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富足: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图书
人气:34

富足: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

实现生活富足是人类*的挑战,本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奋起迎接这个挑战。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少数特权阶层的生活就与贫苦大众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传统观点认为,这种鸿沟是无法弥合的,但是事实是,它即将开...
  • 所属分类:图书 >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发展与变迁  
  • 作者:(美)[彼得]?[戴曼迪斯]//[史蒂芬]?[科特勒] 著作 [贾拥民] 译者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13060106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4
  • 印刷时间:2014-04-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实现生活富足是人类的挑战,本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奋起迎接这个挑战。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少数特权阶层的生活就与贫苦大众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传统观点认为,这种鸿沟是无法弥合的,但是事实是,它即将开始弥合,而且速度将会非常之快。

在本书中,彼得 戴曼迪斯和史蒂芬 科特勒有力地阐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无限计算能力、宽带网络、数字制造、纳米材料、合成生物等指数型增长的科学技术,指出这些技术将使人类在未来20年内获得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将要远远大于以往200年所取得的。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够满足地球上所有人的基本需求了,而且很快就能更进一步。富足时代已经触手可及了。

戴曼迪斯和科特勒把人类的需要分成了水、食物、住所、能源、教育、医疗和自由等几大领域,然后介绍了几十位创新者和行业翘楚,他们分别在各领域里开拓创新。例如,迪恩 卡门的“弹弓”,可以把受污染的水、海水,甚至粪水净化成饮用水,每升所需成本不到1美分。迪克森戴斯波米亚的“垂直农场”能够比传统农业节省80%的土地、90%的水、的农药和几乎的运输成本。

对于弥漫于当今世界的悲观情绪,本书堪称一剂动人心魄的解毒灵药。两位作者阐述了4大力量:指数型增长的技术,“DIY”创新者、科技慈善家和崛起中的10亿人,是如何“携手”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的。戴曼迪斯和科特勒描绘了这4大力量令人惊叹的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变革目标,为政府、行业和企业家设定了战略路线图,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保持乐观心态的理由。

编辑推荐

X大奖创始人、奇点大学执行主席彼得戴曼迪斯震撼之作!

戴曼迪斯以丰富而有力的证据告诉我们:指数型增长的技术、“DIY”创新者、科技慈善家和崛起中的10亿人是实现人类富足的4大力量,未来比我们想象的更美好!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微软全球博学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亚区总干事长张醒生;集团副总裁、高级研究员梁春晓;《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Tesla汽车公司CEO,SpaceX公司CEO,PayPal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谷歌公司工程总监雷库兹韦尔等联袂推荐。

李嘉诚案头显眼的重磅著作,政府、行业和企业家通向未来的战略路线图。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鼎力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彼得 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

全球商业太空探索的领军人,共创立了十几家商业太空探索公司,已将8位顾客送上了国际空间站。

X大奖创始人。戴曼迪斯创立了X大奖基金会,用X大奖的形式鼓励私人太空探索。此后,为了激励人们的创新活动,X大奖基金会在环保、汽车、健康等领域陆续设立了X大奖。

奇点大学执行主席。戴曼迪斯和库兹韦尔提出:要聚集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让他们学习最前沿的未来科学,去解决世界上最宏大的问题。因此,两人共同创立了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有“全球性”和“指数型”思维方式的人才。

斯蒂芬 科特勒(Steven Kotler)

流动基因组计划创始人之一、总裁,作家及记者。

目录

赞 誉

前 言 黎明前的曙光

及时部分 观点

01 人类所面临的较大挑战

只要拥有改变人类未来的4 大力量,那么无数曾经被认定为不可能的事情将来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地球上90 亿人喝上干净的水,住上自己负担得起的住房,个性化的教育,顶级的医疗护理,用之不竭的无污染能源。如果真能如此的话,那将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啊!

