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心理吴越(三部曲)图书
人气:29

心理吴越(三部曲)

重温春秋故事,洞悉中国人的性格基因 探究事件背后的心理原罪,了解历史,抚慰心灵

内容简介

历史心理小说及时人陈禹安说,"所谓历史,其实是一间巨大的心理实验室,一打开门,看到的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中,他把那些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心理剖析得淋漓尽致。

《鞭楚》讲述了春秋末期楚、吴、越三个南蛮国家数十年间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恩怨情仇的故事。楚国在楚平王当政的时候,重用佞臣费无忌。费无忌为了一己之私,先是撺弄楚平王诈夺为儿子太子建迎娶的秦国美女孟嬴,后来又离间楚平王和太子建的父子关系,终于导致太子建被废,亡命天涯。为了斩草除根,费无忌进一步鼓动楚平王杀害无辜的忠臣——太子太傅伍奢。伍奢的长子伍尚顾惜父子之情,主动陪父亲就死。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却不甘心接受昏君奸臣的摆布,怀着对故国故土的深仇大恨,历经千难万险,逃亡至楚国的敌国——吴国。为了借助吴国的力量为自己复仇,伍子胥殚精竭虑,帮助吴国的公子光刺杀吴王僚,成为吴国之王(即吴王阖闾)。此后,伍子胥又帮助阖闾筑建都城,延揽贤才,强兵富国,终于在苦苦等待了十六年之后,率领吴兵,势如破竹般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复仇的念头不但为伍子胥提供了永不枯竭的人生动力,也推动他冲破了所有世俗规则的束缚。他以楚国旧臣的身份,以下逆上,毫不留情地摧毁了楚国历代国君的宗庙,还将已经死去的楚平王掘坟鞭尸,畅快淋漓地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是为"鞭楚"。

但是,楚吴两国之间的仇恨却并没有因为伍子胥的复仇成功而消弭。相反,伍子胥的这一次复仇,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仇恨。吴国的另一个邻国越国,借着吴楚交兵的机会,对吴国的后方发起了攻击。吴王阖闾退兵回国休整后,为了报复越国,又亲率大军对越国发起了攻击。但是,阖闾过于托大,阴沟翻船,不慎被越国击败。英雄一世的阖闾本人也为这一次失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吴越两国由此结下了无法开解的血仇。重臣伍子胥扶立太子夫差继位。夫差朝夕不忘越人杀父之仇。在为父守丧三年后,他亲自出征,对越国发起了报复性的攻击。这一次,实力弱小的越国不再拥有前一次的幸运,被强悍无敌的吴国打回原形。越国精锐大部被歼。越王勾践深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无可幸免,他只能倾尽所剩的五千死士,与吴兵拼个玉石俱焚。但越国大夫文种利用吴国内部的矛盾,巧妙斡旋,争取到吴国宠臣伯嚭的鼎力支持,否定了伍子胥必要将越国赶尽杀绝的主张。机心暗藏的吴王夫差转而要求越王勾践偕同夫人到吴国为奴,为阖闾守墓,以期通过对勾践的人身侮辱来达至为父复仇的目的,是为"辱越"。

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的屈辱之后,最终赢得吴王夫差的信任,被夫差释放回到越国。然后上演了一部"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逆袭故事。细细盘点整个中国历史,兵败被俘、屈身为奴的君主并非只有勾践一个,但能够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绝地反击、以弱胜强、实现惊天大逆转的,却只有勾践一人。人们把勾践的成功称为"吞吴", "越吞吴"就等同于"蛇吞象"。因为长期以来,就实力而言,吴国不啻是一头大象,而越国只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小蛇。勾践之所以能够完成举世罕见的"蛇吞象",也是和他自己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分不开的。这就是越王勾践的励志故事"吞吴"。

