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理论前沿4》将在西方战后艺术理论和中国现代美术史学上发表一批的译文和研究成果。二战后西方的艺术理论取得的学术水准,事实上并不逊色于战后的文学和文化理论。由于理论译介的滞后,西方70年代至今的艺术理论在国内处于知识盲区。本期专辑"西方战后艺术理论"将是一组耳目一新的译文,包括西方战后新艺术史学的开创者迈耶·夏皮罗,格林伯格之后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艺术评论家及学者罗萨琳·克劳丝、哈尔福斯特,以及战后艺术社会史学的代表人物阿诺德·豪泽尔等人的论文。另一部分是法国战后哲学论艺术,包括解构主义的代表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法国当红哲学家阿兰巴迪乌,德里达的弟子让-吕克南希等人的论文。
西方战后艺术理论的一个分支是策展理论,本期的"策展史文献"推出两份重量级的策展档案,一是当代艺术独立策展人的先驱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哈拉德塞曼于六十年代在瑞士伯尔尼美术馆策划的"当态度成为形式"的策展文献,这个展览被认为是当代艺术兴起的一个标志。另一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利奥塔于1985年在蓬皮杜中心客串策划的一个当代艺术展"非物质"所写的策展论述,利奥塔的艺术活动在国内不为人所织,此文为首次在国内译介。
与西方战后艺术理论的盛世相对照,一批国内的中青年学者则在市场喧嚣中默默耕耘,但厚积薄发之势初现端倪。本期"理论视野"中张念、王志亮的论文是对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与艺术理论的回应性研究,张念在与齐泽克等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有关中国革命和改革的论述的对话中,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回应。王志亮则将目前受艺术界关注的"关系美学"理论放在从阿多诺、本雅明、比格尔、布赫洛至居伊·德波等西马前卫理论谱系中考察,是目前有关这一谱系较为系统的论述。
朱其,男,1966年生于上海,博士、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现任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前卫艺术展,并在国内外媒体上撰写了大量艺术评论和学术论文。曾任《雕塑》杂志执行主编,参与创办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798艺术区艺术总监;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
卷首语
一. 20世纪后期西方艺术理论
1. 莱昂纳多和弗洛伊德:一个艺术史研究 迈耶·夏皮罗
2. 前卫的原创性 罗萨琳·克劳丝
3. 现实的回归 哈尔·福斯特
4. 乔托之悦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
5. 艺术与哲学 阿兰·巴迪欧
6. 绘画的愉悦 让-吕克南希
7. 肖像画的凝视(节选) 让-吕克·南希
8. 艺术与法国大革命 阿诺德·豪泽尔
二.策展史文献
1.活在你脑中 哈拉德·塞曼
2.非物质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