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及时本关于特色文化产业研究的探索性专著,是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委托的"特色文化产业研究"和相关调研课题、规划项目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鉴于特色文化产业兼具公共性和产业化的复合型特点,本书在研究内容上涵盖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遗产保护、价值传承、资源转换和产品开发、艺术特色、产业组织形态、产业链延伸、营销平台、品牌提升、产业园区、古城改造、就业创业、文化惠民、投融资政策,以及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公共文化空间塑造、产业融合发展、政府与市场关系等诸多方面。在空间范围上,包含了我国沿海和中西部一些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市县。希望本书的出版,对进一步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及其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齐勇锋,陕西省富平县人,198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曾长期在国家体改委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发改委体管所学术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央文资办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科学基金评委,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常务理事,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工作,一些政策建议得到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采纳。发表专著6本,合作译著1本,论文、研究报告100余篇。2005年被评为"中国文化产业十大新锐人物"。
目 录
前言
及时部分总论与政策研究篇
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研究报告
一、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二、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三、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和基础条件分析
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五、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
特色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研究
绪论
及时节 特色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特色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
第三节特色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存在问题分析
第四节建立和完善特色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
结语
第二部分特色工艺产业研究篇
蔚县剪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前言
及时节蔚县剪纸概况
第二节蔚县剪纸现代转换和产业发展的现状
第三节蔚县剪纸现代转换及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第四节蔚县剪纸现代转换及产业发展的建议
满族旗袍的产业化开发研究
绪论
及时节旗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第二节关于旗袍产品的产业开发
第三节旗袍产业开发的主体
第四节旗袍的市场营销
第五节旗袍的海外推广
结语
第三部分古城保护与特色文化城市研究篇
枣庄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前言
及时节枣庄市区情和城市转型的背景
第二节枣庄城市转型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枣庄市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东兴市特色文化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前 言
及时节东兴市特色文化资源概况
第二节东兴市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第三节东兴市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节关于东兴市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北海市海洋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前言
及时节北海市海洋文化资源评估分析
第二节北海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北海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节关于北海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宜宾市特色文化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前言
及时节宜宾市特色文化资源分析
第二节宜宾市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第三节宜宾市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节关于宜宾市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
第五节关于宜宾市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发展建议
第四部分 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研究篇
曲阳县雕塑文化产业园调研报告
及时节调研背景及调研方法
第二节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发展进展
第三节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第五节曲阳雕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五部分特色文化产业专题研究篇
我国特色演出产业发展现状初探
导论
及时节特色演出产业政策及发展特点概述
第二节特色演出产业现状分析
第三节当前我国特色演出产业发展意义与未来展望
结语
妈祖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与产业开发
绪论
及时节妈祖文化资源
第二节妈祖文化资源的转换模式
第三节妈祖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
第四节妈祖文化资源的开发主体
第五节关于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结语
附录 调研方法与调查问卷辑录
北海市海洋文化产业调研提纲
东兴市特色文化资源开发调研提纲
曲阳雕塑文化产业调研问卷及访谈摘录
蔚县剪纸产业发展调研问卷
四川省宜宾市特色文化资源调研问卷
后记
前言
人类社会如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五彩缤纷、百花争艳的七彩世界。在全球化时代,经济愈一体化、自由化,文化就愈多样化、特色化,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权利和不同特点,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和发展潮流,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2005)中达成的广泛共识。作为全球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淀使我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优越条件和比较优势。如果说,作为人口众多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经济上必须经历一个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从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实现工业化的阶段。那么,文化产业发展同样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经历一个通过发挥我国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推动文化资源转换开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阶段。
从?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地区推动文化建设和群众致富、创业就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特色文化产业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沃土,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生态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于一体,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时尚化而符合时代潮流,又特色化而契合民族审美情趣,群众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引下,一个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热潮已经在神州大地悄然兴起。我们欣喜的看到,近几年来各地区在探索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诸如风靡全国的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台儿庄古城整体开发旅游、曲江模式、蔚县剪纸、湖南经验、云南样板等,一个个引人关注的特色文化产品和区域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模式就像一朵朵盛开的奇葩,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得到社会各方面肯定和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着眼于本土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从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说都是一个需要进行持续探索的全新课题。因而,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文化产业领域沿袭经济粗放式发展模式,以及对文化资源盲目性开发、破坏性开发等诸多问题仍屡见不鲜,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和规范。近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在新形势下加快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在发展思路、指导原则、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这本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特色文化产业:中国文化的根基》,是我们经过三年之久的研究探索献给读者的近期研究成果,同时也是对上述国家政策出台的响应。
