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南海往事图书
人气:38

中南海往事

序 说 大凡所谓伟人,是那种富有强烈民族情感的人,又是自觉维护民族利益、献身于民族事业的人。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伟人。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说:"如果没有同志的...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领袖首脑  
  • 作者:[姚博], [萧雪] 编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5102894
  •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0
  • 印刷时间:2012-10-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南海,昔日的皇家园林,今天的权力中心,它浓厚的政治意味和神秘色彩,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开国领袖曾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二十七个春秋,在这堵红色高墙之内,这位伟人怎样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一代人的命运?推开历史的门扉,带你走进中南海,走进的平凡生活及情感世界。

编辑推荐

坐镇中南海,从容应对国际风云变幻

运筹帷幄,纵情描绘中国发展蓝图

记述开国领袖的平凡人生

感受一代伟人的崇高情怀

目录

一"西苑"与"中南海"

1."一池三山太液池"

2.风云际会中南海

3.御苑揽胜有佳处

二 从西柏坡到中南海

1.由西柏坡赴京"赶考"

2.从颐和园到双清别墅

3.菊香书屋的新主人

4.在"游泳池"的岁月里

三 "红墙"内外的本分公民

1.的家居陈设

2.的生活用具

3.身边的工作人员

4.的身份证件

四 "天字号"人家的收与支

1."我不摸钱,我就讨厌钱"

2.的薪金与支出

3.的稿费与用途

4.伟人留下的购物票证

五 开国领袖的清廉形象

1.的衣装

2.收受的礼品

3.与人民共度时艰

4.家中打"鼠",铁腕治吏

六 一代伟人的至爱亲情

1.与、毛岸青

2.与贺子珍、李敏

3.与、李讷

4.与侄儿毛远新

5.与他的韶山乡亲

七 重情厚谊的领袖风范

1.开国领袖过生日

2.不舍相思战友情

3.肝胆照人待故交

4.领袖百姓存厚谊

八 嗜书如命的文人情怀

1.的书房与藏书印

2.一代伟人读些什么书

3.怎么读书

4.丰泽园里的幽默大师

九 别有情趣的生活习惯

1.一生偏爱辣椒、红烧肉

2.好烟好茶不好酒

3.爱雪、爱梅、爱听戏

4.伟人的保健与运动

○后记

在线预览

一"西苑"与"中南海"

中南海,在故宫①的西侧,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占地1500亩,水陆几乎各占一半。中海开凿于金代,南海兴造于明朝。实际上,在中南海的北边还有北海,而北海的西北还有前海、后海和西海。由南向北,南海、中海和北海,又称之为"前三海";再折转往西,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之为"后三海"、"什刹海②"。这六个人工湖泊彼此相连,构成了京城里一片独特的水系。在这片大体呈"フ"字形的水域岸边,过去一直是皇族及达官显贵的园林和居所。

①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1925年10月10日,以过去的皇宫为故宫博物院,于是有"故宫"之名。

② 什刹海:又作"十刹海",因元代以来沿岸有10座佛寺而得名。

1."一池三山太液池"

今日之北京,位于燕山南麓。在古人看来,燕山算得上是苦寒幽暗之地,还说燕子到了这里就不再往北飞了。另外,在燕山过去又设置过幽州,这大略也是它有"幽燕"之称的原由。在商周,北京是燕国的都城,所以,到了宋辽也叫"燕京"。后来,金国把都城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迁到这里,改称"中都"。金代中都城,分大城、皇城和宫城。大城周长37里,位于今北京西南郊;大城套皇城,皇城又套宫城。

早先,北海和中海还只是一片低洼地带。因从西郊的玉泉山引水而来,久而久之,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浅浅的湖泊,俗称"西海子"。玉泉山之水,是京城里较大的泉水,也是皇宫的饮用之水,还是皇家各大名园的"生命之源"。