铝的教训

增长的极限

实现富足的可能性

02建造富足金字塔

“贫困”与“相对贫困”这两个指标都很难用来定义富足,戴曼迪斯提出的关于富足的金字塔模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富足金字塔由三层构成:最底层是水、食物、住所,中间层包括丰富的能源、充分的受教育机会、便利的信息通信技术,较高层则是健康与自由。

富足的定义

富足金字塔模型

底层:水、食物和住所

中间层:能源、教育和信息通信技术

顶层:健康和自由

更大的挑战

03悲观源于我们的“认知偏差”

克服那些让大多数人不相信富足有实现可能的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怀疑主义、悲观主义以及其他所有类似的想法。为了让人们相信富足是有可能实现的,需要理解一点,那就是:我们的信念是由大脑塑造的,而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又是由信念塑造的。

卡尼曼的经历

认知偏差

负面新闻最爱上头条

海量信息让人无所适从

邓巴数

04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人类对“坏消息”偏爱有加。实际上,这只是人们下意识的反应。衡量一件物品价值的好方法,就是得到它所必须花费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专业化和相互合作,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他人的进步。尽管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一直都很大,但是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无病呻吟式的悲观

节省时间与延长寿命

累积性进步

历史数据传递出的好消息

第二部分 指数型发展的技术——实现富足的最重要力量

05雷 库兹韦尔与奇点大学

库兹韦尔是谷歌公司的工程总监,也是21 世纪最伟大的未来学家。在摩尔定律的基础上,库兹韦尔创立了库兹韦尔定律:所有信息技术都将以指数规律快速发展。戴曼迪斯和库兹韦尔创立的奇点大学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大学,其核心课程都是围绕8 个指数型增长领域设置的。

库兹韦尔是好的预言家

摩尔定律:预知未来的一条曲线

谷歌人脑

奇点大学

06奇点越来越近

克雷格 文特尔正在研究低成本燃料、高性能疫苗与超高产农作物,这些技术对实现全球富足至关重要。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 构造的物联网,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3D 打印、医学、纳米技术等领域,也不断有惊人的技术突破。这一切都预示着:“奇点”越来越近了。

通往明日世界之旅

网络与传感器

人工智能

机器人技术

数字化制造与无限的计算能力

医学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你正在改变世界吗

第三部分 实现富足的另外3 种力量

07“DIY”创新者

没有“DIY”创新者,就没有硅谷引以为傲的车库文化和创业浪潮,也就不会有苹果个人电脑。事实告诉我们,政府和大公司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小型组织却能给出一个精彩的演出。堪与军用飞机媲美的无人机,能够吃掉泄漏石油的虫子——一种“DIY”生物,这都是“DIY”创新者的“作品”。

布兰德的“DIY”理念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的前世今生

小型组织改变了航空航天业

创客运动

“DIY”生物

社会企业家

08科技慈善家

洛克菲勒等行业巨头,尽管被人们称为“强盗资本家”,但正是他们重写了慈善事业的规则。比尔 盖茨和马克 扎克伯格这些在技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新一代企业家,更是实现富足的重要力量。他们年轻并富有理想,是新生代的慈善家——科技慈善家。

“强盗资本家”

放眼世界的新一代慈善家

更多的慈善家,更多的善款

09崛起中的10 亿人

全世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最穷的人有10 亿,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两美元。但是近年来,这些人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经济市场。伦敦的咖啡馆,曾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今天,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崛起中的10亿人及时次拥有了非凡的力量,他们可以自己去识别、制定和实施富足的解决方案。

全世界较大的市场

手机:卡迪尔的赌注

资源诅咒

看世界,从咖啡馆到互联网

去物质化和去货币化

第四部分 建造金字塔底层

10合作的工具

生物进化总是朝着更复杂、更具合作性的方向发展,合作是继突变和自然选择之外的第三个进化原则。运输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找到价值几十亿美元的金矿,编纂“维基百科”,都是合作的功劳。智能手机的全球普及,让“沉默的大多数”终于找到了发出自己声音的平台。

合作——第三个进化原则

从马匹到“大力神”运输机

“黄金公司挑战赛”的启示

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年代

11水

地球上97.3% 的水都太咸了,2% 的水被极地冰封住了。如果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富足,那么就不能只盯住这剩下的部分,而是要走向“循环用水”的轨道。把纳米技术与海水淡化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智能供水网把水资源的浪费减少到低程度,那么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缺水的问题了。

水的循环利用

迪恩的“弹弓”水源净化器

洁净水与低生育的良性循环

让金字塔底部变得更宽

智能供水网

高科技“马桶”

地球,太空中的“淡蓝色小点”

