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九章: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概论、信息系统的规划、结构化的系统分析、结构化的系统设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面向对象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首先针对信息时代的管理变革提出了信息系统的战略重要性,阐述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与结构,分析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开发模式及开发的组织。然后,以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管理作为主线,以一个完整实例贯穿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系统讲述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各个阶段相关的模型与技术。其中,在本书中分别详细阐述与分析了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应用。特别,在每一章加强了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的案例分析与课程实践作业。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可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读物,还可作为各类信息管理人员和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学习用书。
第1章 信息系统基础 1.1 信息时代的管理变革 1.2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1.3 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4 信息系统的类型 1.5 信息系统的结构 1.6 信息系统的应用 1.7 信息系统的学科基础 1.8 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2章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2.1 信息系统建设概述 2.2 信息系统过程模型 2.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2.4 信息系统建设方式 第3章 信息系统规划 3.1 信息系统规划的概念 3.2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3.3 可行性研究 第4章 结构化系统分析 4.1 信息系统分析概述 4.2 详细调查 4.3 业务流程分析 4.4 数据流程分析 4.5 数据字典 4.6 表达处理逻辑的工具 4.7 数据建模 4.8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 4.9 系统分析报告书 第5章 结构化系统设计 5.1 系统设计概述 5.2 模块化思想 5.3 系统总体设计 5.4 系统详细设计 5.5 系统设计说明书 第6章 面向对象分析 6.1 面向对象概述 6.2 统一建模语言 6.3 业务建模 6.4 分析模型 第7章 面向对象设计 7.1 概述 7.2 系统架构设计 7.3 设计类 7.4 数据库的设计 7.5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7.6 设计模式简介 第8章 系统实施及维护 8.1 系统实施概述 8.2 编程方法 8.3 软件测试 8.4 系统转换 8.5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8.6 系统维护 8.7 系统评价 第9章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 9.1 项目管理概述 9.2 项目范围管理 9.3 项目时间管理 9.4 项目质量管理 9.5 项目干系人管理 9.6 文档管理 9.7 系统开发的监理 参考文献 附录:《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综合课程设计
"第1 信息系统基础
[学习目标]
了解信息时代的管理变革及其带来的影响
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理解信息、数据与知识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理解信息系统的不同类型
理解信息系统的多种结构
理解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理解信息系统的学科基础
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知识结构图]
1.1信息时代的管理变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是人们使用最频繁的词语之一,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即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创造的价值 直到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工业化时代推进至信息时代,企业群落等组织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竞争阶段。现今信息和知识的范围、形式、规模、获取、储存以及传送,都已经或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它使得全球经济活动管理规则在彻底变革,组织对世界的认知图式和价值判断方式在逐步渐变,组织原有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组织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了世界经济格局和很多行业的重新大洗牌,也为组织经营管理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了可能。从实际的情况看,信息时代的竞争更加激烈,全球500强企业的淘汰率日渐增高,只有那些及时启动信息化工程、投资信息技术的企业生存下来,而且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变得更加强健有力。因为这些企业意识到了在信息时代制胜的关键,那就是如何更快更好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
信息系统(informatio system,IS)是组织信息技术投资的直接产物,是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结合的直接体现,也是组织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最有力的工具。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成为了组织信息化工程、信息技术投资的核心问题,在信息时代信息系统能否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决定组织的命运。从另一个层面上说,组织的竞争力也依靠信息系统的竞争力作为支撑和体现。信息系统给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带来巨大的变化,将组织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使组织的管理模式和贸易活动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下面将以业务流程重组和电子商务为例来理解信息技术对组织管理变革的影响。
1.1.1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 proces reengineering BPR)是对组织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重组,从而使时间、成本、质量、服务、速度和环境这些反映供需链和组织竞争力的要素得以戏剧性地改善和提高。
其核心思想表现在:"根本性"是指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时,根本不考虑企业现状,而对问题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彻底性"表明企业对流程的变革不是进行简单的、肤浅的改变或修补,而是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毫无意义的或效益低下的作业方式,创造全新的工作方法;"戏剧性"说明业务流程重组追求的是企业效益显著的增长或极大的飞跃,而不同于略有改善、稍有好转或简单提升等。在具体操作层面,BPR以过程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思考方式,消除了组织之间的界限。它的目标宏伟远大,不是要求绩效提升几百分点,而是几十百分点,甚至几倍,绩效要有显著的增长或极大的飞跃,这是BPR的标志与特点。
BPR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将在三个层次影响组织:
(1)作业层,包括工作方式和经营过程的变化;
(2)管理层,包括领导形态、组织结构、激励制度、企业策略的变化;
(3)理念层,包括管理原理、价值观的变化。
没有第二个层次的相应改变,及时层的改变所发挥的功效将十分有限;而只有达到第三个层次的变化,BPR才能稳定。
1.1.2电子商务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从功能上看,电子商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广告宣传、咨询和洽谈、产品订购、货币支付、电子账户管理、商品查询、用户意见征询、交易活动管理。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管理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支付手段的改变,必然使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发生变化。随着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变化,组织制定战略的方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电子商务改变了组织的经营方式和内部管理模式,组织机构也随之变化。
