩子?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性别意识不强怎么办?孩子不爱劳动怎么办?……
孩子上学后,很多家长都担忧:老师会不会关心孩子?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老抄作业怎么办?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孩子在家里和学校判若两人怎么办?……
一个普通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数万家长解答教育的疑难问题,只为天下父母能快乐教子。
一篇普通的帖子——"亲爱的新妈妈,你会和老师沟通吗"获得了数万网友的追捧,被大批知名网站转载。
一个孩子的幸运是什么?本书的答案是:有一个懂得孩子心理、能与老师快乐沟通的家长。
……
有智慧的家长,才能造就天才孩子;孩子学习并不难,但别让快乐输在起跑线上;沟通,才是成就好孩子的重要功课,父母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不为别的,只为了孩子的快乐幸福成长,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
家校合作,赢在沟通,为孩子赢得美好的未来。
作者以平实的家庭教育记录,阐述朴素的教育感悟,得出了实用的教育方法,获得了给力的名家推荐。
何贤桂,家庭教育实践者、心理咨询师,从教多年,善于疏导青少年各种心理问题,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熟悉学校教育,并对家庭教育及人际沟通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已经成功矫正了一些所谓"问题孩子"的不良学习行为。至今已在《中国教育报》、《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读者》等报刊发表作品上百万字。
序言:我们需要为孩子做哪些改变
怎样阅读和使用本书
及时章 做一个智慧的现代家长
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做一个智慧的家长,学会沟通,把世界上最朴实最美丽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孩子。父母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不为别的,只为孩子的快乐幸福成长,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
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丽 "懒妈妈"成就好孩子
教养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每一种善意提醒都值得尊重 平等使交流更温馨 教育的秘诀不是一个人苦撑 第二章都是老师的错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戴尔?卡耐基说:"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忱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要有效、有趣得多。"诚然,沟通双方都有犯错的时候,假如父母发现老师犯错了,那就请您大声说出您的意见,投诉或批评老师都是现代家长的职责。
怎能这样教孩子说谎 令人哭笑不得的标准答案 巧妙应对老师的不情之请 当你难以接受老师的价值观
教师节写给老师的投诉信 谁错怪了老师 家长能否当面批评老师 小测试:你会和老师快乐沟通吗
第三章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孩子代表着希望,每个孩子都像精灵一样活泼,像天使一样美丽。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让孩子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你真正了解孩子吗 一位单亲母亲的来信 吾家有孩初长成 孩子性别意识培养的妙招 学习哪有这么难
如何才不会伤害孩子 第四章 怎么说,家校沟通才愉快
梁实秋说:"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父母在与老师沟通时,同样需要对话的技巧。掌握好了,可以让你的沟通有质的飞跃,真正收到实效。
揭下老师那神秘的面纱 "加油,老师"
不让情绪成为你的主宰 停止争论,学会倾听 别向孩子隐瞒沟通内容 细节决定成败
小测试:你的孩子是好孩子吗
第五章 遇到棘手的问题,如何向老师倾诉
教育是永恒的话题,教育孩子如同园丁培育鲜花,需要精心浇灌、施肥和呵护。在这过程中,每个家长都可能遇到非常棘手的教育难题,这就需要父母向老师或他人请教,学习教育孩子的经验和艺术。
让孩子不再为角色忧伤
"老师说……" 谁夺走了孩子手中的扫把
孩子被欺负
孩子在家里和学校判若两人 孩子老抄作业 第六章 如何鼓励老师和我们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孩子上学后,教育孩子不全是老师的责任,父母同样有责任。只有父母加大教育参与度,与老师亲密合作,才有可能给孩子好的教育。
你对自己知多少
家长能为老师做些什么 家访可以这样轻松有效
