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家国万里:邓嗣禹的学术与人生图书
人气:35

家国万里:邓嗣禹的学术与人生

《家国万里(邓嗣禹的学术与人生)》上编精选邓嗣禹有代表性的论文十余篇篇,重点反映了邓嗣禹的学术贡献。其中,对于科举制度的3篇文章,大体代表了作者对于科举制的基本意见;《血盟义儿与结拜兄弟杂考》是作者生...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人文/社会学家  
  • 作者:[邓嗣禹],[彭靖]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08121584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3
  • 印刷时间:2014-03-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家国万里(邓嗣禹的学术与人生)》上编精选邓嗣禹有代表性的论文十余篇篇,重点反映了邓嗣禹的学术贡献。其中,对于科举制度的3篇文章,大体代表了作者对于科举制的基本意见;《血盟义儿与结拜兄弟杂考》是作者生前一篇文字,从未发表,此次为首次公开;《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编纂学》梳理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史学"的成果。这些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上编又收录作者人生自述4篇,师友回忆2篇以及与胡适等人往来信件计47封,有代表性地反映了邓嗣禹的人生经历和与师友的交往情形。

《家国万里(邓嗣禹的学术与人生)》另一作者彭靖为邓嗣禹外孙,下编各文大多出自其手。作者多年来各处搜集邓嗣禹的文章与事迹,对邓嗣禹的人生轨迹有较深了解,曾在《中华读书报》、台湾《传记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关邓嗣禹与费正清、顾立雅、胡适、顾颉刚、杨联陞等著名学者的交往经历。这些文章构成了下编的主体。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可以了解邓嗣禹的交游圈,可以认了解海外华人学者的生存状况,进而对邓嗣禹的学术与人生有更为与深入的认识。

作者简介

邓嗣禹(1905—1988),燕京大学硕士,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代著名史学家、文献目录学家,中国科举制度与朝贡制度理论研究的创始人。早年师从国际汉学泰斗费正清,194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费正清得力的助手与长期的合作者,两人先后合作出版多部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著作,如《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清代行政管理:三种研究》曾长期作为哈佛、牛津大学教材。曾任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随同费正清及时批访华的六人代表团成员之一。彭靖(1962—),邓嗣禹外孙,管理学博士,香港国际商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天一讲堂"特邀嘉宾,曾任中国产业转移投资促进会副秘书长。近年主要从事东方管理理论、科举制度、美国汉学家研究,在海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传记文学文章100余篇。2013年3月,在宁波"天一讲堂"主讲"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深受广大听众欢迎。

目录

邓嗣 禹先生小传

序言 刘海峰

前言 彭靖

上编

一、人生旅痕

去国记——七七战起自平津绕道日本赴美日记

美国房东太太的面孔

美国陆军特训班给予吾人学习西语的教训

问学谏往录——北大任教经历回顾

二、论文选萃

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中国对西方考试制度的影响

中国考试制度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的关系

蔡元培的革命活动

杜甫诗中之宗教

血盟义儿与结拜兄弟杂考

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编纂学

王夫之的历史观及其历史著述

《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 · 类书之部》叙录

《太平广记引得》序

三、师友回忆与往来书信

胡适之先生何以能与青年人交朋友

纪念裘开明先生——一位毕生为学术界服务的中国图书馆专家

与胡适往来书札

与裘开明往来信札

致陶晋生信函

致女儿邓同兰家书

下编

四、追忆与研究评述

追思邓嗣禹教授

邓嗣禹与他的汉学研究

关于英文本《中国参考书目解题》

邓嗣禹与英文版《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中文藏书的发展——兼述邓嗣禹和柳无忌教授的贡献

五、学林漫步

邓嗣禹为何被费正清称为"老师"?

亦师亦友五十年——邓嗣禹与费正清的学术因缘

《清代名人传略》谱中美两代史学家佳话

顾立雅与邓嗣禹——美国及时代汉学家鲜为人知的学识与交往

六十年前邓嗣禹与贝德士发生的一场激励争辩

胡适与邓嗣禹在四十年代的交往

裘开明与邓嗣禹往来信札透露的讯息

顾颉刚与邓嗣禹在燕京大学的岁月——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20周年

杨联陞与邓嗣禹——国际汉学先驱的早年交往

周一良与邓嗣禹的学术之路

六、传承与创新

科举制对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作用——科举学研究中的女性学视角

从科举制度看中国文化软实力项目的形成于发展——与关世杰教授商榷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软实力

附录

邓嗣禹先生论著、译著目录

邓嗣禹先生年谱初编

跋 陶晋生

为千年科举扬名海外,两代人的接力传承(代后记)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