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百年的发展,中国宪法越来越有自己的特色。相反,无论是话语体系,还是思想蕴含,中国宪法学近一百年来的发展始终没有超越西方宪法学。这两条相反的发展轨迹使得当下宪法学无法很好地理解、解释现行宪法。究竟是宪法正当,还是宪法学正确?必须抉择。基于现行宪法的已经、即将为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笔者深信中国宪法学出了问题。据此,本文重返古典,阐释西方宪法(学)的现代性危机,描述中国宪法的品格,揭示中国宪法学困境,探索走出困境的路径,初步尝试重构中国宪法学。
梁成意,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师。教学科研之余,对历史哲学、哲学政治、教育学颇感兴趣。1998年至2009年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访学于高雄大学;2009年在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锻炼;2010年在武汉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近年来,在《法商研究》、 《当代法学》、 《公法评沦》、《私法研究》等学术期刊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
前言
导论
及时章 西方古典宪法的现代转型
及时节 西方古典宪法的品格
一、人的完善是生活的目标
二、共同体塑造人的德性
三、自然义务优先
四、人需要彼岸的生活
第二节 西方现代宪法的品格
一、享乐主义
二、个人主义
三、现世(实)主义.
四、进步的观念
第三节 西方古典宪法的现代转型
一、关注便利生活,放弃善的生活
二、获得特定价值,失去普适性
三、调整社会生活领域,失去整体关涉性
四、强化法律功能,弱化政治功能
第二章 西方现代宪法的危机
及时节 人的异化:现代宪法的伦理危机
一、异化的内涵
二、西方现代宪法的伦理危机
第二节 欧盟宪法:西方现代宪法的历史危机
一、西方现代宪法与民族国家
二、全球化与欧盟宪法
三、西方现代宪法历史观的危机
第三节 宪法的全球化:西方现代宪法的文化危机
一、西方现代宪法形式品格的文化基础
二、西方现代宪法内在品格的文化基础
三、西方现代宪法的文化危机
第三章 中国宪法的品格与中国宪法学的范式
及时节 中国宪法的品格:集体主义
一、中国宪法的文化基础:集中型文化
二、中国宪法的近代问题:三民主义
三、中国宪法的品格:集体主义
第二节 中国宪法学的范式
一、以民族国家为依托
二、以公民一国家关系为调整对象
三、以民主为逻辑起点
四、以人权为价值追求
五、以法治为手段
第四章 中国宪法学的困境
及时节 中国宪法学困境之当下表现
一、中国宪法学困境之总体表现
二、中国宪法学困境之具体表现
……
第五章 中国宪法学重构之尝试
参考文献
后遍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