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图解台湾民俗:传递台湾最暖人情味图书
人气:47

图解台湾民俗:传递台湾最暖人情味

手绘插画,在地道台湾民俗里玩透透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民俗文化  
  • 作者:[李文环],[林怡君] 著,[三娃],[余正隆] 绘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24117332
  •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3
  • 印刷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亲密接触台湾人的书。风俗人情里淳朴、有味的台湾风景。

台湾民俗专家试图利用简洁、易懂的图解方式,引领所有对台湾生活感兴趣的读者追寻古昔今日的台湾生活轨迹,传递台湾风土最温暖的人情。

本书配有近200张插图,详解了各类台湾习俗的流程、细说着不同民俗物品的来历,重现"最台湾"的生活

编辑推荐

1 作者是台湾民俗专家,用简洁、易懂的图解方式,对台湾人的生活轨迹,台湾当地的风土人情给予了、详实的解读。

2 近200张插图,将台湾民俗、生活场景真实重现,使得《图解台湾民俗》整本书阅读起来鲜活、生动,趣味性十足。

3 自由行越来越盛行的今天,去到台湾不再走马观花,带上一本实用与趣味兼备的《图解台湾民俗》是首要选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文环

高雄市大寮区人,高雄师范大学台湾历史文化及语言研究所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专长为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致力于地方文化资产的调查、研究与保存,近三年代表作品《空间与历史:旗山文化资产之历史论述》。

林怡君

屏东县东港镇人,目前就读于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博士班,任教于屏东县东新国中,喜爱创作、拍照和民俗活动,着有硕士论文《东港迎王与家将阵头研究——以丙戌正科为例》。

绘者简介:

三娃

曾任饭店美工,从平面到立体作品无数。目前专职插画工作,跨足绘本、书籍杂志插图规划,风格偏向奇幻浪漫,笃信绘画是创意飞翔的天地!

余正隆

兼职插画设计、传统油画,以及多媒体网站、FLASH小游戏美术及程序设计。

目录

推荐序

作者序

序章

第 1 章 季节采风篇

一月 [端月]

春节习俗:初春祭神祈年与休闲

除夕祭祀、围炉吃年夜饭

初一开正走春,拜人神

初二出嫁女儿做客

初四接神、初五隔开

初九天公生

元宵祭,月半大如年

台南佳里金唐殿王醮

元月二十,开印迎春补天穿

二月 [花月]

二月初二春祈祭,做头牙来吃福

二月初三文昌祭,长智慧

二月十九观音佛祖圣诞

达悟人飞鱼祭

三月 [桐月]

三月节,最早的扫墓节

寒食节,古老的过年

清明节,培墓祭祖

玄天上帝圣诞

台南学甲上白醮

大龙峒保生大帝祭

淡水三芝八庄大道公轮祀

三月疯妈祖

布农人打耳祭

专栏 拜拜大哉问一

正确拜拜方式看过来!

四月 [梅月]

立夏"补夏"食俗

四月初八浴佛节

西港庆安宫刈香绕境

南鲲王爷祭

客家桐花祭

专栏 看得懂传统历法

五月 [蒲月]

新庄大拜拜

五月五庆端午

淡水迎祖师爷

大稻埕霞海城隍祭

犁头店木屐赛

六月[伏月]

半年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

云林口湖牵水状

花莲吉安阿美人海祭

台东南王部落海祭

七月[荔月]

鬼门开

七夕乞巧会祭魁星

中元普渡

新埔义民祭

七月底关鬼门、钟馗押孤

专栏 如何准备供品,看过来!

八月[桂月]

灶神是谁?

