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数字眩晕:网络是有史以来最骇人听闻的间谍机图书
人气:53

数字眩晕:网络是有史以来最骇人听闻的间谍机

这本新作所反映的问题,被奥巴马总统巧妙用于和罗姆尼的竞争对决中,并绝地逢生、意外获胜。

内容简介

我们栖居于信息之中。实际上,我们已成为了"信息"。

从日常生活来说,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和损坏。害人的不仅是"网瘾",吞噬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自由;而最可怕的,是我们放置在博客、微博、信息、BBS中的各式隐私,以及我们的上网记录。这些信息可以被检索、被"人肉"、被拼接、被利用……

从法律角度讲,网民的一切隐私,都在被各类机构和个人,以各种方式谋取利益。而且,互联网也成了人们存在的"证据",不仅申请大学、求职招聘时,学校或雇主会悄悄浏览应聘者曾经在网上做过什么;一个人想攻击他的对手,也往往从网络下手;甚至连美国FBI和中央情报局搜集情况,都发现再没有什么比互联网更便利、更高效、更准、更便宜的了!你知道自己有多么危险吗?

作者还认为,如果误用科技将对人类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当一知半解的业余者与受过训练的专家变得模糊难辨,让人开始质疑信息的可信度之际,真相将成为可买卖与包装的商品!

编辑推荐

1、 畅销书作家安德鲁?基恩新作,旧作《网民的狂欢》曾全球畅销,并在中国读者中反响巨大。这本新作所反映的问题,被奥巴马总统巧妙用于和罗姆尼的竞争对决中,并绝地逢生、意外获胜。

2、 本书的出版引发GOOGLE,苹果、三星、FACEBOOK、推特、雅虎、英特尔等世界巨型公司的愤怒,但却受到各国政要、文化名人、学者的好评。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正在将本书内容录制公开课,以呼吁能有更多公众关注互联网安全、商机和道德问题!

3、互联网正在毁灭我们的价值观、判断力、创造力和美好生活。你的时间变得零散,你的生活变得缥缈。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正在融合,如何利用互联网得到商机、财机、幸福,并且安安全全?本书指导你!

4、上网成瘾,隐私大贩卖,身心大暴露,由此引发世界性关注的问题。在中国,从芙蓉姐姐、木子美到鸟叔,网络一直在造星!艳照门、X美美、重庆雷神,网络一直在爆炸!如果你玩网络,也许下一个炸雷就会响在你的头上!本书教你如何应对!

作者简介

安德鲁·基恩(Andrew Keen),畅销书作家、著名互联网问题研究专家。出生于英国,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肯乔威特,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曾任教于塔夫茨大学、美国东北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主持福克斯新闻、CNN国际、BBC晚间新闻等,在《伦敦独立报》专栏等。安德鲁·基恩早年对互联网充满热情和好感,上世纪90年代在硅谷"新淘金"风潮中,他是互联网经济的"弄潮儿",是网络技术的忠实追随着,不仅自己建有网站,还获得英特尔和SAP公司的资助。但后来在多次参加硅谷网络界人士聚会后,他改变了自己对互联网的认识,成为"`.com`的变节者"。曾著有《网民的狂欢》,被誉为"反思互联网及时人"。在本书《数字眩晕》中,他进一步反思互联网引发的各类经济、社会、道德、法律等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要的关注。

目录

中文版序:致中国读者朋友

引 言 超级知名度

第1章 互联网是一座"监察室"

第2章 公开隐私是危险行为

第3章 知名度是个陷阱

第4章 数字眩晕

第5章 盲目的社交狂欢

第6章 隐私用来大展览

第7章 越暴露,越惶恐

第8章 2011年最深刻画面

结论 我们是谁?

注释

在线预览

1、网络能让名人"公众化",也能让公众"名人化"。社交网络中的每个人,都热衷于暴露自己——个人信息、位置、品味、日常生活点点滴滴。人们的隐私成为集体网络的牺牲品、生产资料和商品。只是,在超级知名度的背后,我们赢得了什么?声望、财富、分裂,还是牺牲、危险?