编辑推荐

"剖析古人心理,感悟现实人生",在陈禹安的"心理说史"系列中,始终贯穿着这一主题。"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作为陈禹安的历史心理小说力作依旧遵循了这一主旨,在写作过程中侧重用简明易懂的心理学,解读大众耳熟能详的春秋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裹挟其中的各色人物的行为模式。该套书行文流畅而不拖沓,结构紧凑却无遗漏,语言贴近生活又不乏时尚,文字优美且具有感染力,与传统的简单以叙事为主的历史书籍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作者简介

陈禹安 心理说史首创者,心理经管学家,宁波大学特聘教授,曾游历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考察讲学。代表作品有"心理三国"三部曲(《心理关羽》、《心理诸葛》、《心理曹操》)、《心理乔布斯》、《巧辩不如攻心——三国的说服智慧》、伟大的说服系列之一《向子贡学说服》等二十余部,其中多部作品已被引入港澳台地区出版。

在他看来:"所谓历史,其实是一间巨大的心理实验室,一打开门,看到的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陈禹安曾经这样说过: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具有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与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保障与背叛的博弈,忠孝与仁义的抉择,汇成了万千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激起了无数心海狂澜,情丝乱缕。所以,我用心理学的手术刀来解剖这段历史,也就有了这套"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这一幕幕已经过去的历史,彷佛是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心理学实验。在这些不可复盘的"实验"中,楚平王、费无忌、太子建、伍子胥、阖闾、要离、孙武、楚昭王、勾践、夫差、伯嚭、孔子、子贡、范蠡、文种、西施诸色人等在独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们用生命经历的心灵抉择与命运煎熬,值得我们感同身受,更值得我们引以为镜。

目录

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一——《鞭楚》目录:

平王诈媳

01小人才是大导演

02"色"字的巨大威力

03胆子是练出来的

04好色背后的大秘密

05偷天换日也寻常

06一个可怕的"园丁"

07一道要命的选择题

08君子并不是傻子

09甘心当个男"护士"

10父亲寄来的"谜信"

11看着陷阱往里跳

子胥出奔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一——《鞭楚》目录:

平王诈媳

01小人才是大导演

02"色"字的巨大威力

03胆子是练出来的

04好色背后的大秘密

05偷天换日也寻常

06一个可怕的"园丁"

07一道要命的选择题

08君子并不是傻子

09甘心当个男"护士"

10父亲寄来的"谜信"

11看着陷阱往里跳

子胥出奔

12给儿子添点麻烦

13两个"空对空"导弹

14君子变成白眼狼

15不求回报的回报

16头发白了好出关

17就不告诉你名字

18名声比生命更重要

19帅哥迷倒老处女

20叫声兄弟跟我走

21梅里三弄断人肠

姬光夺位

22衣装一件胜千言

23上了贼车下不来

24厚颜才是真无敌

25心病也会害死人

26比死了爹还难过

27兄弟不过是件工具

28爱好是最危险的东西

29真仁义还是真自私

30天上掉个"大馅饼"

31一首歌谣的威力

32投入是个大陷阱

33"病人"喜欢帮"病人"

要离刺忌

34要傍就傍正义之神

35胆大原来是种病

36长得丑等于没本事

37伤害自己等于伤害对手

38死了也不责怪你

39死亡才是好的奖赏

40来历决定你的忠诚

孙武出山

41撒了两个弥天大谎

42一个不够自信的天才

43只听到自己想听的

44拿宫女做个试验

45错把王宫当战场

46一个剽窃来的创意

47初生牛犊敢杀人

48又一个剽窃来的创意

子胥复仇

49最亲密的人伤你最深

50一把宝剑的颠沛流离

51自由与财宝谁为重

52小人大玩接力赛

53三个小人演大戏

54今夜你会不会来

55乌鸦不见自身黑

56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57大难临头我先逃

58把郢都变成淫都

59一生中较大的败笔

60仇恨是个无底洞

心理学精要索引

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二——辱越目录:

