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近年癌症的研究有许多新的进展,诊断治疗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防癌的意识也在不断强。因此极需对这些方面有一个较为介绍,以使民众能认识癌症、预防癌症。为此本书的内容包括:癌症真相――认识了,就不恐惧、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你必须要有的科学常识、癌症可以预防――做对这些让癌症远离你、十种常见癌症可防可治、癌症病人的故事以及不让癌症找上你等6个部分共100节。本书重点的内容为说明癌症可预防,即如本书的书名所点出的“你可以离它更远些”。
一个在任20年的三级甲等医院的院长,救治千万患者,健康教育界的“四大天王”之一,杨秉辉教授倾心力著
50年临床经验, 40年癌症研究,20年全科医生,近1000篇医学科普教育文章、600场健康公益讲座
对杨教授来说,医生作科普是一种责任,他始终坚信:一场科普讲座、一本科普书籍能够救的人数或许远远超过医生在手术台上救治的病人!
在这个信息量越发庞大的时代,人们需要这样科学而理性的书籍,真正做到不轻信,不害怕,不绝望,不盲从。
杜绝伪科学,不要经验论。认识了,就不恐惧;做到了,即可远离。
相关推荐: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全科医师杂志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多年从事肝癌的研究和推进全科医学、健康教育等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编、等专著十余册。发表科普文章近千篇,主编、著作科普书藉40余册。
癌症真相
——认识了,就不恐惧
1.有一类疾病叫肿瘤
2.肿瘤分良性与恶性
3.“癌”代表了所有的恶性肿瘤
4.“二十世纪的瘟疫”来到了21世纪
5.我国的癌症问题严峻
6.怎样才是“战胜癌症”?
7.癌细胞从何而来?
8.基因因何变化?
9.癌的“病因”有哪些?
10.癌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癌的样子
12.癌的行为
13.癌症会不会遗传?
14.癌症会不会传染?
15.癌症的高发地区
16.癌症的高危对象
17.癌症因人口结构老龄化而增加
18.并非各种癌症都在增加
19.癌症只是一片浮云?
20.癌症能否“自愈”?
21.带瘤生存、与狼共舞
22.正确认识癌症是“慢性病”
癌症的诊断与治疗
——你必须要有的科学常识
23.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
24.肿瘤标志物
25.内镜,直接看到体内的肿瘤
26.诊察肿瘤的影子部队
27.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28.随访,静观其变
29.癌症并非不治之症
30.手术切除,给病人带来根治的希望
31.放射治疗日益进步
32.肿瘤化疗今非昔比
33.肿瘤的靶向治疗
34.生物治疗:理论与实践
35.各种抗癌疗法不断推陈出新
36.对肿瘤病人的支持治疗
37.“疏缓治疗”已经逐步被接受
38.治疗后的定期复查
39.肿瘤病人的康复医疗
40.精准医学与肿瘤的治疗
癌症可以预防
——做对这些让癌症远离你
41.“少发、易治”的本质即是预防
42.基因与防癌——从安吉丽娜 朱莉谈起
43.防癌的重点在“环境”
44.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癌的基础
45.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癌从口入”
46.烹调之法亦应讲究
47.多吃蔬菜与水果有利防癌
48.吸烟占致癌因素应不止30%
49.吸烟与肺癌关系之辩
50.二手烟与三手烟
51.勃氏吸烟指数与戒烟
52.酒精促癌也致癌
53.“少量饮酒有益健康”?
54.胖、还是瘦容易生癌?
55.运动减肥有益于防癌
56.谨慎用药,亦与防癌有关
57.良好的心理状况有助于防癌
58.保护环境,亦是重要防癌之举
59.保护职业环境以防癌
60.打针防癌?
61.注重卫生亦关防癌
62.防癌专家的建议
63.在河南林县的试验
64.化学预防,尚难有定论
65.关于癌的3个三分之一
66.癌症筛查的原则
67.如今我国癌症筛查的现状
68.应重视“癌的前兆”
69.增生、间变与癌何干?
70.早期发现给治愈癌症带来希望
71.从多发难治到少发易治
72.其实我国也有经验
十种常见癌症可防可治
——应该能预防,必定可治愈
73.肺癌:我国的头号癌症
74.肝癌:多见于我国的癌
75.胃癌:早发现不难治愈的癌
76.食管癌:在我国开始减少的癌
77.肠癌:与脂肪饮食关系密切的癌
78.胰腺癌:如能早发现仍旧有希望
79.乳腺癌:“红颜之恼”
80.宫颈癌:及时个可以用疫苗预防的癌
81.前列腺癌:老年社会的高发癌
82.甲状腺癌:预后大多良好之癌
癌症病人的故事
——细心得治愈,大意失荆州
83.三患肠癌,李工无恙
84.相信科学,朱师傅有后福
85.诊断过晚,歌星命丧乳腺癌
86.细心体察,食管癌难循其迹
87.只道胃已切除,孰料又生胃癌
88.并非“月经”,大娘患了宫颈癌
89.彻查痰血,肺癌现形
90.久病未成良医,肠癌反被耽误
91.提高警惕,胰腺癌亦可早诊
92.陈行长肩痛,竟是肺癌作祟
93.黄老板定期检查逃过一劫
94.孙老师何以有此幸运?
