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秦汉名物丛考图书
人气:25

秦汉名物丛考

秦汉史名家王子今教授三十多年研究名物的结晶,涉及众多物类,提出众多新的发明和观点。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文物考古>考古理论  
  • 作者:[王子今]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岳麓书院国学文库
  • 国际刊号:9787506084345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
  • 印刷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古代文献中有关名物多年研究之成果的汇集。

研究对象以秦汉时代为主,包括社会物质生活中所见饮品(如"清酒""薄酒""浓酒""麴""乳""马湩"等)、食品(如"盐菜""酱""豉""枣脯""膏饼""黄豆"等)、饮食器(如"筩""合卺杯""犀角杯"等)、日常器用(如"蒋席""皮席""葌席""胶""人鱼膏"等)、住居形式(如"复壁""椽头饰"等)、服饰(如"赤帻""行縢""偪胫"等)、儿童玩具(如"鸠车""竹马"等)、兵器战具(如"连弩""马甲"等)、交通器物(如"行囊""行橐""流马方囊"等)。这一成果,将有益于推进秦汉社会生产史和社会生活史的认识。

编辑推荐

作者王子今教授是秦汉史名家。本书是他三十多年研究名物的结晶,引用资料宏富,考证研究的是近几十年来考古发现中颇有争议或尚未解决的名物术语,提出很多令人信服的结论和发明。

作者简介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鸿国讲座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出版《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古史性别研究丛稿》《秦汉社会史论考》《秦汉生态环境研究》《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汉代儿童生活》《秦汉社会意识研究》《秦汉称谓研究》等学术专著30余种。

目录

张德芳教授序

1.肉酱鱼酱蟹酱

2.芥酱芍药之酱枸酱榆荚酱

3.豆酱

4.酱瓿酱甀酱瓨

5.酱桮酱杞酱栀酱伤

6.军需项目中"酱"的配给

7.民间"作酱"方式

1."盐豉"

2."盐豉"的盛装形式:荅台瓵盖合

3."煮豆然豆萁,漉豉以为汁"张德芳教授序

1.肉酱鱼酱蟹酱

2.芥酱芍药之酱枸酱榆荚酱

3.豆酱

4.酱瓿酱甀酱瓨

5.酱桮酱杞酱栀酱伤

6.军需项目中"酱"的配给

7.民间"作酱"方式

1."盐豉"

2."盐豉"的盛装形式:荅台瓵盖合

3."煮豆然豆萁,漉豉以为汁"

4.河西汉简有关"豉"的资料

5.卖豉亦致高訾

盐菜酱菜

1."盐菜之用"

2."盐菜钱"

3. 崔寔《政论》言"盐菜"消费

4."酱菜"

酒麯

1.饮酒风习与"酒"的消费——以居延为中心的考察

2.祭祀用酒

3."酤酒""买酒"行为

4.酒后斗殴案例

5.药用酒

6."禁酤酒"制度

清酒薄酒浓酒

1.肩水金关"清酒"简文

2.《诗经》"清酒"

3.睡虎地《日书》"马禖祝""清酒"

4.《春秋繁露》"清酒"

5.管辂"先饮三升清酒"故事

醇酒白酒

1.汉代酒的品类

2.汉简所见"醇酒""淳酒"

3."白酒"与"清酒"的比较

善酒美酒厚酒浓酒

1."善酒"和"美酒"

2.与"厚酒"对应的"薄酒"

3.与"薄酒"对应的"浓酒"

膏饼

1.马圈湾汉简"膏饼"

2.关于"膏"

3.关于"饼"

4."膏餅"的品质和形制

5."胡饼":胡者,互也

6.膏环膏糫粔籹寒具馓子

7."胡饼""膏饼"的价格

豆黄豆大豆

1.曹操高陵石牌文字"黄豆二升"疑议

2.非"默证"

3.汉简"黑粟""白米""黄种"与《齐民要术》青、黄"胡豆"

4.《齐民要术》白、黑"大豆"

5.《张叔敬镇墓文》"黄豆"确证

6.长沙走马楼竹简"豆租""大豆租"

枣棘

1.枣栗:木本粮食

2.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甘泉饥食枣

3.西王枣王母枣西王母枣

4.玉门枣

5."枣水"之怪

6."浮枣绛水"

7."枣""棘"的象征意义

8."以桃为弓,牡棘为矢"