12养活90 亿人的3 大对策

农业灌溉系统抽干了水库,除草剂和杀虫剂污染了水源,这是蛮干所导致的失败。我们有3 个实现富足的对策:转基因农作物符合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垂直农场既解决了耕地不足问题,也避免了农业污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极大地缩短食物运输的距离;人工培植肉将会大大减少人们患病的机会。

蛮干导致的失败

对策1:转基因农作物

对策2:垂直农场

对策3:人工培植肉

农业的美好未来

第五部分 建造金字塔的中间层和顶层

13能源

目前,全球仍然有15 亿人过着没有电的生活,能源短缺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未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将足具竞争力;藻类生物燃料的单位种植面积产出,将大大超过玉米;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发电成本也将会降低很多。随着能源存储问题的解决和智能电网的普及,人类的能源富足将不是问题。

能源短缺

美好的未来

生物燃料

能源存储的圣杯

梅尔沃德与第四代核能技术

能源

能源富足到底意味着什么

14教育

孩子天生就有自学能力。只要给他们每人配个笔记本电脑,并连接上互联网,他们就会尝试“干中学”。只要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贫困地区普及,那里的孩子们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把“游戏”和“教育”结合在一起,孩子们更会“学习上瘾”。可汗学院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时间和地点通过视频进行学习。

孩子天生会自学

尼葛洛庞帝的“一人一本”计划

“21 世纪学习”的4 大基本能力

游戏化,教育的未来

可汗学院狂潮

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15健康

未来,医生短缺将无法避免,而且,再好的医生也有其局限性。IBM 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已经进入了医学院为病人诊疗。机器人充当的“外科医生”和“护士”将越来越普及。零诊断成本,让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保健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干细胞与3D 打印技术的交融,将为我们提供充足的医疗保健资源。

75 岁,今日人类的平均寿命

再好的医生也有局限性

“沃森”进入医院

零诊断成本

传呼“达文西医生”到手术室

机器人护士

万能的干细胞

4P医疗模式

大有希望的健康富足

16自由

在迈向富足的道路上,经济自由、言论自由都应该得到解放。各种指数型增长的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不自由”的根源。互联网已成为实现自由的重要力量。信息通信技术,构筑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合作平台。国家与企业、企业与公民、公民与公民都可结成合作伙伴,共同促进民主与平等。

权力归于人民

互联网的力量

要比特,不要炸弹

第六部分 奔向富足

17让创新与突破来得更猛烈些

好奇、恐惧、创造财富的欲望以及追求人生的意义,是人类创新的4 大推动力。25 000 美元奖金的奥泰格大奖赛,成功激励林德伯格驾驶飞机从纽约起飞,经过33.5 小时的不间断飞行安全地在巴黎降落。X大奖的设立,也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风险偏好,极大地促进了创新与突破。

人类创新的4 大推动力

圣路易斯的新精神

大奖赛的力量

小型组织可以改变世界

限制的力量

大奖赛是创造未来的好方法

18风险与失败

好点子的进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可能成功的疯狂想法;有可能成功但不值得去做的主意;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意。有重量级支持者助阵,人们就会相信你的想法,并且会以它为锚,决定未来的行动策略。要想改变世界,你就得有几分疯狂,并且敢于承担风险。

好点子的进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

重量级支持者令你的想法超级可信

不同凡“想”

坦然面对失败

19下一条路在哪里

当我们的科技更多样化、影响范围更广泛时,我们的选择也在不断增加。“相邻可能”让我们更快地走向富足。幸福并不总是跟收入正相关。在美国,年收入75 000 美元是幸福的门槛。就全球来说,幸福的门槛是年收入10 000 美元。跨过这道门槛,幸福跟收入就没什么关系了。

“相邻可能”引领我们走向富足

10 000 美元是幸福的门槛

附录1 各领域参考原始数据

附录2 技术指数型增长的危险

译者后记

在线预览

雷 库兹韦尔与奇点大学

库兹韦尔是好的预言家

如果你想要知道科技是否会以足够快的速度给全球带来一个富足的时代,那么你需要知道如何去预测未来。当然,预测未来是一门古老的技艺。举例来说,古罗马人会雇用肠卜师来为他们占卜(肠卜师是指受过训练的能够通过查看被宰杀的绵羊的内脏来预测未来的人)。现在,在预测方面人类所做的已经比那时候好多了。实际上,就预测科技发展的趋势而言,现在几乎已经达到科学的程度了。在这方面,或许没有人比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做得更好了。

