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晚年蔡元培图书
人气:64

晚年蔡元培

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他为中华民族...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人文/社会学家  
  • 作者:[程新国]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807406402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8
  • 印刷时间:2011-08-01
  • 版次:1
  • 开本:18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他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晚年蔡元培》(作者程新国)讲述了其晚年的生活经历。

《晚年蔡元培》共分为返沪续新、欧陆问学等16章内容。

编辑推荐

蔡元培毕生倡导"教育救国"与"科学救国",早年如此,晚年亦如此。然而,人们较多地关注蔡元培早期的教育思想以及他与的关系,对其晚年的活动却著述不多,这有碍于对蔡元培思想面貌的整体认识与把握。 这本《晚年蔡元培》(作者程新国)正是因此而作,主要讲述了其晚年的生活经历。

作者简介

程新国,上海市作家,现供职于上海《文汇报》。曾出版和发表《古镇》、《水巷人家》、《大江奔腾》、《生产美学概论》等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和理论著作,主持撰写长篇科学家纪实文集《根系中华——著名归国科学家采风》,并在报刊发表散文、特写、随感等近百万字。

目录

序 自序 及时章 返沪续新 第二章 欧陆问学 第三章 沪杭道上 第四章 大学院长 第五章 金陵梦残 第六章 科庐苦筑 第七章 "五四"文脉 第八章 中间道路 第九章 集贤御侮 第十章 边陲科考 第十一章 保障民权 第十二章 鲁林之间 第十三章 中美基金 第十四章 学术十年 第十五章 陕北鸿书 第十六章 岁月

在线预览

这一来,一向处事谦和的蔡元培大为愤怒,身为教育总长的彭允彝居然"干涉司法独立蹂躏人权",因罗文干同时是北大讲师(北大规定教授不可兼职,故兼职者皆为讲师),为属下权益计,自己"惟有奉身而退,以谢教育界及国人"。1月17日,蔡元培向总统府递交辞呈,离京赴津。

本来,蔡元培并没打算离京。事发当天,北大新闻研究所讲师、《京报》主笔邵飘萍就将消息透露给胡适。此后,两人即约蔡元培、蒋梦麟、汤尔和等人餐聚议事。蔡当即表示不愿在彭允彝手下办教育,就由邵飘萍和胡适拟具了辞呈。大家初议,蔡不出京,但汤尔和却认为蔡应即日出京,因后事难料,蔡元培便依言而行。不料还真被汤尔和言中,接下来,虽然北大和北京国立各校发起了"驱彭运动",并前往参议院及教育部请愿,可是,1月24日参议院仍然投票通过彭允彝任教育总长。这样,蔡元培就回不了北京了。正好,长女威廉、三子柏龄、内弟黄世晖、黄干臣之子纪霆、纪兴皆有出国求学的打算,家人便来津合计,决定由蔡元培亲自带子女及内侄出国留学。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彭允彝的表演尽管很拙劣,但是何至于引起蔡元培、胡适、蒋梦麟这些北京大学核心人物如此强烈的对立呢?这里有更深层的原因。事情要回溯到1922年5月11日的夜晚。

这天晚上,胡适熬了大半个通宵,做了一篇《我们的主张》政论文章,本来是给《努力周报》的,又一想,颇可用为一个公开的宣言,就半夜打电话同(兼校长秘书)商议,定次日在蔡先生家开会,并邀几个"好人"加入。

这个"主张",把建立一个公认的"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低限度的要求,即建立一个"宪政的"、"公开的(包括财政公开)"、"有计划的政府"。同时,提出对政治问题的"意见",即南北议和、召开和会;南北协商召集民国六年解散的国会;裁兵裁官,直接选举,严定选举法律;会计公开,统筹国家支出。这个宣言上的共同署名者,除蔡元培、胡适外,还有北京大学教员王宠惠、罗文干、张慰慈、高一涵、梁漱溟,北京医专校长汤尔和,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和政法经济科主任陶行知、王伯秋,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哲学系主任陶孟和、教授朱经农、徐宝璜,美国新银行团秘书王征,原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等。

胡适此举并非突发奇想,也不是刻意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开出的一副改良社会的药方,而是出于对长期战乱的痛恨和厌倦,期望早曰结束南北两个政府并存所造成的混乱、衰败和分裂的局面。 这一来,一向处事谦和的蔡元培大为愤怒,身为教育总长的彭允彝居然 "干涉司法独立蹂躏人权",因罗文干同时是北大讲师(北大规定教授不可兼职,故兼职者皆为讲师),为属下权益计,自己"惟有奉身而退,以谢教育界及国人"。1月17日,蔡元培向总统府递交辞呈,离京赴津。

本来,蔡元培并没打算离京。事发当天,北大新闻研究所讲师、《京报》主笔邵飘萍就将消息透露给胡适。此后,两人即约蔡元培、蒋梦麟、汤尔和等人餐聚议事。蔡当即表示不愿在彭允彝手下办教育,就由邵飘萍和胡适拟具了辞呈。大家初议,蔡不出京,但汤尔和却认为蔡应即日出京,因后事难料,蔡元培便依言而行。不料还真被汤尔和言中,接下来,虽然北大和北京国立各校发起了"驱彭运动",并前往参议院及教育部请愿,可是,1月 24日参议院仍然投票通过彭允彝任教育总长。这样,蔡元培就回不了北京了。正好,长女威廉、三子柏龄、内弟黄世晖、黄干臣之子纪霆、纪兴皆有出国求学的打算,家人便来津合计,决定由蔡元培亲自带子女及内侄出国留学。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彭允彝的表演尽管很拙劣,但是何至于引起蔡元培、胡适、蒋梦麟这些北京大学核心人物如此强烈的对立呢?这里有更深层的原因。事情要回溯到1922年5月11日的夜晚。