引入皇宫御园的玉泉山水,又叫"玉河"、"御河",还叫"金水河"、"玉带河",另有一个俗名叫"筒子河"。到了紫禁城,河又分内外,流经太和门前的是内金水河,流经天安门前的为外金水河。之所以要叫"金水河",一说是因为开河引水始于金代;一说是它起了防护城垣的作用,即所谓"金城汤池,深沟高垒";一说是水打西来,应了五行学说中西方属于"金"的说法。

后来,在宫城西侧,金世宗①又挖湖堆山。湖即太液池,山即琼华岛,

① 金世宗,即完颜雍(1123~1189),女真本名乌禄,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1161~1189年在位,年号"大定",他才识过人,很有作为,有"小尧舜"的美誉。环湖为琼林苑,湖、山、苑组合成为"太宁宫"(今北海公园),后改称"万宁宫"。因太液池在宫城的西边,于是,又有了"西苑太液池"的名号。

关于帝王园林的营造,早从战国之际起,就一直流传"一池三山"的说法。人人希求长寿,王公贵族更是这样。传说,渤海中有三座仙山,即"蓬莱"、"瀛洲"和"方丈",山上既有神仙居住,又有长生不老之药。后来,秦始皇派方士①徐巿渡海寻求未果,于是在咸阳兰池宫修百里长池,筑土为"蓬莱山"。到了西汉,汉武帝也误信方士之言,以为东海蓬莱仙山有长生不老之药,可也总是求之不得。于是,他让人在长安建章宫之北开挖了"太液池",还在池中垒起了"蓬莱"、"瀛洲"和"方丈"三座假山,来象征东海及蓬莱仙境。这就是皇家禁苑"一池三山"的由来。后来的帝王们,也模仿他的这种做法,金世宗也不例外。具体来说,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象征"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分别象征"瀛洲"和"方丈"。

需要说明的是,有名的"燕京八景",即琼岛春阴、太液秋风、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和居庸叠翠,也是在金代见称于世的。不过,这些景致的标志性书题,多半出自后来康熙和乾隆的手笔。

① 方士:即方术士,后来也称道士,传言这些操弄方术之人,修异术,通鬼神,用养气、蓄精、炼丹的方式,以图长生不老、飞升成仙。另外,琼华岛上那座有名的藏式白塔,还有北海西沿的那道有名的九龙壁,也是在清代营造的。在这八景当中,"琼岛春阴"和"太液秋风"两处,与皇家"西苑"有关,只不过,它们一个在北海,一个在中南海。

2.风云际会中南海

至元代,从蒙古草原来到北京的忽必烈①,对万宁宫不大满意,于是下令修缮琼华岛,又环绕北海和中海营造宫殿和城池。元朝的皇宫,以太液池为中心,东岸有以大明殿为主体的宫城,西岸有以光天殿为主体的兴圣宫以及西苑。而在太液池中,还有万岁山上的广寒殿和瀛洲上的仪天殿。光天殿是太子隆福宫的正殿,而兴圣宫则是太后的宫室。另外,蒙古人把"水"称为"海",把"湖"也称为"海"、"海子",这就是后来"北海"、"中海"、"南海"以及"中南海"之名的由来。

到了明朝,先是改大都为北平,同时还拆毁了大明宫;朱元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而燕王府呢,就设在太液池隆福宫的旧址上。1392年,太

① 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之孙,元代开国皇帝,1260~1294年在位。子朱标死在了朱元璋之前,后来,朱元璋只好让长孙朱允炆接了班。朱允炆就是建文帝,他很担心在外做藩王的叔叔们势力太大,于是,在身边谋臣的怂恿下,打起了"削藩"的主意。这首先引起了他四叔朱棣的不满,以所谓"清君侧"为名,于1399年联合藩王发动了"靖难之役",1402攻陷南京,朱允炆也下落不明①,朱棣从侄儿手上夺得了皇位。第二年,他把北平又升格为"京",这也是"北京"的得名之始。随后,朱棣下令大兴土木,营造新都,在这里搞了14年的大规模建设。1421年,正式从南京迁都北来。朱棣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是因为元朝虽说崩溃了,可北逃回草原的蒙古人仍是明朝的大患,所以有必要把政治、军事重心北移,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二是因为他早先为燕王,而用武力夺了侄儿的皇位这件事,朝野中有很多微词,他也觉得还是返回老巢更安稳一些。