库兹韦尔出生于1948年,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想成为一名技术预言家,尽管他的童年跟大多数人的童年都不太一样。在他5岁的时候,他想成为一名发明家,但又不想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发明家。他的父母亲都是世俗派犹太人,都是为逃避希特勒的迫害而从奥地利来到纽约的。在成长历程中,库兹韦尔听到了很多故事,不仅仅是有关纳粹暴行的恐怖故事,还有其他的好故事。他的外祖父喜欢谈论回到战后欧洲的及时次旅行的故事,在那里他我外祖父获得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来处理达 芬奇的原创作品——他外祖父总是用非常虔诚的语言来描述这次经历。从这些传奇故事当中,库兹韦尔知道了人类的思想是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的。达 芬奇的思想是超越人类的局限性的创造力的象征。而希特勒的思想则显示出了一种毁灭一切的力量。“因此从早年开始,”库兹韦尔说,“我就把追求‘好思想’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们体现出了我们人类价值中好的那部分。”

8岁的时候,库兹韦尔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证据,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那一年,他发现了一些有关小汤姆 斯威夫特(Tom Swift Jr.)的故事书。这套系列故事书的情节大部分都是一样的:斯威夫特发现了一种可怕的情况,它将威胁到整个世界的命运,于是他回到自己的地下实验室进行冥思苦想。,他总能豁然开朗,找到一些非常出色的解决方法,并且因此成了一名英雄。这些故事的寓意非常明确:思想再加上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难题。

从那以后,不断努力,库兹韦尔最终实现了他自己的目标。事实上,他创造了几十个奇迹:世界上及时台CCD平板扫描仪、世界上及时个文本–语音合成系统、世界上及时台供盲人使用的阅读机以及许许多多其他的东西。总之,他现在持有39项专利,另外还申请了63项专利申请权、12个荣誉博士学位;他还入选了美国发明家名人堂(是的,在俄亥俄州的阿克伦市确实有这样一个名人堂)。库兹韦尔还获得了美国国家技术奖与久负盛名的由麻省理工学院颁发的总资金额为50万美元的莱梅尔逊奖(Lemelson-MIT Prize),莱梅尔逊奖是颁发给那些“把他们的想法转变为发明与创新,从而改善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人”的。

但是,雷 库兹韦尔之所以如此出名的,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完成了许多发明。或许,驱使他着手发明这些东西的原因才是他较大的贡献。不过,这或许要多花点时间解释一下。

摩尔定律,预知未来的一条曲线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科学家们就开始猜测,技术变化的速度可能隐藏着某种模式,如果能够揭开隐藏这种模式的面纱,那么人类就有可能预测未来。试图预测未来的最早的官方行动之一,或许是1953年美国空军所做的研究,他们追踪了自莱特兄弟以来的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加速提高的过程。美国空军绘制了一幅“飞行速度提高图”,并将它外推至未来,结果得出了这个在当时极其令人震惊的结论:去月球旅行应该很快就可以实现了。

对此,凯文 凯利在他的《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进一步解释:

重要的是你要记住,在1953年,世界上还根本不存在任何一种能够实现这种未来旅行的技术。没有人知道人类怎么才能以那么快的速度旅行并生存下来。当时,即使是最乐观的、较大胆的梦想家也没有预测到,人类能够在众所周知的“2000年”到来之前就登上月球。告诉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画在那张纸上的那条曲线。但是那条曲线是对的。只不过在政治上看却有点不。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了人类及时颗人造卫星,时间恰好与曲线上所显示的时间相吻合。12年后美国向月球发射了一枚火箭。正如达米安 布罗德里克(Damien Broderick)所解释的那样,人类到达月球“的时间大大提前了,比像阿瑟 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这样的疯狂的太空旅行爱好者所预测的时间还要早上1/3个世纪”。

