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设计问题·创新模式与交互思维图书
人气:26

设计问题·创新模式与交互思维

一套充满设计思想魅力的好书,值得细读珍藏。
  • 所属分类:图书 >工业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 作者:[美][布鲁斯]. [布朗] [理查德]. [布坎南] [卡尔]. [迪桑沃] [丹尼斯]. [当丹] [维克多]. [马格林] 主编  [孙志祥]、[辛向阳] 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设计思想论丛
  • 国际刊号:9787302464907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
  • 印刷时间:2017-09-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出版社授权翻译。 Design Issues是国际设计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刊物,主要刊载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批评方 面的研究论文和案例,在设计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书选译自该杂志2014年的重要 文章,主要内容涉及设计与创新以及具身知识的培养、维持和应用,可以作为研究生教 辅读物和业界参考读物,对于深化中国设计教育和提升设计实践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编辑推荐

《设计问题》选译自麻省理工出版社的刊物《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该刊物是国际设计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设计思想前沿研究论文,在国际设计领域有很大影响力。经麻省理工出版社授权,辛向阳教授带领的设计哲学团队从该刊物选译论文,结集陆续出版,旨在深化设计研究、推进知识创新,为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领域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启发。丛书适合设计院校教师、研究生、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企业管理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由国际设计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布鲁斯. 布朗(Bruce Brown)、理查德. 布坎南(Richard Buchanan)、卡尔. 迪桑沃(Carl Disalvo)、丹尼斯. 当丹(Dennis Doordan)、维克多. 马格林(Victor Margolin) 主编。中文版译者为辛向阳、孙志详、代福平。《设计问题》译者简介 孙志祥,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江南大学设计哲学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设计文献翻译。

辛向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哲学博士、原香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专业创始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设计哲学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哲学、交互与体验设计、设计战略与方法

代福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博士研究生,江南大学设计哲学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与信息可视化设计、交互与体验设计、中西设计哲学比较。

