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做了颇为细致的梳理,试图描绘出一幅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进化综合理论与分子进化中立理论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对待达尔文之后进化学发展史观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19世纪后半叶两位著名学者魏斯曼和海克尔对进化理论发展的贡献;1880年代末到1920年代,达尔文主义被逼入低谷;1930年代到1960年代末,综合理论形成并发展到隆盛时期;1960年代末,分子进化中立理论兴起;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进化学迈入后基因组时代的新阶段;有关人类起源问题。
《进化着的进化学——达尔文之后的发展》尽力收罗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介绍进化学各发展阶段相关学者的重要贡献,试图对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做一细致梳理,从而描绘出一幅较为清晰的进化理论的发展脉络。
庚镇城:曾任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副所长、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进化与行为遗传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天体地球生命和人类的起源》(生命起源部分)、《谈谈遗传工程》、《生命本质的探索》、《达尔文新考》、《李森科时代前俄罗斯遗传学者的成就》;译著有《生命起源的化学基础》、《通俗优生遗传学》、《孟德尔的生涯及业绩》、《摩尔根传》、《果蝇实验手册》。
第1章两派学者进化史观的差异 1
1.1辛普森:达尔文以后的进化研究 3
1.2木村资生:从拉马克到中立学说 6
第2章19世纪达尔文后的两位伟大进化论学者 19
2.1对魏斯曼和海克尔具有影响的19世纪思潮 19
2.1.1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确立 19
2.1.2自然神论和因果联系决定论 19
2.2成就魏斯曼和海克尔的科学背景 23
2.2.1细胞学取得的成果 23
2.2.2胚胎学取得的成果 25
2.2.3古生物学状况:特创论当道 27
2.2.4遗传学状况:混合遗传观念主导 27
2.3魏斯曼 28
2.3.1魏斯曼关于遗传问题的见解 30
2.3.2魏斯曼《生殖质说——一种遗传理论》的序言 32
2.3.3魏斯曼的生殖质假说 36
2.3.4魏斯曼的进化思想 37
2.4海克尔 38
2.4.1海克尔其人 38
2.4.2海克尔绘制出及时个“生物进化系统树” 39
2.4.3海克尔系统树中的“缺失的环节” 41
2.4.4海克尔认为全部生物最早的共同祖先是Monera 42
2.4.5原虫说 45
2.4.6海克尔的“原虫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价值 46
2.4.7海克尔的重演说 47
2.4.8一元论哲学的倡导者 50
第3章达尔文主义的低谷时期 53
3.1新拉马克主义 53
3.2定向进化理论 54
3.3德弗里斯的突变论 55
3.4生物统计学派与孟德尔学派的论争 57
第4章进化的综合理论 59
4.1进化的综合理论的主要特点 59
4.2进化的综合理论有两个发源地 60
4.3数理群体遗传学(或称群体遗传学) 61
4.4进化遗传学 66
4.4.1突变类型的概念 67
4.4.2基因突变 67
4.4.3基因重组 68
4.4.4染色体畸变 68
4.4.5碱基置换 70
4.4.6插入与缺失 72
4.4.7基因组重复 74
4.4.8基因作用的多效性 75
4.4.9突变与生存率关系的相对性 76
4.5遗传多样性 76
4.5.1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76
4.5.2爱尔兰 76
4.5.3群体的命运视基因库的情况而定 77
4.5.4基因水平转移是增加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式 77
4.5.5物种的历史长短与遗传多样性的大小有关 77
4.5.6基因组分析技术的进步会发现许多异常多样性 79
4.5.7保持作物和家畜的遗传多样性 79
第5章生物多样性与分类学发展 80
5.1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源远流长 80
5.2古希腊、古罗马及我国的古代学者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81
5.3世界上及时个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的诞生,有力地推动了人们对物种多样性的认82
