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图书
人气:31

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

在日本,寻找中国与世界,思考制度、人性与意义。熊培云以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度,详细记录了旅日期间的所见所思。熊培云著的《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不仅梳理了日本自明治以来的思想流变,同时深入探讨了当...

内容简介

在日本,寻找中国与世界,思考制度、人性与意义。熊培云以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度,详细记录了旅日期间的所见所思。熊培云著的《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不仅梳理了日本自明治以来的思想流变,同时深入探讨了当本的社会结构与社会问题。有关"日本是中国之药"的结论,注定这不只是一本日本之书,是一本中国之书。

编辑推荐

这是"菊与刀"之外的另一个日本,也是打开未来的中国之书

从北海道到冲绳,一次漫长的思想游历

思考中国与日本的现实问题,回望东方与西方的世纪纠葛日本是中国之药

熊培云旅日日记 完整呈现

在日本,思考中国与世界

作者简介

熊培云,评论家,时代观察者。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曾任《南风窗》杂志主笔,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目录

自序:人类尚未形成

上卷

加拿大华裔青年的忧虑

邂逅石桥湛山

抗日剧里的灰太狼

与铁牛坐禅

幅馆卓哉的眼泪

山梨一日

落地而死的麦子

从涩谷谈话到日比谷抗议

"同学,请把你的骨头带走"

宗教与迷失

国会故事

樱桃的滋味——阿信故乡纪事(一)

樱桃的滋味——阿信故乡纪事(二)

现在思考这个

"笔部队"与书籍广告

清朝的维稳外交——池袋夜谈

中国崩溃论与大正民主运动

武田泰淳的悲伤——学术会议纪要(一)

分人主义——学术会议纪要(二)

"在东京合作盖房吧"

世态炎凉——新宿自焚案报道观察

"Showmypower"

请穿过布满地雷的森林——东大授课纪要

天皇责任与社会抵抗

中国会崩溃吗?

西山事件

从义战到欲战

小日本主义

媒体将日本拖入了战争——寻访石桥湛山

日本的三条道路——中江兆民的预言

的品格

八木谷的故事——秋叶原叙往(一)

磨刀霍霍的媒介素养

关东大屠杀

西山太吉的微笑

靖国神社的真正问题

大家在东京

身边的"右翼"

失意的记者

一去不回的逃兵

从横滨到久里滨

生死风土

"的日本立场"——与"右翼"交谈(一)

"中国一无是处"——与"右翼"交谈(二)

抗议声浪中的岩波书店

告别军国主义的几个条件

女儿想家了

言不由衷的右翼——与"右翼"交谈(三)

从涩谷到明治

两个"一郎"的

论语与算盘——从涩泽荣一到石桥湛山

写序言——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拓殖与报国

朗费罗的慈悲

风雨中抱紧自由

"需要光明才是真正的不幸"

错过胡适,错过石桥湛山

断臂上的花朵

西风吹开东土(一)

"踏破支那四百州"——乃木希典的春秋

星座与国民性

小中华与日本边境论

意义的激情

村八分与和解疲劳

东京自由女神

假如日本征服中国——中野夜谈

靖国问题——感恩还是谢罪?

为众人成功,为自己成仁——箱根归来

幸治的故事

困在两个祖国之间——与右翼交谈(四)

女儿的迷惑——竞选广告上的通缉犯

想起了小鹿纯子

沉重的幽默

名张的天空

日本刀

奈良屋檐下

京都创业课

社会是魔鬼——加藤嘉一来访(一)

仁川印象

道路与命运——卷中插画

下卷

归国数日

丑陋的日本人

回归人的历史与同情

新宿自焚案后续

德鲁克式的旁观者

鸦片与战争

日本与本日

西风吹开东土(二)

寂静的沉睡

礼失求诸野

在横滨想起了傅雷

在佐田雅志的歌声里(一)

可实现的乌托邦——秋叶原叙往(二)

