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人心理童话图书
人气:164

大人心理童话

本书中所收录的中年童话以及作者精妙的解析,为身处种种矛盾和怀疑之中的人们带来了充满睿智和希望的启示。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心灵疗愈  
  • 作者:[艾伦·B.知念]、 [郭菀玲]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49595884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6
  • 印刷时间:2017-06-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大人心理童话》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阅读学园推出的作品之一。

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它们的情节都如出一辙:年轻的男女主人公坠入爱河,战胜强敌,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本书的内容则和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有关,中年童话故事中的男男女女在家庭和工作的繁重需要之间疲于奔命,同自我怀疑和幻灭感苦苦角力,终拨云见日,发现人生深层的新意义。本书中所收录的中年童话以及作者精妙的解析,为身处种种矛盾和怀疑之中的人们带来了充满睿智和希望的启示。

作者简介

著者:艾伦•;B.知念(Allan B.Chinen)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科普作家。他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阐释世界各地的童话,创作了大量有关成人发展和老年学的研究著作,开拓了童话学研究的新领域。代表作有“童话与心理学”四部曲:《从此以后——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大人心理童话》《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这些作品已由魔法象童书馆出版。

译者:郭菀玲

台湾大学英美文学硕士,现任职于传播界。主要译作有《鲁米——神秘主义的泰戈尔》《两个女人的故事》《乌鸦》《勃朗特姊妹》等。

目录

初版序言

再版序言

Part 1 安定的生活

1 精灵与鞋匠 (德国童话)

消失的魔力

2 神奇的钱袋(韩国童话)

中年人的年少梦想

3 渔夫与美人鱼(威尔士童话)

保住魔力

Part 2 人生的转折

4 犟妻倔夫(波斯童话)

角色互换

5妻子成为国王(中国维吾尔族童话)

中年女性的解放

6 鲁特琴手(俄罗斯童话)

过渡

Part3 共同的危机

7 会死的国王(中国童话)

中年之死

8 不想死的男人(日本童话)

死亡与内在旅程

9 宿命(克罗地亚童话)

命运与中年

10 天定姻缘(印度童话)

智慧与命运

Part 4 和解与重生

11 聪明的答案(俄罗斯童话)

实用的智慧

12 所罗门的忠告(意大利童话)

邪恶的挑战

13 泄密之洞(日本童话)

见识与幽默

14 众怒难平(摩洛哥童话)

受难与治疗

15 正骨师(日本童话)

新生与冥界

16 黄金树(印度的犹太童话)

生命之泉

结语:中年旅程

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精灵与鞋匠

(德国童话)

从前,有个鞋匠,他和妻子的生活十分贫困,无论他们再怎么努力,情况还是越来越糟。有24小时,鞋匠发现店里只剩下一小块皮革,可是他并不气馁,而是坐下来开始仔细剪裁那块皮革,准备缝制一双鞋子。夜幕低垂时,鞋匠的工作还没做完,于是他停下手中的活儿,先回家和妻子一起吃晚饭。

第二天,鞋匠回到店里时却发现那里放着一双缝好的鞋子!有人在半夜潜入店里替他把工作做完了。他把那双鞋子卖掉,用得来的钱买了更多的皮革,然后又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裁剪那些新皮革。当夜晚再度降临时,他又放下手边的工作,回家和妻子吃晚饭。

第三天一早,鞋匠又发现店里多了好几双新鞋子,那位神秘的帮手又来过了。这次出现的新鞋比及时次出现的那双还要漂亮,鞋匠把鞋子卖掉,买了更多的新皮革,小心翼翼地剪裁好,然后把剪好的皮革留在店里。第四天一早,他发现工作台上整整齐齐地排着一列靴子、凉鞋和皮鞋。

同样的情况持续了好一阵子。每天晚上鞋匠都把剪好的皮革留在店里,早上一来,他就会发现那些皮革都变成了漂亮的鞋子。就这样,鞋匠的生活很快好转起来,他店里生产的漂亮鞋子也迅速远近驰名。

