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系统介绍了在我国广大小麦栽培地区的小麦播种、出芽、浇水、拔节、抽穗、施肥、打药方面种植、栽培、管理以及收获等大田管理技术。该书四色印刷,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参考。
作者为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曾承担国家、省、市多项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过多项全国、省、市科技成果奖励,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地市级一二等奖。该书为作者多年实际工作体会和一手资料的总结,适于广大种植户参考使用。
及时章 小麦的一生及器官发育 及时节 小麦的一生 一、营养生长阶段(苗期) 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中期) 三、生殖生长阶段(后期) 四、小麦的生育进程 第二节 小麦各器官发育及功能 一、小麦的根 二、小麦的叶 三、小麦的茎蘖 四、小麦产量的形成 第二章 播种及田间管理 及时节 备播与播种 一、备播 二、播种 第二节 出苗及苗期管理 一、冬前杂草防除 二、冬前水肥管理 三、冬前扶弱控旺 四、促苗返青 五、苗期生长异常原因与应对 第三节 中期管理 一、起身期管理 二、拔节期管理 三、孕穗至扬花期管理 四、小麦中期生长异常原因与对策 第四节 后期管理与收获 一、病虫草防治 二、水肥管理 三、适时收获 四、后期小麦生长异常原因与对策 第三章 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小麦高产超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 及时节 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周年光热资源动态变化特点 一、热量资源动态变化 二、光照资源动态变化 第二节 冀中南山前平原区高产麦田周年水分供需动态规律 一、降水情况及变化趋势 二、小麦水分供需特点 第三节 冀中南山前平原区高产麦田周年氮磷钾养分立体动态变化规律 一、碱解氮周年变化规律 二、有效磷循环变化规律 三、速效钾循环变化规律 第四节 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小麦高产超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 一、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小麦高产超高产的产量结构 二、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小麦高产超高产的主要管理原则 三、冀中南山前平原区小麦高产超高产节水节肥栽培的主要措施 第四章 黑龙港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及时节 黑龙港区水资源概况 一、自然降水概况 二、地表水概况 三、地下水概况 第二节 黑龙港冬小麦高产节水途径 一、生物节水 二、农艺节水 二三、设施节水 四、微成水与淡水混合灌溉 第三节 黑龙港冬小麦节水高产综合技术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二、精细整地 三、精细播种 四、冬前及冬季管理技术 五、春季管理技术 六、后期“一喷j防”技术 七、适时收获 第五章 河北省北部冬小麦丰产栽培技术 及时节 河北省北部冬麦区地域范围与气候资源特点 一、地域范围及土壤类型 二、气候资源主要特点 第二节 河北省北部一年两熟制冬小麦节水丰产栽培模式 一、模式特点 二、关键技术 第三节 河北省北部冬小麦一夏玉米~春玉米两年三熟优化栽培模式 一、模式特点 二、关键技术 第六章 冬小麦抗逆减灾 及时节 一水千斤简化栽培的理论基础 一、常规灌溉模式下有剩余水分是进一步节水的基础 二、一水千斤简化栽培配套技术基本原理 第二节 一水千斤简化栽培技术灌溉模式下的水分运筹特点 一、2014—2015年度一水千斤麦田水分运筹状况 二、2015—2016年度一水千斤麦田水分运筹状况 第三节 一水灌溉模式的成功典例 一、储墒灌溉模式 二、春灌一水模式 第四节 一水千斤简化配套栽培技术 