如何巧用家长会 快乐组建家长联合会 别让老师的关照成为溺爱 一定要给老师送礼吗 第七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蔡元培认为,教育需要宽容,需要"兼容并包"。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独特的教育思想,都有可取之处。教育者只有怀着一颗年轻的心,善于发现和吸收世界上先进的教育思想,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日新月异。
中西教育合璧的典范 每个家长都是上帝
把孩子培养成绅士 芬兰教育奇迹的密码 像犹太人一样培养天才
给孩子完整的成长
后记:好沟通从尊重孩子开始
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丽
我想,教育应该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教育"一词由"教"和"育"组成,在老师的全身心教授下,浸润心灵,陶冶情操,唤醒沉睡的良知,即便一个野蛮如牛的人都能蜕变成光彩照人、温文尔雅的文明人。
……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的发展。"
教育应当给孩子留下美丽的背影,而不是恐怖的梦魇。如果我们的教育是建立在敌视和残忍的基础上,留给孩子的将是永恒的伤痛。时间在无声无息地流淌,但洗刷不了教育带给人的伤害。
社会上有句流行语,叫"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这句话,很多家长牢牢地抓紧了孩子,纷纷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有家长说,孩子要想学习肯定得付出努力,比如牺牲平时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等。可我想说的是,我们千万别让孩子的幸福快乐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应该带给孩子无限的快乐。学习成绩只是一时的,幸福快乐则是孩子一辈子的事情。就算学习输在了起跑线上。将来还可以补救,但孩子的幸福快乐失去了,不管将来怎样拼命寻找,都难以真正找到。
杨澜不觉得孩子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成绩,她只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同时能给周围的人带去快乐。这也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若因创造"神童"而泯灭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对幸福快乐麻木不仁,这是教育的悲剧。社会上有一种教育叫"狼性教育",我对这样的教育并不看好,总觉得这样的教育虽能造就一个父母眼中的"天才",但孩子失去的又是什么呢?
如果孩子的幸福快乐是建立在学习成绩和别人的认可上,那只是一种被刺激和被逼迫的交换式的幸福快乐。这样的幸福快乐并不能持久,因为它需要借助外力的作用。
其实,孩子的学习和幸福快乐并不对立。学习不是孩子成长中的绊脚石,而是孩子成长中的幸福快乐源泉。
"懒妈妈"成就好孩子
我认识一个家长,她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一心只想让孩子认真学习,以便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每次开学的时候,她总是送孩子去学校报名,经常找老师聊几句,一说就说到孩子的学习,让老师多关照孩子的学习。但谈到孩子在家的表现时,她又说孩子学习不够努力,对于孩子的其他方面的表现,家长似乎不愿多谈。
可是有24小时,孩子在教室里考试,写着写着,他突然把试卷撕得粉碎,情绪低落地走出了教室。后来,老师去找孩子,结果发现孩子躲在操场角落里啜泣。这之后,孩子的作业总不能按时完成,上课老是走神,成绩一落千丈。当家长领着孩子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时候,孩子不再灵气十足,而是满脸的疲惫。心理专家告诉家长,孩子患了抑郁症,遇事悲观,自觉乏力和精神不振,有时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原因就在于家长平时急于求成,对孩子过于严格要求。
实际上,家长很早就发现孩子有撕作业本的现象。那时,孩子在家写作业,突然一把撕掉作业本,神情沮丧。可惜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没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表现,也没有很好地把这个事情告诉老师。这是家长和老师不充分沟通的表现,而出现这样的结果却是一家人的不幸。
可见,频繁沟通并不见得有效,关键是家长要和老师进行充分沟通,这样的沟通才能真正起作用。
我也碰到过一个很少和老师沟通的家长,他除了开学的时候找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比如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想法和在家作息时间等,其余时间除家长会外,一概不和老师联系,但他的孩子不仅学习,而且兴趣爱好广泛,深受老师和同学欢迎。
