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出版社珍藏經典.繁體中文版首度發行!
20世紀*啟發性的色彩認知理論
《色彩互動學》出版50週年紀念版
「我沒教過藝術,我教的是哲學;我沒教過繪畫,我教的是觀看。」——包浩斯巨匠、色彩學之父約瑟夫.亞伯斯(JosefAlbers)
遵循花招百出的藝術家亞伯斯所訂下的高標準,耶魯大學出版社在1963年大膽地出版了《色彩互動學》。書一出版,幾乎隨即開始改變全世界讀者對於觀看這件事的認知。亞伯斯用革命性的手法強調實驗的重要,質疑強調品味的傳統觀念;他要觀者主動參與其中,而非只是被動接收訊息。
《色彩互動學》出版至今已逾50年,它不僅帶給讀者無窮的樂趣,在藝術、建築、織品、室內設計以及各個科技領域的視覺設計中,它也不斷地擴展色彩被使用以及被閱讀的方式。新增的圖解與細節的微調,讓這本如今成為「經典」的五十周年紀念新版修訂得更為理想,讓亞伯斯提出的進行實驗、開放心胸、擴展個人智識的主張得以生生不息。
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
約瑟夫.亞伯斯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及教育家之一。他原籍德國,早年任教於包浩斯藝術學院;後因躲避納粹的迫害於1933年移民美國,在黑山學院任教16年,1950年加入耶魯大學,擔任設計學院主席。他於1968年被選入國立藝術和文學學院,且是耶魯大學的藝術名譽教授,直到1976年逝世為止。
亞伯斯從小出生在手工藝家庭,知道鞋子怎麼做出來,鐵匠怎麼打鐵。他一路讀書,拿到小學美勞老師的資格,教了幾年書後,在32歲時跑到包浩斯學院去念藝術創作。因為他負擔不起顏料和畫布,於是到垃圾場翻撿廢棄的瓶罐和玻璃,用鉛和鐵絲將這些碎片組合成活潑鮮豔的作品,讓廢棄的垃圾變成會唱歌的窗玻璃,也因此從包浩斯學院的學生變成教師。亞伯斯說:「我沒教過藝術,我教的是哲學;我沒教過繪畫,我教的是觀看。」他要學生打開視野,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追求最簡潔、最清澈的形式,讓生活更真實,更精粹,影響了全世界的現代藝術的教育觀念。
序/尼可拉斯.法克斯.韋伯
前言
1回想色彩——視覺記憶
2閱讀色彩與結構
3為什麼用色紙而不是乾、濕性顏料
4一種顏色多種面貌——色彩的相對性
5較淺和(或)較深——光強度,明度
漸層研究——新的呈現方式
彩度——鮮豔度
6一種顏色看似兩種顏色——看起來像相反的底色
7兩種顏色看起來一樣——減色
8色彩如何偽裝?——視覺殘像,同時對比
9紙上的混色——透明的錯覺
10真實的混合——加法與減法混色
11透明感與空間錯覺
色彩的邊界與造型術
12視覺混色——殘像校正
13貝哲德視覺假象
14色彩間距與轉換
15再看中間混合色——交錯顏色
16色彩並置─調和——量體
17迷濛色與空間色——兩種自然效果
18自由研習——想像力的挑戰
條紋——限制性的並置
落葉研究——一個美國的發現
師——色彩編排
20韋伯-費希納定律——混合色的測量
21從色溫到色彩中的溼度
22振動的邊界——強化的輪廓
23相同光強度——消失的邊界
24色彩理論——色彩系統
25關於色彩教學——色彩專有名詞
色彩專有名詞釋義
變形與多樣化
26代替參考書目——我的首要合作夥伴
圖例與評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