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由罗伯特 A.巴隆、尼拉 R.布兰斯科姆、唐 R.伯恩共同著的《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2版)》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心理学已经从曾经的边缘地位进入现代心理学的核心,因为它揭示个体机能的心理,丰富我们社会的灵魂。社会心理学证明,要了解行为就必须认识到环境、内容和文化的重要性。证实了环境变量在改变行为方面的力量,说明只是了解个体的因素,比如,通过遗传和学习而来的性格倾向等,是不足以预测行为的。社会环境不是激进行为主义者的外在刺激变量,但同样可以解释我们创造和传承给别人的现实和抽象意义。不象心理学其它领域那样只强调个体作为分析的单位,而是在社会背景中。
这本《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2版)》适合于心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及研究生。
这本由罗伯特 A.巴隆、尼拉 R.布兰斯科姆、唐 R.伯恩共同著的《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2版)》是当代西方应用为广泛的社会心理教材,迄今超过200万销量。本书涉及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各个主要研究领域,如社会知觉、社会认知、态度、社会认同、偏见、人际吸引、亲密关系、社会影响、亲社会行为等。 作者认为其经久不衰来自三方面因素:首先是对社会心理学发现与理论的不倦追赶;其次是对同行与读者意见的重视;后也是非常关键的,即三位作者坚持亲身参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实践。
罗伯特 A.巴隆 (Robert A. baron) Rensselaer工艺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和惠灵顿管理学教授。他于1968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Baron教授曾任教于普渡大学、明厄尼苏达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1982年他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1979至1981年他就任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国家科学基金主任。他是美国心理协会会员,也是美国心理学会的会员。2001年, 他被法国政府任命为特邀博学研究员,在法国Tolouse的des sciences osciales大学担任此职。 尼拉 R.布兰斯科姆 (Nyla R.Branscombe) 美国堪萨斯大学心理学教授,普渡大学心理学博士,曾荣获美国心理学会社会与人格分会年度出版奖,现为《社会与人格心理学》杂志副主编。 唐 R.伯恩 (Donn R. Byrlle)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教授,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他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得克萨斯大学、普渡大学和夏威夷大学。他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出版了14部书。
推荐序前言第1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生活中的科学 1.1 社会心理学: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做什么的 1.2 社会心理学的前沿 1.3 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解答问题:通过研究增长知识 1.4 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上的地位 1.5 对知识与个人权利的渴求:寻找一个恰当的平筏点第2章 社会认知:我们怎么看社会 2.1 图式:使用和组织社会信息的心理框架 2.2 启发式:怎么减少社会认知中使用的资源 2.3 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社会思维的两种基本模式 2.4 社会认知中潜在的错误来源:为什么理性比你想的要少 2.5 情感和认知:情绪怎么影响思维,思维如何影响感觉第3章 社会知觉:感知并理解他人 3.1 非言语交流:表情、目光和手势中的不言之语 3.2 归因:理解他人行为的原因 3.3 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整合他人的一切信息第4章 自我:理解"我是谁" 4.1 自我呈现:管理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自我 4.2 对自我的思考:个体与社会认同 4.3 自尊:对自己的态度 4.4 社会比较:我们如何评估自己 4.5 当自己成为偏见的对象第5章 态度:对社会的评估与反馈 5.1 态度形成:态度是如何发展的 5.2 态度何时以及为什么会影响行为 5.3 态度如何引导行为 5.4 说服的艺术:态度是如何被改变的 5.5 抗拒说服 5.6 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控制第6章 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起因、影响和消除方法 6.1 不同群体的成员如何知觉不公平 6.2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6.3 偏见和歧视:对社会群体的情感和行为 