昭王失国

01女人才是幕后主角

02落毛凤凰无人识

03那一刻你遇见了谁

04离了庙就不再是菩萨

05忽闻夜半磨刀声

06落单的人有担当

07有了枪就想杀人

08说句实话骗死你

09陈年老债也得还

包胥哭秦

10来自墙角的反弹

11"楚楚"动人的哭泣

12就这样把你征服

13让我为你唱首歌

14喜欢你是因为你喜欢我

15成功带来的伤害

16给你们出道选择题

17临死也要捞一根稻草

18严重缩水的回报

昭王复国

19鞋子代表我的心

20不要奖赏我

21书中自有护身符

22唯独不能原谅你

23我的郎君我做主

24三岁能否看到老

25挂个狗头卖羊肉

26礼字头上有把刀

27动土动到太岁头

28杀人不见血的拒绝

29冥冥中注定的终点

阖闾死越

30偷鸡不成狗跳墙

31疯情万种的狗吠

32土鳖与海龟的战斗

33一颗流星的忏悔

34古来君主皆寂寞

35一个致命的真相

36马不停蹄的忧伤

37源自荷尔蒙的牺牲

38不被看好的接班人

39你是老几很重要

40死神发动的战争

41在阴沟中找到归宿

夫差复仇

42给自己找了一群爹

43报应来得相当快

44荣誉比生命更重要

45得失之间的选择题

46总是忘不了那句话

47用你的刀来杀你

48从暗斗走向明争

49励志纯粹是种错觉

50最是心痛辞庙日

51危难就是凝聚力

52身在高处颇胜寒

勾践事吴

53与苦难保持同步

54自由是颗保命丸

55破屋的墙脚挖不动

56马粪边上的青蛙

57臭不可闻的主意

58"粪斗"酸楚谁人知

59"仁者"之间的游戏

60各钻各的牛角尖

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吞吴目录:

勾践尝胆

01仇人就是人生动力

02风景取决于心情

03骑墙也是一种智慧

04笑话不是用来看的

05自己永远是对的

06 口臭是因为心臭

07得意之后必忘形

08用放纵来奖赏自己

09 透支未来的恶果

西施入吴

10真爱就在一瞬间

11 美人如同棉花糖

12身价就是吸引力

13书信一封送瘟神

14当美人变成了计

15美色击败了忠诚

16闺蜜变成死对头

17因为爱你才炫耀

18女人让男人变大方

19曾经的幸运很重要

20一问惊醒梦中人

子贡出使

21从一个百年预言说起

22一个超级大难题

23谁是最中意的人

24心仪的标准是什么

25失败是好的老师

26开场白真的很重要

27一环扣一环的恐惧

28称霸的三个条件

29两个如果的滋味

30布下的棋子

31怜子如何不丈夫

32白日梦该怎么解

33医生治不了自己的病

34一个新的军事天才

35没有输家的战争

子胥蒙难

36人在巅峰怎知愁

37又是一个白日梦

38错觉是能杀人的

39互不原谅的结局

40烫手的奖赏不敢要

41个性是会传染的

42臭脾气反而对胃口

43找错榜样的结果

44没主见就是有主见

勾践复仇

45螳螂与黄雀的故事

46尝尝胜利的苦果

47拳头硬的当老大

48都是幸运惹的祸

49不原谅自己的后果

50一只愤怒的青蛙

51你给我的全还你

52一根致命的稻草

53唯唯诺诺的一生

范蠡伤隐

54有意流水无情花

55忧伤带来的误解

56我本荆楚一狂人

57我的名字是种痛

58儿子的命算什么

59内心也有个狂人

60死对头才是真知音

大终局

"心理吴越"大事年表

心理学精要索引

后记

在线预览

老调重弹说历史(代序)

以今人的身份再说历史,本身就是件老调重弹的事情。现今坊间有关历史的书又再热兴,其间鱼龙混杂,不乏精心编纂之作,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有些书言之凿凿地说自己绝非戏说,而是取材于史实,百分百地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令我疑惑的是,历史有可能百分百真实吗?