一、一水两用 二、品种节水 三、晚播增量 四、播后镇压 五、等行全密 六、春灌一水 第七章 冬小麦抗逆减火 及时节 冬前逆境与应对 一、暖秋 二、早霜冻害 三、雾霾 第二节 冬春季逆境与应对 一、干旱 二、冬季冻害 三、晚霜冻害 第三节 后期逆境与应对 一、倒伏 二、干热风 三、雹灾 四、后期阴雨 品种介绍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一济麦22 矮秆冬性早熟小麦新品种一轮选103 石农086 抗倒高产小麦新品种一石4366 抗寒、抗旱、抗病高产、稳产、质优—婴泊 邢麦13号 高产、抗病、节水、抗逆、抗倒 小麦新品种农大399 节水高产抗寒抗倒新品种中信麦9号 广适节水高产双国审品种邯61 抗寒高产大穗河农 矮秆大穗抗旱节水高产广适型 小麦品种一观35简介 “河农825”品种简介 双国审冬小麦新品种石优20号
及时章
小麦的一生及器官发育
及时节 小麦的一生
小麦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的过程。一般将小麦从播种到成熟需要 的天数叫做生育期,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一般在 238~242 天。
小麦根据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特点划分为 3 个生育阶段:一是营养生长阶段(从 出苗到起身期),又叫苗期或前期阶段,该阶段主要特点是进行营养生长,即以根、 叶生长和分蘖形成为主,是奠定亩穗数基础的关键时期。二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并进阶段(从起身到开花),又叫中期阶段,该阶段主要特点是根、茎、叶继续生 长和进行穗分化,是决定穗子大小、穗数多少和奠定穗粒数基础的关键时期。三是 生殖生长阶段(从开花到成熟),又叫后期阶段,该阶段主要特点是进行扬花授粉 和灌浆形成籽粒,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一、营养生长阶段(苗期)
(一)出苗期
田间 50% 以上麦苗主茎及时叶伸出地面 2 厘米左右的日期为出苗 期(图 1-1)。
图 1-1 出苗期的幼苗
出苗前小麦的萌发、出土,全部靠种子胚乳的自身营养供应,出苗后开始逐渐 进行光合作用,但主要还是依靠种子胚乳自身营养进行生长,此期是种子根长出的 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方向是确保出苗齐、全、匀。
(二)三叶期
田间 50 % 以上的麦苗,主茎第三叶伸出叶鞘 2 厘米左右的日期为三叶期
(图 1-2)。
三叶期是小麦利用种子自身营养为主转向利用光合作用营养为主的临界期,也 是即将开始进行分蘖的临界期。
(三)分蘖期
田间 50% 以上的麦苗,及时分蘖伸出叶鞘 2 厘米左右的日期为分蘖期(图 1-3)。
主茎第 4 叶伸出时开始进行分蘖,次生根开始长出。田间管理的方向是促分蘖 增加,壮个体、保群体。
(四)越冬期
冬前候平均气温降至 3~0℃,小麦停止生长的日期(图 1-4)。
图 1-2 三叶期幼苗 图 1-3 小麦分蘖期幼苗
图 1-4 越冬初期麦苗状况
进入越冬期后,小麦基本停止地上部生长。冀中南在小麦越冬期间遇到阶段性 气温偏高时,仍可缓慢生长,穗分化进入伸长期至单棱期;冀中北部分小麦品种穗 分化进入伸长期。田间管理的方向是护苗安全越冬。
(五)返青期
翌年春季气温回暖、候平均气温升至 0~3℃以上、麦苗叶片转绿、田间 50% 以上植株心叶新伸长 2 厘米左右的日期(图 1-5)。
返青期春生一叶开始伸出生长、春季分蘖开始出现,次生根生出加快,小麦穗 分化进入单棱期。田间管理的方向是促苗早返青、早生长,延长穗分化时间。
图 1-5 返青期麦苗
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中期)
(一)起身期
田间 50% 以上麦苗主茎和大蘖叶鞘显著伸出,麦苗由匍匐状转为直立,茎基 部及时节在地下开始伸长的日期(图 1-6)。
春生第二叶接近定长, 茎节开始缓慢伸长,次生 根大量增加,穗分化进入 二棱 期,群体达到较高 峰,是决定亩穗数的关键 时期。田间管理方向是对 二、三类麦进行群体调 控 , 达到理想群体结构。
(二)拔节期
田间 50% 植株主茎
及时节露出地面 2 厘米左
图 1-6 起身期麦苗
右的日期(图 1-7)。 茎节开始快速伸长、春四叶伸出生长、次生根数量基本定型,分蘖两极分化开