这本研究成果的形成最初缘于我们在各地对特色文化资源及其产业发展的调研,尤其是2009-2011年我们承担的河北省曲阳县雕塑文化产业园区、蔚县特色文化产业规划项目。曲阳的民族传统雕塑规模庞大,年产值约30亿元,就业10万人,2011年11月被文化部命名为部级文化产业实验园区;蔚县的剪纸、打树花、秧歌等传统艺术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群众基础深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缺乏创意人才、资金和现代营销网络等生产要素,发展粗放,效益不高,农民生活仍不富裕。这就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将区域丰富而又多样化的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保护性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生态改善、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转型,以及促进国际文化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多重叠加效应。2011年12月,按照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委托,由我牵头开始着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的课题,给实现这一想法提供了契机。考虑到这一课题的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作为高校科研教学机构,我们认为应该在课题研究中贯彻教育改革的精神,采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方式,以国家重大需求(项目)为牵引,促使课题研究与研究生教学、人才培养和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资源配置一体化发展的态势,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首先,我们精心组织项目调查研究,力求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获得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最终成果发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第5期。该成果经修改扩充后收录于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编著的《国家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2012-2013)》,2013年12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其次,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将研究成果转化上升为国家产业政策。政策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政府决策服务。特色文化产业贴近基层、贴近民生,以小微企业为主,就业灵活,但缺乏高端创意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抗风险能力差,目前仍处于自发、粗放发展的培育阶段,亟待国家出台产业政策弥补市场失灵的问题。2012年5月,我们与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联合召开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由新华社内参部向中央上报一份内参报告,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给予重要批示。随后我们还参加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讨论,对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出台贡献了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再次,把课题研究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在初步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后,把研究成果和规划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同时采取安排研究生、博士生(含博士后)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实地调研、暑假实习调研,参加区域文化产业规划调研,以及到地方挂职实习调研等多种方式,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毕业论文撰写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和专题论文,经反复修改、补充和提高,最终结集形成了这一科研成果。就此而言,可以说本课题成果的出版,是我们顺应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在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贯彻落实教育体制改革精神,实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产物。
当前,深化改革开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对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建设和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和政策研究也必然永不停步。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进程提出了不少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和产业化开发的关系及其边界应该如何确定,究竟哪些文化资源适用于保护性开发,哪些文化资源适用于产业性开发?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科学界定产权,从而通过发展文化要素市场促进资源的使用权有序流转,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在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如何避免大拆重建,单纯追求利润导致过度的商业化,以致损害文化遗产的价值,导致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如何处理好古城风貌传承和居民正常生活与旅游休闲的关系,避免像湖南凤凰古镇那样的过度拥赌问题?如何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推动产业发展繁荣的同时营造城镇公共文化空间,使公众享受更好的文化服务?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和不到位,切实做到既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加强政府在文化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中的管理职能与调控作用,形成二者合力的综合效果?总体来看,我们这项研究成果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由于水平所限,我们对有些问题的研究还缺乏理论思考,成果涉及的区域空间和专题领域也还有待于继续拓展。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一方面,要分专题做进一步的深入调研,另一方面,要通过更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扩大研究的空间范围,使研究成果更具典型性和示范性,在此基础上计划每两年出版一本研究成果。
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黄金时代。文化复兴作为这一时代的重要标志,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也在其中发挥着价值指引和产业溢出的引领作用。毫无疑问,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必须以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作为重要支撑,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是一项群众广泛参与的事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确保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期盼以此项成果出版为契机,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这项事业的专家、企业和个人参与进来,不断进行调研和追踪研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才华。
齐勇锋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