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出版家·张元济图书
人气:21

中国出版家·张元济

1901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他主张教育救国,启迪民智。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刷所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很久、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业机构。张...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人文/社会学家  
  • 作者:[卢仁龙]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010169026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2
  • 印刷时间:2017-02-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1901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他主张教育救国,启迪民智。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刷所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很久、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业机构。张元济在中国出版事业和文化事业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本书详细考察他在出版界奋斗的历程、事业的展开和人格的养成;介绍他扶助教育,译介西学和文化,搜罗抢救传承故籍,筑图书馆,建设产品营销网络等事迹,让读者了解作为出版家的张元济真实而巨大的感染力、作用力和影响力。

目录

序:文化的追求与奋斗 楔子 初涉出版 ——南洋公学岁月(1897—1902年) 一、南下 二、执掌译书院 三、特班插曲 四、出版《原富》 五、告别公学 及时章 追寻理想 ——现代出版的开拓(1902—1920年) 一、投身商务印书馆 二、国民启蒙新路 三、创立编译所 四、西学与新政 五、新都市文化 六、文化商务的奠基 七、由出版向文化展开 第二章 文化使命 ——缔造文化的商务(1914—1920年) 一、执掌商务大业 二、助力新文化建设 三、走向新文化之路 四、铸造时代的精魂 五、重构文化的故乡 六、现代商业的典范 第三章 文化薪传 ——重构古典文明(1921—1936年) 一、世代交替 二、复兴商务 三、董理国故 四、同心劾力 五、未竟的事业 第四章 文化传奇 ——从绝境到绝响(1937一1949年) 一、苦撑危局 二、文化风骨 三、文化大救亡 四、的抗争 尾声文化余痕 ——梦想的超越与遗憾(1950—1959年) 结语向文化圣人致敬 张元济编辑出版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预览

二、执掌译书院 南洋公学是1897年由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学生既“通达中国经史大义”,又精于“ 工艺、机器制造、矿冶诸学”,当然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路子。开学时,设立“师范院 ”,为学校培养自己的师资。这是中国有师范教育的开端。

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改良思想逐渐盛行,清末进行社会改良的主要活动与维新的重要举措就是仿西方模式创办大学,为维新大事培养维新人才,上海南洋公学、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和山西大学堂得以相继成立。

盛宣怀,字杏荪,别号愚斋,江苏武进人。因入李鸿章幕,得李充分信任,委派其参与洋务,先后担任过招商局会办、电报局总办、海关监督,凡淮系洋务派所办轮船、电报、纺织等主要企业,悉由其一手掌握。1896年,盛宣怀又得张之洞厚顾,获取芦汉铁路督办权,以上海为基地,遥控汉阳铁厂、大冶煤矿、萍乡煤矿,以及新创轮船、电报、银行等事业,李、张两人皆系晚清重臣,此时虽权势互有消长,但盛宣怀依托于两威之下,其声势之大,地位之显赫,无与伦比。也就在这时候,南洋公学成立了。这是最早由国人自办的大学之一,即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

盛宣怀认为,兴学乃自强之急图,而译书尤为兴学之基础。

为了解决图书资料和教学用书的匮乏问题,1898 年初,盛宣怀奏请朝廷在南洋公学创办译书院,选译东洋、西洋的名著印行,供学生和国内人士阅读。是年底,朝廷核准,择址于上海虹口。所拟《南洋公学试办章程》第七章第二节:“师范院及中上两院学生,本有翻译课程,另设译书院一所,选诸生之有学识而能文者,将图书院,购藏东西各国新出之书,课令择要翻译陆续刊行。” 1899年4月,张元济正式就任译书院院长。当年秋天,译书院迁到提篮桥。自此,张元济开始了在南洋公学三年多的历程。

南洋公学译书院本身就是出版机构,《南洋公学译书院试办章程》及时条言:“公学课程专重政治,本院译书同斯宗旨,凡兵事、法律、理财等门尤为先务。”公学之创办本意也是培养新人才,提供新知识,李鸿章之向盛宣怀推荐张元济,南洋公学译书院当时所译书目均为日本的军事书籍,状况平平。比较起 30年前江南制造局译馆由傅兰雅、林乐知、徐寿、华蘅芳、李善兰等主持所译的格致之书,似乎进展不大。盛宣怀当然不满,翘首以待张元济这位李大人推荐的“新学”人才。

张元济到来之前,南洋公学译书院已出版过八种译作,拟定选译的约20种,盛宣怀开始所以言“东学 ”,主要是日本雇员完成的军事类作品,如《日东军政要略》、《军队教育方针》、《战术学》等,主要体现盛宣怀“以练兵为实务”。张元济下车伊始,也是遵循盛宣怀:“选取各务、赋税、度志以及矿山、银行各章程,督饬专员赶紧翻译,总期日积月累,与学校相为表里,务使东西学得中学阐发,而无偏颇,则中学得东西学辅翼而益昌明。” 张元济执掌译书院后,果然不负所望,勤耕细作以展其学。期间,对公学翻译出版事业推动甚大,到 1901年7月,盛宣怀向朝廷奏报译书成果时,译书院已经出书14种,另有15种都已译成,已准备付印。二、执掌译书院 南洋公学是1897年由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学生既“通达中国经史大义”,又精于“ 工艺、机器制造、矿冶诸学”,当然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路子。开学时,设立“师范院 ”,为学校培养自己的师资。这是中国有师范教育的开端。