快到圣诞节的时候,有24小时,鞋匠对妻子说:“我们一定要找出是谁在帮助我们,以便向他们道谢!”他的妻子同意了。那天晚上他们两人躲在店里,焦急地等待着。接近午夜时分,他们忽然听见有人唱歌的声音,接着就看见两个小精灵从窗户外跳进来。

这两个小精灵身上都没有穿衣服,脚丫也都光着,一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模样。他们先在店里跳舞、唱歌、翻筋斗,接着就坐下来开始缝制皮鞋和皮靴。一眨眼的工夫,他们就做完了所有的工作,在屋里嬉戏跳跃,消失在窗外的月光里。

鞋匠与妻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两个小精灵在帮我们!”鞋匠说,“我们一定要送他们一点礼物,谢谢他们!”当时正是冬天,小精灵的身上又没有穿衣服,因此鞋匠和妻子就决定送小精灵衣服。鞋匠自己缝制了两双小小的靴子,还装上了毛皮衬里,他妻子则用羊毛料缝了两件夹克和两条长裤,每一件都温暖又舒适。

圣诞夜来临时,鞋匠和妻子把做好的礼物放在店里,然后躲在一旁偷看。午夜一到,两个小精灵又从窗户外跳进来,环顾四周,脸上露出困惑的表情,因为这回他们看不见要缝的皮革,也没有缝鞋的工具可以使用!不过接下来他们就看到了礼物。

“哇!”其中一个小精灵一面发出惊呼,一面拿起一只小小的鞋子套上,“啊!”另一个小精灵也发出一声惊呼,随之穿上了衬衫与外套,每件衣服的大小都刚刚好。两个小精灵一面欣赏彼此身上的衣服,一面高兴地翩翩起舞,接着就消失在窗外的月光里。鞋匠和妻子高兴极了,满心欢喜地上床睡觉。

可是第二天晚上小精灵没有再回来,第三天晚上也没有,从此小精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我们到底做了什么?”鞋匠与妻子自问。但他们两个都是脚踏实地的人,于是鞋匠又再度开始工作,经过一番练习,他做的鞋子便和小精灵做的一样漂亮了,他和妻子也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消失的魔力

这个德国童话很适合作为中年童话的引介。很多读者可能都对这个故事感到相当熟悉,因为这个故事出自《格林童话》,而《格林童话》可能是最多人读过的童话选集。故事中的鞋匠有一技在身,已经结婚,和平日较为人熟悉的青少年童话当中的主角,如《亨塞尔与格莱特》,以及《大拇指汤姆》等都大不相同。光凭这点,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中年童话。

一开始鞋匠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但他很快就得到了小精灵的帮助。这是大多数青少年童话的典型主题——年轻男女获得魔法的协助,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因此这个故事后来的发展相当出人意料,鞋匠和妻子给了精灵表示感谢的礼物,小精灵却从此一去不回。

“魔力消失”在全世界的中年童话里, 都是个相当普遍的主题,我们只要把《精灵与鞋匠》和其他青少年童话相比,就能了解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在一般的青少年童话里,故事中的年轻人唯有过于贪心或邪恶时,才会丧失神奇的宝藏,但在这个故事中,鞋匠并不邪恶,他和妻子既知感恩又慷慨大方,然而还是丧失了魔力的帮助,这种损失到底有什么象征意义?