乳马湩挏马酒

1.湩,乳汁也

2.肩水金关简所见"主君"祭品:乳黍饭清酒

3.杨恽"养羊酤酪"疑问

4."奠马湩"礼俗

5.《汉书礼乐志》"挏马酒"

6.横山孙家园子"捋乳"画象

1.茭:汉代河西的劳作史与植被史

2.伐茭积茭运茭载茭守茭取茭出茭入茭

3."茭"的实义

4."茭"和"稁"

5."茭"的计量和相关问题

6.敦煌汉简"茭长二尺,束大一韦"

7.关于"大司农茭"

8."除陈茭地"解说

苇蒲慈其

1."伐苇""伐蒲"简文

2.河西戍卒劳作:伐慈其艾慈其

3."慈其"名义

甬筩筒

1."竹器"与竹器时代

2.秦汉筒形器

3.作为标准器的"桶""用""甬""筩"

4.自名为"甬""筩"的容器

5.从竹筒作器到"写竹状而为之"的筒形器

6.竹质"铛鼎""釜甑"

7.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竹林分布与筒形器的兴衰

角杯犀角杯

1.广州汉墓出土"犀角"

2."犀杯"与"兕觥"

3.犀杯:民间信仰与民间礼俗

4.东西文化交流中的"犀杯"

5.何家村出土"犀杯""犀捧"

合卺杯

1."衔杯共饮"风习与"合卺"仪礼

2.秦汉双连杯

3.双连杯的民俗学意义

4.合卺杯,鸳鸯盏,连理盘

行囊行橐

1."布橐"与"革橐"

2."于橐于囊"

3.装囊

4.苏秦"担橐"故事

5."行篋"与"行箱"

流马方囊

1."木牛流马":诸葛亮的交通运输技术发明

2.关于"方囊"名号

3."方囊"与散装运载方式

4."方囊"装载量与汉代车运装载规格的比较

5."方囊"结构与"流马"为独轮车说

6."鹿车"与"流马"名义

蒋席皮席葌席

1.长沙东牌楼简牍"席""于""桉"

2." "与"蒋"

3.皮席

4.关于"二席""重席"

5."葌席"解

6.量词"枚""领""束"

7."铺荐陈簠"

行縢

1.秦俑"行縢"的考古记录

2.秦俑"行縢"的考古研究

3.说"行縢"非"汉服之制"

4."行縢"使用"兵种"说及"等级"说补议

5."行縢"的形制

6."行縢"于交通史的意义

偪胫

1.秦俑"护腿"发现

2."护腿""絮衣"说辨疑

3.腿裙吊腿胫衣跗注

4."偪胫"推想

赤帻

1.甘谷简文"伍长守街治滞""著赤帻"

2.阳陵出土兵俑装束及相关发现

3.著帻冠帻服帻戴帻摄帻

4.青帻绿帻黄帻白帻黑帻绯帻

5."赤帻"的意义

6."帻"与"冠""巾""盖"

7.关于"陌额"、"抹额"

马甲

1.岳麓书院秦简《数》所见"马甲"简文

2.曾侯乙墓出土"马甲"

3.包山2号楚墓出土"马甲"

4.有关"马甲""马铠"的历史记录

5.杨泓有关战马装具史的创论

6.甲骑装具史的新认识

掌蹄

1.《盐铁论散不足》所见"掌蹄"

2."蹄"说

3.关于"革鞮"的理解

4."蹄铁"源起

5."数马曰若干蹄":蹄铁萌芽的观念背景与技术条件之一

6."蹄欲得厚":蹄铁萌芽的观念背景与技术条件之二

7.蹄部病症治疗:蹄铁萌芽的观念背景与技术条件之三

胶胶

1.额济纳汉简"胶二 重十三两"简例

2.涉及"胶"的"楬"

3.汉简资料有关"胶"的信息

4."胶"在军事生活中的应用

5.关于" "

天马

1.武威雷台汉墓出土铜马

2."紫燕骝"说商榷

3."天马"名号的合理性

人鱼膏

1.秦始皇陵"人鱼膏"之谜

2.秦陵地宫设计构想透露的海洋意识

3."人膏"?"鱼膏"?

