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易学"的基本理念是因"侨"而致"易",前者强调空间维度的整合,后者关注时间维度的演进,其中既包括物质位移、精神漫游所造成的个体思想观念形成与创生,也包括不同的文化子系统如何相互作用与精神变形。《侨易》是关于侨易学研究的年度性学术集刊,本书是第二辑,由"学术空间与知识史""资本、制度与文化""器物、意象与观念""理论与方法""侨易学圆桌"与"书评互照"组成。
叶隽,男,1973年7月生,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北欧研究室副主任。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曾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柏林自由大学等学术机构做研究。曾任职于教育部国际合作司、国家留学基金委。兼任中国歌德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学术兴趣现集中于德国古典文学、知识史与侨易学等。
学术空间与知识史
从侨易学看费正清早年的学术道路[顾 钧]/003
何处是"西方"?――韦伯文化通史的概念基础与流变[何 蓉]/018
易学作为天道,或者人术――论侨易学两大源泉之"易学"[吴剑文]/038
资本、制度与文化
"爱兰诺思"传奇为说
――布迪厄"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概念的极佳注释[方维规]/053
开放的心灵:资本流通,知识侨易,与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的现代性
世界观念体系[周云龙]/076
主权债务、融资能力与国家兴衰――应对全球债务格局之变[赵 柯]/101
器物、意象与观念
布莱希特笔下的"老子出关"[罗 炜]/119
老子流亡路上著《道德经》的传奇[谭 渊 译]/137
近代中国的另一种视角:以古德诺《解析中国》为例[黄振萍]/141
从有意识的"斯密问题"到不自觉的"斯密复兴"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思想在德国的传播[吴大新]/154
意大利文明对清末民初中国知识分子救国思想的影响
――以康有为与梁启超为中心[黄焯钧]/170
理论与方法
"侨易二元"的整体建构――以"侨"字多义为中心[叶 隽]/187
康德的《人类学》、萨义德的《东方学》与叶隽的《变创与渐常》:比较性阅读
[何重谊 范 莎 译]/208
伏羲布卦,分卦值日
――伏羲连山历升级为神农归藏历(上):太阳历布卦[张远山]/227
"侨易学圆桌":侨易学与文学研究
主持人语:侨易学的几个问题[户晓辉]/267
作为比较文学资源的侨易学[曾艳兵]/274
侨易学与位移理论
――现代文学中侨易学的两种经典类型及其案例[刘春勇]/287
多民族文学的侨易视角[刘大先]/295
"建构"之策略、"理解"之尝试、"侨易"之可能
――试析维兰德的中国图像塑造[邓 深]/302
书评互照
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代天主教徒》[董修元 评]/315
施爱东:《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孙建敏 评]/322
邹振环:《疏通知译史》[黄修志 评]/328
(美)埃德蒙威尔逊:《到芬兰车站:历史写作及行动研究》[杨宏芹 评]/335
(印度)斯皮瓦克:《后殖民理性批判:正在消失的当下的历史》[翁蕾华 评]/342
刘禾:《六个字母的解法》[崔洁莹 评]/348
(德国)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董琳璐 评]/355
(德国)马克斯韦伯:《以学术为业》[陈安蓉 评]/361
《侨易》第二辑编后记/365
《侨易》集刊征稿启事/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