即以治史者最可依赖的正史而言,后世的专家学者也有不同意见。比如,史学大家吕思勉在谈到三国时代的官渡之战时,就几乎把《三国志》的说法全部推翻。他甚至说:"《三国志》上所说的兵谋,大都是靠不住的。"

为什么连史书都靠不住呢?

及时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历代的统治者出于为自己粉饰美化的需要,不可避免地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对史书的编撰施加影响,甚至明目张胆地加以篡改。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对历史稍有了解者均知晓一二,故而不再赘举实例。

第二个原因则是修史者个人的价值取向及情感偏好的影响。人总是不能做到百分百客观的,修史者又焉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比如,史家鼻祖司马迁在修撰《史记》时,就将项羽列入本纪,且次序排在汉高祖刘邦之前。而本纪是专为帝王而设。项羽并未一统天下而称帝,严格来说,是不能列入本纪的。这是因为司马迁彼时正对汉武帝刘彻心怀不满,却又无处宣泄,只好借此浇心中块垒。司马迁还把孔子列入专为诸侯所设的世家之中,而孔子又何尝身列诸侯?只不过是司马迁个人对其推行礼义十分景仰罢了。

又比如,司马光在主持编撰《资治通鉴》时也有其明显的个人倾向。他抑曹扬刘,一些有利于曹操,或不利于刘备的史料,就被删去。可见修史者的个人好恶对于史实的可信度也颇有影响。

其他诸如年月迁延、资料散失,也可能影响史书的真实性。

所以,我们处在千年之后,遥究先人往事,实在是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真实的。这是我的及时点看法。

当然,这一个看法却不等于说,我们尽可在历史的真实性上放松要求,甚至是应需而取,随意诠释。

但尽管我们坚持认真负责的高标准严要求,也还是会在诠释历史上犯以上两个错误,从而不自觉地更加偏离历史真实。这普遍存在于在坊间诸多谈古说史的书中。

首先,是忽略了历史人物本身在历史进程及其生命历程中的发展变化,总是以一个标签式的定义来涵盖、推理其整个一生的言行举止。

比如,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论及孙权的心理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鲁肃投奔孙权后,为他分析天下形势时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将军应该"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伺机"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但孙权反应冷淡,说,我只能"尽力一方",你讲的那些话"非所及也"。二十二年后,孙权称帝,又再提起这个话头说,当初鲁子敬就想到了今天,真可谓是"明于事势"了。

易先生由此评论道:"可见`非所及也`是言不由衷,`明于事势`才是心里话。"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二十二年前,孙权初立,曹操势大,能否保住父兄基业尚是未知之数。孙权何敢觊觎天下?所以,"非所及也"应该是心里话。而二十二年后,时移世易,孙权本人也在多年的斗争生涯中走向成熟,而天下的形势时机也已经发生变化,孙权也就有底气和雄心来称帝了。但这并不等于说他早在二十二年前就想称帝了。

我们亦可再来看看曹操的心路演变过程。就算曹操真的是一个逆篡之人,他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有逆篡之心的。我在《心理曹操》("心理三国三部曲"之三)中专门分析过这一段。曹操最初的梦想不过是死的时候能够在墓碑上刻着"汉故征西大将军曹侯之墓"。他何尝想过有24小时风云际会,他能够官至大汉丞相,成为汉朝的实际掌控者,并最终在儿子曹丕手中实现代汉而立呢?

其次,是忽略了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大背景,而全部以今日之道德标准、社会规范来加以理解。殊不知,即便某一概念在年月流转后依然存在,但其内涵却早已随着时代的推演而流变。这样的理解,只能是误解。

比如,《说春秋》一书中说到伍子胥逃亡途中幸得一位渔丈人相救。伍子胥提醒他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藏,渔丈人立即覆舟自杀,以杜子胥之疑。作者以为这绝不可信。故而在其笔下,渔丈人不过是假装自杀,待伍子胥走后,又再现身。作者还评论道:"……于情于理,老渔夫都没有为一个陌生人自杀的理由。从技术角度来说,一个老渔夫投水自尽恐怕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所以,老渔夫只是担心伍子胥杀人灭口,因此做了一个自杀现场保护自己而已。"这样的观点实在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春秋时代的大背景以及这个大背景下的人们的社会认知束缚(或局限)所导致的。