中国的进步

高中生来信

皮条客的春天

日本的幽暗与中国的"超稳定结构"

地震亲历记

晤小仓和夫

NHK的烦恼

复活

感谢抗日剧

中间地带

风雨夜归人

历史的后怕——读石原莞尔

悲歌与风骨

从朱舜水到宋教仁

茨城半日与因果谜团

北海道的秋天(一)

北海道的秋天(二)

北海道的秋天(三)

在火车中向后奔跑

在外务省聊石桥湛山

凹凸结构——后一场讲座

"战争来的时候个跑"

明石真人的悔悟

休息日

河上民雄的心事——秋叶原叙往(三)

黑暗森林——琉球纪事(一)

一加一等于零——琉球纪事(二)

人生何处不青山——琉球纪事(三)

赤子孤独了

再见幅馆卓哉

在佐田雅志的歌声里(二)

一亿总忏悔

"三国治"——加藤嘉一来访(二)

东方的土地

后记:如何弹奏一架钢琴

在线预览

刚坐上NH906次航班,我打开了电脑。机舱里空空荡荡,两成旅客都不到。14:45,从北京到东京,飞机已经晚点了一个多小时。 2011年接受早稻田大学的讲座邀请,我曾在东京有过短暂的停留。那是我次到日本,有了些浮光掠影的感受: 一是空气质量好。刚下飞机,就发现日本夜晚的灯光比中国的要明亮一些。转天从我住的旅馆走到街上,觉得东京的空气不像都市,而像森林。 二是日本轨道交通的发达。我从东京到枥木县的乡下,中途虽有转车,但基本上是无缝连接,不必搬着一堆行李从一站赶到另一站。与此相关的是东京汽车少,我几乎没有看到过堵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间接限制私人交通,东京是城市合作精神的典范。 三是日本人的礼貌和对秩序的尊重。这一点差不多是所有走马观花的游客的共识吧。 四是东京街头随处可见的汉字。我对汉字实在是太过热爱和敏感了,而它们给了我一种并没有离开中国的感觉。比如说"日暮里"这个站名就立即让我想起了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洗完澡再次打开电脑时,我已经住进了东京大学驹场校区的别馆,现在已是凌晨一点。先是飞机晚点,后又因为在成田机场出关时办理居留卡耽误了些时间。多亏东大学生王琳到机场接我,帮我赶在23:00点别馆关门前办理了入住手续。 宿管员的细致让我叹为观止。领我进宿舍时他带了一沓A4纸,上面有房间配备的清单。冰箱、洗衣机、空调、炉灶、书架、一个锅、几个碗、几把勺以及灯亮不亮、水龙头能不能用、下水道通不通等,他都要逐条验过,逐一打勾,后请我签字。等一切忙完,已是零点了。来日本之前,我带了些问题,比如为什么精细化的日本和德国一样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英国和日本能非常完好地保留本国文化是否和它们都是岛国有关,等等。而就在今晚,我切身感受到了日本人和德国人一样近乎苛刻的精细化管理。 夜已经深了,略记今晚遇到的另一件事。 在成田机场排队过关时,我后面跟着一个年轻人。他个子很高,看到我拿的是中国护照,便用中文问了我一些问题。 "先生,我的行李会不会丢?" "不会吧?!"我有点惊讶,坐了这么多年飞机,从来没有被人问过这样的问题。 "那在东京日本人发现我是中国人会不会打我,是不是我不能说自己是中国人?" "怎么会?!几年前我来过一次,这里社会有序,民风友好,并没有给过我这种糟糕的印象。" 年轻人的一连串提问引起了我的好奇。接下来的聊天让我对他有了些了解。他的父亲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在他八岁的时候举家移民加拿大。 "因为入了籍,每次回国办签证都要花不少钱。"年轻人向我抱怨。 虽然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几年,但他很多时间都泡在中文网站里。 P27-28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