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感性新闻图书
人气:56

感性新闻

相对于或针对于我国新闻实践报道中存在的"概念化概述式事实新闻报道"现象,倡导"具体化形象化事实新闻报道"方向。本书较为系统地对日常人物事件报道的感性特点、性质、形态、内容及其具体的描写技法,进行了深入宽...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事业  
  • 作者:[霍邢平]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21121165
  •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7
  • 印刷时间:2014-07-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相对于或针对于我国新闻实践报道中存在的"概念化概述式事实新闻报道"现象,倡导"具体化形象化事实新闻报道"方向。本书较为系统地对日常人物事件报道的感性特点、性质、形态、内容及其具体的描写技法,进行了深入宽泛的阐述。全书以讲座的形式,分为10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结构均由"分析作品""专题讲座""思考作品""思考题"组成,字数约有20余万字。

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以"韬奋新闻奖获得者经验谈"的形式,以作者的新闻实践经验和新闻理论探索进行专题讲解。二是借鉴教科书教学程序的特点,但又区别于教科书从概念到概念的逻辑推理,具有通俗易懂的写作技巧方法。三是在较为丰富的新闻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感性的人物事件新闻报道的一些独家学术观点(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编辑推荐

《感性新闻——日常人物事件报道技法讲座》一书,体现了韬奋新闻奖获得者邢平老友的学识与修养。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述,该书是作者多年新闻实践及理论探索的结果,是对记者、宣传干事、通讯员和新闻专业大学生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碰到的相关问题给予不同程度的解答和交流,体现了专题教学的实用性。但该书并没有停留在经验讲解的层面上,力求从实践中探索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新闻理论,并阐述了新闻工作者提高报道技法与社会责任担当的内在关系,实为一本实用性与学术性兼具的佳作。

作者简介

霍邢平

男,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原总编辑,现为贵州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记协理事、贵州省记协副会长。二级高级编辑,先后荣获韬奋新闻奖(中国新闻界较高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两次省管专家等称号,并系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教育学院客座教授。百余篇撰写和编辑的新闻报道和论文分获中国新闻奖、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新闻奖、贵州新闻奖等奖项。

目录

及时讲:还原新闻事实的感性特征

分析作品:《人间魔窟》

讲座分析:还原新闻事实的感性特征

一、概念表述还原感性表述

二、概述描写服务于感性描写

三、事件本质转换为感性事实的表达过程

四、寓理于事采写方式的两层含义

思考作品:《海湾战云飞祖国胜亲人》

思考题

第二讲:日常人物事件报道的感性形态

分析作品:《大工厂红火小村庄》

讲座分析:日常人物事件报道的感性形态

一、"再现"火热生活和感人事迹的具象事实

二、事件过程规定感性新闻报道形态

三、对事件产生的现象的感性报道

四、对事件展开的概述的感性报道

五、对事件完成的典型的感性报道

思考作品:《喜买囤萝》

思考题

第三讲:在采写中运用视觉形象的描写技法

分析作品:《面对死神的崇高》

讲座分析:在采写中运用视觉形象的描写技法

一、感性新闻表现为具体形象的事实描写

二、采访素材形象化

三、布局主题形象化

四、新闻元素形象化

思考作品:《回报》

思考题

第四讲:塑造人物的叙事结构描写方式

分析作品:《黔草肥黔羊》

讲座分析:塑造人物的叙事结构描写方式

一、人物塑造的叙事结构

二、善用背景材料塑造感性人物

三、造塑人物的新闻故事描写方式

思考作品:《守护梅花山》

思考题

在线预览

及时讲还原新闻事实的感性特征

3

人间魔窟

——踏访息烽集中营旧址

本报记者霍邢平

天高气爽的秋日,阳光明媚。树荫下,几个小孩嬉笑着追逐轻盈飞舞的红蜻蜓,父母们望着欢乐的孩子,满心的疼爱挂在笑脸上。领队人买来参观券,大人们急忙招呼玩耍的小孩,跟着解说员走进息烽集中营旧址大门。走在小路上,解说员介绍息烽集中营旧址是今年5月底修复开放的。这座

集中营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一所关押共产党人、抗日志士、爱国学者的秘密监狱,是当时军统三所秘密监狱中规模较大、管制最严、等级较高的一所。军统内部称重庆望龙门监狱为"小学",关押案情一般者;称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为"中学",关押案情重大者;案情特别重大和被定为"死囚犯"的转入"大学",即这座四面环山、树木丛生、地势隐蔽的息烽集中营。少年时,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红岩》使我激动不已,书中描写的英雄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的原型人物许晓轩、韩子栋、宋振中都曾长期关押在这座秘密监狱。这里还关押过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东北抗日英雄黄显声将军、著名进步学者马寅初先生等一批知名人士。

