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与智慧》一书共收录了作者陈达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彭芝校长、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蔡晓东校长、北京一零一中学郭涵校长、北京第十二中学李有毅校长、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曹保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沈杰校长、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沪校长、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田树林校长、北京景山学校范禄燕校长等北京市名校28位校长的专访。毫无疑问他们是首都基础教育界名校校长群体中的杰出代表,有着很高的境界与丰富的教育智慧,当之无愧地收录入《境界与智慧》一书。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事业心、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对教育本质的感悟等等品质特征,使他们与名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相得益彰,延续着名校的光荣与辉煌。
《境界与智慧——首都名校校长访谈录》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为本书作序,国学泰斗、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和军旅书法家柳永红政委为本书题写书名,该书发行的周就已经销售近万册。 《境界与智慧》汇集了北京市近三十所中小学校长的境界与智慧,读者可以从他们的境界与智慧中找到你所想达到的境界,取得更高的智慧。
刘彭芝校长的教育情怀
——记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
蔡晓东: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
郭涵:引领永远前行的人们
——专访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郭涵
田树林:通过名校的大考
——专访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田树林
曹保义:躬耕于中国教改实验田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曹保义
沈杰:走自己的路做培养"人"的教育
——专访数学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杰
李金初:老骥伏枥再谱教育新篇章
——记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校长李金初
翟小宁:厚德立身学者本色
——访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常务副校长翟小宁
朱建民:弘大刚毅任重而道远
——专访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
刘继忠:"三个一"教育理想的笃行者
——专访北京市育才学校校长刘继忠
尉小珑: "爱-阳光-幸福"的使者
——专访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校长尉小珑
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的"兰秀青秋"
——记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的四位副校长
赵欣:演绎新的"祭日"神话
——记北京市日坛中学校长赵欣
马景林:精心构建"明日之学校"
——专访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马景林
邰亚臣: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专访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校长邰亚臣
刘沪:弘扬"全人格教育"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沪
李有毅:责任在肩"八气"修身育人
——专访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
范禄燕:坚持一条道路高举一面旗帜
——专访北京景山学校校长范禄燕
卓立: "移嫁"和谐教育再育名校之胚
——记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卓立
李明新:坚守基础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专访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
翟京华:育民小学发展之路
北京市育民小学校长翟京华
郑瑞芳:上善若水故几于道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郑瑞芳
颜凤岑:文化育人为小学改进之先导
——专访北京及时实验小学校长颜凤岑
见培炎:文化滋养培育公民意识
——专访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校长见培炎
孟夏:因执着和创新而
——记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学区管委会主任、
安慧里中心小学校长孟夏
后记
刘彭芝校长的教育情怀 ——记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 ——刘彭芝我曾采访过很多名校长,在他们身上具有一些共性,如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对教育本质的感悟等等,但始终觉得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身上所洋溢着的那种激情、执着、坚毅、智慧、忘我、大气和超越,把名校长的共性发挥到了,教育与她的生命融为一体,促使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在刘彭芝校长身上,记者看到了智、仁、勇三者的结合,同时吸纳了创新的因素,因而她能够用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未来的眼光,去改变人大附中,以大彻大悟的智慧、高尚的情操、无畏的勇气,去分析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引领着中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最终缔造了一个传奇。毫无疑问,刘彭芝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蕴含着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理;其人格魅力更是鲜明而超凡,她能够把很多自然发展规律穿插在一起,做出各种不同的可能,经常会让人惊讶、震撼、质疑、不解,但都会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然后是惊叹、佩服、心服口服。试图解读一位当代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情怀,这并非易事。但经过反复研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刘彭芝教育思想研究》《刘彭芝教育文集》《双卓基地通讯》等十几本专著和期刊,多次深入人大附中采访他们的领导团队和教师群体代表,数次参加他们的重要活动,甚至一些内部培训,再以一种审视的姿态面对这些丰富的素材,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从容。爱和尊重为魂"爱和尊重"是刘彭芝教育思想的基础,也是其教育情怀之灵魂。用刘彭芝校长的话说:"爱是教育的较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刘校长的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完成了由爱到大爱的升华。教育的爱,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体现在对人的尊重,由此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化、多样性发展需求。从教近50年,对"爱和尊重"的思考和实践,一直与刘彭芝形影相伴。她是一名有着32年教龄的数学特级老师,"爱和尊重"是其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当了8年副校长之后,从1997年至今,担任人大附中校长,身兼国务院、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以及学术社团等委任的40多项社会职务,把"爱和尊重" 的内涵演绎得更加丰富而广泛。刘彭芝说:"教育是我的人生大事,我是为教育而生,为教育而活着的人。"当老师时,她希望当一名好老师。