我们暂且先不就此展开详细论述,而是转而看一下新渡户稻造所著的《武士道》这本书。《武士道》里写道:"武士重诺,这诺并不写在纸上,而是口头保障。倘若写了契约来保障诺的实行,那么不啻对武士身份的侮辱。"实际上,日本武士道的这种精神,不过是我们的春秋遗风罢了。伍子胥之所以要嘱托渔丈人,多少是对他有些不放心。而渔丈人觉察到了这微妙的怀疑,觉得不被信任真是一种巨大的侮辱。与这种侮辱相比,性命又值得什么呢?所以,渔丈人要自杀以明自己之高洁,亦以坚子胥之信任。这才是符合时代背景的历史真相。至于渔丈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也正好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生死观。这也正是"心理吴越"全书所要重点铺叙分析的,在这里就不赘言了。

总之,上述文字可要之如下:

1.立足今天,回望历史,我们不能苛求历史是百分百真实的。

2.诠释历史,必须考虑到历史人物本身的成长演变过程。

3.诠释历史,必须考虑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的主流准则。

以上三点,和历史本身一样,其实也早已是众人耳熟能详的"老调"了。之所以我要在这里"重弹"一下,就是因为,尽管此乃"老调",但后来的说史者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忘乎所以,连名家巨子也难以幸免(例子前已详述)。为了避免自己也重蹈覆辙,特在此一一列明,以作为我写作这套"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时的警示。

后两点将作为全书正文的基本标尺。而及时点,在这里要再多啰唆几句。

既然是以心理学为工具来说史,大家的及时个疑问就是我们此前说过的历史是不是足够真实(因为确实是不可能百分百真实的)?

我所依据的主要蓝本是明冯梦龙编辑,余图、常功校点的《新列国志》(此书后由清乾隆年间南京文人蔡元放略加润色,订正某些错误,并添加大量评语后,易名《东周列国志》刊行于世)。

《新列国志》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正史。以这样的一个底本来进行心理说史,是否?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冯梦龙的《新列国志》是在明余邵鱼《春秋列国志传》的基础上重订和改编的。余邵鱼原著在篇章架构、叙事详略先后、人名地名等方面颇多疏漏。而冯梦龙以《左传》、《国语》、《史记》为主,旁参《孔子家语》、《公羊传》、《谷梁传》、晋史《乘》、楚史《梼杌》、《管子》、《晏子》、《韩非子》、《孙武子》、《燕丹子》、《越绝书》、《吴越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刘向《说苑》等经、史、子、集著作(这其中很多部都是唯正史论者言必称的正史),对原书进行了重大修整,并对旧时地名、名物制度等,依《一统志》一一查明。可见冯梦龙的创作态度(或者说是治学态度)是严谨的,从而,《新列国志》是基本符合史实的,也是可以用作心理说史的基础蓝本的。当然,在以冯梦龙的作品为叙述脉络的同时,我也参考了他所参考过的主要书目,并佐以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秦汉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秦汉史》以及柏杨的《中国历史年表》等著述,以力求。少数莫衷一是的地方,则依符合基本心理规律为标准予以取舍。

行文至此,应该告一段落了。但又想起另一个和历史似乎相关的话题,即《新列国志》和《三国演义》一样,是应该列入演义范畴的。这样的历史演义还有很多部。那么,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如此之多以戏曲、评书、小说等面目出现的历史演义呢?

事实上,演义正是老百姓所写的史书。

因为,正史的话语权始终是掌握在统治者手中的,民间的草根一族并不能在正史上参与自己的意见。但他们同样会将自己的道德偏好、价值判断投注于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上,这就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历史演义。而忠奸善恶、抑扬褒贬,正好反映了老百姓的心理认知与抉择。我们的这一部心理说史,以基本符合史实的演义为蓝本,正可以说是共百姓欢与悲,为百姓鼓与呼,又何必去苦苦追寻遥不可及的"百分百真实"呢?

