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俗》作为"农家书屋"的品种,旨在通过饮食习俗专题介绍,让广大农村读者了解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唤起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觉,以加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对于每一个农村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饮食习俗》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饮食习俗》是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而编写的一本中国非物质遗产科普书籍。本书介绍了中国饮食习俗的基础知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到各地饮食习惯的介绍,直至中国文化菜系的详尽阐释,语言通俗浅显,内容贴近农民生活,受到农村广大读者的喜爱。
序
及时章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及时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成熟
第四节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的形成
第五节 中国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融
第二章 中国各地区饮食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及时节 东北饮食文化区
第二节 京津饮食文化区
第三节 中北饮食文化区
第四节 西北饮食文化区
第五节 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区
第六节 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区
第七节 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区
第八节 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区
第九节 东南饮食文化区
第十节 西南饮食文化区
第十一节 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区
第三章 中国文化菜系
及时节 鲁菜
第二节 粤菜
第三节 川菜
第四节 湘菜
第五节 闽菜
第六节 浙菜
第七节 苏菜
第八节 徽菜
第九节 京菜
第十节 鄂菜
第十一节 孔府菜
第十二节 清真菜
第四章 中国各地风味食品
及时节 北京风味
第二节 天津风味
第三节 上海风味
第四节 广东风味
第五节 港台风味
第六节 福州风味
第七节 湖南风味
第八节 湖北风味
第九节 山东风味
第十节 浙江风味
第十一节 江苏风味
第十二节 江西风味
第十三节 河南风味
第十四节 河北风味
第十五节 东北风味
第十六节 山西风味
第十七节 安徽风味
第十八节 四川风味
第十九节 海南风味
第二十节 云南风味
第二十一节 广西风味
第二十二节 贵州风味
第二十三节 新疆风味
第二十四节 青海风味
第二十五节 甘肃风味
第二十六节 西北风味
第二十七节 宁夏风味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