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心理自愈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图书
人气:64

心理自愈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的身心拥有较强的自愈能力,我们可以运用自身的力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身体、精神和心灵上改善自己的境况,找到人生幸福的方法。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心灵疗愈  
  • 作者:[花荣]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5820620
  •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
  • 印刷时间:2017-09-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我们是残缺的“病人”

常常局限自己、扭曲自己

甚至丢失自己、忘记自己

表现出种种“病症”

但你仍然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让我们拂去心灵上的浮尘

扫去一身的“病症”

让自己的生命闪闪发光

病由心生,心理问题往往是疾病的源头。我们是残缺的“病人”

常常局限自己、扭曲自己

甚至丢失自己、忘记自己

表现出种种“病症”

但你仍然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让我们拂去心灵上的浮尘

扫去一身的“病症”

让自己的生命闪闪发光

病由心生,心理问题往往是疾病的源头。

在追求高效率的时代,在一个竞争和压力无处不在的社会,每个人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焦虑、紧张、忧郁、悲伤、沮丧、挫败感等经常困扰着我们,随之而来的往往还有各种身体的小病症,让我们身心疲惫、痛苦不堪。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的身心拥有较强的自愈能力,我们可以运用自身的力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身体、精神和心灵上改善自己的境况,找到人生幸福的方法。

大家都有病,但你仍然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目录

及时章 认识自己,认识病症

不懂得生命,我们是残缺的“病人”

较大的“病症”:忘记自己

“无明之病”:知行不合

“无病之病”:情绪来了,走了,又来了

健康与病症: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人云亦云:我们成为傀儡

第二章 我们与病症的深度联结

我们是“病症”的创造者

潜意识无主,任“病症”肆虐

对病症的恐惧会吸引病症

视而不见导致病症的重复

病症往往由我们的“意识聚焦”而来

抗拒心理问题,反而助其强大

多情的我们,编造呻吟的故事

第三章 病痛是我们被迫选择的信差

性障碍&信念系统与性能量的交锋

哮喘和过敏&被限制的探索天性

环境外因性病症&自然平衡受挫

亚健康&作息紊乱

无来由的发烧&深深的恐惧

失控的“糖”&生活缺乏甜蜜且混乱

麻痹、无知觉&不面对,不接受

四肢僵硬&防御、戒备

第四章 身体不舒服是我们惯用的武器

“因病获利”让我们产生当“病人”的需要

……

第五章 病症也是智慧的显现

第六章 克服心理问题,让自己成长

第七章 调整心态,让自己闪闪发光

后记 见闪闪发光的自己

——体验生活,享受生命

在线预览

《心理自愈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乖,学乖多半是为了得到认同和肯定;读书的时候,我们通常都努力让自己表现好、学习好,深层目的也是为了得到认同和肯定;成人之后,我们找工作、要挣钱,目的或是让父母省心和享福,或是得到同事、领导及周围人的肯定,甚至还会想着如果我挣到很多钱,就能帮得上七大姑八大姨,凡是与我有瓜葛的亲戚朋友,都可以帮他们实现梦想,而那些梦想无非还是帮他们实现买房子、上学、出国或其他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当我们结了婚,为人妻、为人夫及为人父母后,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又多了一条:让孩子吃得好、住得好、用得好,为未来打好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生活的姿态和生命的意义都需要依靠外在的肯定,如果脱离外在价值体系的支撑,我们就会沦落为别人眼中的“疯子”。

于是,每个人都为了迎合那些众多的、飘忽不定的、变化多端的外在标准和目的而拼命学习、努力工作,我们需要考虑的只剩下哪种知识或资质有利于我们的生存,有利于符合大众标准,有利于得到外在价值体系的肯定。

我们活着、学习、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忽然有24小时,我们发现自己像是上了发条并定时的闹钟一样,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别人需要什么或喜欢什么,我们就努力地朝着别人的期望努力,带着疲惫或不甘,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我们一切的作为似乎都是为了别人。其实,我们所谓的“为别人而活”往往是假象,真相是我们一直在企图从别人的认同和肯定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为了别人而努力”的背后隐藏着我们“获得他人认同或肯定”的强烈企图。

然而,这个需要“认同和肯定”的“我”并非真实的我,而是一种错觉,错觉本身和错觉以为的内容就是我们的“自我”。

“自我”只是错觉,它并没有真实的存在。尽管如此,这种错觉却万分确定地以为自己存在,并不断地去证明。“自我”的错觉那么深,以致我们忘记了自己。

我们忘记了真正的自己,然而我们并不觉得有何不妥。我们以为真正的自己就在别人的嘴里、眼神里及我们所拥有的丰富和繁华中。我们遗忘自己已经很久了,我们偏离方向已经很久了,以至于活在别人眼里的那个被恐惧占据的“自我”成了主人,以至于我们都为了那个“自我”而活,为别人活着与为“自我”活着已经成为一体。

我们为了父母、为了社会的标准,不断地一层一层地放下自己。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好的,会回购!

2017-11-17 22:37:15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