当然,沟通的较高境界是不沟通,但这并非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只要家长信任老师,只要家长诚心诚意地把孩子交给老师,相信老师会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成为一个学生,那孩子也可能会像家长所期待的那样成长。家长和老师在充分沟通后,采取少沟通甚至不沟通的策略,反而会使孩子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逐渐养成自觉性,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做一个懂得孩子心理的"懒妈妈",这也是对孩子信任的表现。现在的很多孩子出现的问题,不是家长和老师管得太少,而是他们对孩子管得太多,造成孩子胆小、任性、叛逆……动不动就和家长、老师闹情绪。这应当是我们大人教育孩子方面的一大误区。
怎能这样教孩子说谎
我们常说,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吸取知识的海洋。在学校里,孩子能够收获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精神上的成长。
可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那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孩子写说谎作文获表扬
有人说,孩子天生不会说谎。孩子的心灵是透明的,我们常常为孩子的天真无邪和诚实守信而感动。
孩子也有说谎的时候。前段时间,有一位年轻妈妈,跟我聊起了这样一件事。
我的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性格比较外向,经常和我们谈起学校发生的事情。上周五晚上,孩子在书房写作业,我无意中看到他写的作文,有一篇名为《我的妈妈》的作文得了"A"。我倚在书桌前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孩子的作文果然非常感人,写到妈妈遭遇了一次车祸,双腿差点残废,但妈妈非常顽强,依然撑起整个家庭。我读完作文后,发现老师这样评价道:你的文章非常真实感人,结构完整,符合主题,是一篇非常的亲情作文。我一看这作文,便认定孩子在说谎,因为我根本没有发生过车祸,而且一直陪伴孩子学习。令我难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说谎作文怎么能得"A"呢?老师不但没有指出,而且在鼓励孩子写这样的作文。
正当我拿着作文本问孩子的时候,孩子一把夺回了他的作文本,并说:"不许你看!"我连忙问他:"你怎能这样写我呢?"孩子非常得意地说:"没事的,上次班级里有个同学写了篇她的爸爸勇斗歹徒不幸牺牲的作文,结果被老师当作范文宣读。后来,我发现她爸爸好好的,还经常到学校接她回家呢。"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倒吸一口凉气。我一直想把孩子培养成诚实守信的人,可现在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我要找孩子老师说说吗?
我认真地听完她的叙述。可以说,老师教孩子在作文里说谎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为了使自己的作文能够获得高分数和老师的好评,不得不去编造一些故事,而那些按照事实说话的作文却被判为不合格作文,甚至是零分作文。
其实,孩子说谎多半是被迫的,迫于某种压力。比如孩子刚开始学写作文,虽在模仿样文,但总倾向于自然表达自己的想法。可当孩子的作文被老师判为不及格,被老师严厉批评,很多孩子便开始反思自己的作文,甚至洗心革面,写出令老师满意的作文,而这样的作文难免会夹杂一些说谎的成分。
孩子说谎的另一个原因便是模仿,模仿大人说话,模仿作文参考书的写法。大人在孩子面前说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言行。另外,市场上有许多"作文"或"满分作文",这些作文是孩子所追求的理想作文。如果孩子长期阅读这样的作文,那势必会影响孩子纯真的心灵。
可能也有人认为,作文可以杜撰可以虚构,甚至拿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幌子。但对一个孩子来说,尚不具备理性思维,让孩子将所见所闻、真情实感写出来,才是最重要的。老师用高分和好的评语鼓励孩子写说谎作文,不仅会对孩子的品格产生不利的影响,且违背了"真实"这一作文原则,所写的作文不过"作秀"罢了。
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我总喜欢与志趣相投的老师们聊天,聊得最多的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朋友是幼儿园老师,大家都称她为赵老师,她曾经和我分享过一些工作中的故事,让我醍醐灌顶深受启发,愿借此机会和广大家长朋友们分享这些趣事。
话说最近,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向她咨询:赵老师,打扰您了,我孩子最近喜欢问我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妈妈,我从哪里来的?我为什么站着尿尿?为什么我不可以穿花裙子?李明为什么说我像女生?