95.关注科普知识派了大用场
96.李小姐细心观察,乳癌得早发现
97.隋科长的胃癌绿豆大
不让癌症找上你
——你可以离它更远些
98.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困惑
99.肿瘤是生命终结的一种形式
100.你可以离它远些
癌症与传染病、营养不良不同,并不会因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而减少,反而会因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而导致的人口寿命的增长而增加。
癌症也只是一种疾病,是可防可治的。少发易治,战胜癌症的希望在于预防。
人人都有癌基因。致癌的因素在这个人身上不断地积累,需要有一个过程。
癌症的形成与人们的某些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密切相关,肿瘤学上有“生活方式癌”之说
宣传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对于 “谈癌色变” 的民众心态而言,自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战略上藐视可以,在战术上却是应该重视的。许多常见癌症,如肺癌、肝癌、肠癌之类,一旦发病,如无有效治疗,往往发展很快。对于大多数的癌症,尚不能以“只是一种慢性病”,而掉以轻心。
假设全世界的人都不吸烟,男人的癌要减少2/5,女人的癌要减少1/3。上海肿瘤研究所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明绿茶里边的茶多酚有防癌作用。日本也有像类似的报告,当然需要喝到一定的量。据说24小时要喝到6杯以上才好。
纤维素这个东西吃进去后并不能被我们身体消化吸收,不能被消化吸收当然谈不上营养,但他它却有很好的防癌作用。
饮酒偶尔为之可以,生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人千万别喝酒,小心促生肝癌。
诊断提前一步,复发减少一些,诊断越提前,复发越少,真正做到早期诊断可以不复发,不复发意味着可以治愈。
“二十世纪的瘟疫”来到了21世纪
10年前的2005年估计,每年全世界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1000万例,每年因患恶性肿瘤死亡600万人。而到了3年前的2012年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全世界新发恶性肿瘤病例1400万例,死亡820万人。这一严峻的形势还将持续下去,据《2014年全球癌症报告》称:到2025年,全球每年新发的恶性肿瘤病例将有可能达到2000万例,每年因恶性肿瘤而死亡的病例将达1200万,整个翻了一番。
我国的癌症问题严峻
2012年我国新发肿瘤350万例,相当于每分钟6例,死亡250万人,相当于每14秒钟死亡一人。单肺癌一病,2012年即发生60万例,死亡49万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正确认识癌症是“慢性病”
战略上藐视可以,在战术上却是应该重视的。癌症里面的确是有慢性的,甚至连名称上都标着了:慢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可以十来年没有变化。宫颈癌从最初的癌变发展为浸润癌,也可能需要十来年的时光。一些在老人体内潜在的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也确实可能终身不发作,或是进展极为缓慢,未及发作,病人已经因为其他疾病作古了。但是 “急性白血病”可就不慢了,许多常见癌症,如肺癌、肝癌、肠癌之类,一旦发病,如无有效治疗,往往发展很快。对于大多数的癌症,尚不能以“只是一种慢性病”,而掉以轻心。
癌症的高危对象
肺癌:吸烟的人,特别是吸烟量大和吸烟史长久(勃氏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X吸烟史年数大于400支年)的人,工作或生活中接触石棉或放射性氡等物质的人。
肝癌:曾感染过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尤其是患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人。
胃癌: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伴有胃粘膜“肠化”及不典型增生的人,患有胃息肉、经久不愈的胃溃疡及曾作胃大部切除的人。
肠癌:患有家族性大肠腺瘤性息肉症、肠息肉、克隆氏病的人。
乳腺癌:患囊性乳腺病者、月经来潮早于12岁、绝经晚于52岁、终身未婚未育及直系亲属中有人患乳癌的妇女。
宫颈癌:早婚、多产、多性伴侣及遭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长期感染的人。
……
十大常见癌症可防可治——即使没防住,也能战胜它
1. 肺癌:我国的头号癌症
2. 肝癌:多见于我国的癌
3. 胃癌:早发现不难治愈的癌
4. 食管癌:在我国开始减少的癌
5. 肠癌:与脂肪饮食关系密切的癌
6. 胰腺癌:如能早发现仍旧有希望
7. 乳腺癌:“红颜之恼”
8. 宫颈癌:及时个可以用疫苗预防的癌
9. 前列腺癌:老年社会的高发癌
10. 甲状腺癌:预后大多良好之癌
防癌专家的建议
1.不吸烟。
2.以粗加工的含淀粉的食物为主食,食用各种蔬菜和水果、豆类的食品。
3 .好食用鱼、家禽等的肉类。牛、羊、猪肉的摄入量,每日宜在80克以下。
4 .限制脂肪的摄入。
5 .限制食用盐腌制的食品,限制烹调时及餐桌上盐的用量。
6 .不要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7.不吃烤焦的食物。在火焰上直接烧烤的肉和鱼以及熏制的肉类少吃为妙。
8.食物中的添加剂、农药及其他残留物的水平应控制在安全限量以下,并有一定的监督管理。
9.建议不饮酒。
10.一般无须服用营养补充剂。
11.如果所从事的工作体力活动量较低,每天宜快走或类似的活动1小时,或每周有1小时较为剧烈的运动。
12.避免体重过低或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