4

来到一片开阔地带,解说员指着杂草丛生的篮球场、假山水池、小桥亭子说,这些都是反动军警逼迫被关押者修建供他们享乐的。环顾四周,只见

这块开阔地被布满铁丝网的高墙围住,墙外远处山头上有一座虎视眈眈的黄色碉堡。集中营戒备森严,监狱里有内围墙和外围墙,墙外四周山头都筑有碉堡。牢房里有特务假装的囚犯刺探内情。内围墙内由30多名尉级以上军官组成的便衣特务队负责,这些人受过专门训练,在刑讯、暗杀、追捕方面都是"高手"。内围墙外直至外围墙外数里范围,由军统交警巡察中队担任警卫,不管何人只要误入这道警戒线,一概抓进去严刑审讯。外围警卫由一个连的兵力担任。当地老百姓回忆,每到晚上,集中营周围除了明岗,还有暗哨、游动哨。每个哨兵都配有一个竹筒做的打更用的"梆子",每隔几分钟就用梆声联络。深夜里,梆声不断,恐怖异常。当时息烽县城只有两千多人居住,集中营内外就驻扎了军统各类人员一万五千多人。被关押者要想逃出监狱比登天还难,"中共狱中秘密支部"曾组织被关押人员越狱,但未成功。突然,远处传来几声炸响,我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山头的碉堡,感到碉堡上一个个黑洞就像张开的虎口,随时都会向我们吐出吃人的火舌。解说员见参观者有些惊疑,解释说是附近一个工地在开山炸石。踏上石梯,穿过林荫小道,来到一个四合院,四周是普通的木墙青瓦民房。息烽集中营被人们称为"人间地狱",这里就是地狱的息烽集中营刑讯处

及时讲还原新闻事实的感性特征

5

"阎王殿",即监狱管理机关。

"阎王殿"先后有两个"阎王",一名何子桢,一名周养浩,均为军统少将。何子桢在两年时间里折磨杀害200多人。周养浩更加阴险毒辣,他搞所谓的"狱政革新"。开办工厂逼迫"犯人"做工,榨取血汗挥霍享受。每晚还强迫"犯人""改造思想",背读指定的书和写思想汇报。对不满意者动用酷刑,从肉体到精神残酷摧残。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投入使用到1946年7月22日关闭,共七年零八个月,先后关押1220多人,600多人被杀害,下落不明者400多人。集中营附近蔡家寨、垮门硐、快活岭等处留下的座座坟茔,就是当年大屠杀的铁证。"阎王殿"里的反动军警个个都是杀人魔鬼,杀人方式多样特别,有上山劳动杀、假释路上杀、夜间提审杀、军统成立纪念日祭杀等,最为残忍的是"慢板取乐杀",开枪前先把被害者的脚打断,使其不能跑,然后再开枪打断手等部位,使被害者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才枪击心脏。四合院里死气沉沉,"阎王殿"讯刑室摆放着血腥的铁镣、老虎凳、吊打架等刑具。一阵山风袭来,院里的树叶被风吹得呜呜直响,犹如众多的亡灵向人们哭诉在这座人间地狱遭受的苦难,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罪行。男监牢紧挨"阎王殿",也是民房改造的。每间牢房入口被粗硬的木栅栏相隔,室内低矮,光线暗淡,一长排通铺上垫着粗糙的竹篾席,墙角摆放两个小木盆和木马桶。浑浊的气味使人掩鼻而退。幸存者李任夫先生回忆:"无论天冷天热,牢房窗子都封死,大家吃在里面,睡在里面,屙在里面,每人睡处一尺三寸宽,一个挤一个。身上长满虱子和干疮,有些受刑后,刑伤溃烂,求一点盐水洗都不可能,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黄彤光女士回忆:"在这人间魔窟里,被囚的人身心备受摧残,如精神失常、浮肿、夜盲、记忆力衰退等等,许多人难免一死。在集中营终日劳动,所吃的饭沙子、稗子多,饭色黑黄,菜是清水煮老白菜杆每人一瓢。这种伙食缺盐,因此人人皆病。1944年夏天,集中营内流行瘟疫,天天有人死,最多24小时死了27个人。"