对于这些可爱的问题,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哭笑不得,于是无言以对,有些家长怕把握不好这个度就模糊地回答了事:孩子,你怎么那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孩子,你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呗……
对此,赵老师对家长明确表示,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是一件好事,无论是家长还是父母,都要保护好孩子那如水晶玻璃杯般纯净的心,并且往里面注入真善美、温暖的字眼和温馨的事物。
千万别以为孩子小有些事情就不该懂,对诸如性别等敏感问题只字不提,其实孩童时期的性别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还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父母在怀孕的时候,常常暗示要生一个男孩或女孩。可是,生下的孩子刚好与自己的意愿相反,这令他们非常痛苦。于是,他们萌发了这样的想法:不如将女孩当作男孩来养育,干脆将男孩当作女孩来培养。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孩子的性别意识出了严重的问题。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不少男孩子出生后,被长辈视为宝贝,从小给男孩子穿花衣服,打扮成浓妆艳抹的样子。这样一来,这些男孩子不仅外表上打扮得像女孩,而且在性格、脾气方面也趋于女性化,比如他们喜欢玩洋娃娃、爱用女孩用的书包等。
心理学家认为,三岁以前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无性别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玩相同的玩具,穿相同颜色的衣服、鞋子。所以,三岁前不必刻意强调孩子的性别区分教育。
但是,到了四五岁,随着知识的增加,孩子的好奇心会越来越强,会对许多事情感兴趣,会问十万个为什么。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要让孩子认识到"男女有别",科学地对孩子们进行引导。
"老师说……"
有24小时晚上,琳琳妈跟我聊起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的故事。我听后,捧腹大笑,总觉得她的孩子琳琳太有意思了。
琳琳进入幼儿园大班之后,比以前更懂事了,学会了刷牙、穿衣服,还很听老师的话,常把老师的话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说:"老师说……"
24小时晚上睡觉前,琳琳好奇地问妈妈:"妈,我是怎么来到世界上的?"她妈妈不假思索地说:"你呀,是从树上掉下来的,我和你爸爸就捡了回来。"琳琳很不满意地说:"妈,不是这样的,老师说,我是从你肚子里钻出来的。"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避讳谈这个问题,常把孩子的出生放在一个美丽的故事里,要么是天上掉下来的,要么是在山里捡回来的,要么是神仙送来的……很少有家长直接告诉孩子是怎么出生的。家长这样做是因为难以启齿,不想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性知识。但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很可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了人是怎么来到世界上的,所以就有了像琳琳这样的疑问。
琳琳的话让父母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陪着孩子笑。但琳琳却一直闹着让父母给出解释,这又一次让她父母为难了。,琳琳父母想到用鸡蛋作比喻,说是妈妈肚子里有一个像鸡蛋一样的东西,宝宝躺在鸡蛋壳里吸取母亲的养料,24小时24小时地长大,等到宝宝有足够的力量冲破蛋壳,才从肚子里游出来,那哭声惊天动地,宣告宝宝来到了这个世上。那天,一家人闹到很晚,才让琳琳安心地睡着。
没过几天,琳琳又有了新问题。24小时放学后,琳琳一回家就看起动画片来,到吃饭的时候,她还要继续看。她妈妈就对孩子说:"不吃饭就不能看电视。"哪知道孩子还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说,做事情要有始有终,等我看完这集动画片。"琳琳妈因为要去上夜班,没时间陪孩子吃饭,气得一把关掉电视,结果琳琳大叫起来:"老师说,大人要尊重孩子,不能干涉小孩子自由。"
琳琳妈生气地看着孩子,嘟囔道:"又是你老师说,老师是你什么人啊!"母女俩一直争执着,琳琳偏要拿出老师的话来反驳妈妈,直到琳琳爸爸回家后才慢慢安静下来。
这些倒还是小事情,琳琳连在吃饭的时候,也把老师的理论搬上了餐桌。一个周末的早上,琳琳妈给孩子买来了蛋糕、油条、咸鸭蛋、豆浆、包子等,还煮了稀饭。没想到,琳琳看了看桌子上的早餐,摇了摇头说:"妈,你怎么又买油条、咸鸭蛋,老师说这些东西有致癌物质,人吃了会生病的。还有豆浆,老师说现在的大豆都是转基因的,人不能吃的。"
琳琳妈一听孩子的话,立刻觉得倒足胃口,因为孩子像个专家一样讲得头头是道。一顿好好的早餐,无论琳琳妈怎么解释,孩子只喝了点儿稀饭,吃了点儿蛋糕。琳琳妈非常无奈地看着孩子,她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改变下孩子的思想。