……

故事中还说那些礼物是圣诞礼物。这种指明特殊日期的情节在童话中比较少见(一般童话很少提及明确时间,部分原因是因为童话大都语焉不详),这表示这个日期在此具有特殊意义。我们若能多了解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就能看清这方面的暗示。在德国,精灵是属于异教的产物——源自基督教诞生前所谓的黑暗野蛮时代。故事中的精灵接到圣诞礼物后随即消失,意指时间较早、百无禁忌的异教文化,与时间较晚、讲究礼教规范的基督文明有所冲突。这种情况和青少年过渡到成年的心理转折正好十分类似,虽然其他童话没有出现说明时间是圣诞节的故事细节,但此处的象征正好与服装的象征彼此呼应:圣诞节和衣服都代表了社会化与礼教规范。这些细节就像一块块拼花图案,单独看来好像没什么意义,但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幅主题连贯、首尾呼应的图画。

此则童话并未说明精灵消失的原因,但有些中年童话则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日本有个童话叫《仙鹤妻子》(The Stork Wife),讲一个男人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两个人结婚以后,妻子每天辛苦工作,织出来的布精美绝伦,是人们从未见过的。丈夫把布卖掉后赚了很多钱,于是这对夫妇就和孩子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奇怪的是,这位妻子总是一个人偷偷躲起来工作,这种情况渐渐勾起了丈夫的好奇心。有24小时,他趁妻子工作的时候在一旁偷看,发现自己的妻子原来是一只仙鹤,她每次织布的时候就化为鹤,用自己身上的羽毛来织布。妻子发觉丈夫在看她,于是很伤心地告诉丈夫,自己不能再留下来了。她就此飞走,只留下丈夫和孩子。

在这个故事里,丈夫发现他的妻子是个仙鹤时, 具有魔力的妻子也随之弃他而去。鞋匠的故事在这方面和仙鹤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鞋匠的故事中,精灵是来自大自然的神奇生物,就像仙鹤妻子一样,精灵一收到圣诞礼物,就知道自己已经被发现,因而随之消失。

《圣经》里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有类似的自觉主题:亚当和夏娃一吃下知识之树的果子后,就开始有了自觉,因而被逐出伊甸园,离开了神奇的天堂。

整体观之,这些故事都显示意识与知识的增长会破坏年轻时期的魔力。虽然在亚当和夏娃的故事里,这种损失是一种惩罚,但在《精灵与鞋匠》的故事里,尽管鞋匠和妻子表现得相当慷慨大方,却还是丧失了精灵的魔力。其他中年童话也都证实了这点:魔力的消失不是伦理道德的问题,而是人生发展的问题,那不是一种惩罚,只是成长的必然结果。

精灵离开之后,鞋匠并未因此一蹶不振。他又回去继续做鞋子,而且赚了很多钱。此处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残酷却重要的事实:青春的魔力消失后,工作的责任就随之而来!与其说鞋匠丧失了精灵魔力的协助,不如说他已把精灵的魔力化为自己的技能与自律。这个故事用了许多巧妙的方式来阐述这个基调:鞋匠这个行业本身就具有高度的象征意涵,鞋匠是做鞋子的,而鞋子是属于俗世的事物,常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甚至是肮脏污秽的东西,但鞋子的重要性也就在这里——代表了脚踏实地。其他中年童话里的鞋子往往也具有同样的意义,例如《阿布 卡塞姆的拖鞋》(Abu Kasem's Slippers),以及这本书中的《犟妻倔夫》和《黄金树》两个故事。我在此还想补充说明的是,青少年童话里的鞋子通常是具有神奇力量的魔鞋,可以带人前往遥远的国度,例如《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里桃乐丝的那双红鞋子(当然,桃乐丝还只是个孩子,因此这个故事只能算是青少年童话),但中年童话里的鞋子就和魔法无关,只令人联想到劳动,在此,鞋子引人步入现实的日常生活,而非美丽迷人的童话王国。