每当看到那些聪慧灵秀的孩子,她就会有想要融入他们的智慧、发掘他们潜能的冲动;每当看到有各种疾病和困难的孩子,她会不顾一切地帮助他们、解救他们;她把青春和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学生。无论她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面临多么严峻的挑战,始终不变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普通老师如何才能成为名师的真谛:她时刻都会流露出爱和尊重,和发自内心地对教育的热爱和眷恋。当校长时,刘彭芝希望自己是一个好校长。她的理想是"办一所世界顶级的学校,一所令世人仰慕和向往的学校,吸引世界各国的孩子到这里学习。当他们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后,都能成为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在他们回忆起母校时充满深情,无限留恋"。刘彭芝期盼的这所"名校"会同世界名校,共同引领基础教育的未来。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了校长,几十年如一日的是刘彭芝校长的无私奉献、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对学生生命的关注、对教职工未来发展的指导、对整个教育事业的眷恋之心,这些表现使她对教育产生一种心灵状态,达到一种至美的境界。因此,当教师时她创造了及时流的教学业绩,她的学生在数学上有300多人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当副校长、校长时,她先后主持或参与了20多项国际、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主编了70多本教材,发表和主编专著10多本,论文几十篇。在她的带领下,人大附中人用了10年时间就实现了"国内经验丰富,国际"的办学目标,进而提出了"创百年名校、千年名校"的愿景。刘彭芝爱学生、爱同事、爱学校、爱国家乃至人类,她希望学生得到世界的教育,让老师在世界的环境中做出世界的业绩。她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她的身上似乎蕴藏着无尽的激情和能量,感动着人大附中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校长、教师、学生、员工的激情和理想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人大附中的浩然正气、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人大附中能够成为一个神奇的校园,国内外大奖常常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P1-4 刘彭芝校长的教育情怀 ——记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 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 ——刘彭芝 我曾采访过很多名校长,在他们身上具有一些共性,如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对教育本质的感悟等等,但始终觉得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身上所洋溢着的那种激情、执着、坚毅、智慧、忘我、大气和超越,把名校长的共性发挥到了,教育与她的生命融为一体,促使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 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在刘彭芝校长身上,记者看到了智、仁、勇三者的结合,同时吸纳了创新的因素,因而她能够用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未来的眼光,去改变人大附中,以大彻大悟的智慧、高尚的情操、无畏的勇气,去分析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引领着中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最终缔造了一个传奇。 毫无疑问,刘彭芝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蕴含着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理;其人格魅力更是鲜明而超凡,她能够把很多自然发展规律穿插在一起,做出各种不同的可能,经常会让人惊讶、震撼、质疑、不解,但都会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然后是惊叹、佩服、心服口服。 试图解读一位当代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情怀,这并非易事。但经过反复研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刘彭芝教育思想研究》《刘彭芝教育文集》《双卓基地通讯》等十几本专著和期刊,多次深入人大附中采访他们的领导团队和教师群体代表,数次参加他们的重要活动,甚至一些内部培训,再以一种审视的姿态面对这些丰富的素材,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从容。 爱和尊重为魂 "爱和尊重"是刘彭芝教育思想的基础,也是其教育情怀之灵魂。用刘彭芝校长的话说:"爱是教育的较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刘校长的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完成了由爱到大爱的升华。 教育的爱,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体现在对人的尊重,由此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化、多样性发展需求。从教近50年,对"爱和尊重"的思考和实践,一直与刘彭芝形影相伴。她是一名有着32年教龄的数学特级老师, "爱和尊重"是其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当了8年副校长之后,从1997年至今,担任人大附中校长,身兼国务院、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以及学术社团等委任的40多项社会职务,把"爱和尊重 " 的内涵演绎得更加丰富而广泛。 刘彭芝说:"教育是我的人生大事,我是为教育而生,为教育而活着的人。"当老师时,她希望当一名好老师。每当看到那些聪慧灵秀的孩子,她就会有想要融入他们的智慧、发掘他们潜能的冲动;每当看到有各种疾病和困难的孩子,她会不顾一切地帮助他们、解救他们;她把青春和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学生。无论她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面临多么严峻的挑战,始终不变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普通老师如何才能成为名师的真谛:她时刻都会流露出爱和尊重,和发自内心地对教育的热爱和眷恋。 当校长时,刘彭芝希望自己是一个好校长。她的理想是"办一所世界顶级的学校,一所令世人仰慕和向往的学校,吸引世界各国的孩子到这里学习。当他们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后,都能成为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在他们回忆起母校时充满深情,无限留恋"。刘彭芝期盼的这所"名校"会同世界名校,共同引领基础教育的未来。 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了校长,几十年如一日的是刘彭芝校长的无私奉献、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对学生生命的关注、对教职工未来发展的指导、对整个教育事业的眷恋之心,这些表现使她对教育产生一种心灵状态,达到一种至美的境界。 因此,当教师时她创造了及时流的教学业绩,她的学生在数学上有300 多人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当副校长、校长时,她先后主持或参与了20多项国际、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主编了70多本教材,发表和主编专著10多本,论文几十篇。在她的带领下,人大附中人用了10年时间就实现了"国内经验丰富,国际"的办学目标,进而提出了"创百年名校、千年名校"的愿景。 刘彭芝爱学生、爱同事、爱学校、爱国家乃至人类,她希望学生得到世界的教育,让老师在世界的环境中做出世界的业绩。她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她的身上似乎蕴藏着无尽的激情和能量,感动着人大附中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校长、教师、学生、员工的激情和理想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人大附中的浩然正气、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人大附中能够成为一个神奇的校园,国内外大奖常常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