美国空军给出了这个研究结论之后大约10年,一个名为戈登 摩尔(Gordon Moore)的人总结出了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很快就成了所有预测技术发展趋势的规律中最著名的一个。在1965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还未成立,仍然效力于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摩尔撰写了一篇题为《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组件》(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to Integrated Circuits)的论文。正是在这篇论文中,摩尔指出,自从1958年发明了集成电路之后,在一个电脑芯片上的集成电路元件数量每年都增加了一倍。他预测,这种趋势还将会“至少再持续10年”,他是对的。这种趋势确实又持续了10年,不过之后并没有停止,又再持续了10年,然后还有更多的10年……总之,在50年之后,摩尔给出的这个预测的性仍然没有问题,到如今已经变成了著名的“摩尔定律”。现在,人们都在用摩尔定律预测半导体工业的发展趋势,来为这个行业制定未来的规划。

摩尔定律指出,每隔18个月,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就会增加一倍,这实际上意味着,每过18个月,以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运行速度是原来两倍的电脑。在1975年间,摩尔对摩尔定律进行了修正,把时间修正为每两年增加一倍。但是,不管怎样,他所描述的这种增长模式仍然是指数型的。

正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说到底,指数型增长只不过是简单地不断翻番而已:1变成2、2变成4、4变成8……但是,由于大部分指数型增长曲线都是从远小于1的地方开始的,所以早期的增长几乎让我们察觉不到。如果你去看一张图表,数字从0.000 1翻倍到0.000 2、从0.000 2翻倍到0.000 4、从0.000 4翻倍到0.000 8,那么在图上的这些点看起来几乎就等于是零。实际上,按照这个速度,13次翻倍之后,数字仍然是小于1的。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条曲线看起来像是一根水平线。但是,再翻倍7次之后,数字就会猛然增加到了100。这就是爆炸性的增长,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从一块石头变成了一座大山”,指数型增长的力量就是如此的强大。但是人类的大脑是局部性的、线性的,这就是为什么指数型增长速度会如此令人震惊的原因。

为了说清楚这种指数型增长在技术领域究竟是如何展开的,不妨让我们来看看一台名为“奥斯本”的便携式电脑的故事吧。“奥斯本”电脑公开于1982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尖端的电脑。这个“坏小子”大约13千克,价格为2 500多美元。与之相比,2007年的及时台iPhone,重量只有它的1/100,成本只有它的1/10,而运行速度是它的150倍,内存容量则是它的100 000倍。即使撇开它的软件应用程序与无线连接功能不讲,你只是简单地按“单位重量单位计算能力的美元价格”来测算两者之间的差距,iPhone都经验丰富于早期的任何一台个人电脑,从性价比上来看,iPhone是“奥斯本”便携式电脑的150 000倍。

计算机在计算能力、运行速度、存储容量等方面的惊人提高,再加上价格的下降、尺寸的缩小,构成了一种指数型的变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科学家们还在怀疑,这种指数型发展模式是不是真能成立。当时,不论是从晶体管的大小来看,还是从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这种趋势都还不明朗。

而这就是我们要回过头来讲讲库兹韦尔的故事的原因了。在20世纪80年代,库兹韦尔意识到,任何在今天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实现的发明创造,等到真正把它推上市场的那24小时,就肯定已经过时了。因此,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他至少需要预测3~5年后的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他的产品。因此库兹韦尔以一个初学者的角色开始研究技术发展趋势。他描绘了自己总结的指数型增长曲线,试图搞清楚摩尔定律是否真的具有普遍意义。

事实证明,摩尔定律是真的具有普遍性的。

谷歌人脑

库兹韦尔发现,遵循指数型增长模式的技术有数十种,例如,美国电话网的扩展、一年内互联网通信数据的流量、单位价格磁性存储介质的存储容量,这些都以指数型速度在增长。此外,不仅仅是这些信息类技术的增长速度是指数型的,世界上的其他一些与此无关的技术也在以指数型的速度增长。就拿计算机的处理速度来说吧,在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里,它的指数型增长速度一保持不变。尽管在此期间,也出现了几次不和谐的世界性的战争、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