目录

一、设计鲜为人知的一面:匠艺的关联性 1

1. 设计之谜不再成谜 1

2. 乔凡尼 萨基工作室“不为人知”的故事 3

3. 新的设计认识论 4

4. 不是例外 8

5. 意大利设计与工匠关系的演变 11

6. 不只限于意大利:当代经济中的设计和匠艺 15

7. 后续研究 18

二、不同叙事框架下的设计策略 19

1. 引言 19

2. 理论背景 23

3. 作为设计框架的企业叙事 27

4. 不同叙事框架中的设计 32

5. 案例研究:BMW-i探索型叙事中的设计 38

6.结论 41

三、设计与企业文化 45

1. 引言 46

2. 设计和组织变革 49

3. 一个不同的观点:设计是组织变革的隐性原动力 55

4. 案例研究讨论 68

5. 结论 74

四、创事:社会创新与设计 77

1. 社会创新与设计 78

2. 自上而下:社会创新由战略设计驱动 79

3. 自下而上:社会创新由地方社区驱动 83

4. 混合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 86

5. 结论:一大批设计活动 89

五、移情设计研究进展如何? 93

1. 引言 93

2. 移情设计作为研究计划 95

3. 设计中的情感及体验诠释 100

4. 协同设计:网络和组织实践中的移情 102

5. 现实急转弯:设计想象中的移情 104

6. 移情设计研究进展如何? 108

六、渐进性创新与激进性创新:设计研究与技术及意义变革 113

1. 研究背景 114

2. 设计研究分类 119

3. 两种类型的创新:渐进性创新与激进性创新 120

4. 技术与意义驱动的创新 123

5.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129

6. 渐进性创新和激进性创新的关系 131

7. 设计研究四边形 132

8. 设计研究能够带来激进性产品创新吗? 136

七、阿波罗的可视化:人机关系的图形化探索 143

1. 引言 144

2. 方法 147

3. 阿波罗11号登陆可视化 150

目 录

4.结论 162

八、研究及设计在学界和业界中的定位问题 165

1. 引言 166

2. 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多种不同阐释 169

3. 研究与设计:两个对立的概念 173

4. 从对立面到连续体 175

5. 通过设计探究可能性 177

6. 设计作为部分方法论 179

7. 讨论:探索连续体 181

8. 结论 184

九、转型模式:创造和谐幸福的交互产品设计 187

1. 引言 187

2. 问题:转型危及人的幸福给设计师造成严峻的挑战 188

3. 假设:转型模式框架导致维持幸福的设计干预 189

4.转型模式:理解阶段 192

5. 转型模式:构思及提炼阶段 200

6. 转型模式:评估阶段 203

7. 结论:面向幸福的转型 205

十、灵感与构思:数字时代的手绘 207

1. 引言 207

2. 长期研究 208

3. 监测变化 210

4. 设计前的准备:寻找灵感 211

5. 构思:通过手绘进行思考 215

6. 讨论和分析 222

7. 结论 224

十一、苹果派空间关系学:厨房工作三角区中的爱德华 T.霍尔 227

1. 引言 228

2. 克里斯廷 弗雷德里克的厨房 229

3. 霍尔的空间关系学 232

4. 空间关系的新研究 239

5. 研究外推法 245

6. 方法论评价 249

7. 弗雷德里克厨房中的空间关系学 251

8. 结论 255

十二、乐器设计:通过基于实践的研究盘活理论 257

1. 引言 258

2. 到哪里找质量? 258

3. 交互的质量 259

4. 交互和身份的共决机制 260

5. 叙事身份 261

6. 设计研究过程、交互及叙事身份 263

7. Arcontinuo:创新在电子乐器中的实际应用 268

8. 结论 276

十三、土耳其创新设计近期动态:身份诉求 279

1. 引言 280

2. 早期阶段:1955—1970 280

3. 起步阶段:1970—1985 281

4. 崛起阶段:1985—1995 282

5. 起飞阶段:1995—2005 282

6. 巩固阶段:2005年及以后 284

7. 身份诉求 285

8. 文化和传统作为灵感的源泉 291

9. 设计创新 298

10. 结论 302

十四、新媒体和设计学中的声音 305

1. 引言 306

2. 创意产业及其潜能 307

3. 在设计课程体系中设置声音研究的依据 309

4. 声音设计教育体验概述 312

5. 声音研究的实践成果 315

6. 结论 319

后 记 323

在线预览

三、设计与企业文化

Design and the Cultures of Enterprises

亚历山德罗 戴赛迪[1](Alessandro Deserti)

弗兰西斯卡 里佐[2](Francesca Rizzo)

本文译自《设计问题》杂志 2014年(第30卷)第1期。

[1] 亚历山德罗 戴赛迪: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 of Milano)设计系教授,主要讲授产品开发课程,主要研究兴趣为设计和设计驱动的创新的开发管理方法、过程、实践和工具,就设计在公司、机构和社会环境中的新角色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专著,在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集发表了不少论文。戴赛迪曾供职于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许多公司和机构,从事应用研究和咨询工作,开展策略、工具及方法、产品开发、传达和展览展示设计等不同层次的协调工作。

[2] 弗兰西斯卡 里佐: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建筑系助理教授,主要讲授工业设计课程,参与了多项欧洲和意大利交互设计和服务设计领域的研究项目,目前的研究兴趣为服务设计和设计过程,特别是参与式设计领域。弗兰西斯卡 里佐在国际会议(DPPI, HCI, IASDR, PD; DRS)论文集以及《协同设计》(Codesign)、《技术与认知》(Technology and Cognition)、《美国计算机协会通讯》(Communication of the ACM)等刊物发表了大量论文,曾为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客座研究员以及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University of Louisville)的进修生。

1. 引言

设计和生产世界之间的关系一直游离于设计的简化主义观和文化观这两种主要观点之间。设计的简化主义观认为设计是产品开发过程中提高产品吸引力所需要的技能之一;设计的文化观认为设计是独特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系统,该系统(包括从属于该设计文化的造物、习俗、价值观和信仰)能够展望满足包括不同制约因素在内的显性的或潜在的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

即使从第二种设计观来看,在公司内部引入设计文化一般也会遇到许多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是既有的文化和抵制组织变革的天性。设计文化似乎在打一场日常战争,这场战争与创新有着不解之缘。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