明代的皇宫,也就是金碧辉煌的紫禁城②,比起元代的大明宫来,它是略为向东南移了。这样一来,"明大内徙而之东,则元宫尽为西苑地"③。南海的开凿,是西苑扩建的一部分。挖出来的土,还堆筑了一座四周环水的小岛——瀛台。于是,"西苑"成了北海、中海和南海的代称。顾名思义,"西苑"是皇宫西边的皇家园林。实际上,这时候的"太液池",也就是北海、

① 一说朱允炆死于战火,一说削发隐居当了和尚,一说流亡到了海外。

② 紫禁城: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而天人对应,皇帝为天帝之子,即"天子",所以,他的居所也就称之为"紫禁城"。

③ 吴长元:《宸垣识略》,北京:北京出版社,1964年版。中海和南海这三海的水域。

在明代,把原有的"太液秋风"景观,还附会在新开凿的水域上,改名"太液晴波"。邹缉①在《北京八景图》中说:太液池"有仪天殿,中架长桥,以通往来,又有土台,松桧苍然,天气清明,日月滉漾,而波澜涟漪,清澈可爱,故曰太液晴波"。不过,到了清朝,乾隆作燕山八景诗,觉得"太液晴波"没有"太液秋风"贴切、雅致,所以又把它改了回来。

太液池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是由两座桥隔成的:金鳌玉蝀桥以北为"北海",蜈蚣桥之南为"南海",而这两桥之间就是"中海"了。

另外,永乐修筑皇宫,依据风水学中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说法,在"玄武"的位置必须有山,于是,挖掘紫禁城金水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积成为大内"镇山",取名"万岁山",即今故宫北门后的景山。因为在这里堆放过煤炭,所以它又有一个叫"煤山"的俗称。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走投无路,万般无奈吊死在煤山东侧的一棵歪脖老槐树下……

清兵入关之先,打算在攻下北京后,也要一把火烧掉紫禁城。实际上,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很多,谁也不愿住在一个过气王朝的皇宫里,总觉得那是很不吉利的。

① 邹缉(?~1422),字仲熙,江西吉水人,建文进士,官至翰林检讨、左春坊左庶子、翰林待中,参修过《永乐大典》,有《素庵集》传世。

紫禁城之所以幸存下来,是因为顺治①一来北京,见到这巍峨壮丽的宫殿,感到毁之实在可惜。另外,天下未定,用钱的地方还很多;何况营造新宫,恐怕也未必就能超过眼前的这座紫禁城。顺治于犹豫之际,有人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想出了一个巧办法——改个名字、换换匾额而已。把原来的"大明门"、"承天门"分别改成"大清门"和"天安门",把原来的"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分别改成"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于是,一座明朝的皇宫转眼之间就变成了清朝的皇宫。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殿内正北中央的龙椅宝座,也成了"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一种象征。

而中南海仍作为皇帝的行宫和御苑,在康雍乾三代又略有拓展,成了帝王处理政事和娱乐活动的场所。不仅在这里观光游赏,节庆里又在这里宴请王公卿士,另外,还在勤政殿召见官员和使臣,在紫光阁犒赏凯旋回朝的将帅。

光绪十一年(1885),在慈禧的授意下,挪用了大笔海军经费,大规模重修西苑三海,花去了554万两银子,既展拓了中海地面和南海水域,新建了她的寝宫"仪銮殿"和"西苑电灯公所",还修筑了一条直通北海镜清斋的小铁路。据说,慈禧乘坐火车,不准呜笛,也不用机车,而是由太监们曳引而行,前面还有仪仗开路,跟过去坐轿子、乘御辇出行没有什么两样。不过,这次重修也算得上是北京城市现代化的一个起点。