库兹韦尔的及时本书《智能机器的时代》(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于1988年出版,他在书中利用指数型增长曲线图对未来做了些不大不小的预测。现在,某些发明家和知识分子总是在对未知事项进行各种各样的预测,但是事实证明,只有库兹韦尔的预测才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性,例如,他曾经预言苏联会解体;计算机能够战胜世界象棋冠军;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在战争中使用电脑化的武器;自动驾驶的汽车;而其中最著名的或许是预测到了万维网的出现。紧接着,他在1999年又出版了另一本书,名为《灵魂机器的时代》。在这本书中,库兹韦尔把他的预测蓝图进一步指向未来,分别就2009年、2019年、2029年和2099年提出了一系列预测。由于他的大部分预测都是针对相当遥远的未来的,它们到底是否,在好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将无从得知。但是,在他为2009年所做的108项预测当中,有89项已经成真了,还有13项也十分接近现实。在未来主义文学的历史上,库兹韦尔的预言的性是无与伦比的。

在他出版于2005年的著作《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库兹韦尔与一个10人研究小组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描绘出了数十种指数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他们还试图搞清楚这种发展速度将会对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是令人惊愕的,也是颇具争议的。不过,为了解释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还得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讨论一下未来的计算能力。

今天一台普通的低端电脑的运算速度大概是每秒1011次,或者说,每秒1 000亿次。而科学家们则估计,把爷爷与奶奶的声音辨别出来或者把马蹄声与雨滴声分辨出来的模式识别要求大脑大致以每秒1016次,即每秒1亿亿次的速度进行计算。如果用这些数据作为基准,利用摩尔定律进行预测,那么,一台普通的价值1 0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就可以达到人类大脑的计算水平。如果再向前“快进”23年,到那个时候,一台价值1 000美元的电脑在一秒钟内应该可以完成100亿亿亿(1026)次计算,这相当于我们整个人类的所有大脑的计算能力的总和。

不过,这种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个值得争议的部分:更快速的电脑出现后,将帮助我们发展出更先进的技术,于是人类将会开始把这些技术嵌入到我们自己的身体内。例如,利用神经义肢技术来增强认知;利用纳米机器人来修复病痛后的残躯;利用仿生心脏以避免衰老。在史蒂文 列维(Steven Levy)写的《走进谷歌》一书中,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 佩奇用相似的语言描述了搜索引擎的未来:“它(谷歌)将会被植入人的大脑。当你想到一些你不太了解的东西时,你就能够自动地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库兹韦尔非常欢迎这个即将到来的可能性。但是其他人则对这种改变感到很不安,他们认为,如果那个时刻真的到来,那么我们将不再是“我们”了,而开始变成“他们”了。尽管我们在这里说这个东西可能有点跑题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重要的是,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指数型增长的技术其实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它们所拥有的惊人的潜力能够为改善全世界民众的生活水平做出巨大的贡献。当然,那种长远的可能性,比如说,在大脑当中植入一个人工智能构件,听起来还是一种很奇妙的事情(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但是,从近期来看,如果利用人工智能机器来诊断疾病,让它们帮助照看我们的孩子,或者监督能源智能电网,又会如何呢?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到底有多少大呢?

在2007年的时候,我意识到,如果人类想从战略的高度着手利用指数型增长的技术来改善全球生活水平,那么,仅仅知道哪些领域会出现指数型的技术进步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在哪些领域它们会产生叠加效应?它们是如何共同发挥协同作用的?对此,需要有一个的、宏观的把握。但是,在2007年的时候,人类还无法做到这一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学能够提供一套关于指数型增长的技术的完整课程。或许是时候建立一种全新类型的大学了,它们既能够适应未来的急速变化的科技环境,又直接专注于解决世界性的巨大挑战。

奇点大学

早期大学的任务是致力于传授宗教教义。世界上最早的一所大学是公元5世纪时在印度创办的一所佛教大学。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了中世纪,那时,欧洲的许多所顶尖的大学都由天主教教会负责管理。后来,虽然人们的信仰基础很可能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但是大学教学的核心方法却一直没有改变。实际上,基于事实的学习才是王道。这种强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一直持续了1 000多年。直到进入19世纪之后,当大学的教学目标开始从强调通过重复背诵记忆知识转为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时候,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除了一些细节上的小小差异之外,我们今天的大学也是如此。

但是,今天的学术机构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解决我们前面强调过的这些世界性的巨大挑战呢?今天的研究生教育是极端专业化的。一篇典型的博士论文所关注的主题非常的晦涩难懂,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只看到它的标题就知道它所研究的东西是什么。尽管这种极端的狭隘性对专业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如里德利所指出的,专业化具有极大的好处),但是它也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即使是世界上好的大学,也很少能够培养出综合性的、有宏大视野的思想家。

当我还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分子遗传学的时候,我经常不由自主地想象着,如果我向我的曾曾曾祖父解释我的研究,他会给出一个怎样的反应?以下便是我的想象:

“爷爷,”我开始说了,“你看到那儿的灰尘了吗?”