《格林童话》里还有另一个故事《生命的长度》(The Duration of Life),讲的也是中年时期的劳动问题。据说上帝创造世界以后,答应所有的动物都有三十年的寿命可活;驴子因为太清楚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生来就该背负重物,因此要求上帝缩短它的寿命,好让它不必做那么久的苦工,上帝于是收回驴子十八年的寿命;而狗因为害怕变老,也要求上帝让它少活几年,上帝也答应了;到了猴子,猴子同样害怕年老体衰,跟着请求上帝收回它几年的寿命,上帝就好心地让它少活十年; 轮到人类, 男人和女人都觉得三十年的寿命不够长,请求上帝让他们多活一阵子,上帝于是把从驴子那儿拿来的十八年赐给人类,可是人类还是不满足,觉得这样仍然太短,上帝便把狗不想活的那几年再赐给人类,到,连猴子多出来的那十年,也给了人类。

因此,人类前三十年的人生通常可以过得健康快乐,因为这三十年是他们原本该有的寿命。接下来的十八年,因为是从驴子那儿拿来的,所以他们就得每天做牛做马,不断遭受鞭笞、辛苦劳动。再接下来的十二年,因为是狗的寿命,所以他们通常就坐在壁炉边喃喃抱怨、咆哮不止。轮到猴子的十年,此时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多数中年男女都可以体会驴子的心情。要放弃年少时的无邪天真、随性自发、自由自在,转而接受肩负重担的命运,非但不容易,而且很难令人接受。成长过程中总不免带有哀悼与伤感,有些人无法或者不愿接受这种转变,于是就造成许多问题,其一便是所谓的“彼得潘症候群”(the Peter Pan syndrome),或荣格学说中的“儿童情结”(the Puer complex)。遇到这种问题的成人就像小飞侠彼得潘一样,希望能永远享受年少的自由与随性,极力避免扛下工作或人际关系中的责任,不愿对事业或配偶轻易许诺、竭力奉献。

这种症候群表现出来的形式有时极为复杂和微妙。有些这样的男女还是会结婚,并且找个工作安定下来,不过这只是外在的表象。在内心里,他们还是会怀抱着梦想,希望写出全国最伟大的小说,成为百万富翁,或是找到的情人,但他们永远不会采取行动,设法使梦想成真,等到了四十岁左右,他们就会幡然醒悟:自己已经没有时间去完成心中的梦想。

不过幸好,大多数成人在比较早的阶段,都可以顺利放弃年少的神奇魔力。以我自身的经验为例,我是在一连串的梦境当中,体会到魔力渐渐消失的过程的。我在这些梦里,和一群美丽的大鸟一起飞来飞去(我还是人的样子,但是可以和鸟一起飞),那些大鸟有苍鹭或鹳那么大,羽毛呈现七彩的色泽,如黄金珠宝般熠熠生辉。和这群大鸟一起飞行是一种相当神奇的体验,我们轻掠过平原田野,从高空俯望世界,但这些梦的结尾都相当令人失望:鸟儿从空中降落,回到各自的巢穴(它们的巢穴全都位于红尘俗世中很普通的地方,比如城市建筑的顶端或电线杆上)。随着鸟儿越飞越低,它们羽毛上的美丽色彩也逐渐消失,变成了平凡单调的棕色。更糟糕的是,我的飞行能力也惨遭剥夺,有时我试着脱离鸟群,返回天空,却发现自己只能面对残酷的事实,滑回地面,随着鸟儿回到巢里。

一方面,和这些神奇的小鸟一起飞行,反映了我年少时的自由与神妙;另一方面,回归地面、丧失飞行的能力,则代表年少魔力的消失,那些鸟也回到地面,各自归巢,指向我必须放弃年少神奇世界的原因——要安顿下来,成家立业。我的梦里虽然没有精灵出现,但其中潜藏的主题其实和《精灵与鞋匠》一样。一位荣格学派的分析家约瑟夫 亨德森(Joseph Henderson)就曾经指出,大部分成人从青少年阶段过渡到成人期时,都会做类似的梦。