① 顺治皇帝(1638~1661),爱新觉罗·福临,努尔哈赤之孙、皇太极第九子,清朝第三代皇帝,1643~1661年在位。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西苑三海成了列强的兵营,瓦德西①的司令部就设在"仪銮殿"。后来,这座慈禧的寝宫,还让这些西方强盗一把火给烧掉了。两年后,流亡在外的慈禧回到北京,又在仪銮殿原址东南,仿西洋楼样式,营造了她的女宾招待处,取名"海晏堂",后更名为"居仁堂";另于仪銮殿原址上,按中国传统宫殿形式,营造了她新的寝宫,取名"佛照楼"。1908年,74岁的慈禧就死在了这里。

民国伊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仍住在紫禁城里,而窃国大盗袁世凯则搬进了中南海。他把海晏堂改成"居仁堂"作为会客室,还在中海西岸修建了双亭,在亭南又修建白玉石室,室内藏"建储函册"金匮,秘藏的是他所指定的接班人的名姓。

袁世凯死后,冯国璋当上了总统,居仁堂成了他眷属的居所,堂门改为"宝光门"。后来,黎元洪、曹锟当总统,总统府也设在中南海,居仁堂也用来安顿他的姬妾们。1927年月,出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还成立了"安国军政府",中南海又成了这位奉系军阀的大元帅府。

1929年,中南海辟为公园,供人游览,而居仁堂则改为国立图书馆。瀛台各处,不是林立的店铺,就是品茗消闲之所。中南海水面很大,公园内最有特色的,还是垂钓、游船这些水上项目。游泳池的经营也很现代,

① 瓦德西(1832~1904),德国人,他的祖上是德意志一个小邦的亲王。早先从军,后来,晋升为陆军元帅。1900年8月,担任八国联军统帅,指挥侵略军,镇压义和团,屠杀中国人民。设立了团体优惠票,70人以上可打五折,学生还可享受练习月票;这里还聘请游泳教练,帮助、指导人们提高游泳技巧。到了冬季,中南海的滑冰场也名声在外。1938年,在南海还举办了化装溜冰运动会,给每个参与者还发了一枚纪念章。

因为对市民开放,昔日的皇家禁苑,容纳了三教九流,不再是神圣之地。这里鱼龙混杂,还夹杂了不少宵小之人。

另外,公园的管理者还对一些房屋盘活经营,除借用一部分给各机关外,还把很多房屋租给老百姓居住。就拿怀仁堂来说,除了一些公务用途外,也对外零散出租,既用来宴请宾客、祝寿结婚,也举办医学讲演会、经济恳谈会,乃至延请法师宣讲佛法……

抗战中,中南海又搬来了不少日伪机关,包括在居仁堂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勤政殿的"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在时应宫和喜福堂的"临时政府侍卫处"、在丰泽园的"司法委员会"和"较高法院检察处"、在运料门的"国立医学分院"、在春藕斋的"新民会新民青年实施委员会"、在怀仁堂的"教育部直辖编审会"、在锡福堂的"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以及在静谷的"满洲国通商代表部"……

1945年,抗战结束后,中南海成为李宗仁的北平行辕①衙署。1948年,傅作义出任华北剿总司令,他把司令部也从张家口迁到了北平城,他本人则入住了中南海的怀仁堂。后来,傅作义接受了和平主张,使这座千年古都免受战火破坏、200万北平人民免遭兵燹之苦,而他本人也搬出了中南海。事后,亲口对他说:"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从1949年6月,、党中央入住中南海以来,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再一次成了中国最神圣、最神秘的地方……

3.御苑揽胜有佳处

中南海内,胜迹处处,最有代表性的是宝月楼、勤政殿、瀛台、丰泽园、静谷、怀仁堂、紫光阁、芭蕉园、水云榭和摄政王府。

宝月楼,乾隆二十二年(1757)为香妃所建。香妃,系新疆回部②小和卓木霍吉赞爱妃,身上有一种美妙无比的奇香。大将军兆惠征回部,擒得香妃献给了乾隆。可身处异乡而深居宫禁的香妃,总因思念故乡而潸然泪