“你是一名土壤专家吗?”他可能会问。

“不是,但是在泥土里,存在着一种微生物,名为细菌。”

“哦,你是那方面的专家啊!”

“不是,”我回答道,“在细菌里有一种叫做DNA 的东西存在。”

“那你是一个DNA 的专家了?”

“不是,在DNA 里面存在一些叫做基因的片段(不过,我在这两方面都不是专家),而基因序列开始的那一段是一种叫做启动子序列的东西……”

“嗯,哼,啊哈……”

“好了,我是那方面的专家!”

世界已经不需要更多的极端专业化的研究型大学了。事实上,已经有太多的专业化研究机构了,它们分布于像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大学内部,它们在培养极端专业的人才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些极端专业的人士在他们自己专注研究的小小的领域内都是顶尖高手。现在,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这样的地方,在那儿人们可以听到一些最宏观的、较大胆的想法,讨论指数型增长的可能性,并回应阿基米德的那句名言:“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再给我一个能够站立的地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

在2008的时候,我把这个想法向前推进了一步,与雷 库兹韦尔一起创办了奇点大学。下一个加入奇点大学的是我们的一个老朋友西蒙“彼得”沃登,他是一个拥有天文学博士学位的退休空军将军,掌管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是美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思想库,它的研究领域正好与奇点大学感兴趣的东西吻合。沃登也敏锐地洞察到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很快地,我们就选定了我们这所新大学的位置。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们挑选出了8个指数型增长的领域,以此为标准来设置奇点大学的核心课程,它们分别是: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计算系统、网络和传感器、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数字化制造、医学、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每一种技术都有可能会影响数十亿人、解决巨大的挑战、重塑诸多行业。当然更重要的是,这8大领域的技术进步将会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富足目标,因此在下一章中,我们将依次详细探讨这8大领域的每个组成部分。我们的目标是,让读者在更深的层面上理解这些指数型增长的技术进步对于提高全球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想将一些毕生致力于研究这些技术的重要人物介绍给读者。那么,我们将从哪里开始呢?可能再也没有一个人的人生能够比克雷格文特尔更多姿多彩了。就让我们从他开始吧。

媒体评论

我很愿意为广大读者推荐彼得戴曼迪斯的《富足》一书。如果读了《富足》,你们一定会发现,尽管今天媒体的头条往往都是坏消息,但发展趋势却是向好的。全球的极度贫困正日趋减少,医疗健康正在得到巨大改善。当前的发展让我确信:与20世纪90年代一样,我们通过技术手段一定能够让新增就业机会大于失去的就业机会。刚刚过去的几个月,40%的新增工作机会都出现在高薪资行业,这还是10年来的及时次。我认为,大家应该读读《富足》这本书,并仔细琢磨琢磨书中的一些好点子。

比尔克林顿

美国前总统

对企业而言,可透过本书论述的社会性问题,发现自身的挑战与机遇。《富足》所述的技术指数型增长规律,正被现实中的电商、互联网金融以其“荷塘效应”式的发展速度作着诠释。这正是我们用创客精神将企业颠覆为生态圈,为创造富足作出自己贡献的好时机。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富足》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作者思考的都是关乎人类生存未来的大问题。它告诉我们,指数型增长的技术正成为改变世界的最重要力量。“聚集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去解决宏大的问题”,作为身体力行的科技创新者,对于人类的富足,我们不但要乐观,更应该积极付诸行动。

张亚勤

微软全球博学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

我们正处在大变革时代,未来会越来越好还是反之?这是个问题。技术创新推动者彼得 戴曼迪斯对人类未来的理性乐观,在《富足》中得到了展现。这本书极富震撼力,让人爱不释手,我对未来更有信心啦!