鞋匠的故事还包含魔力消失的另一层意义,而这和创造力有关。小精灵总在夜晚出现,在黑暗中工作,正好象征了不自觉的创造力。当有意识的思考无法解决问题时,带着问题入睡,并将问题交给“内在的精灵”,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灵收到夫妇俩的礼物后,就不再出现,显示意识有碍创造力的发挥。正如亚瑟 寇斯乐(Arthur Koestler) 在《创造的行为》(The Art of Creation)一书中指出的,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都曾经注意到同样的问题,艺术创作通常需要暂时中止有意识的判断与目的,而仰赖某种儿时的天真情怀与玩乐回忆。如果必须历经深思熟虑、接受批评、听命行事,精灵般的创造力很快就会消失。

鞋匠在精灵离去后重新投入工作之中,用劳动取代了精灵的魔力。这一情节让我们看到了劳动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托马斯 爱迪生用“天才就是1% 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精练地概括了它们的关系。然而,二者之间的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心理分析家埃里奥特 杰奎斯(Elliot Jaques)在研究中年创造力的过程中曾对数百名成绩斐然的艺术家、作曲家和作家的人生详加审视。他发现创造力具有两种基本类型,及时种被他称为“趁热打铁型”,即雕塑、小说或音乐之类的创造性作品完整地浮现在艺术家的脑海中。例如,据说年轻的莫扎特在作曲时就是把脑中现成的音乐听写出来。这种创造力需要狂热状态下的灵感迸发,而且会在人到中年后逐渐减弱。另一种被称为“精雕细刻型”,它意味着艺术家对残缺不全的灵感不断补充和完善。这时,青年时期的灵光乍现变成了始终如一的工作习惯和稳定的成熟技能。如果说青年时代的创造力是99% 的灵感,那么成熟后的创造力就是99% 的汗水。因此,神奇的精灵变成了沉稳的鞋匠。

虽然在大多数成人的心目中,童话全都是神奇美妙、结局圆满的,但中年童话里所包含的主题——年少魔力的消失——却是出人意料的沉郁。中年童话警告我们,不要只把童话当成幻想与美梦成真的产物,这些故事当中蕴含的深刻洞见虽不讨好,却往往相当重要。神奇的钱袋

(韩国童话)

从前,有一对夫妇靠着到森林里砍柴维生。虽然他们很努力地工作,但还是穷困不堪,生活相当艰苦。有24小时,这对夫妇工作得比平日晚,当他们背着两捆柴回家时,已经来不及拿到市场上去卖了,于是就把砍好的柴放在屋外,进屋里去睡觉。第二天一早,他们发现留在屋外的柴有一半不见了,夫妇俩咬牙切齿,狠狠地把那个不知名的小偷臭骂了一顿,然后就又到森林里去砍柴。那天晚上,他们又砍了两捆柴回来,不过因为回来时也很晚了,他们就又把柴留在屋外。“不会有人再来偷柴吧?”夫妇俩心想。

可是第三天早上,他们起来后发现柴又被偷了!夫妇俩火冒三丈、破口大骂。虽然如此,他们依旧到森林里砍柴。第三天、第四天晚上,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当他们晚上倦极而眠时,就有人来把一半的柴偷走。

到了第五天,丈夫实在忍不住而大喊:“我受够了!”那天晚上,他躲在屋外的一大捆柴等着,发誓一定要捉到小偷。到了午夜,天上忽然垂下一根粗绳,绕住丈夫藏身的那捆柴,把整捆柴一起拉到天上去。那捆柴在云端停了下来,可怜的樵夫只得从柴里爬出来。

有个留着白色长胡子的老公公,走过来和樵夫打招呼。“你就是那个每天砍两捆柴的人啊!”老公公说,“为什么要砍这么多柴呢?”“一捆留着我和妻子自己用,另一捆卖掉,”樵夫解释道,“这样我们才有钱买东西吃。”

老公公点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懂了,”他说,“你们的生活过得很辛苦。”他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我知道怎么样帮你们。”他挥挥手,七个美丽的婢女随之出现,她们带着樵夫来到一间仓库,里面装满了一袋袋各式各样的金银财宝。“你可以随便拿一袋!”婢女告诉樵夫。

