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基因与环境那个力量更强?天才拥有的细胞类型,我们其他人也拥有。一旦有人花费一万小时进行精深练习,任何人都可能获得技能!
熟练掌握技能的正确练习方法是什么?《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帮助你破解才能密码,为你诠释精深练习的三大秘诀!
美国的儿童知道:如果不成功,那就再试一试;德国的孩子受到这样的教育:如果想变聪明,请犯错。这些谚语说得对,但是他们背后得原因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犯错不是罪,而是信息,那些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无法发展他们的才能。
我们如何在一万小时的历程中坚持下来?《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带领你看到人们的情感、个性与激情的力量,帮助你寻找激发与维持激情的钥匙。
全新诠释天才的“一万小时法则”。大声告诉你:“了解异类还不够,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异类!”
作者将拜访世界上成功的足球运动员、银行劫匪、小提琴手、战斗机飞行员、艺术家、滑板爱好者,见证“一万小时法则”规则的运作。
作者将访问各类科学家、教练、老师、人才研究专家,揭示技能学习过程的新秘密。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颠覆巨献,推翻你对天才的一切想象。《异类》背后的天才理论,为你打通通往异类的每个环节!
(美)丹尼尔科伊尔
畅销书作家,美国秀的运动书籍作家之一,致力于研究运动界中英雄与奇才的学习方法与成功经历,喜爱探索天才的秘密。
其著作《兰斯阿姆斯特朗的战争》(Lance Armstrong's War)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纪实作品《硬球》(Hardball:A Season in the Projects),记录了一群孩子的棒球竞技旅程,成为好莱坞票房影片《临时教练》剧本原型。
担任《户外》(Outside)杂志特约编辑,曾两次入围美国杂志奖候选名单。
中文版序 Ⅰ
前言 Ⅴ
及时部分 精深
01 冒牌哈佛 3
莫斯科一个简陋的网球场,巴西圣保罗足球场,达拉斯的一个录音棚,一家破败的音乐学院,加勒比海上一个为棒球疯狂的小岛国,它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其赢得了“冒牌哈佛”的称号。
02 才能细胞 21
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要经过一万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网球女运动员的体力巅峰在17岁,所以她们应该从7岁开始;男运动员的巅峰来得较晚,所以9岁也行。
03 天降人才 41
大部分有关人才的故事都惊人的雷同:一个孩子从天而降,没有预警,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平静。这个孩子在绘画或数学或棒球或物理方面拥有神奇的天赋,他凭着自己的才华,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以及身边的人们。
04 三大秘技 61
看见邻街那个傻孩子突然成了著名摇滚乐队的主吉他手,讶异的同时还有点隐隐作痛。“这才华究竟是哪里冒出来的?”
第二部分 激情
05 信号 79
我问那些表现出天赋的人,他们对小提琴、唱歌、足球、数学的激情从何而来,大部分人都感到这个问题有点莫名其妙,仿佛我在问他们何时学会了呼吸一样?他们普遍的反应是耸耸肩说:“不知道啊,我一直就这样。”
06 疯狂的海岛 101
说服守财奴打开金库是一回事,而说服他每一年每24小时都大肆铺张吃烤鹅,这又是另一回事。激情迸发之后,库拉索岛非常偶然地成为了天然的个案。
07 点燃明灯 121
两位失意的“X一代”冒出了一个反常的想法:不再与教育系统抗衡,而是打算开办一所自己的学校。他俩将这个项目命名为“KIPP——知识就是力量计划”。
第三部分 伯乐
08 伯乐的武器 139
他们记录了2 326次不同的教学行为,并加以编码。其中仅6.9%是表扬,只有6.6%是表达不满;而75%是纯粹的信息:该怎么做,怎么做,何时强化。
09 伯乐的一万小时 155
“由我告诉他们方法,或者由他们自己搞清楚,如果可以选择,我每次都选择第二个。你应该培养孩子成为独立的思想家,问题解决者。看在老天的分上,我可不想天天盯着他们。你不能永远养着他们,重要的是,他们得自己解决问题。”
10 伯乐的赌注 171
伟大的教练就像美国航天局的工程师,呕心沥血地培育人才,当火箭起飞时,自己却留在原地仰望。但是事情也有例外,整件事的起因是一个价值6000万美元的选择。
后记 一万小时的世界 179
译者后记 191
秘技及时式:组块化
我们已经理解精深练习就是构建神经回路,并使之裹上绝缘体。但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怎么知道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呢?