张醒生

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亚区总干事长

这是一本精彩的著作,非常好看。面对日益悲观的世界,《富足》给出了乐观的答案。乐观之道既源于指数型发展的技术、“DIY”创新者、科技慈善家和崛起中的 10 亿人等 4 大力量,更源于对人类惯常“认知偏差”的反思与纠正。这是一本改变思维的书。

梁春晓

集团副总裁、高级研究员

日益严重的雾霾、频发的飓风乃至莫名消失的航班……似乎没有理由对未来更乐观。即便已能绘出人类基因图谱和登上火星,但仍有很多挑战是科技不能解决的。但《富足》告诉我们,悲观源于“认知偏差”而非事实,“相邻可能”会带给人类光明的未来。这不是一部未来学力作,因为它讲述的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张涛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副总裁

在这个时代,我们经常遭遇所谓后工业时代带来的各种残酷现实,如超载的压力、能源问题、空气和水污染。如果我们看得更远一点,正面的东西应该远远多于负面的东西,如清洁能源、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医疗、贫富差距的缩小、去物质化和去货币化,以及更多的个人自由。《富足》为我们描述了这一切将如何实现,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李淼

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凭借指数型发展的技术创新,人类将迎来富足时代。战胜现存的贫困和孤独,获得更佳的资源和能源,获得真正的平等和自由,是本书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宣言。在已经到来的“超链接化”时代,大规模群体创造推动了颠覆式创新的不断涌现,我们将获得新的高质量的人类文明。

陈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技术创新专家

《富足》一书所体现的正是今日美国的主流思想,绘出了一幅通向未来的地图。戴曼迪斯提出的改变人类未来的 4 大力量,恰好体现了人、科技和制度的有机结合。《富足》进一步让我们确信:在未来的开放式创新进程中,小公司才是真正的主导者。

王煜全

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 , 互联时代未来趋势专家

这部书真是不同凡响!不过,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这部书打动,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读完之后,映入脑海的及时个词汇,就是“情怀”。一个有情怀的人,会孜孜以求地关注、身体力行地向往这样的美景:“地球上 10 亿人喝上干净的水,住上自己负担得起的住房,个性化的教育,的医疗护理,用之不竭的无污染能源。”这种情怀,让戴曼迪斯和科特勒能够越过种种“思维束缚”和“认知偏差”,看到孕育在技术、信息、人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中的“富足的伟大力量”。为这种伟大情怀所感动、所感染,至少说明人类富足未来的美景,人人所愿——这种共同的期待,是迈向富足的源源动力。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谷歌公司联合创始人拉里 佩奇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每天的工作能够改变世界吗? 99.99999% 的人都会说:“不能。”不要紧,看看《富足》吧,你会了解那千万分之一的人正如何改变世界,并让未来更美妙。

秦朔

《及时财经日报》总编辑

700 万年前人猿揖别,从那24小时开始,人类无时无刻不生存在饥饿和匮乏的威胁中,悲观与恐惧融入了我们的基因。但今天,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亘古未有的富足时代。学会没有恐惧的生活,是人类理性与基因的决战。《富足》是理性手中的利器,让我们通往身与心的自由。

罗振宇

《罗辑思维》主讲人

我们人类惯性悲观,也许是因为种种艰难以及不确定吧,但《富足》作者戴曼迪斯有充足的证据来传达正能量——未来比我们想象的更美好。他坚信科技是福音,这是有史以来及时次世界上的人有能力辨别、解决难题和实现富足的方案。当然,富足并不意味着奢侈,而是意味着为所有人提供生活的可能性。本书信息量超大,有个思想准备吧。

王立鹏

《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商学院》杂志主编

《富足》是人类寻找美好明天的必读之作。

埃隆 马斯克

Tesla 汽车公司 CEO,SpaceX 公司 CEO,PayPal 创始人

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它为我们提供了摆脱贫困、进入未来富足时代的钥匙。对于今天萎靡不振、悲观灰暗的末世心态,它也是一剂难得的解毒灵药。

雷 库兹韦尔

谷歌公司工程总监

《富足》是一本立论大胆、论证有力的著作。它告诉我们:今天的慈善家、创新者、充满激情的创业企业家,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更有能力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杰夫 斯克尔

eBay 联合创始人,Participant Productions 主席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