“那我要那一袋。”樵夫一面大声说,一面指向一个满是黄金和珠宝的袋子。“不行,不行,”老公公在一旁打断他的话,“这一袋才是给你的。”老公公拿了个小袋子给樵夫,然后告诉他:“你每天都可以从这个袋子里拿出一枚银币,不过要记住,24小时只有一次机会,好好利用这笔钱,你们的日子就不会过得那么苦了。”樵夫很失望,但为了顾及礼貌,他还是向老公公道了谢。老公公接着用绳子把樵夫放回地面。

樵夫一回到地上就冲进屋里,吵醒沉睡的妻子,把刚刚发生的事情告诉她,还把那个神奇的小钱袋拿给她看。樵夫把手伸进钱袋里,果然拿出一枚银币。“天哪!”他们俩不禁瞪着银币惊叫出声。

“我们去买些鱼来吃吧!”丈夫建议。“不要,”妻子说,“我比较喜欢腊肠。”“这样的话,”丈夫说,“我们去买几只小猪好不好?我们可以把猪养大,然后卖掉。”

可是妻子不同意:“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新衣服!”丈夫和妻子就这样吵来吵去,越吵越大声,越吵越激动。,他们决定先把钱收起来,等双方都同意要买某一样东西的时候再去买。

第二天一早,这对夫妇又从神奇的钱袋里拿出一枚银币。他们争执不下,不知该买什么比较好,于是又决定先把钱收起来。

同样的情况持续了好一阵子,每天早上他们都从钱袋里拿出一枚新银币,为想买不同的东西而争执,到又什么都没买。就这样,他们很快就存下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有24小时,他们两人的意见终于一致了:“我们盖一座新房子吧!”于是,他们雇来泥水匠和木工,很快一座漂亮的新房子就基本成形了,不过存下来的钱也都花光了。

丈夫拿起神奇的钱袋摇一摇,一枚银币从里面滚了出来。他停顿了一下,想起长胡子老公公曾经告诉他,24小时只有一次机会,只能拿一枚银币,但是他实在太想赶快盖好未完成的新家,于是他看了看盖到一半的新屋,又犹豫着把手伸进钱袋里,这次他又拿出了一枚银币!丈夫咧嘴而笑,摇摇钱袋,第三枚银币又跟着滚了出来。他兴高采烈地再度打开钱袋,不过这次大地响起一声雷,新房子便随之消失了。可怜的丈夫吓坏了,可是无论他再怎么努力,钱袋里就是再也跑不出半毛钱。

这对夫妇哭天抢地,埋怨自己的不幸,一切又得从头开始。不过他们是很实际的人,因此马上又回到森林里砍柴,继续工作,做到背部发疼、双手酸痛。现在他们把柴背回家以后,再也没有人来偷柴了,他们终于可以把柴拿到村里去卖,每天赚一分钱。

这些零钱逐渐积成一枚银币,银币变成一群小鸡,小鸡换成一头母牛,母牛又换成一间新农舍。对他们来说,这样就很满足了。

中年人的年少梦想

这个故事一开始,可怜的夫妇就获得了神奇的宝物,可是他们不但没有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反而还天天吵架,等他们终于达成共识,决定要盖一座房子时,宝物就失去了。这个故事重述了《精灵与鞋匠》中魔力消失的主题,同时还添加了许多新的看法。

丈夫从钱袋里拿出过多的钱时,夫妇俩的所有财产也随之付诸东流。但这个丈夫并非极端贪心,他只是多拿了几枚不该拿的银币,而且他所求的愿望也很小——他只想把新房子盖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愿望,没有希求富丽堂皇的宫殿,也没有想要变成国王。大部分读者大概都能对这对夫妇的心情感同身受,他们只是努力想使收支平衡,同时梦想着过稍微舒适一点的生活。因为这样,就让他们失去一切财产,似乎有点过于严厉。毕竟当云端的老人偷走他们的柴时,这对夫妇也曾受过苦,因此就算让他们得到一点补偿似乎也不为过!