2、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曾经说,互联网是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间谍机器。因为有这么多人居然愿意公开他们的住址、宗教信仰和政治观念、按字母排序排列的朋友名单、个人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成百张自己的照片,甚至时时刻刻更新他们正在做的事情。研究人员称,"人们以及社会关系、姓名、住址、位置、通信以及亲属成员等最的数据库,全都存放在美国境内,随时供美国情报机构获取。"

3、公开隐私是危险行为!每个不雅视频、每张亲密照片以及每封不得体邮件都可以轻易被追查到来源——无论是否出于事主的意愿。这种智能令公共领域变得比以往更为公开,有时还迫使私生活暴露于公众眼前。但透明化不一定能给诚实之人带来回报。实际情况是,社交媒体的开放式架构经常会鼓励那些不诚实的人去破坏无辜人士的名誉。也有时候,我们会在不知情的时候,将我们的热情(如关注、参与)、感情(如爱、牵挂、同情或者憎恨)、正义感(如维护"受害者"利益)很可能投向了错误的对象。,叙利亚女同性恋博客作者阿米娜?阿拉夫(Amina Araf)在2011 年反抗叙利亚社会党的革命中受到关押。1.4 万Facebook 用户参加了一项要求释放阿拉夫的运动。的问题是阿拉夫最终被证实造假。"她"实际上是汤姆?麦克马斯特,一位生活在苏格兰并且从未蹲过叙利亚监狱的失意作家"更多的分享将带来更美好的世界"经不起推敲,各国各界的政要、企业家、文化名人、草根精英,都在顾虑网络隐私问题。

4、知名度是个陷阱!网络时代是"充斥着无休止病毒性骚动以及实时社会流行病的时代"。美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发现,新增离婚案中有20% 源于微博上的不恰当对话。而我们信任的那些网站、社交平台,基本上不可能会太过谨慎地对待隐私,因为用户是他们可以出售的资产。"它也在收集我们的个人数据——我们的近况、我们宝宝的照片、我们没完没了的生日祝福——并随时准备好将这些数据捆绑出售。"

5、知名度通常会成为最血腥、最悲剧的陷阱。莫洛佐夫法则的触角也开始延伸到犯罪集团;他们通过威胁甚至处决社交媒体用户来警告那些告密行为。例如,在一些极保守当地政客希

望禁止使用Twitter 的墨西哥,黑帮正对那些利用社交媒体来公开指责贩卖活动的网民实施报复。根据CNN 对墨西哥杀戮事件的报告,"一位妇女被捆住手脚并剖腹;她的肠子从腹部三个较深的切口处流出。凶手剥去她的衣物,并将其挂在边

境城市新拉雷多的一座桥上。挂在她旁边的是一位浑身是血的男性;他右肩的伤口深可见骨。"尸体旁边还放了一块牌子,上

面写道:"这就是在互联网上乱发帖子的下场。你们好小心点,

我要来灭你们了。"

6、通过互联网,我们培养出千里之外的信任以及近在咫尺的不信任。网络空间开放之后,人类正在经历史上最深刻的变化。在虚拟世界,我们栖居于上,我们已成为了信息。思想被表达,肉体成为字句。"这实在太诡异了。"工作、家庭,以及我们的心灵,都陷入盲动……7、马克思曾言:历史不断重演,始而是悲剧,继则为闹剧。现在,我们借助互联网,将最隐秘的事彻底地展示在公众网络的镜头之前;尊重、爱、友谊与信任,成为社会最稀少以及最珍贵的财富;全球超级节点与其无数见面不相识的网友之间呈现眩晕关系——愈来愈眩的数字眩晕。8、我们与街坊四邻脱离、从不来往,却有着数以万计的素未谋面也绝不会谋面的"朋友"。人人都能通过网络终端窥视到其他人在干什么,人人都生活于众目睽睽之下, 又会怎么样呢? 继续异化下去,我们还是人类吗?也许有24小时,我们不再希望自己全部信息——我们的图像、我们的所在地、我们的24小时三餐、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旅行计划、我们孩子的照片——公布于众、供陌生人参观。9、《纽约时报》媒体人凯勒写道,他允许13 岁的女儿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结果,"几个小时后,她就结交了171 名好友。感觉好像给了她一管兴奋剂似的。"我们到底应该拥有多少朋友呢?我们的友谊数目是否有个较大限值呢?研究发现,我们只能记住150名个体,或者说只能了解150 人的群体关系。这是我们最理想的社交圈规模。10、在互联网社交的大暴露主义时代,我们一直置身于摄像头前自我暴露、被他人窥视,我们渐渐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也自然丧失了自我保持的能力,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信息之中。实际上,我们已成为了信息。思想被表达,肉体成为字句。"这实在太诡异了。"工作、家庭,以及我们的心灵,都陷入盲动……

