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知识/权力的视角,探讨了当前农民在环境抗争中所遭遇的困境: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看得见”的政治压制,更重要的是现代治理所依赖的那些“看不见”的知识生成。单从农民环境抗争的角度来说,这些知识生成过程包括根本意义上的对自然的“客观化”,以及对生活者意义感的故意忽略。比如将环境要素中的空气、水、土壤等划分为符合标准、不符合标准等层级,人口的癌症发病率、铅中毒人数等也被划分为正常、非正常。由这种追求“客观化”而生成的知识越来越脱离普通人的生活体验,相反,它们转变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专有知识”——这些由权力所生产出的“专有知识”挟制了科学与法律,对政治经济的顺利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
司开玲,女,1982年生,江苏省东海县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所博士,现就职于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环境人类学
郝瑞序Ⅰ
周晓虹序Ⅴ
总序Ⅸ
张玉林序ⅫⅠ
范可序ⅩⅤ
序言ⅩⅨ
及时章导论1
一、研究缘起2
二、研究问题7
三、研究视角与方法13
四、本书结构19
第二章文献回顾23
一、自然的客观化24
二、知识与权力35
三、农民反抗研究的历史与现状49
第三章铅污染的基本事实57
一、铅污染的问题建构58
二、典型事件的示范效应62
三、铅污染中的“数字游戏”65
四、无声的铅作业工人73
第四章证据的力量79
一、他们为什么要反抗?80
二、春明的“秋菊之路”86
三、“我不是第二个秋菊”104
第五章“审判性真理”视角下的“证据秀”109
一、东村概况110
二、媒体报道中的“证据秀”116
三、庭审中的“证据秀”124
四、“审判性真理”及其在环境冲突研究中的意义139
第六章权力与科学145
一、作为中介性对象的环境科学146
二、环保官员与“门槛态”159
三、权力与科学中的“相对主义”170
第七章结语175
一、农民观照下的“地方保护主义”176
二、农民环境抗争中的知识与权力183
参考文献187
索引195
图表索引200
后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