在生活中,琳琳是父母最亲密的人,可现在的孩子却越来越跟父母有隔阂。她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这让琳琳父母感到不安和苦恼。
孩子老抄作业
一提起孩子抄作业,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火冒三丈。每次放假,特别是学校放长假时,总有不少家长向我诉苦,说孩子老抄作业。
李女士的孩子在读初二,可孩子抄作业的历史已经有好几年了。最让她头疼的是,孩子抄作业还搞分工合作。每次放长假的几天,孩子总叫一些同学到他家写作业,其实是互相抄作业。
徐先生非常郁闷地告诉我,他的孩子在暑假里玩疯了,可在假期的两天里,孩子居然完成了所有作业,且做得又快又好。后来,徐先生经过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孩子做作业的秘密。孩子写作业时总要打开电脑,然后把题目发到一些网站上或学校同学的QQ群里,因为这些网站和QQ群都能提供作业答案。
较大胆的抄作业行为可能就是雇人做作业了。郑女士在公司里上班,平常很少管理孩子,可后来发现孩子为了完成作业还特地用钱雇了一个大学生,天天给孩子做作业。我曾在一个论坛里看到这样的信息:急招抄作业人员1名,每天支付200元。当时,我还以为是大学的函授学生为了应付检查而找人抄笔记或作业,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初中学生在请人帮写作业。
我们都知道,孩子上学之后,生活中就有了一件叫"作业"的东西。国内的孩子每天都要和作业打交道,作业成了孩子的一项学习任务。可是,孩子并非天生就爱抄作业,总有一些原因,比如不会做、来不及做、懒得做等。
对很多孩子来说,抄作业实属无奈,都有被迫的因素。孩子及时次抄作业的时候,总会提心吊胆,有一种不安的心理。即使孩子抄完作业之后,还是惶恐不安,生怕被家长或老师发现。但经历了及时次抄作业行为之后,接下去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人的厚脸皮也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每个孩子都知道抄作业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所以他们常常避开父母的视线抄袭。孩子也是受害者,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关爱。如果大人能够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以理解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想必孩子会将自己的苦衷告诉父母。这样,父母既能把握孩子抄作业的原因,又能帮助孩子矫正抄作业的行为。相反,父母采用粗暴的方式,只会使孩子感到不被理解,从而不信任父母,会继续背着父母抄作业。
中西教育合璧的典范
中国台湾著名歌手周杰伦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他风靡大陆多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所演唱的《青花瓷》、《菊花台》、《发如雪》、《千里之外》等优美动听的歌曲,掀起了一股"中国风"。可我们不能忘记,周杰伦背后的幕后工作者——方文山先生,他是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周杰伦在大陆出名之后,方文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很喜欢传统文化的成分,都会从那边去撷取一些创作的素材。"可见,是传统文化让方文山找到了创作的灵感,也是传统文化让周杰伦的歌唱充满了磁力。
相对香港而言,我更倾向于台湾,对台湾的文化一直保持敬畏之心。去过台湾的人可能都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保存好的地方。
的确如此。我们且不说台湾人一直在使用传统汉字—繁体字,就连台湾学生所用的课本都带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味道。如果你走在台湾大街上,大多数台湾人温文尔雅,行人之处不会出现大声喧哗的现象。即使到深夜,路上的车子也极少,规矩的台湾人依然会等着绿灯,不会因为车少而侥幸闯红灯。
……
家庭教育中很多方面(特别是"伦理教育")都依赖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孩子上学之前,台湾父母会有意识地教孩子背诵一些浅显的古诗文,会给孩子讲中国的童话和寓言故事。在台湾,许多出版机构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比如汉声杂志社广泛采集中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故事,花了多年时间才编写出《中国童话》一书。无独有偶,远流出版社编写了《绘本童话中国》,还在国际书展上获得许多大奖。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整个台湾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是大陆所不能比拟的。