7、马克思曾言:历史不断重演,始而是悲剧,继则为闹剧。现在,我们借助互联网,将最隐秘的事彻底地展示在公众网络的镜头之前;尊重、爱、友谊与信任,成为社会最稀少以及最珍贵的财富;全球超级节点与其无数见面不相识的网友之间呈现眩晕关系——愈来愈眩的数字眩晕。8、我们与街坊四邻脱离、从不来往,却有着数以万计的素未谋面也绝不会谋面的"朋友"。人人都能通过网络终端窥视到其他人在干什么,人人都生活于众目睽睽之下, 又会怎么样呢? 继续异化下去,我们还是人类吗?也许有24小时,我们不再希望自己全部信息——我们的图像、我们的所在地、我们的24小时三餐、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旅行计划、我们孩子的照片——公布于众、供陌生人参观。9、《纽约时报》媒体人凯勒写道,他允许13 岁的女儿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结果,"几个小时后,她就结交了171 名好友。感觉好像给了她一管兴奋剂似的。"我们到底应该拥有多少朋友呢?我们的友谊数目是否有个较大限值呢?研究发现,我们只能记住150名个体,或者说只能了解150 人的群体关系。这是我们最理想的社交圈规模。10、在互联网社交的大暴露主义时代,我们一直置身于摄像头前自我暴露、被他人窥视,我们渐渐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也自然丧失了自我保持的能力,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媒体评论

安德鲁·基恩的新作《数字眩晕》对我们这个时代意义非比寻常。这部作品让我们反思,从1960年代的"情爱大集会"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地更好地生活,既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因互联网泄密或者"人肉搜索"引发的各类事件、案件,在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各国的法律和道德都应该做出反应了。奥巴马总统之所以能够连任成功,也和他在社交安全方面的努力有关。——美国《纽约时报》

这本书是继思想家边沁、密尔等关于"何为幸福"的争议之后的在当代的深入讨论,也是希区柯克电影《眩晕》主题在现实中的反映。也是继《网民的狂欢》之后,基恩先生更加深入地反思一种社会普遍现象:人们利用互联网谋利,同时也利用互联网伤害别人、伤害自己。互联网让地球喧嚣不已,我们越来越浮躁了。书中讲了许多片断,有关牛津大学,还提到《国王的演讲》乔治七世的往事。这本书像小说一样有趣。——英国《泰晤士报》

嗨,嗨/ 我在一个叫眩晕的地方/ 只愿我不曾懂这个地方——U2 乐队专辑同名歌曲《眩晕》

有一次她问我是不是记者或作家。我告诉她哪一个都不算对。她又问,那我到底在写什么。我的回答是,连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但我越来越肯定的是,它有可能会是一本犯罪小说。——选自温弗雷德·格奥尔格·泽巴尔德《眩晕》

做完这一件事,我就可以摆脱过去了……人并不是经常可以得到第二次机会的。我不要再神魂颠倒了。你就是我的第二次机会,朱迪,你就是我的第二次机会。——选自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电影《眩晕》(又译《迷魂记》)

如果你喜欢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桑德尔主讲),你就会喜欢这本书。它讨论了一个社会,什么是公平、公开、自由和幸福。—哈佛大学校刊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阿暮暮**的评论:

不错

2013-01-14 19:27:56
来自jeffrey**的评论:

网络眩晕,间谍的最新战场

2013-01-17 00:10:09
来自henniub**的评论:

不错

2013-02-16 10:48:20
来自liuhot**的评论:

感觉还行

2013-03-05 21:18:22
来自mrbig55**的评论:

不错的书籍,等优惠了再入手

2013-03-18 21:01:33
来自小菲子**的评论:

就是价格高了点

2013-03-20 21:54: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外国书还带看外文,

2013-03-22 09:27:53
来自DELXFE**的评论:

书很好,很实用。个人感觉不错。

2013-06-09 09:49:04
来自hhnick**的评论:

没怎么看明白

2013-06-29 15:36: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3-08-19 11:47: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3-12-03 09:08: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还可以

2014-01-01 20:03:29
来自sorrow**的评论:

挺好的,十分推荐,很赞!

2014-03-10 21:42:54
来自读为乐**的评论:

很有启发意义,有些东西真是有些骇人听闻的味道

2013-03-05 14:06:04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