八月十五中秋节

阿美人祭祖丰年祭

东港迎王平安祭

九月[菊月]

吉贝耍嚎海祭

九月九重阳节

高雄冈山篮筐会

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

十月[阳月]

水仙尊王祭

南州迎王平安祭典

头社平埔人夜祭

下元节

艋青山王祭

曹公祠例祭

十一月[葭月]

宜兰二结王公过火

古老的过年──冬至

专栏 拜拜大哉问二

烧香有保庇

十二月[腊月]

腊月忙年

做尾牙

尾期

东山迎佛祖

送神、祭灶

天神下降日

除夕

过年的故事(灯猴神与沉地)

专栏 有趣的行业神

第 2 章 人生仪礼篇

成长

胎神信仰

洗三

拜床母

剃头

做满月

收涎

做度

脱、做十六岁

原住民成年礼

结婚

问名、相亲

订婚

结婚仪式

归宁(头转客)

祝寿

专栏 礼尚往来题词送礼

哀悼

搬铺、属纩

引魂

初奠:拜脚尾饭

乞水沐浴、死装束

饭含

遮神、竖灵

入殓:天人永隔

拜饭、做七

丧礼的忌讳

做风水

葬法

第 3 章 日常生活篇

趋吉避凶

动土仪式

上梁仪式

安太岁

收惊

求签

改运除秽

开市:祈求好彩头

忌讳的数字和语汇

专栏 民俗禁忌

食在有福

办桌

筷子使用的忌讳

住有学问

正厅

神龛

兽牌

石敢当

专栏 传统民宅建筑赏析

在线预览

第二章 人生仪礼篇

结婚

台湾汉式婚俗,古礼有六项:问名、送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后来简化为问名、送定、完聘、迎亲四礼,今人更简化为订婚和结婚两项仪式。

问名、相亲

"问名"就是由男女双方家长进行议婚的过程。以前,男女婚姻是由父母决定的,家有适婚男子时,家长会请媒人探问女方家的意思,经几次沟通后,由媒人交换男女双方的"庚帖"。庚帖就是用大红帖书写男女的姓名和生辰八字,以前会装在礼担盘子里,交由媒人传递。双方收到庚帖后,就赶紧烧香将它供在正厅神明祖先前达三天之久,三天过去若平安无事,这门婚事才能继续谈下去。接着会请算命先生来合男女八字,一切顺利,这门婚事才能论及聘金和嫁妆等,以及男女双方的各种其他问题。这个时候,女方家长会"探门风",也就是透过各种关系打探男方的人品和家风。若双方都可以接受,至此,婚事才能确定。

"相亲"是议婚过渡到今日自由恋爱,而由媒人媒合婚姻的方式。当双方家庭都有意时,媒人就会安排一个好日子,带着男方到女方家登门拜访。双方坐定后,女主角端着甜茶出来迎客,这是男女主角的及时次接触,也是双方家人打量的时候。当男主角很满意眼前的佳人时,则将大红包放在茶盘上,表示希望进一步发展,女主角若也觉得有意,则会以花生、芝麻、红枣泡茶来款待客人,甚或留客人用餐。相反的,若女方在奉茶后并无进一步表示,便只能期待下次的姻缘了!

在今日自由恋爱的社会,年轻男女对于婚姻的自我意识明确,昔日象征家长具有主导婚姻大权的问名习俗,早已流为形式。相亲则是都会男女结识、联谊的管道,甚至成为一种婚姻介绍的专门行业。

结婚仪式

◎食姊妹桌

新娘和姊妹淘离别的盛餐食姊妹桌,这是古早传统新娘出嫁前和姊妹们的离别餐聚。有十二道菜肴,荤、素菜各六道,姊妹们在席间说些吉利话语,祝福这位新娘婚姻美满。惜别宴结束后,新娘就开始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化妆,并穿上结婚礼服,等待新郎的迎娶。

◎神前的结婚仪式

新人在神明祖先前的见证仪式传统汉式结婚是以神明祖先作为见证的仪式,整个流程约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新郎迎娶前,在家举行祭告神明祖先的仪式。结婚当天,新郎沐浴更衣,穿上结婚礼服,吉时一到,在父亲的引导下祭告祖先。通常先上排香,再行"三拜三叩"礼,慎重者还得诵读祝文,并向新郎讲些惕勉的话,例如:"今天是你娶妻的吉日,从今而后,你是一家之主,望你好自为之!"完成后,新郎就可以出发迎亲。