台湾社会有一些读经班,其学员大都是未成年人,有不少孩子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台湾父母会主动将孩子送往读经班,他们还会主动联系老师创办读经班,因为他们认为在家学习还不如在学堂学得多。比如,有一个台湾家长非常想让自己的孩子跟有经验的老师学国学,可学员不够,于是家长就主动为老师招揽学员。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和背诵国学经典,比如《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等典籍。虽然孩子们不会理解其中的内容,但通过诵读可以印刻在孩子们的心里,长大后内化为一种气质或精神。
如果你是一名学龄期孩子的家长,想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想快快乐乐地和老师沟通,那我推荐你一定要看一看这本《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如果你是老师,想了解家长和孩子的心理,那这本《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对你的工作会大有裨益。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接纳孩子》、《让孩子做主》等畅销书作者 小巫
这本书谈的都是父母最关心的沟通问题,比如"家长能否当面批评老师"、"如何巧用家长会"……这些在沟通中的"常识"问题,恰恰是当下很多家长的困惑所在。可以看出,作者对家庭和学校教育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切身的感受,故所提建议一点不装腔作势,直指家长的内心。今后无论父母再遇到怎样的沟通难题,书中这些取自现实生活的实例都能带给家长一点有益的启示,就像作者所强调的那样—教育不是一个人苦撑,莫拿沟通折腾孩子,而沟通就是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作者 李希贵
"乐于分享,善于沟通"是民主性格的重要特征,家校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前提和条件,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通过许多具体的案例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 川
本书的大量个案,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建议,其中又渗透了独到而深刻的教育理念。家长和老师,都可以从本书中得到教育方法的启示,更可以受到更为根本的教育观念的启迪,从而体会到,教育不仅要促进孩子的成长,而且也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成长过程。因此,这是一本可以让我们感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的书。
——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要让孩子更出色,父母必须先出色。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愿意向读者们推荐何老师这本书,也相信本书能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
——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做好的教师》作者 李镇西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平行沟通非常重要,如何请教、如何表达、如何聆听、如何引导,这些技巧需要学习和演练。作者在这方面既有热忱,又有实务经验,正好让孩子们在成长上得到老师和家长多方面的帮助。
——台湾亲子教育专家、畅销书《吴娟瑜的成功父母学》作者 吴娟瑜
您的每一篇文章都非常实用,对我们启发很大。以前读过一些家庭教育类的书,总觉得大道理很多,距离我们实际生活很远。每次阅读您的文章,我都会有一种亲切感,像是彼此之间面对面地聊天,而且每一次阅读,我都会有新的收获,使我感动。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真心希望这样的文章能够早点出来。
——天涯论坛亲子教育戈壁小草儿
何老师,真的很谢谢您,如果天下老师都像您这样,我们的社会,何愁没有希望?
——天涯论坛亲子教育五味子LV
何老师写得太好了,给我们这些家长很多很实际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指导。
——天涯论坛亲子教育liqian2118
学习了很多,我女儿刚上一年级,我又是一个说话直来直去的人,看来技巧还是要好好学习的。非常谢谢何老师的及时雨啊!
——深圳家长论坛网友随遇而安
何老师,你在为许许多多迷茫困惑中的妈妈指明前方的路,在为孩子们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深圳家长论坛网友feii7
何老师可以说是我一生时中的贵人之一……慢慢地在他的教育与熏陶下,我开始会自觉地读书了。可以说,他就是我的向导,是他带领我,使我变得睿智!难忘恩师。
——2010年一位去日本留学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