精深练习有点像在一间不熟悉的黑屋子里摸索。起步很慢,常常会撞到家具;人们需要停下思考,再重新开始。整个过程动作缓慢,还有点痛苦。你在这个房间里摸索了一遍又一遍,犯了很多错误,每次都会更深入一点,在大脑中画出房间的地图,直到能够在里面无障碍地快速走动。
多数人在本能地进行这种练习。在学习技能过程中放慢脚步,把它分解成一个个的元素是非常普遍的。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从家长和教练那里听到了不下上亿次,来来回回总是老调子“别急,一步一步来”。但是在访问人才温床之前,我不知道这样简单的一个策略竟然是如此有效。在我访问的人才温床里,这个策略被分成三步。及时步,技能学习者整体了解一项任务——一个大组块,巨大的回路。第二步,尽可能把它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第三步,花时间用慢动作练习,再加速,以了解其内在的结构。下面我们将一步步介绍这个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整体吸收 指花时间观察或倾听你想学的技能,比如一首曲子、一个动作,而且这项技能是以连贯的实体形式出现。这一过程基本上相当于在脑中把技能具象化。
“我们生来就在模仿中学习。”模仿可以是无意识中进行的。我在加州遇见了一位 8 岁的网球选手,名叫卡罗琳 谢,她是美国该年龄段排名较高的球手之一。谢参加了一场网球神童比赛,一切都很普通,除了她不用该年龄段球手惯常的双手反手击球,而是用单手反手击球,动作酷似天王费德勒。不只有点像,而是一模一样,还有费德勒的代表动作——如斗牛士般在结束时低头致意。
我问她怎么学会那种手法的。“我不知道,”她说,“我就是学会了。”我向她的教练请教:他也不知道。后来卡罗琳的母亲李平提到,她们家每个人都是费德勒的粉丝;观看了几乎所有他的比赛录像。特别是卡罗琳,一有空就看。可以说,年纪轻轻就看过几万次费德勒如何反手击球。看多了之后,无意识中她就领会了这个动作的精髓。
另一个例子是雷 赖蒙堂(LayLaMontagne),他是缅因州刘易斯顿一家鞋厂的工人。22 岁那年,他突发奇想,认为自己应该做一名歌手兼作曲家。赖蒙堂没有接触过多少音乐方面的知识,也没有钱,于是他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学习方法:买回了数十盘唱片专辑,有斯蒂芬 斯蒂尔斯(StephenStills)、奥蒂斯 雷丁(OtisRedding)、艾尔 格林(Al Green)、伊塔 詹姆斯(EttaJames)、雷 查尔斯(RayCharles),然后闭关练习。两年内,他每天都花几个小时练习跟唱。朋友们以为他已经离开了小镇;邻居则以为他要不是疯了,要不就是把自己锁在了一个音乐时间机器里──一定意义上说,他确实将自己锁进了音乐时间机器。“我知道自己唱得不对,就一遍又一遍地唱,喉咙一直是哑的。”赖蒙堂说,“我练了很久,终于知道了怎么用腹部唱歌。”8 年后,赖蒙堂的及时张专辑卖了近 50 万张。主要卖点就是他那充满感情的嗓音。《滚石》杂志评价说,他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教堂里的赞美诗,而听众则误认为那是奥蒂斯 雷丁和艾尔 格林的声音。大家都认同,赖蒙堂的声音得天独厚。但真正得天独厚的,也许是他塑造那种声线的练习方法。
最富有成效的模仿来自莫斯科斯巴达网球俱乐部。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垃圾场里,人才如火山爆发:库尔尼科娃,萨芬,米斯金娜,德门蒂耶娃,萨芬娜,尤兹尼和图萨诺夫——总而言之,2005 年至2007 年之间排名前 20 位的女选手比整个美国都多,男队中一半选手赢了 2006 年戴维斯杯网球赛。对于只有一个室内场地的俱乐部来说,战绩不错吧!我在 2007 年 12 月前往访问之际,觉得该俱乐部像极了电影《疯狂的麦克斯》中的场景:简陋的棚屋,油光闪闪的泥水坑,四周的森林里有许多大狗,它们饥肠辘辘,动作敏捷,令人生畏。走近一些,我可以透过朦胧的塑料布看见有身影在动,却没听到网球拍触球时特有的那种呼呼的响声。进去后我发现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在挥拍,但是没有球。
斯巴达的人们称之为“模拟击球”(imitatsi-ya)——一起用慢动作迎击想象中的网球。斯巴达的所有球员,从最年轻的球员到职业球员,都要进行这项练习。他们的教练今年 77 岁,是一位脸上洋溢着笑容,饱经沧桑的女子,名叫拉里莎 普列阿布拉仁斯卡娅(LarisaPreobrazhenskaya)。她漫步于训练场上,把住球员们的臂膀,带着这些纤细的手臂缓慢地击球。拉里莎不时地打断他们的练习动作,让他们放慢速度,一次又一次重复那个动作。
重点是技巧。这是拉里莎实施的铁腕政策:她的学生在头 3 年的训练时间内都不许参加任何锦标赛。我无法想象这项原则可以在美国父母那里通过,可是没有一位俄罗斯家长产生丝毫的质疑。“技巧就是一切,”拉里莎后来告诉我。“没有掌握技术就开始比赛,那是大错误。很大很大的错误!”