始(地力较差的从起身后期开始,图 1-8),是决定一类苗亩穗数的关键时期,穗 分化进入小花原基分化期及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田间管理方向是对一类苗进行群体 调控,达到理想群体。
图 1-7 拔节期麦苗 图 1-8 拔节期植株
(三)孕穗期(挑旗期)
田间 50% 分蘖旗叶叶鞘包裹的幼穗明显膨大,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的日期
(图 1-9)。
茎生叶全部伸出,旗叶展开,穗分化进入四分体形成期,并最终形成花粉粒, 待扬花授粉。田间管理的关键是保障水肥供应。
(四)抽穗期
田间 50% 麦穗由叶鞘中抽出 1/2 的日期(图 1-10)。 小穗结构定型,是需水临界期,应保障水肥供应。
图 1-9 孕穗期麦苗 图 1-10 抽穗期小麦
三、生殖生长阶段 ( 后期 )
(一)扬花期
田间植株 50% 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药散粉的日期(图 1-11)。 扬花期是需水高峰期,也是决定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应保障水肥供应。
(二)乳熟期
籽粒开始沉积淀粉、胚乳开始变为乳白色。 灌浆形成产量,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关键是保障水分供应,防
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图 1-12)。
图 1-11 小麦扬花期 图 1-12 灌浆期小麦
(三)成熟期
胚乳呈蜡状、籽粒开始变硬时为蜡熟期(是产量较高的时期),接着籽粒变硬, 为完熟期。植株由黄变干枯(图 1-13)。
图 1-13 小麦落黄
该期是决定粒重高低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关键是防干热风、防倒伏,及时收获。
四、小麦的生育进程
河北省南部比中部的播种期、越冬期晚 3~5 天,其他生育期进程早 3~7 天; 北部比中部的播种期、越冬期早 5~7 天,其他生育期晚 5~7 天(表 1-1)。
表 1-1 河北省中部麦区常年小麦生育进程
10 月 5 至 11 月底 12
时 间
2 月底
3 月
4 月初
4 月底
6 月 10 至
12 日
月初 3 月初
下旬初
5 月初
15 日
第二节 小麦各器官发育及功能
一、小麦的根
(一)根的分类 小麦根分为初生根和次生根。 1. 初生根
初生根又叫种子根(图 1-14),一般 3~5 条,多的达 7~8 条,种粒大者居多。 初生根一般在种子萌发时长出,到及时叶出土时数量确定,基本呈垂直向下分布, 相对较细,且粗细基本一致,入土较深、可达 2 米以上,有的甚至达 2.8 米左右
(图 1-15),在小麦拔节前起主导作用,拔节后其功能逐渐减低,但一直到抽穗期 仍有一定的作用。
图 1-14 小麦苗期初生根与次生根
图 1-15
初生根长度
2. 次生根
次生根又叫节根,是伴随着分蘖长出的根,一般每个分蘖可以长出 1~3 条; 次生根从分蘖发生时开始长出,到拔节期基本结束,从返青到拔节是次生根生长的 高峰期,一般 6~10 条。次生根入土较浅,随干旱胁迫程度及管理不同,多集中在 40 厘米左右土层中,深可达 60 厘米左右,向下呈较短的圆锥形分布。次生根在小 麦拔节后开始起主导作用。
(二)根的作用
小麦根系既是重要的吸收与固定器官,也是重要的合成器官。但由于初生根与 次生根产生的时间、分布、生物量和表面积等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各有特点。初 生根发根早、入土深、基本呈垂直分布,承担着生育前期绝大部分根系功能以及对 深层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小麦分蘖以前,次生根尚未长出,全部根系功能由初 生根承担,至拔节以前,一直是初生根主要发挥功能的时期。据测定,拔节期初生 根干重仍可占根系总量的 29% 左右;拔节后随着次生根进入旺盛功能期,初生根 的作用才逐渐降低,至挑旗期,其干重已不足根系总重的 2%~3%。小麦初生根条 数与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显著正相关,小麦一生中 2/3 的吸水由初生根完成。采用 适期晚播、增加播量、提高田间初生根数量,对小麦充分利用深层水分、养分,实 现双节(节水、节肥)高产有重要意义。