作者后记

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吞吴后记"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是我在"心理三国"三部曲(《心理关羽》、《心理诸葛》、《心理曹操》)之后的一个作品,也是"心理说史"系列的第二种表现方式。"心理三国"三部曲以跌宕起伏的传奇性历史人物为写作主体,属于纪传体(仿若《史记》),"心理吴越"三部曲则以波澜壮阔的史诗般历史事件为写作主体,属于编年体(仿若《左传》)。这两种主要表现方式,还将继续用于"心理说史"系列今后的创作中。至于第三种表现方式,目下虽已有所思,但囿于精力,暂时还不会推出。

"心理说史"应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本形式,我力图将史识、心理、文采融于一体,这也导致了这一文本形式很难归到既有框架中的某个分类。据说,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刚刚推出煌煌大作《罗马人的故事》时,曾遭遇过书店不知将这套书放在哪个分类书架的烦恼。"心理说史"系列也有类似的遭遇。系列中的各部作品,有的被归为"历史小说",有的被归为"人物研究",有的被归为"成功心理",有的被归为"文学评论", 至今尚无定论。

虽然如此,"心理三国"三部曲自2010年出版后,还是很快获得了读者的认可。首印脱销后,不断接到读者求购的信息,有的热心读者还自发组建了"心理三国QQ群",甚至还有盗版的电子书在几家国内知名的网络书店上公开销售。香港中和出版公司于2011年和2013年两度在港澳台地区推出"心理三国"繁体中文版。韩文版也即将由韩国BooksAnd出版社推出。东方出版社也于2012年将"心理三国"改编成漫画版("漫画心理三国"系列,共六册)。可见,"心理说史"这种意在"剖析古人心理,感悟现实人生"的新文本形式,还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得到了读者与市场的认可。

"心理吴越"三部曲的写作,从2010年一直到2013年才最终完成,整个写作跨度长达四年。其间,我自己的人生际遇颇不平静,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多变化。当我在吴越故地,静夜遥思,书写这千年往事时,心里颇多感慨。勾践、范蠡、伍子胥等人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的人生智慧或教训,也成为我笑对生活的力量源泉。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也许不会有"心理吴越"的主人公们那样惊心动魄,但一样也有荣辱沉浮,悲欢离合。阅读他们,其实就是在阅读我们自己。

,我想把"心理吴越"三部曲献给我的父亲陈家书,母亲倪桂仙。早在不满十岁的时候,我就已经学会了一个人独立生活。但却在20多年后,重新变成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超级懒人。可以说,写作这套书的每一分钟,都是父亲和母亲用他们无微不至的奉献与付出为我换来的。没有他们,我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近八十万字的三部曲,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浸润着父亲和母亲的心血。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如果你做不到无言,你所做的一切便算不上奉献。我自己距离这个境界,相差甚远,而我的父母则早已无言地做到了。父母深恩,无以为报。如果读者诸君在翻读这套书的时候,有一点点的感触,一点点的感动,一点点的感悟,那么也请你们替我向我那辛劳的双亲致意!谢谢你们!

媒体评论

非常喜欢陈禹安老师解读故事的方式,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一本好书如一个好友,首先要厚实有料,内容为王;其次要延展有型,纵横捭阖;要自然有趣,笑谈人生。陈禹安老师很会讲故事,庖丁解牛般剖析和诠释我们心中早已熟悉的人物,一时间,诸多个个性鲜活的形象踊跃而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刘军元 组织及人本管理专家,博学职业培训师,独立书评人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但是陈禹安解剖历史时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的工具,更是帮助他在心理基底上形成了独到而又令人信服的历史观。同时,他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在情节的铺排架设中层层设置心理悬念,用类似于传统章回小说的"且听下回分解",让读者非要一口气读完才能释然。

——李悦妮 金融行业高管,高级经济师,国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