电子商务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用信息流来反映和引导物流和资金流。因此,电子商务的出现,将引起物流系统和资金流系统的重大变革。从本质上讲,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新的贸易形式,而且是一种业务转型。电子商务正从企业运作方式、政府和社会组织运作模式、教育及娱乐方式等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使用的深入,各种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信息系统将会更加深刻地影响到组织生存、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信息系统给组织带来了更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建设将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学习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必要环节。
1.2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萌芽,信息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图1-1所示的几个阶段。
图1-1信息系统发展示意图
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来辅助管理,这是管理信息系统早期的形态。例如,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使用计算机进行了最早的计算机工资计算和成本会计计算。这时的信息系统被称为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 dat processing EDP)系统。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共安装了2600台计算机,其中2/3用于数据处理。这些计算机主要被用在各种各样的大型企业、事业组织中,如制造型企业、石油公司、银行、保险公司、铁路与航空部门、政府机关等。
进入20世纪60年代,信息系统突破传统数据处理的范围,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并创建了成功的范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管理学院开创了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开始了对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 informatio system MIS)的深入研究。人们希望MIS能够提供的企业管理信息,辅助人们进行工作。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 Busines Machine Corporation,IBM)在70年代开发了"面向通信的产品和信息控制系统",用一台中型机和若干台小型机组成一个网络,由300多个终端分布在企业的各个科室和车间,实时收集和提供信息。其软件系统包括设计和生产数据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用户订货子系统、预测子系统、主生产计划子系统、成本和会计子系统以及制造活动计划子系统。该系统实现了MIS的基本思想,将计算机与管理活动紧密结合,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的运作效率。MIS与EDP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提供信息以支持组织的决策、规划和分析活动的能力,而信息资源的应用能改进决策品质和提升组织的绩效。MIS在概念上是以信息资源加强竞争,强调的是效果,而EDP只是强调利用电脑提高日常例行作业数据处理的效率。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莫顿(Morton)提出了"管理决策系统"的思想,之后奥特尔(Alter)、米勒(Miller)等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 suppor system DSS)的结构,从此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他们认为:一种新的计算机应用模式,应注重对决策的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应是—种能够对组织的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的系统。基于DSS理论研究的成果,许多新型的应用系统也开发成功。例如,交互式财务计划系统(interactiv financia plannin system IFPS)就是80年代开发成功的系统之一。相比一般的MIS,这类系统具有—些新的特征。例如,它比较注重面向管理人员,面向某些管理部门的特定活动;它主要用于解决生产计划、市场预测、销售状况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系统(exper system ES)的出现,也推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用于管理的专家系统除了提供用户模型库之外,还提供了专家系统的推理结构和知识库编辑工具,用户可使用系统中的知识库和推理结构对决策问题进行推理,得到有关的结论。80年代末,学术界提出战略信息系统(strateg informatio system SIS)的概念。威斯曼(Wiseman)等主张信息系统不仅要进行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同时也要能够改变组织的竞争战略方针。对企业竞争战略方针的改变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从内部来看,主要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从外部来看,就是寻找机会和市场,通过寻找这样的信息来获取竞争优势。SIS本质上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来支持或强化已采用的策略、甚或创造新的策略机会。SIS与MIS的差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性"与"创造性"。以商场的销售(poin o sales POS)系统来说,首先使用POS系统的商场将大幅度提高订货速度及迅速掌握商情,势必提高其竞争地位。此时的POS系统便可称为SIS。一旦系统普遍应用,其作用只能维持竞争力而无竞争优势可言,则只能看做是支持组织活动的MIS而已。
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涵盖整个企业各个方面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 resourc plan ERP)系统。ERP系统起源于60年代的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其基本的管理功能包括质量管理、生产计划管理、销售管理、产品数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ERP的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事先计划与事前控制的思想。
进入21世纪,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得到了迅猛发展。一方面是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系统方面,以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为代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 decisio support system IDS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数据仓库(dat warehouse DW)技术、联机分析(onlin analysi process OLAP)技术、数据挖掘(dat mining DM)技术与专家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决策支持体系。强大的互联网使得IDSS摆脱了空间和开发成本方面的限制,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更广阔的基础环境和更良好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是基于互联网的系统集成,其中以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suppl chai management SCM)为代表,其利用互联网将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以及产业下游经销商、物流运输商和产品服务商结合为一体,构成一个面向最终顾客的完整电子商务供应链。其目的是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以上两个方面不难看出,这个时代的信息系统体现出了明显的互联网特征。
1.3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3.1数据、信息和知识
数据、信息、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张金字塔形状的图来表示,如图1-2所示。
图1-2数据、信息和知识关系图
其中,数据(data)是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载体,以适合于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通信、解释或处理。它是离散的、互不关联的客观事实,如孤立的文字、数值和符号。
信息(information)是数据所表达的客观事实。人们对数据进行系统的组织、整理和分析,使其具有相关性。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
知识(knowledge)是由信息加工和提炼而成的结晶,信息是加工知识的原材料,它是现代社会的宝贵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知识尤为重要,它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知识是从数据与信息中提炼而得。例如,超级市场所有的销售记录是数据,而从中观察到购买了咖啡的顾客多数也会购买咖啡伴侣这个事实就是信息,进一步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个事实的出现是因为咖啡与咖啡伴侣为互补产品,一个产品销量的增加会引起另一个产品销量的增加,这就是知识。
1.3.2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