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与应用图书
人气:44

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与应用

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电类专业规划教材之一。 本书主要以西门子S7-200 PLC为对象,以S7-200 PLC的应用技术为重点。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有PLC基础知识,包括PLC的特点、应用以及PL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S7-200 PLC基...
  • 所属分类:图书 >计算机/网络>硬件 外部设备 维修  
  • 作者:[常辉] 主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中等职业教育电类专业规划教材
  • 国际刊号:9787121073588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10
  • 印刷时间:2008-10-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电类专业规划教材之一。

本书主要以西门子S7-200 PLC为对象,以S7-200 PLC的应用技术为重点。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有PLC基础知识,包括PLC的特点、应用以及PL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S7-200 PLC基本结构及编程软件的使用;PLC的内部资源和常用指令的使用及应用实例;PLC的功能指令及应用;PLC的顺序控制设计方法以及PLC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例。每章后均配有相应的习题供学习时使用。

本书可供专业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控制技术专业、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自动化仪表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PLC基础知识

1.1 PLC的产生、定义与发展

1.1.1 PLC的产生

1.1.2 PLC的定义

1.1.3 PLC的发展

1.2 PLC的特点、应用与分类

1.2.1 PLC的特点

1.2.2 PLC的应用

1.2.3 PLC的分类

1.3 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1.3.1 PLC的基本组成

1.3.2 PLC的工作原理

1.4 PLC主要性能指标和产品

1.4.1 PLC主要性能指标

1.4.2 PLC主要产品

1.5 PLC与其他控制系统的比较

1.5.1 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比较

1.5.2 PLC与微型计算机的比较

1.5.3 PLC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认识S7-200 PLC

2.1 S7-200 系列PLC概述

2.1.1 初识S7-200 CPU

2.1.2 扩展功能模块

2.2 STEP7-Micro/WIN编程软件简介

2.2.1 STEP7-Micro/WIN编程软件的安装

2.2.2 PLC与计算机通信的建立和设置

2.2.3 编程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3 仿真软件的使用

2.3.1 导出S7-200的程序代码

2.3.2 仿真软件的进入

2.3.3 PLC配置

2.3.4 载入程序

2.3.5 仿真调试程序

2.3.6 监视变量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PLC程序设计基础

3.1 S7-200 PLC编程语言和程序结构

3.1.1 S7-200 PLC编程语言简介

3.1.2 S7-200 PLC程序结构

3.2 S7-200系列PLC的内部元件及寻址方式

3.2.1 S7-200 PLC的编址方式和内部元件

3.2.2 寻址方式

3.3 基本逻辑指令及应用

3.3.1 梯形图绘制规则

3.3.2 基本逻辑指令

3.4 定时器指令及应用

3.4.1 定时器指令基本概念

3.4.2 各种定时器的工作情况

3.4.3 定时器应用举例

3.5 计数器指令及应用

3.5.1 计数器指令基本概念

3.5.2 各计数器的工作情况

3.5.3 计数器应用举例

3.6 基本指令综合应用举例

3.6.1 闪烁计数控制

3.6.2 仓库货物计数显示

3.6.3 仓库门自动开关控制

3.6.4 抢答器程序

3.6.5 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启动

3.6.6 自动装箱生产线控制程序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PLC功能指令及应用

4.1 数据传送指令及应用

……

第5章 顺序控制的程序设计

第6章 PLC应用系统设计与实例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第1章 PLC基础知识

1.1 PLC的产生、定义与发展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新型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性能优越,性高等优点,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1.1.1 PLC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市场的需要,工业生产从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但是,当时这种大规模生产线的控制大多是继电器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体积大、耗电多,改变生产程序非常困难。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为了满足汽车型号的不断更新、生产工艺不断变化的需要,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希望开发一种新型工业控制器。这种工业控制器能做到尽可能地减少重新设计和更换继电器控制系统及接线,以降低成本,缩短周期。GM公司针对这种设计目标,对新型工业控制器提出了10项指标:

(1)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

(2)维修方便,采用插件式结构;

(3)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4)数据可直接输入管理计算机中;

(5)输入电源可为市电;

(6)输出电源可为市电,负载电流要求2A以上,可直接驱动电磁阀和接触器等电气元件;

(7)用户存储器容量大于4KB;

(8)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9)扩展时原系统变更最少;

(10)成本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相比,有一定竞争力。

这10项指标实际上就是现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最基本的功能。核心思想是用计算机代替继电器控制柜;用程序代替继电器控制线路的硬接线;输入/输出信号可与外部装置直接相连。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