4."人鱼""出东海中"说

5."鱼灯"和"鲸灯"

6."大秦"的"鲸鱼灯"

海鱼

1.海上渔业的发展

2."海鱼"与"海租"

3.鲛鲯鰸鲕鳆

4. 鯜魦鱳鰅鮸魵鲜

大鱼巨鱼

1.方士言"大鲛鱼"

2.秦始皇射"巨鱼"

3.《汉书五行志》"北海出大鱼"记录

4.《续汉书五行志》"东莱海出大鱼"记录

5.《论衡》"鲸鱼死"与《西京赋》"鲸鱼失流"

6.《淮南子》言"鲸鱼死而彗星出"

7.早期"海出大鱼"记忆

连弩

1.秦始皇以"连弩"射巨鱼

2.秦军"强弩在前"

3.并射弩和连发弩

4.秦汉实战"连弩"

5.诸葛亮"损益连弩"

6.后世的"诸葛弩"

机机械

1.秦陵"机械之变"

2.舆械:交通生活中的"机械之利"

3.兵械:三军强弩

4."机发之桥"与坑儒谷"伏机"传说

5.秦始皇"器械一量"

6.关于"机械之心"

鹿车

1.一轮车

2."椎车"

3.秦陵发现的新线索

鸠车

1.小儿"鸠车之乐"

2.许阿瞿墓志画象

3."鸠车"实物

4.金石学论著中的"汉鸠车"

竹马

1. 郭伋故事

2. 乘竹马为戏

3."竹马"的形式

泥车瓦狗

1."诸戏弄小儿之具"

2. 《潜夫论浮侈》言"泥车、瓦狗、马骑、倡俳"

3.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发现

阁阁道栈阁

1."格"与"阁"

2.阁道栈道

3."高格""高阁""桥阁"

4.说"接木相连""木石相距"

石 石道

1.《石门颂》"造作石 "

2.石道

3."舆""车""载乘"

徧碥

1.拴驴泉石刻

2.作徧桥阁

3.碥路

4."碥"的字源学思考

1.《西狭颂》"鐉烧破析,刻臽磪嵬"

2.说"刻臽"

柙笼

1.《西狭颂》"柙致土石"

2.《九章算术》的"笼""土笼"

3.虆梩

复壁

1.广州陶屋"密闭的小室"

2.陕县刘家渠汉墓和武威雷台汉墓建筑模型

3.汉代建筑遗址所见"隔道"

4.汉宫"非常室"

5.伯玉藏身处

6.赵岐故事

7.三国"复壁"史迹

8."复壁"出现的社会背景与技术条件

9.后世的"复壁"

复道

1.秦汉宫廷"复道"

2.有关"复道"的文物资料

3."复道"与"桥"

4."复道"立体交叉形式

5.马王堆帛书《驻军图》中的"复道"

6."复道"与"阁道"

虹梁

1." "与"高梁":先秦拱桥出现的可能性

2.《西都赋》"应龙虹梁"

3.拱桥出现的年代

4.拱桥史若干误识的澄清

5.西汉拱桥建造的技术条件

浮梁浮桥

1."造舟""维舟""特舟"等级制说

2.浮桥史的再考察:造艁靠

3."智伯命造舟为梁"事"伪说""伪史"辨疑

4."方舟"

5.简易浮桥:桥梁等级与社会等级

6.秦直道"度河"的可能形式

7.卫青"梁北河"

8.汉代"浮桥"明确史例

珰当

1."裁金璧以饰珰"

2.瓦当"椽头饰"说疑议

3.四川汉代崖墓提供的例证

4.其他文物实证

1.秦穆公"封殽尸"故事

2."封,界也"

3.秦直道的"石关""封峦"

4."封"与"鄂博""敖包"

5.秦军史和罗马军史的对读

附论:

舟船属具

1.走马楼简提供的信息

2.大樯

3.大杝

4.上 ,下

5.矴石

6.大绁

7.由属具推测舟船规格

木镫

1.关于马镫发明史的探讨

2.包革木镫和包金属木镫

3.木镫的使用

4."镫如半靴"

5.早期马镫的可能形式

索引

作者相关研究成果目录

后记

在线预览

后 记

《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贾公彦疏:"此禽兽等皆有名号物色,故云`辨其名物`。""名物"似可理解为"名号物色"。《周礼》中说到"辨其名物"的还有数例。《周礼天官兽人》:"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周礼春官小宗伯》:"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下文又写道:"辨六齍之名物与其用,使六宫之人共奉之。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将。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周礼春官典瑞》:"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周礼春官司服》:"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周礼春官典路》:"典路掌王及后之五路,辨其名物,与其用说。"《周礼春官神示》:"凡以神示者,掌三辰之灋以犹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周礼夏官司弓矢》:"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灋,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看来,有关"名物"的知识,涉及制度和礼俗,是共同关系到精神文化层面和物质文化层面的社会文明构成的重要内容。