拆分组块 在我访问过的人才温床中,纽约北部的草山音乐学校(MeadowmountSchoolofMusic)好地展示了这一过程。草山距曼哈顿北部 5 小时车程,位于阿迪朗达克山的一片绿色草坪上。创始人是著名的小提琴老师伊凡 加拉米安(IvanGala-mian)。他选址于此的原因,也正是纽约州大部分监狱建造与此的原因:这里地处偏僻,房价低廉,并且极其平静(加拉米安一开始安营在伊丽莎白镇附近,但他觉得当地的女孩过于美丽,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他和当地一位女孩结婚,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
学校原来由几间小木屋和一所老房子组成,没有水电,不通电视和电话。自那以后,也没有多大变化。整个场地虽然可爱,却非常简朴:学生睡在艰苦的宿舍里,单人练习室摇摇欲坠,用树桩和煤渣砖支撑着,有时候还要用到从附近汽车里拿的千斤顶。然而,草山由于校友们(马友友,祖克曼,约夏 贝尔以及帕尔曼)的传
奇故事而变得令人向往。其核心可以被看成一个简单的等式,事实上这已经成了学校的理念,即:大多数学生会在七周之内达到一年的训练效果,学习速度提高约 5 倍。学生们虽然都非常清楚学习效率提高了,但对此的理解却不尽清晰。
“ 天 啊, 那 女 孩 真 叫 一 个 绝!”16 岁 的 大 卫 拉 莫 斯(DavidRamos)指着蒂娜 陈说。这位中国学生最近在草山夜间音乐会上演奏了一曲科恩戈尔德小提琴协奏曲。拉莫斯的声音突然放低,变成了窃窃私语。“她说她学了三个星期——但别人告诉我,她实际上只练了两个星期。”
类似的战绩在草山司空见惯,部分原因是教师采取了分解到的训练方法。学生们把每小节的乐谱剪成长条状,塞进信封里,然后随机抽出。接着他们把那些纸条上的乐谱通过改变节奏拆解成更小的片段。比如,他们在演奏有难度的章节时会放慢节奏(马蹄声音——哒 - 哒,哒 - 哒)。这种方式要求乐手迅速把两个音符连结成调,然后在下面两个音符连结之前填上剩余的节奏。
放慢练习 在草山,刺耳的爆音会被拉长为鲸鱼般的叫声。有位教师的经验法则是,如果路人辨认出了练习的曲子,那么他的练习方法就不正确。音乐训练营的主任欧文 卡尔曼(OwenCarman)上课时,会花上 3 个小时仅仅教一页乐谱。新来的学生说,他们的练习速度比以前慢了 3 至 5 倍。但是等练完之后,他们已经能够地演奏这一页的曲子了;不然,要想获得显著进步需要一个星期,甚至两个星期的浅层练习。
为什么放慢节奏如此有效呢?首先,放慢练习节奏使你更加关注错误,每一次都提高了度——而对于髓鞘质的生长而言,就是一切。正如橄榄球教练汤姆 马丁内斯(TomMartinez)常说的,“不在于你能多快完成,而在于慢下来之后你能否做正确。”第二,放慢练习给了练习者更重要的东西:技能的形状和节奏。
我在草山遇到了一位 14 岁的大提琴手,名叫约翰 克劳福德(JohnCrawford),他跟我讨论精深练习是什么,他的解释是我听过的最有用的描述之一。他正独自待在一个破旧的车库,那里有一项休闲活动,是学校允许的为数不多的活动之一——一张破旧的乒乓球桌。克劳福德谈到了在草山体会到的飞速进步,他称之为“入门”。
他说:“去年,我花了几乎整整 7 周的时间入门,开始像点样子了。今年我能感觉到这已经发生了。就是这么回事。”
我们开始对打;约翰跟着球的节奏继续说。
“当我入门后,每个音符都是有意义的。感觉就像在盖房子。这块砖砌这里,那块垒那里,连接起来就成了墙基。然后开始垒墙,连接那些墙。接着是屋顶,然后粉刷。运气好的话,房子就搭成了。”
我们打了一场比赛。有一段时间比分不相上下,然后我以 20 比 17 经验丰富,约翰以五记直杀赢得这场比赛。
“我能说什么呢?”他耸耸肩,表示抱歉,“也许我造这所房子的本领也提高了。”
……
我敢保障,在2009年,甚至之后,你都不会再读到比这本书更有用、更重要的作品了。
汤姆彼得斯
《追求》作者
人们都想“变得更好”,丹尼尔科伊尔深入挖掘了这种贪婪的核心。书中罗列了大量鲜活的生活实例,这是一次令人惊叹的阅读之旅。
阿波罗
冬奥会金牌得主
这本书很好地解剖了天才们付出的努力,也很好地打消了那些不肯努力又每天抱怨不休的人的借口
能不能对书尊重一点??一个薄薄的塑料袋也叫包装???