这天晚上,胡适熬了大半个通宵,做了一篇《我们的主张》政论文章,本来是给《努力周报》的,又一想,颇可用为一个公开的宣言,就半夜打电话同(兼校长秘书)商议,定次日在蔡先生家开会,并邀几个"好人" 加入。

这个"主张",把建立一个公认的"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低限度的要求,即建立一个"宪政的"、"公开的(包括财政公开)"、"有计划的政府"。同时,提出对政治问题的"意见",即南北议和、召开和会;南北协商召集民国六年解散的国会;裁兵裁官,直接选举,严定选举法律;会计公开,统筹国家支出。这个宣言上的共同署名者,除蔡元培、胡适外,还有北京大学教员王宠惠、罗文干、张慰慈、高一涵、梁漱溟,北京医专校长汤尔和,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和政法经济科主任陶行知、王伯秋,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哲学系主任陶孟和、教授朱经农、徐宝璜,美国新银行团秘书王征,原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等。

胡适此举并非突发奇想,也不是刻意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开出的一副改良社会的药方,而是出于对长期战乱的痛恨和厌倦,期望早曰结束南北两个政府并存所造成的混乱、衰败和分裂的局面。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将"总统"之位让予袁世凯,并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维护"共和"政体。为通过议会组阁,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成为国会及时大党。在民国元年(1900年)12月至民国二年(1901年)2月的选举中,国民党占多数(众议院596席,国民党占269席,参议院占274席,国民党占123席),由国民党组阁已成定局。不料,宋教仁却被国务总理赵秉钧(袁世凯亲信)暗杀于上海火车站。孙中山遂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袁,失败后国民党被取缔。后袁世凯称帝不久便病毙,袁之及时重将段祺瑞(淮军皖系)拥副总统黎元洪为总统,架则任段为国务总理,明令恢复《约法》,重集国会。哪知,旧派武人张勋导演了一场" 复辟"皇室的丑剧,《约法》和国会再度被中断。孙中山遂提出护法,1917 年7月,在广东省省长朱庆澜支持下,孙中山南下广州,许多议员也跟随而来(一百三十余位),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而北方,段祺瑞赶走张勋,又拥冯国璋为代总统,南北遂有两个政府。殊不知,"护法"的西南各省,比北方还要混乱。湘、川两省陷入内战,粤、桂则被"两广王"陆荣廷把持,军政府艰难支撑一年,孙中山便黯然通电辞职返沪。

此后,南方护法军政府改组,选出岑春煊为主席。而北方,由段祺瑞控制的"安福系"国会,也于1918年10月10日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以及时个由文人担任总统的"文治政府",被诸多中外人士看好。11月16日,徐世昌颁令停止向南军进攻。22日,岑春煊也下令与北军休战。南北议和开场。

1920年10月24日,岑春煊、陆荣廷等联名通电,宣布撤销军政府,西南各省统一于"合法政府"之下。徐世昌宣布南北实现和平统一。

而此时,陆荣廷的桂系已被孙中山扶植的陈炯明的粤军及唐继尧的滇军击败。孙中山等在上海发表通电,否认军政府取消。随后,陈炯明邀孙中山返广州,军政府恢复行使职权,并于1921年4月6日召开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和平统一",转瞬即逝。

接着,北方政局又起了变化。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军人多为直隶省人) 及在关外坐大的的"奉系"(帅府设在奉天,今沈阳),看不得皖系独掌政局,联手打败皖系,入驻北京。可直系又忌奉系向关内扩张,双方又战,奉系兵败退回关内,直系控制了北京。

直系的核心人物,是有"秀才将军"之称的吴佩孚。1919年"五四"运动时,吴通电支持学生;1921年,吴又通电主张劳动立法,保护劳工;1922 年,他所管辖的京汉、京绥、京奉、津浦、正太五条铁路都建立了工会组织。因此,此公不仅颇得北京知识界好感,连苏联派往远东的代表马林,也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可以合作的人物是吴佩孚"。况且,徐世昌是"安福系"国会所选,有"伪廷"之嫌。所以,直系迎来了重组新政府的良机。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一向关心政治的丁文江,鼓励胡适等人于1922年5 月7日创办了《努力周报》(直系战争刚结束),蔡元培也名列发起入之中。

接着,胡适就起草了这样一份宣言式的文稿,代表了知识界和民众的普遍心声。

果然,由蔡元培领衔的这份宣言,5月14日在《努力周报》及5月15日在《北京晨报》发表后,直系首领吴佩孚、孙传芳立即连续发表通电响应,重组一个"好政府",顿时成为改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政治焦点。

那么,如何重组这样一个政府呢?首先是总统人选,就"合法性"而言,非黎元洪莫属。黎本是南方革命党,由南北双方共同协商推举的首任副总统,并合法地继任总统,因张勋复辟而去职,让他复职,南北都能接受。但是,若北方设一个"好政府",南方有一个军政府,仍不能解决和平统一的问题。的办法,就是先由黎元洪组成一个过渡政府,再敦请孙中山辞职,南北恢复国会,重新选举国家元首和内阁,真正实现民主共和。P5-7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