"名物"研究,是说明诸多历史文化现象的基础。笔者从事秦汉史研究已经三十余年,但是应当承认,秦汉"名物"方面仍多有未知内容。秦汉史研究者在不断的探索进程中。好在秦汉考古收获连年使学界得到惊喜,新的信息的发现和积累,使得我们对秦汉"名物"的认识可以逐渐充实。

本书向读者报告的,是笔者对相关问题探索的点滴心得。研究对象以秦汉时代为主,包括社会物质生活中所见饮品、食品、饮食器、其他日常器用、住居形式、道路形式、服饰、儿童玩具、兵器战具、交通器物等。所提出的见解或有错误,期待读者批评。其中有价值的意见,或许有益于深化对秦汉社会生产史和社会生活史的理解。

其中有关"复壁""复道""虹梁""浮梁浮桥"的研究,或许有的朋友不以为这些研究对象为"名物"。然而由于所考察的直接对象或是陶质建筑模型,或是图象画面,按照一般理解,也是可以归入"名物"的,因此列入本书。

有关走马楼简舟船属具简的研究以及对"木镫"的考论,及于秦汉以后历史时段,作为"附论"置于其他内容之后。

感谢岳麓书院为本书提供了出版机会。

感谢张德芳教授百忙中赐序。后 记

《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贾公彦疏:"此禽兽等皆有名号物色,故云`辨其名物`。""名物"似可理解为"名号物色"。《周礼》中说到"辨其名物"的还有数例。《周礼天官兽人》:"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周礼春官小宗伯》:"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下文又写道:"辨六齍之名物与其用,使六宫之人共奉之。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将。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周礼春官典瑞》:"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周礼春官司服》:"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周礼春官典路》:"典路掌王及后之五路,辨其名物,与其用说。"《周礼春官神示》:"凡以神示者,掌三辰之灋以犹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周礼夏官司弓矢》:"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灋,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看来,有关"名物"的知识,涉及制度和礼俗,是共同关系到精神文化层面和物质文化层面的社会文明构成的重要内容。

"名物"研究,是说明诸多历史文化现象的基础。笔者从事秦汉史研究已经三十余年,但是应当承认,秦汉"名物"方面仍多有未知内容。秦汉史研究者在不断的探索进程中。好在秦汉考古收获连年使学界得到惊喜,新的信息的发现和积累,使得我们对秦汉"名物"的认识可以逐渐充实。

本书向读者报告的,是笔者对相关问题探索的点滴心得。研究对象以秦汉时代为主,包括社会物质生活中所见饮品、食品、饮食器、其他日常器用、住居形式、道路形式、服饰、儿童玩具、兵器战具、交通器物等。所提出的见解或有错误,期待读者批评。其中有价值的意见,或许有益于深化对秦汉社会生产史和社会生活史的理解。

其中有关"复壁""复道""虹梁""浮梁浮桥"的研究,或许有的朋友不以为这些研究对象为"名物"。然而由于所考察的直接对象或是陶质建筑模型,或是图象画面,按照一般理解,也是可以归入"名物"的,因此列入本书。

有关走马楼简舟船属具简的研究以及对"木镫"的考论,及于秦汉以后历史时段,作为"附论"置于其他内容之后。

感谢岳麓书院为本书提供了出版机会。

感谢张德芳教授百忙中赐序。

本书主要内容基于简牍研究的收获。而德芳先生现任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于简牍学进步贡献颇为显著(参看王子今:《简牍学新裁——评张德芳著〈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光明日报》2014年4月15日16版。),已经是海内外学界公认的简牍研究的重要专家。他的评价,无论是肯定还是批评,对于我的自我学术判断都非常重要。与德芳教授相识在1991年,正是及时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至今已经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回想多次一同野外考察,学术切磋,短长互补,甘苦共知,深心感触良深。我今年已经65岁。回想过去做广播体操,第八节也就是一节叫做"整理运动",要求是"调整呼吸"。这是即将退出运动状态的转换形式。进入暮年,学术生活也到了一节了,大概工作节奏也要进入"调整""整理"的阶段了。德芳教授要年轻得多,发明创获正当盛时,学术前景未可限量。但是回顾20余年学术跋涉,对于时移节迈、荏苒推迁的感叹,或许我们彼此也是比较接近的。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