6

解说员介绍,就是在被关押者病重的情况下,军警特务也要让他们做工。有一次中共党员、新四军政工干部陈策病得实在站立不起,难以做工,被几个特务从牢内拖出来毒打,连哼痛都哼不出声。许晓轩带领几个难友冲过去,大声抗议:"你们太无人性了,现在我们也不干了,要打就把我们全部打死。"特务又把他们毒打一顿。男监有两间关押"死囚犯"的窄小牢房,没有通风口,墙壁是厚石,只有一米多点高的空间,被关押者进出要低头弯腰。给被关押者放风的场坝上,有一个木笼引人注目。粗长的木栅栏两米来高,围成方形,笼子面积约10平方米。这是放风时关押"死囚犯"的地方。幸存者回忆,集中营还有一种露天小木笼,是专门残害重病难友的。刽子手假仁假义地说对他们给予照顾,把他们拖出去关在这种特制的小木笼里晒太阳。病人由于长期关在黑牢里,身子十分虚弱,猛然见到火爆的阳光,一下子就晕了。但木笼的内空和人身一样大小,人晕了也倒不下去,仍直直地瘫立在里面。有的还没从木笼里拖出来,早已断气了。杨虎城将军一家四口被关押在息烽集中营本部管辖的玄天洞,那里山高谷深,地势险要,看守的武装警卫达200多人,方圆十里全在军警控制之下,因环境恶劣恐怖,其夫人谢葆贞受刺激太重,导致精神失常。杨虎城一家集中营被关8年,后全家在重庆被杀害。参观者无不心情沉甸甸的,神色凝重,小孩们紧拉着父母的手或衣角,默默地跟着解说员走向女监牢房。女监牢房的环境比男监牢房要好一些。平整的院子里一排牢房,每间牢房有木窗,面积均在8平方米左右。解说员告诉大家,"女犯"的命运更加悲惨,她们除了遭受严刑拷打外,还被迫制作全监军警人员每年需要的上千双布鞋和衣服。24小时累下来骨头都像散架了,还得读指定的书,写读书心得按时上交,否则就要遭到折磨。一些年轻"女犯"常遭军警凌辱,满口仁义道德的周养浩常借提审为名强奸"女犯"。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一些令人心悸的悲惨故事。这是一个永远醒不了的童年梦。"小萝卜头"宋振中的父母均是中共地下党员,双双被捕关押在息烽集中营。"小萝卜头"随母亲入狱时才8个月,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长得面黄肌瘦,头大身细,难友们疼爱这个发育畸形的孩子,都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到了读书年龄,几经交涉,监狱才同意让被关押者教他识字。及时次"上学"孩子就天真地问:我学了多久才能当孙悟空呢?张露萍阿姨说上了学就懂事,就能当孙悟空了。老师看着可怜的"小萝卜头"流泪了,他明白孩子的梦想:当上孙悟空才能一个跟头逃出这人间地狱;当上孙

悟空才能横扫恶魔救出伯伯阿姨。不久,"小萝卜头"当上了机智的"孙悟空",他利用上下课一人独自往来的机会,给伯伯阿姨们传递消息,成了狱中党支部的小小交通员。但孩子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他10岁那年,被刽子手残暴地用匕首杀害。解放后,"小萝卜头"被追认为烈士,他是中华民族千百万烈士中最年幼的一个。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生死情爱。北京女学生黄彤光从事宣传抗日活动被捕,在息烽集中营的劳役中,结识了东北抗日英雄黄显声将军,日子长了,两人情感日深。1943年除夕夜,两人定下终身情缘。为了永远纪念这个甜美的日子,在以后的相互来信中,落款日期都定格在"1943年春"。1944年12月,黄彤光被释放,但她坚决不离开黄显声,宁愿忍受魔窟里漫长岁月的熬煎,也要留在狱中精心照料黄显声。息烽集中营关闭,黄显声被押送重庆,黄彤光也跟随到重庆,并奔波在南京、武汉、上海等地设法营救黄显声,但最终得到的却是批示的"缓释"两个字,她只好含泪回到黄显声身旁。重庆解放前夕,黄彤光买通监狱一名看守,约定第三天凌晨偷偷带出黄显声逃走。没想到第二天下午黄显声就被枪杀了。如今,黄彤光尚健在,提起这段狱中悲怆的情爱,她就泪湿衣衫。这是一位宁死不屈的新女性。多才多艺的秀丽姑娘张露萍,是我党打入国民党军统电讯总台的地下工作者。张露萍被捕时才20岁,新婚一年多,这次被捕也是她与爱人的永诀。由于她的案情重大,军统头目戴笠亲自出马进行审讯。张露萍身受百般酷刑,遍体鳞伤,坚不吐实。气得大骂戴笠无能。张露萍被关押期间,脚戴重镣,体质虚弱,行动困难。但她仍站在狱中斗争的前列,积极协助监狱秘密党支部组织难友越狱,越狱失败后被敌人打得死去活来,仍大骂敌人不止。敌人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24小时,周养浩以提审为名,把张露萍叫到他的办公室,称赞她的才能,诡称要呈请上司开释她。继而露出一副色迷迷的丑恶嘴脸,向张露萍逼近。张露萍看穿周的卑鄙目的,痛打周两记清脆的耳光,愤怒地大骂:"周养浩,瞎了你的狗眼,你认错人了!"周气急败坏,令特务毒打张露萍,关入死牢。张露萍身陷囹圄,但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她在狱中写作的《七月里的榴花》一诗,深受难友们的喜爱。大家常在艰难的日子里低吟:七月里山城的榴花,依旧灿烂地红满在枝头。它像战士的鲜血,好似少女的朱唇。令我们沉醉,也让我们兴奋!在榴花的季节,先烈们曾洒出了他们满腔的热血。无数滴的血啊!汇成了一条巨大的河流。这七月的红河呵,它冲尽了民族百年来的耻辱与仇羞!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