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改良思想逐渐盛行,清末进行社会改良的主要活动与维新的重要举措就是仿西方模式创办大学,为维新大事培养维新人才,上海南洋公学、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和山西大学堂得以相继成立。

盛宣怀,字杏荪,别号愚斋,江苏武进人。因入李鸿章幕,得李充分信任,委派其参与洋务,先后担任过招商局会办、电报局总办、海关监督,凡淮系洋务派所办轮船、电报、纺织等主要企业,悉由其一手掌握。1896年,盛宣怀又得张之洞厚顾,获取芦汉铁路督办权,以上海为基地,遥控汉阳铁厂、大冶煤矿、萍乡煤矿,以及新创轮船、电报、银行等事业,李、张两人皆系晚清重臣,此时虽权势互有消长,但盛宣怀依托于两威之下,其声势之大,地位之显赫,无与伦比。也就在这时候,南洋公学成立了。这是最早由国人自办的大学之一,即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

盛宣怀认为,兴学乃自强之急图,而译书尤为兴学之基础。

为了解决图书资料和教学用书的匮乏问题,1898 年初,盛宣怀奏请朝廷在南洋公学创办译书院,选译东洋、西洋的名著印行,供学生和国内人士阅读。是年底,朝廷核准,择址于上海虹口。所拟《南洋公学试办章程》第七章第二节:“师范院及中上两院学生,本有翻译课程,另设译书院一所,选诸生之有学识而能文者,将图书院,购藏东西各国新出之书,课令择要翻译陆续刊行。” 1899年4月,张元济正式就任译书院院长。当年秋天,译书院迁到提篮桥。自此,张元济开始了在南洋公学三年多的历程。

南洋公学译书院本身就是出版机构,《南洋公学译书院试办章程》及时条言:“公学课程专重政治,本院译书同斯宗旨,凡兵事、法律、理财等门尤为先务。”公学之创办本意也是培养新人才,提供新知识,李鸿章之向盛宣怀推荐张元济,南洋公学译书院当时所译书目均为日本的军事书籍,状况平平。比较起 30年前江南制造局译馆由傅兰雅、林乐知、徐寿、华蘅芳、李善兰等主持所译的格致之书,似乎进展不大。盛宣怀当然不满,翘首以待张元济这位李大人推荐的“新学”人才。

张元济到来之前,南洋公学译书院已出版过八种译作,拟定选译的约20种,盛宣怀开始所以言“东学 ”,主要是日本雇员完成的军事类作品,如《日东军政要略》、《军队教育方针》、《战术学》等,主要体现盛宣怀“以练兵为实务”。张元济下车伊始,也是遵循盛宣怀:“选取各务、赋税、度志以及矿山、银行各章程,督饬专员赶紧翻译,总期日积月累,与学校相为表里,务使东西学得中学阐发,而无偏颇,则中学得东西学辅翼而益昌明。” 张元济执掌译书院后,果然不负所望,勤耕细作以展其学。期间,对公学翻译出版事业推动甚大,到 1901年7月,盛宣怀向朝廷奏报译书成果时,译书院已经出书14种,另有15种都已译成,已准备付印。

1902年10月刊印的译书院译书教材方面有:《格致读本》、《中等格致读本》;《化学》、《代数设问》、《心算教授法》、《物算笔算教科书》、《几何》、《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万国地理教科书》、《蒙学课本》、《习字范本》;《名学教科书》、《法律学教科书》。1904年,南洋公学译书统计已达67 种,拟定选译7种,此时,张元济虽已离开一年,但与他在译书院的前期努力是分不开的。

张元济主持译书院译书,范围及内容主要受托于盛宣怀乃至李鸿章之意图,张元济早就热心西学,在遵循盛宣怀技术实用主义的译书出版方针的同时,向西学拓展,并重点在思想和西政方面,他出版了如英国琐美尔《万国通商史》、勃克鲁的《英国文明史》、日本松平康国的《美国宪法史》、美国韦尔生《政群源流考》。他在译书院第二年,自行自择,出版了本不属于译书院选书范围——严复的《支那教案论》一书,风靡一时,1903年竞出现了盗印翻印之本,政府不得不出台禁令“盗印”。张元济成功劝说盛宣怀,出巨资购买严复所译《原富》一稿,《原富》的出版更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首刊虽然只有上卷,但一时达官贵人,朝廷上下,均乐求之而不得。全书五卷印完时,首卷存货无几。P4-6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