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公開批判日本侵略中國政策之不當,因而被迫開東大;他走入臺灣,完成《帝國主義下的臺灣》,成為台灣殖民研究必讀聖經;他的人生不滿七十載,卻締造出日本學術*激昂的一頁提到日本殖民臺灣的那段歷史,就不能不提到矢內原忠雄。
他曾任教於東京大學經濟系,之後擔任東大校長,致力維護學術與言論自由,並創立了教養學部,讓東大新生們在知識和人格方面能獲得嚴謹的基礎訓練;他畢生致力於殖民政策研究,揭開日本帝國主義壓迫殖民地人民的事實,並與台灣民族解放運動先驅如林獻堂、蔡培火成為好友,為日本殖民政策下受到壓迫的臺灣人民發聲。矢內原忠雄不畏總督府的龐大壓力,毅然走入臺灣,為這一片與他毫無關係的土地的未來奉獻與努力。
「台灣什麼都有了,只缺政治上的自由。」——矢內原忠雄
披露「日本人的良心」前東大校長矢內原忠雄,從未公開的日記、信件與詩歌。
本書由矢內原忠雄的長子──矢內原伊作親手執筆,歷經長期的人物訪查與資料蒐集,公開父親歷經六十八個年頭的私人日記,與情人、好友之間往返的信件以及富有文采的父親寫下的一首首詩歌;透過這些珍貴的文字紀錄,矢內原伊作在筆尖下漸漸築構出父親的過往:在神戶中學求學時的父親、進入一高後漸漸嶄露頭角的父親、青年時代在基督教與愛情之間尋找真理的父親、因個性使然而走向政治一途的父親……。
矢內原忠雄在世人的眼中,是個學者,也是個不畏政府勢力堅持公平與自由的革命家;但在兒子眼中,他看到的是在世人的眼光之下,另一個時而溫柔時而冷酷的父親,如何在多情的天性裡游走於家庭、婚姻、宗教與政治之間。
本書完整紀錄矢內原忠雄的一生,蒐集最完整、珍貴的及时手資料公開於世,從兒子的角度描寫矢內原忠雄這位父親的樣貌,和他為了理想和信念不斷努力、付出的過程,無論在臺灣或是日本,都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書籍。
矢內原伊作,1918年5月2日生,日本愛媛縣人,矢原內忠雄的長子。1941年畢業於京都大學哲學系,1942年以海軍預官的身分從軍,1945年1月與江原鋤結婚,同年8月在台灣高雄迎接日本戰敗。1946年返回日本,擔任法政大學講師,1947年出任學習院大學副教授,1951年擔任大阪大學文學部副教授。1954年受法國**科學教育中心(CNRS)之邀赴法,1956年返國。1968年1-4月,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1970年升任法政大學文學部教授。1974-5年執筆《矢內原忠雄傳》,1989年3月自法政大學退休,同年8月16日逝世。著作有:《臉孔》(河出書房,1948);《海》(創元社,1949);《京都的庭園》(淡交社1960);《沙特》(中公新書,1967);《年輕時期的日記---迎接我們的山》(現代評論社,1974);《□真的世界》(三鈴書房,1977);《與藝術家對話》(彩古書房,1984);《矢內原伊作著作集》(全5卷,三鈴書房,1986-87);《矢內原伊作詩集》(思潮社1994);《賈克梅蒂》(三鈴書房,1996);譯著有:卡謬《西西佛斯的神話》(新潮社,1951年);阿蘭《論藝術》(白水社,1960);聶魯達《馬丘比丘的高度》(三鈴書房,1987);《賈克梅蒂耶克利》(合譯、三鈴書房,1994)等。
李明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京都大學法學博士課程。曾任日本**岡山大學法學部副教授、**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總統府人權委員會委員等職。現任新台灣國策智庫副執行長兼研究部主任,並任教於中央警察大學與中原大學,專長為國際法、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史。著有《現代國際法入門》、《現代國際法》、《國際法概論》,編有《當代國際法文獻選集》、《國際人權法文獻與解說》、《20世紀東南亞大事記》,譯有《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臺灣國際政治史》、《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灣統治與鴉片問題》、《國際法上的投降、占領與私有財產》和《國際人權》等書。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