① 行辕:抗战后,国民党把指挥机构扩编为总部-行营(行辕)-绥靖公署(战区)-绥靖区-兵团/整编军-军(整编师)-师(整编旅)-团八级。绥靖公署主任,略当于市府之长;行营(行辕)主任,则略当于省府之长。

② 回部:又称"回疆",是清代对新疆天山南路的统称,因统治者对信仰伊斯兰的少数民族和地区一般加称"回"字而得名。下。怜香惜玉的乾隆,下令迁来新疆回部一支,于长安街以西造房而居,又建礼拜寺与宝月楼南北相对,俗称"回子营"。这就是南城后来有名的"牛街"。登楼南望,可见故乡人,所以又叫"望乡楼"。到了民国,袁世凯把中南海当作总统府。中国人历来看重方位,自然,总统府也得坐北朝南。于是,他还让人把"宝月楼"正南一段红墙拆了,改为"八"字形,让它与楼连起来。随后,又改楼为门,这就是中南海的正门——新华门。

另外,还在楼北修建了一座大影壁,为的是让人看不到门内的太液池水。"新华门"匾额,出自光绪进士袁励准①之手。而今大影壁上的题字,是手书的"为人民服务"。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正门影壁上的这五个字,充分亮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

关于影壁题字的由来,还有一段至今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是1961年的24小时,与汪东兴乘坐苏联赠送的"吉斯"防弹车经过新华门,他对汪东兴说:"门口的影壁是不是考虑给它用起来?"汪东兴

① 袁励准(1876~1935),字珏生,河北宛平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会试同考官,后任清史馆编纂、辅仁大学教授,工书画、行楷。说:"好啊,就写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另外还可以写上`艰苦朴素`。"问:"写我的话好吗?"汪东兴说:"这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听了这话,点了点头。不久,新华门的影壁上就出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毛体题字,而在中南海东门的影壁上也出现了"艰苦朴素"的毛体题字。

勤政殿,在中海与南海之间的堤岸上,始建于康熙之年,是皇帝在西苑的办公地点。光绪皇帝和康有为在这里商量过变法,后来,它又成为北洋政府重要的会议厅之一。1949年,新政协的筹备会也是在这里召开的。1950~1952年,又做了一些翻修,主要有前厅、长廊通道、中门客厅、接见大厅、西客厅、东餐厅以及的办公室,是他接见和宴请国内外政要及友人的重要场所。接见大厅高20米,呈椭圆形,正方是一面镶入壁内的五星红旗,12个包棉缎面立柱搭配挑灯环绕室内,东西摆放两座一米高的乾隆款粉彩百鹿樽。另外,为了展示东方大国悠远、灿烂的历史文化,还从故宫博物院借调来上百件文物珍品,包括从战国至明清的铜器、瓷器、玉器、石器、漆器、珐琅和紫檀之类,陈列在大殿内的多宝框内,以提供给来宾们观赏。1958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以国家名义的接待事宜也从勤政殿转了过去。不过,的外事接见活动一般仍安排在这里。至70年代,因故拆除了这所大殿,至今思来仍让人惋惜。

瀛台,早先称"南台",始建于明代,原本是南海中的一座小岛,后来成了帝王后妃们的避暑、游宴之所。

过汉白玉拱桥,可见40级台阶上的"翔鸾阁"。这是瀛台的正门。翔鸾阁左右,展延出双层回抱楼,登临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阁后是"涵元门",门内东向是"庆云殿",西向的是"景星殿"。过涵元门,正中是"涵元殿"。这是瀛台的正殿。失败后,慈禧把光绪囚禁于这个大殿,可怜的光绪也死在了这里。另外,在大殿东侧有"藻韵楼",西侧有"绮思楼",大殿正南是香扆殿,原名"蓬莱阁"。