6.4 为什么说偏见可以避免:应对偏见的技巧第7章 人际吸引和亲密关系 7.1 人际吸引的内在决定因素:归属的需要和爱的基本角色 7.2 吸引的外部决定因素:时空接近性和可见的性格特征 7.3 人际互动的因素:相似性和互相喜欢 7.4 亲密关系:家庭、朋友、爱人、配偶 7.5 人际关系:家庭和朋友 7.6 浪漫关系和爱情 7.7 婚姻:从此将会幸福——或并非如此第8章 社会影响:改变他人的行为 8.1 从众:群体对行为的影响 8.2 依从:有求必应 8.3 象征性社会影响:我们是如何受他人影响的,即使他们不在场 8.4 对的服从:如果命令你去伤害一个无辜的陌生人,你会这么做吗第9章 亲社会行为 9.1 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 9.2 应对突发事件:旁观者会帮忙吗 9.3 影响助人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9.4 长期献身于亲社会行为第10章 攻击:本质、原因和控制 10.1 攻击理论:寻找暴力的根源 10.2 人类攻击的决定因素:社会、文化、个人和情境 10.3 长期关系中的攻击:欺侮和工作场所中的攻击 10.4 工作场所的攻击:工作中伤害他人 10.5 攻击的预防和控制:一些有用的技巧第11章 群体与个体:归属的结果 11.1 群体:我们何时加入,何时离开 11.2 加入群体的好处——群体能为我们做的 11.3 他人在场的影响:从任务表现到身处人群中的行为 11.4 社会懈怠:让其他人来做这份工作 11.5 群体协作:合作还是冲突 11.6 群体中的公平:其特点和影响 11.7 群体决策:如何发生及所面临的陷阱第12章 社会心理学:原理在法律、健康和商业领域中的应用 12.1 社会心理学与司法系统 12.2 社会心理学与健康 12.3 社会心理学与工作领域译者后记参考文献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生活中的科学 1.1 社会心理学: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做什么的 1.2 社会心理学的前沿 1.3 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解答问题:通过研究增长知识 1.4 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上的地位 1.5 对知识与个人权利的渴求:寻找一个恰当的平筏点 第2章 社会认知:我们怎么看社会 2.1 图式:使用和组织社会信息的心理框架 2.2 启发式:怎么减少社会认知中使用的资源 2.3 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社会思维的两种基本模式 2.4 社会认知中潜在的错误来源:为什么理性比你想的要少 2.5 情感和认知:情绪怎么影响思维,思维如何影响感觉 第3章 社会知觉:感知并理解他人 3.1 非言语交流:表情、目光和手势中的不言之语 3.2 归因:理解他人行为的原因 3.3 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整合他人的一切信息 第4章 自我:理解"我是谁" 4.1 自我呈现:管理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自我 4.2 对自我的思考:个体与社会认同 4.3 自尊:对自己的态度 4.4 社会比较:我们如何评估自己 4.5 当自己成为偏见的对象 第5章 态度:对社会的评估与反馈 5.1 态度形成:态度是如何发展的 5.2 态度何时以及为什么会影响行为 5.3 态度如何引导行为 5.4 说服的艺术:态度是如何被改变的 5.5 抗拒说服 5.6 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控制 第6章 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起因、影响和消除方法 6.1 不同群体的成员如何知觉不公平 6.2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6.3 偏见和歧视:对社会群体的情感和行为 6.4 为什么说偏见可以避免:应对偏见的技巧 第7章 人际吸引和亲密关系 7.1 人际吸引的内在决定因素:归属的需要和爱的基本角色 7.2 吸引的外部决定因素:时空接近性和可见的性格特征 7.3 人际互动的因素:相似性和互相喜欢 7.4 亲密关系:家庭、朋友、爱人、配偶 7.5 人际关系:家庭和朋友 7.6 浪漫关系和爱情 7.7 婚姻:从此将会幸福——或并非如此 第8章 社会影响:改变他人的行为 8.1 从众:群体对行为的影响 8.2 依从:有求必应 8.3 象征性社会影响:我们是如何受他人影响的,即使他们不在场 8.4 对的服从:如果命令你去伤害一个无辜的陌生人,你会这么做吗 第9章 亲社会行为 9.1 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 9.2 应对突发事件:旁观者会帮忙吗 9.3 影响助人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9.4 长期献身于亲社会行为 第10章 攻击:本质、原因和控制 10.1 攻击理论:寻找暴力的根源 10.2 人类攻击的决定因素:社会、文化、个人和情境 10.3 长期关系中的攻击:欺侮和工作场所中的攻击 10.4 工作场所的攻击:工作中伤害他人 10.5 攻击的预防和控制:一些有用的技巧 第11章 群体与个体:归属的结果 11.1 群体:我们何时加入,何时离开 11.2 加入群体的好处——群体能为我们做的 11.3 他人在场的影响:从任务表现到身处人群中的行为 11.4 社会懈怠:让其他人来做这份工作 11.5 群体协作:合作还是冲突 11.6 群体中的公平:其特点和影响 11.7 群体决策:如何发生及所面临的陷阱 第12章 社会心理学:原理在法律、健康和商业领域中的应用 12.1 社会心理学与司法系统 12.2 社会心理学与健康 12.3 社会心理学与工作领域 译者后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