其次,当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时,新娘也须向祖宗神灵行告别出嫁的仪式,形式差不多,新娘的父母亲也会训示诸如"出嫁后要谨慎小心,孝顺公婆"之类的话。

,新郎迎娶新娘回家后,再度向神明祖先祭拜,这是最重要的见证仪式,通常由主婚人或好命人带领新人到正厅,两人一同面向门外站着,先拜天公,接着转身面对神龛,拜神明、再拜祖先,向公婆打揖叩拜,更讲究者,还要向公婆奉茶。

完成后,新人才入新房。以前,祭拜神明祖先是在迎亲后的第三天,称为出厅拜神,今人通常在迎亲当天就进行这项仪式。

当然,这三项以神明祖先为见证的仪式,还有诸多习俗,如新娘上车后要"放扇"(意味着不将坏脾气带去夫家),在新娘车离开后,娘家父母会"泼水",来到新郎家,由好命人"过米筛"或"撑黑伞",牵着新娘"过烘炉火",并"破瓦"以展现新娘"弄璋"的决心,然后来到神明厅祭祖再"进房食圆"等。至此,迎娶仪式大体完成。对新娘而言,这一系列的仪式无疑是从原生家庭脱离,从而以洁净、吉祥的过渡仪式进入婆家,再融入新的家庭。

◎食新娘茶

新娘娶到厝,家财年年富。

今年娶媳妇,明年起大厝。

婚宴后,传统有所谓"闹新娘"习俗,借由闹洞房、喝甜茶的互动,让24小时忙碌紧绷的婚礼氛围得以舒缓。特别是喝甜茶,俗称"食新娘茶"仪式,一方面可以尽量逗笑新娘而具有娱乐效果,例如就有"新娘真古意,闹久新郎会生气;大家量早返,给伊两个变把戏"等诙谐风趣的四句联;同时,透过这个仪式也让新娘得以认识新家族的成员。食新娘茶,通常也会以念四句联或祝福的话中圆满结束。

媒体评论

《图解台湾民俗》

――每个台湾人都该有的一本书

两年前,家中迁居至大稻埕,巷口就有间著名的寺庙,因此常看到阵头绕境,或是得要带着朋友去周遭寺庙逛逛。但说来惭愧,虽然我也写过台湾史相关书籍,对于进了庙该怎么拜、为什么这样拜、到底在拜什么等,却是一窍不通,只是"拿香跟着拜",或是在群众中单纯看热闹者之一。

同样的,随着年纪渐增,时常会碰到一些"生老病死"的仪式。不管是婚礼、丧礼或逢小孩出生,伴随而来是许许多多的规矩,当时只觉得烦琐,殊不知这些仪式的用心及演变,也只能跟随着媒婆、礼仪公司、街坊邻居的指导,说什么做什么。

关于这些节日、礼节、仪式,我也曾想找本书籍来参考了解,但坊间书籍总过于烦琐,从源流、派别细细交代,固可对某种礼节或仪式有深入了解,但却流于"见树不见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仅无法窥得台湾民俗的全貌,也无法了解老祖先们为何在此时此刻祭拜这位神 ,更不实用。

在看完李文环教授、林怡君老师新书《图解台湾民俗》后,终于让我长年来的疑问获得解答。本书以节日、人生仪礼、日常生活三大部分来讲述台湾的民俗,每个小单元,短短字数内即可告诉读者这个节日或仪式为何而来、流变为何,今日该如何因应,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时时刻刻遇到的问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所谓的"深入浅出",说来简单,在撰写上非常困难,而本书却轻易完成。

我们常说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史",但身处台湾,先人留下陪伴我们每日生活的智慧,可能更为重要,"身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民俗",就让我们从这本书开始吧!

知名台湾史作家 王御风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