从藻韵楼向东,有一别致小院落,院中有一屋一室,南为"补桐书屋",北为"随安室"。乾隆早年在这里读书,院中一株桐树枯死,后来又补种了一棵。这就是书屋得名的由来。用枯桐制成的四张琴,也存放在补桐书屋之中。至于随安室,顾名思义,含义自然是"随遇而安"了。

从绮思楼向西,也有一别致小院落,院中也有一屋一室,南为"长春书屋",北为"漱芳润室"。在附近山石上,又有曲台回廊,也是欣赏南海风光的绝佳处。

瀛台多亭,补桐书屋东北有"镜光亭",镜光亭东水中有"牣鱼亭",长春书屋院西有"怀抱爽亭",瀛台南端还有"迎熏亭"。迎熏亭也立于水中,亭中联云:"相于明月清风际,只在高山流水间"。伫立亭前,展目四望,令人恍惚置身于蓬莱仙境之中……

丰泽园,在瀛台之北,始建于康熙之年,早先是帝王亲耕演礼①之处。原来,园前有禾田数亩,园后种桑上千株。每年春季,皇帝来这里演耕,是表示重农的象征性劳动,这个做法从康熙一直持续到光绪。丰泽园正门的匾额,为乾隆御笔手书。园内的主殿是"惇叙殿",后改为"崇雅堂"、"颐年殿"、"颐年堂",乾隆还总在这里设宴赏赐王公宗室。这是一幢坐北朝南的大屋,一厅两室。它地基高而又房顶大,阳光足而又通风好。当年,袁世凯就在这里办公。后来,这里又成为新中国领导议事的重要场所,很多关乎国家命运的决策正是在这里做出的。在颐年堂东边,就是"菊香书屋",后来成了的居所。丰泽园西,还有荷风蕙露亭、崇雅殿、静憩轩、怀远斋和纯一斋。

静谷,在丰泽园西侧,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园中之园。入门处有一株根

① 亲耕演礼:亲耕是自西周已有的一种古礼。在正月里,天子亲自到田间耕作,表示对农业的重视。后来,渐次演化为由大臣扶佐乃至代耕的"演耕",皇帝本人只是做做样子,再也不亲自动手耕地了。基两处、柔干交合的连理柏。园内山石、古木、卉草相依相偎,轩庑、亭台、楼阁俯仰迎迓。乾隆的题联曰:"月地云阶,别向华林开静境;屏山镜水,时从芳径探幽踪"。园子的建构,原本含有佛宇梵境的逸韵。园内屏山镜水,云岩奇秀,华林芳径,竹柏葱茏,景致清雅,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印象。另外,园内有长廊、"春藕斋"和"植秀轩"。在春藕斋中,原藏有唐代韩滉的《五牛图》真迹,后移交给了故宫博物院。在静谷西墙边,有一"虚白室"。所谓"虚白",语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①,表示心中纯净无欲。而虚白室的南边,是掩映在竹林浓荫中的"爱翠楼"。在中南海的孩子们眼中,静谷是最漂亮的园子。工作之余,也总爱来静谷散散步。

怀仁堂,在丰泽园东北。1902年,慈禧下旨重修的"佛照楼",到民国更名为"怀仁堂"。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举行重大会议和各种晚会的场所,它见证了很多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1949年9月,宣告新中国诞生的新政协会议在这里召开;1955年9月,在这里为开国的元帅们授了勋;1956年4月,在这里领头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了名;1967年2月,、、、聂荣臻、李富

① 《庄子·人间世》,《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本。春、李先念、谭震林、余秋里、谷牧"大闹怀仁堂",与、集团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1988年9月,在这里举行了恢复军衔制后的首批上将授衔仪式……