这对夫妇只因人性上的小小弱点,就丧失神奇的魔力,同样的主题也一再出现在其他中年童话里。有一则威尔士童话就讲的是一名年轻男子和美丽仙女结婚的故事。仙女答应结婚只有一个条件——他不可以因为生气而打她。这两个人建立了一个家庭,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直到有24小时,丈夫碰到一匹桀骜不驯的马,便生气地用马鞭打它,结果不小心将马鞭的尖端扫到他的妻子,妻子就立刻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这个可怜的男子因此失去了老婆,他的孩子也失去了母亲,而这一切都只因为人性当中一点平凡的劣根性——耐性不足。这个丈夫甚至没有对妻子发脾气,只是对马发脾气。

《神奇的钱袋》进一步说明了,人性的小缺失如何导致魔力的消失。会吐出钱币的神奇钱袋象征了年少的魔力,而丈夫则是从天上的老人那里得到这个钱袋,既然这个老人住在天上,那么一定是仙界中的人,这也间接暗示他赐给丈夫的魔力——年少的魔力——也是属于仙界的产物。上述那个丈夫缺乏耐性的威尔士童话,阐述的也是同样的主题:他那年轻的妻子其实就是个仙女,因此她的美也是超乎自然、隶属仙界的。

仙界的神奇魔力象征了年少的理想与展望。这类灵思可能以各种形式出现:诸如祈求世界和平、追求真爱的浪漫梦想, 以及想象自己变成运动冠军等。每个人梦想的内容可能不尽相同,但梦想背后的精神动力则是一样的。潜藏在年少仙界启示背后的,是一种的意象——希望缔造的社会、打一场的球赛、找到一个的情人。青年男女在天真无邪、受仙界灵思指引的情况下,认为的境地有可能达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经验却终将粉碎这种梦想,这就是

中年童话中的男女必将丧失魔力的原因。人性中的小缺陷和不可避免的人性弱点,终将腐蚀隶属仙境的梦想。神学家阿德利安 范卡(Adrian Van Kaam)将这种梦想破碎的过程称为“偶像破灭”(de-idolization),青年男女舍弃年少的偶像与理想,勉强从现实经验中得到满足。一位荣格学派的分析家唐纳德 桑德纳(Donald Sandner),也重述了同样的观点:年轻男女牺牲自己的“神性”(Godlikeness),以便长大成人。

这种成长转变的过程,显然会有很多问题出现。明星运动家的经验就是最显著的例子。根据迈克尔 梅斯纳(Michael Messner)的观察,年纪轻轻的冠军选手往往过着童话般的生活,享受胜利、名声与荣耀,但等他们一过三十岁,就会发现自己的全盛时期已过,无法和较年轻的选手竞争。更糟糕的是,此时他们往往都深为运动伤害所苦,要另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又常常饱受挫折。约瑟夫 亨德森也发现,同样的情形常常出现在战争英雄身上。

年少魔力与神性的牺牲,最明显的征兆之一就是早期的中年危机。一个人早上醒来忽然沉痛地意识到:“我快四十岁了,可是还一事无成!还没有创下任何丰功伟绩。”不过事实上, 这些人——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已经在三十岁或四十岁之前,做了不少的事情,他们已经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拥有合理的收入,还利用缴税的方式,帮助了不少运气较差的人。这些人大都已结婚生子,把孩子调教得不错,自己也没有犯过谋杀罪或忍不住发疯,这些都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问题是,和年轻时轰轰烈烈的梦想比较起来,他们这一辈子所做的事情,就像过往行人一样微不足道。

