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本书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细胞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发育、生态环境、分类进化以及微生物在农业、工业、医药、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等。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教材的系统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精简内容,尽可能减少与其他课程如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的内容重复.将基础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相结合,理论与科研生产实践、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本书可用作普通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微生物领域的科研、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及时章绪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三、微生物学的范畴
四、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五、微生物的特点
六、微生物与我们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及时节细菌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的形态、排列和大小
二、细胞的构造
三、细菌的繁殖
四、细菌的群体形态
五、细菌与疾病
第二节放线菌
一、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二、放线菌的繁殖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第三节蓝细菌
一、蓝细菌的形态结构
二、蓝细菌的繁殖
第四节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支原体
二、立克次体
三、衣原体
四、螺旋体
五、黏细菌
第五节古菌
一、古菌的细胞结构
二、古菌的主要类群
三、古菌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特征比较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及时节真核微生物细胞的构造
一、真菌的细胞构造
二、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比较
第二节酵母菌
一、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
二、酵母菌的细胞构造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第三节霉菌
一、霉菌的菌丝
二、霉菌的繁殖方式
三、霉菌的菌落特征
四、常见的霉菌
第四节蕈菌
一、菌体结构
二、形态特征
第五节黏菌
一、概述
二、黏菌的生活史
三、黏菌的形态特征
四、黏菌的主要类群及其代表种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及时节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二、病毒的分类
三、细菌的病毒——噬菌体
四、植物病毒
五、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六、昆虫病毒
第二节亚病毒
一、类病毒
二、拟病毒
三、朊病毒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
及时节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所需营养物质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二、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二节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一、吞噬作用
二、渗透吸收作用
第三节培养基
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二、培养基的种类及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及时节能量代谢
一、ATP的结构
二、ATP产生方式
三、生物氧化
四、能量利用和储存
第二节分解代谢
一、葡萄糖的分解及丙酮酸的生成
二、丙酮酸代谢的多样性
三、其他有机物的分解
第三节合成代谢
一、自养微生物CO的固定
二、生物固氮
三、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四、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及时节测定生长繁殖和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一、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二、纯培养的定义及分离方法
第二节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一、营养物质
二、温度
三、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
四、氢离子浓度
五、水分和渗透压
第三节微生物的生长
一、微生物的个体生长
二、细菌的群体生长
三、丝状真菌的群体生长
四、细菌的二次生长、同步生长和连续培养
第四节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一、好氧培养方法
二、厌氧菌的培养
第五节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一、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
二、控制微生物的化学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
及时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个经典实验
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
三、DNA的结构
四、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一、基因突变
二、突变与育种
第三节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二、真菌的基因重组
第四节重组DNA技术
一、目的基因的克隆
二、重组体的筛选
三、DNA的人工合成和扩增
四、基因的定位诱变
第五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二、菌种的保藏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及时节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二、微生物的命名
第二节微生物分类鉴定方法
一、形态特征
二、生理生化反应
三、血清学反应
四、噬菌体分型
五、细胞化学成分组成
六、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七、各种分类方法联合应用
第三节微生物分类系统介绍
一、细菌分类和伯杰氏手册
二、安?贝氏真菌学词典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
及时节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一、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二、微生物与高等动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土壤微生物学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一、土壤微生物
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三节水体微生物学与污水污物处理
一、水体中的微生物
二、污水污物的微生物处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传染与免疫
及时节传染
一、微生物侵染宿主
二、微生物的病原特性
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
一、表皮和屏障结构
二、嗜菌作用
三、炎症反应
四、抗菌物质
第三节特异性免疫
一、抗原
二、抗体
三、细胞介导的免疫
四、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应用微生物
及时节食品微生物
一、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及食品保藏
二、应用微生物生产食品
第二节工业微生物
一、发酵技术
二、主要发酵工业产品
第三节农业微生物
一、微生物肥料
二、微生物农药
三、微生物饲料
四、食用菌
第四节微生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一、生理活性物质
二、微生物与能源开发
三、微生物冶金
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微生物学大事记
附录2微生物学研究获得的诺贝尔奖
附录3常见微生物学名及其读音
一、微生物学名的发音
二、常见微生物学名及读音
附录《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版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