解读天才,让大家更加了解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坚韧
很有用的知识,天才无捷径可走。好好积累,方得道~
挺不错的,豁然开朗,值得一看,精深练习×10000+激情等于自动化
纯粹是被书名吸引,粗看了一遍,内容一般(想细看却看不下去)不用特意购买这本书,因为介绍和目录就是这本的精髓。哈哈哈!!!
比我想象的要薄,其实我是打算当鸡汤看的,最起码,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鸡汤
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次量才能站在这个领域的最高峰
时下很多人坚持的能够奏效的方法,希望我也能从中受益。期待中
物流,服务都不错。书也不错,一个人若想有一门技能必需达到1万小时的训练。
任何事情,只要你坚持10000小时,你最的都会比普通人好。
这本书激发了我的斗志,任何天才的行为和表象,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
老公点名要买的书,看完之后就知道天才都是怎样炼成的了——每天的坚持练习无比重要,当然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哈
精深锻炼+10000小时,知识矩阵,都是不错的好方法及知识点,强烈推荐!
一万小时的积累,练就技能的娴熟。俗话说的勤能补掘,熟能生巧,没有免费的午餐。
书中介绍的法则,通过作者亲自对世界各地人才的温床中各类人才成长过程的考察,以及各类专家的经验总结,让人充分信服这个造就天才激动人心的秘密: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 而这个看似严肃的话题,作者写得却非常生动,在阅读过程中除了感到成为天才的那份激动外,不时被一些小幽默逗乐,让人读来趣味盎然。真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他的生日恰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忌日。他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一教席曾由艾萨克·牛顿所任)。他广被推崇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书中说所有你认为他是某个领域的天才的人,那都是通过他不断的联系再联系,花了一万个小时在这件事情上面,他就变成了这个领域的天才。很鼓舞人心,看完像是喝了一大碗的鸡血,仿佛干劲满满。虽然心中有一个小声音质疑说真的所有人都可以练成他自己想要的那种天才吗?但是没关系,依然觉得干劲十足。
看来我还要买一本如何让自己坚持一万小时的书了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希望自己也能沉下心来好好学习,加油!!我一定可以的!!在当当买书已经成为生活习惯了,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大促活动!
一口气看完了,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是很好,打破了很多自己原来的想法,也在书中找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没有找到的方法,我想2017年,我会更加懂得犯错的珍贵性,也会一直牢记髓鞘质的原理,感谢作者
一万小时定理说的非常有道理,学习任何技能都要练习加练习
一万小时定律在于刻意练习,练习是痛苦的,没有掌握要领的人是不会成为专才的。如何理解,看你自身理解能力在哪里。得到什么启发,也是你自身的问题,这本书对于现在的而言很不错。
整本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想要在某个领域成为世界上的佼佼者,要花一万小时,即每天三个小时共计十年
天才都是培养出来的!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激情和伯乐,你也可以成为天才!从现在开始努力吧,付出了总会有收获!
一万小时的天才理论,如何成为人人向往的天才,让自己进入天才行列,积累和经验固然重要,方法确实一个捷径。学习其中的奥秘,然我们都成为掌握自己可控技能的天才吧。
这本书挺不错,一万小时天才法则给我们带来启示
很一般,整本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想要在某个领域成为世界上的佼佼者,要花一万小时,即每天三个小时共计十年。理论很简单,书中列举的事例比较多,但有的事例太过绝对,作者认为天赋并不重要,勤奋和努力更重要。那爱因斯坦咋滴没成音乐家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