紫光阁,在中海西北岸,始建于明代。早先是明武宗朱厚燳的跑马射箭之地,名曰"平台",后来又废台建阁。阁高两层,面阔七间,单檐庑殿顶,黄剪边绿琉璃瓦,前有五间卷棚歇山顶①抱厦。到了清代,这里是乾隆策问武状元的地方,后来也是皇帝检阅侍卫比武的地方。乾隆一向以"十全武功"自诩,他重新修葺紫光阁,也是为了宣扬他的这些武功。一是悬挂各次战役挂图及百位功臣图像,还亲笔为他们当中的50人写了赞文,即所谓"勒壁画图思伟绩";二是勒石立碑,镌刻两道对八旗子弟的圣旨,告诫子孙不要忘本,即所谓"诘戎求世德,宝训揭鸿文"。1949年以后,紫光阁改为国务活动

①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代以来又称"九脊殿"、"九脊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皇宫的重檐庑殿顶。的场所。

芭蕉园,与紫光阁隔海相望。过去,这里是中元节①做法事、放河灯②的地方。园内有万善殿、千圣殿、迎祥楼、朗心楼、悦性楼、集瑞馆和大悲坛。万善殿是园中的正殿,殿前有汉白玉栏杆围绕月台,台下的石幢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大殿正中悬顺治御书额"敬佛",殿内供奉三世佛像。千圣殿殿额"普度慈航",还有慈禧御笔匾"福利恒沙",殿内供奉三大士③和十八罗汉,殿后供奉南海观音。后殿是"千佛像",殿内有七级檀香塔,为明代遗物。悦性楼、集瑞馆在塔西,供奉三佛像的大悲坛在塔东。

水云榭,在万善殿以西,是中海里的一处水上凉亭。亭尤别致,为八角形,四面临水,有五梁十二角,好似像一座大亭与四座小亭合在一起。小亭仿佛出水芙蓉,云霞倒映水面,仿佛洞天水国。"亭在水云之间"的亭名寓意,也十分贴切。亭内石碑,镌刻乾隆手书"太液秋风",碑后还有他的题诗——

微见商飔苹末生,镜栏玉蝀影中横。

非关细雨频传响,何事平流忽有声。

爽入金行闾阖表,波连瑶渚趯台瀛。

① 中元节:又称"鬼节",人们于农历七月十五这24小时祭祀先人。

② 放河灯:旧俗,于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夜,燃莲花灯于水上以烛幽冥,谓之"放河灯",也称"放荷灯"。

③ 三大士:即观音、文殊、普贤菩萨。

高秋文宴传佳话,已觉犁然今昔情。

亭及周边景致所构成"太液秋风",是为燕京八景之一。不过,乾隆的题诗,比起朱彝尊的《早秋水云榭》来要逊色一些——

残暑秋逾炽,凉风午乍催。

微波莲叶卷,新雨豆花开。

宛转通桥影,清冷傍水隈。

夕阳山更好,金碧涌楼台。

摄政王府,在中南海西北角。1909年,拨给摄政王载沣①修建王府,包括中路、东路、西一路、西二路和西花园。中路有宫门、影壁、银安殿,东路是膳房、成衣房及杂役住处;西一路又称"大圆宝镜",西二路又称"十洲尘静",有假山也有院落。在民国,先后为国务院、总统府、陆军部、海军部、北平市政府衙署。1949年后,改为国务院办公区。园内有"西花厅",后来成了的居所。

新中国伊始,中南海还拆除了包括时应宫、万字廊在内的一些殿宇,另于岸边新修了牡丹园、玫瑰园、绿草坪,""前后还造了不少新楼。这虽说是公务所需,不过,对中南海原有格局、形象是有所损害的,也殊属可惜……

1953年,张耀祠奉命新组中央警卫团。在中南海南边,兴修中央警卫团的团部和宿舍楼。为了施工运送土石、木料的方便,又在东南段墙上开了一个临时的豁口。团部和宿舍施工结束后,考虑到警卫团人员的进出和工作的需要,也就没有再把这个豁口堵上,而是修建了一个长期性的小门,习惯上称之为"东便门"。

① 载沣(1883~1951),系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1908年,溥仪三岁登基,慈禧太后让载沣摄政。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