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东编著的这本《鸦片经济(以中国东南亚和印度为视域1602-1917)》浓缩了上迄明成化年间,下至民国初年,涉及中、印及南洋11个国家的鸦片贸易历史。
《鸦片经济(以中国东南亚和印度为视域1602-1917)》亮点在于首次提出了"一个产地、两个市场的鸦片三角贸易格局",并划分了这一格局演进的三个历史过程。此外还从价格因素及市场供求互动关系入手,探讨了中国鸦片问题的成因及泛滥过程;考察了印度的鸦片生产过程、生产体制、鸦片种植农的生活处境以及印度自身的鸦片消费等问题。
连东,籍贯北京,1973年生于山西阳泉,现为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思政部讲师。河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英关系史,具体研究领域为鸦片史、基督教史。在《历史教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及论文集中10余篇,代表性研究成果有《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鸦片并非针对中国》、《学界关于英印鸦片输华数量分歧之原委》、《阳泉市宗教思想状况调查报告》等,获省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4项。
前 言
一 缘起
二 学术史中的鸦片经济
及时章 鸦片问题的肇始
一 罂粟与鸦片的传播
二 自给自足的印度鸦片
三 鸦片"三角贸易"的早期萌芽
第二章 初步形成时期的"三角贸易"(1602~1790年)
一 烟草与鸦片消费方法的改变
二 东南亚鸦片市场的形成
三 中国鸦片市场的初步拓展
四 孟加拉鸦片垄断体制的建立
五 鸦片"三角贸易"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孟加拉鸦片与麻洼鸦片竞争时期的"三角贸易"(1790~1843年)
一 孟加拉鸦片垄断体制的转型
二 竞争中的英国鸦片政策
三 英国鸦片政策对"三角贸易"关系的影响
四 东南亚的鸦片销售模式
五 中国的鸦片销售模式
六 孟加拉鸦片与麻洼鸦片竞争的终结
第四章 印度鸦片与中国土产鸦片竞争时期的"三角贸易"(1842~1917年)
一 中英鸦片战争及战时的"三角贸易"
二 中国土产鸦片的兴起
三 中国土产鸦片兴起后的"三角贸易"格局
四 中国土产鸦片的"苦涩胜利"与"三角贸易"的终结
余 论
附录一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市场上的鸦片种类
附录二 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时期历任印度总督名单
附录三 度量衡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