小麦拔节后,随着进入营养与生殖生长旺盛时期及后期籽粒形成,主要还是靠 次生根来完成。矿质营养的吸收主要依赖于次生根,尤其是对矿质营养的主动吸 收。相关试验表明,抽穗初期初生根吸收磷(P32)的能力仅为全株根系吸收量的 8% 左右。根系吸收的二氧化碳、磷和其他矿质元素,在根部多先转化为各种有机 酸,并进一步合成氨基酸,然后转运到各部合成蛋白质。甚至部分简单的有机酸和 氨基酸,在根系中可直接合成蛋白质。
发育良好的根系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地上部发育好坏,往往取决于根系发育状 况。前期初生根生长不良,必然影响次生根发育,如苗期地中茎因感纹枯而使初生 根丧失功能后,不仅影响小麦抗旱、抗寒能力,也影响适时返青及返青后次生根健 康生长。根系与叶的寿命和生理活性密切相关,如根系感根腐病,常造成小麦旗叶 过早干黄尖,地上部过早衰亡,最终导致减产。
二、小麦的叶
(一)叶的分类
图 1-16 拔节期的近根叶、茎生叶
按生物学形态分可分为不叶、 叶(真叶)和变态叶。芽鞘、蘖鞘 是不叶,护颖为变态叶,具有叶鞘、 叶片、叶耳、叶舌及叶枕的称为叶, 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叶。通常的叶片还可 分为近根叶(图 1-16)和茎生叶。
1. 近根叶(又称基叶)
生长在分蘖节,分冬前出生和春后 出生。
小麦起身前生长的叶片均为近根 叶。近根叶在营养生长阶段担负着主要
光合作用,是积累养分、发根、长蘖、培育壮苗的主要功能叶。
2. 茎生叶
茎生叶在春季出生,着生在茎节上,一般 4~6 片,是拔节后干物质形成以及 产量形成的主要功能叶。
(二)叶的生长特点
小麦出苗后,露出地表的是一个不叶,即胚芽鞘(图 1-17),胚芽鞘 见光终止生长后,再从其顶端伸出及时片真叶。小麦的出叶速度和数量主要与播 期、温度、墒情等栽培条件和阶段发育特性以及品种特性有关。
主茎叶与分蘖叶同伸特点。小麦进入分蘖期后,分蘖上也陆续长出新叶。主
茎上的叶与分蘖的叶具有同伸规律,一 级分蘖及时蘖及时叶的出现与主茎第四 叶的出现相同(同伸),第二蘖及时叶、 及时蘖第二叶与主茎第五叶同出,第三 蘖及时叶、第二蘖第二叶、及时蘖第三 叶的出现期与主茎第六叶相同。即主茎 每长一叶,其生出的各分蘖也同时增加
图 1-17 胚芽鞘
一叶。主茎长出第六叶时,一级蘖的第
一蘖还会长出二级分蘖及时叶,主茎长出第七叶时,一级分蘖第二蘖的二级分蘖第 一叶、及时个二级分蘖的第二叶也会长出,依此类推(表 1-2)。
( 三)叶的功能 小麦叶片的主要功能是光合和蒸腾作用,但不同形态类型的叶功能不同。 1. 光合作用
通常所说的真叶,其功能主要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光合产物。护颖、叶鞘也 有部分光合作用功能。
2. 蒸腾作用
小麦一生耗水的 60%~70% 由叶片蒸腾实现。通过蒸腾作用,小麦将水分、养 分由根部带至地上部各组织器官中以供发育需要。
3. 保护功能
胚芽鞘是小麦伸出的及时叶(不叶),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幼芽出土;蘖鞘 主要是保护分蘖伸出;变态叶护颖主要是保护小花与籽粒形成。
4. 输送功能
叶鞘是将水分和养分由茎输送至叶片、并将光合产物从叶片输出的器官,同时 兼有贮存及支撑作用。拔节后,每个茎节基部脆嫩的居间分生组织处几乎没有抗倒 折能力,基本上要依赖包裹的叶鞘来辅助支撑。
三、小麦的茎蘖
(一)茎蘖的分类
小麦的茎可分为地中茎与可见茎。可见茎就是通常所说的茎秆,又可分为主茎 与蘖茎两类。每个可见茎包括地上与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节间不伸长,所有在地
下不伸长的节间、节、腋芽等紧缩在一起形成的、略显膨大的节群即为分蘖节,每 个分蘖节处一般密集 5~9 个不伸长的节间;地上部分茎秆从拔节期开始伸长,一 般 4~6 节。分蘖还可依据能否成穗分为有效蘖与无效蘖。
1. 地中茎
由伸长的种子上胚轴形成,其功能是将分蘖节及幼芽生长点上顶以保障幼苗出 土(图 1-18)。通常情况下,分蘖节位于地表下 1.5 厘米处,故地中茎长度取决于 播种深度,播种较浅时,地中茎很短,甚至不明显(图 1-19);播深不足 1.5 厘 米的往往看不到伸长的地中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