我还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有一次曾以幽默而卑微的方式,体会到放弃年少理想的真义。当时我像大多数实习生一样,天真烂漫,充满幻想,一心想治愈病痛,安慰苦楚,自以为如上帝般无所不能。有24小时我被派到急诊室当班,我比平常提早出门,走路去上班,心想在夜班同事下班之前,我还可以帮他们一下。就在距医院只有几条街的地方,我看见一辆救护车从一幢房子前开出来,旁边还跟着好几辆警车。

我猜那地方一定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可能是枪击案,或者是其他的不幸事件,我也可以料到,那辆救护车一定会到最近的急诊室,也就是我等一下要去上班的地方。于是我的脚步越来越慢,不时还停下来,看看路边书报摊上的报纸头条标题,或欣赏一下路边窗台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活动买的,很划算,当当的活动比较多

2017-08-22 10:22: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屯书,等着有时间在看

2017-11-16 10:06:0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还不错,推荐!

2017-07-23 09:31:37
来自***(匿**的评论:

好美的书!特别喜欢,读来很有滋味~

2017-07-26 16:28:0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的颜值相当高,特别喜欢。书里的童话和后面的解析相得益彰,作者是荣格派的心理分析学家,很会讲故事,理论分析一点都不生涩,看完这本书让我多了许多人生感悟,很受益。

2017-07-26 16:46:24
来自十***七**的评论:

收到书时被亮眼的柠檬黄惊艳了。书的手感很棒。之前收了前两本,现在把这套书四本都集齐了!这套书结合了童话与成人心理分析,值得一读,受益匪浅。

2017-07-26 17:30:3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儿时的童话都是从此以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艾伦.知念的“童话与心理学”讲的正好是这之后的故事,之前还为《秋空爽朗》绝版遗憾,感谢魔法象将这四本一网打尽,让好书重见天日

2017-07-27 09:00:09
来自e***0(**的评论:

一套都买了,一起看看

2017-07-30 20:42:32
来自j***r(**的评论:

非常好,一本很不错的书!

2017-08-15 18:05:04
来自shineyo**的评论:

给单位图书馆买的书,还挺不错的。

2017-08-26 20:13:54
来自五***郎**的评论:

书挺不错的。

2017-08-30 20:01: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好的,对胃口。

2017-09-03 22:28:33
来自lisa鑫**的评论:

适合成年人的童话书,一个系列四本全收了,喜欢!

2017-09-04 08:01: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正版,不错

2017-09-04 23:13:25
来自莞尔兮**的评论:

一套四本买全了,值得收藏,慢慢看

2017-09-06 16:14:55
来自张***6(**的评论:

一般般 感觉这家网站比较low 除了价格低 别的都也low

2017-09-10 10:17:38
来自cleanwo**的评论:

挺好的书,可以看看

2017-09-12 15:44:36
来自xiaogul**的评论:

总觉得这套做成精装,性价比不高,跟想像的有出入

2017-09-24 21:00: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囤货囤货,经常购买,囤了慢慢看

2017-10-14 02:01:28
来自n***o(**的评论:

这本书写的无论好坏,都是我读了三十多年中读过的最为悲剧的书,应该让当当退钱么?所有的页码都是混乱的,完全没有办法按照顺序一页一页读下去。这是出版社找那个差劲的印刷厂装订的啊。如图所示,28页后是33页,我勒个去,太想骂人了。而且很多很多页都是这样的,要出离愤怒了

2017-07-06 16:58:40
来自蓝胡子**的评论:

看有趣的童话故事,然后跟着作者的思路分析故事背后的故事,很有意思,就像透过神话了解一个民族起源的模糊轨迹。

2017-10-09 18:05:1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终于买完一套了,哈哈哈哈~艾伦B知念的这几本童话与心理学真的很有趣,之前看《从此以后》发现其中的故事实在神奇,便查了一下还有另外一本《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在这本书里搜集了世界上很多有关男性的童话故事,看完之后还是不过瘾,等了那么久,终于等到魔法象剩下的这两本《拯救王子的公主》《大人心理童话》~

2017-07-21 16:19:58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