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对静水水体(湖泊与池塘)的简明,综合的导论将经典湖沼学与生态及进化的理论相融合,它在种群与群落两个水平上将生物的环境约束与生物相互作用进行了整合,从而使读者能够理解这些淡水生境中不同生物的分布与演替是如何得到解释和预测的。《水论丛:湖泊与池塘生物学(第2版)》侧重于温带的湖泊与池塘,同时也引用了来自极地和热带地区的案例进而向读者提供更为广泛的材料。
《水论丛:湖泊与池塘生物学(第2版)》很适合大学教学使用。书中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简明易懂的解释与说明,这些重要的概念包括生物的适应、优势、传播和演替,以及非生物因子、捕食、竞争的效应。对这些概念的阐述使得《水论丛:湖泊与池塘生物学(第2版)》可供对淡水生态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与参考。
韩博平,博士,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生态学系主任,水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以水库为对象进行淡水生态学研究。担任Hydrobiologia(《水生生物学》)asoctate editor、《湖泊科学》副主编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1收录)出版著作7部。1999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吴庆龙,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湖泊环境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主持"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合作出版专著2部,50余篇。曾获得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林秋奇,博士,暨南大学生态学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库生态学和浮游动物分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973"项目专题等。发表学术论文50篇。2008年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的适应
引言
保持悬浮
湍流
湖泊的形成
温度
光
受集水区影响的非生物因子
水色
碳
pH
营养盐
氧气
生境持续性
实验与观察
第3章 生物体:非生物环境中的表演者
引言
病毒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原生动物
初级生产者
多细胞动物由分化细胞组成的动物
实验与观察
第4章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竞争、植食、捕食、寄生和共生
引言
竞争
捕食和植食
寄生
共生
实验与观察
第5章 淡水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相互作用
引言
生态系统方法的演变
级联营养相互作用
稳态转换
微生物组分
淡水食物链中相互作用的强度
演替
生物对非生物环境的影响
实验与观察
第6章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胁迫
引言
湖泊和池塘生物多样性
古湖沼学方法:了解湖泊历史的工具
水体富营养化
酸化
污染
全球气候变化
太阳紫外线辐射
环境灾害的组合效应
外来物种
全球环境的分化
应对环境威胁的对策
参考文献
进一步阅读材料
词汇表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