5.4分类学是人类最早认识物种多样性的学问,林耐的伟大贡献 83
5.4.1植物学和动物学由于林耐而到达了一种近似的完成 83
5.4.2《自然体系》是林耐最重要的著作 84
5.4.3林耐创立了二名法及人为分类体系 85
5.4.4林耐派遣其弟子奥斯贝克来中国采集 86
5.4.5林耐的先驱们 87
5.4.6林耐的世界观与历史唯物主义评价 88
5.4.7林耐的荣誉与晚年 89
5.5人为分类向自然分类的过渡 89
5.6分类学向系统分类学的转变 91
5.7迈尔与斯特宾斯 91
第6章物种与物种形成 93
6.1定义物种概念的困难 93
6.2生物学种概念 94
6.3综合理论学者们论物种概念 95
6.4对迈尔种定义的批评与质疑 96
6.5生殖隔离的起源 97
6.6生殖隔离机制的种类 98
6.6.1生殖前隔离 99
6.6.2交配后隔离 100
6.6.3特殊环境条件下,异种间的生殖隔离可以消除 101
6.7物种数目与物种分化的关系 101
6.8物种分化的样式 102
6.8.1物种分化的总样式 102
6.8.2物种分化的古典样式:异域性种分化 102
6.8.3同域性种分化 103
6.8.4邻域性种分化 105
6.8.5原域性种分化 105
第7章古生物学发展与辛普森的重大贡献 106
7.1对古生物的认识过程 106
7.1.1前古希腊时期及古希腊时期 106
7.1.2中世纪时期 107
7.1.3文艺复兴时期 107
7.1.417世纪到 18世纪初108
7.1.5布丰对化石的见解 108
7.2研究化石的学问与进化论同时登场,两者一开始就激烈冲突 109
7.2.1法国国立自然史博物馆的三位学者 109
7.2.2古生物学和地质学迎来发展的隆盛期 111
7.3在达尔文进化论启迪下一些古生物学家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113
7.4特创论古生物学家猛烈攻击达尔文学说 114
7.5描述古生物学为后来进化论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117
7.6新拉马克主义和定向进化理论兴起 117
7.7辛普森使古生物学成为进化综合理论的中坚力量 120
7.7.1辛普森其人 120
7.7.2辛普森通过马科动物研究,批判新拉马克主义和定向进化理论 121
第8章自然选择 127
8.1适应度 127
8.2正选择与负选择 128
8.3自然选择作用的三种方式 128
8.3.1稳定化选择 128
8.3.2方向性选择 129
8.3.3分裂化选择 130
第9章进化的规模 132
9.1小进化 133
9.2中进化 136
9.2.1夏威夷群岛上生息着非常多的果蝇种类 136
9.2.2夏威夷群岛形成的地质学背景 137
9.2.3唾腺染色体研究阐明了翅膀有图案果蝇的系统关系 138
9.2.4翅膀有图案的果蝇的种分化机制 140
9.3大进化 141
9.3.1突变与跳跃理论 141
9.3.2适应带转移与量子进化理论 141
9.3.3同源异形基因的突变与大进化 144
9.3.4生物大量灭绝 152
第10章分子进化的中立理论 154
10.1传统的进化综合理论受到严厉挑战 154
10.2分子进化序说(木村资生) 155
第11章中立理论的发展 168
11.1支持中立理论的证据 168
11.1.1分子进化速度的一定性 168
11.1.2置换速度依功能的重要程度而有所差异 168
11.1.3较之非同义置换,同义置换的速度大 169
11.1.4不具有功能的DNA区域进化速度快 169
11.2中立理论及大致中立理论的发展 169
第12章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进化学步入新时代 176
12.1基因组概念的由来与演变 176
12.2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技术前提 176
12.3人类基因组计划酝酿经过 177
12.4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及重要成果 178
12.5人基因组的特征 179
12.5.1具有蛋白质信息的基因数意外地少 179
12.5.2在人的基因组中看到有细菌基因存在 179
12.5.3在人的基因组中还有转座子基因 180
12.5.4在人的基因组中有大量重复DNA序列 180
12.5.5单核苷酸多态性 180
12.5.6碱基的缺失或插入 180
12.5.7人的突变率 180
12.5.8变异速度 181
第13章进一步认识人类自身 182
13.1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哲学意义 182
13.2基因组和表型组的研究相结合才能更好认识进化 182
13.3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 183
13.4黑猩猩与大猩猩孰与人类最近? 184
第14章人类进化的化石研究 187
14.1人类的特征 187
14.2最古的人类 188
14.3南方古猿阶段 190
14.3.1南方古猿属(Australopithecus)含 6个种 191
14.3.2傍人属(Paranthropus)是粗壮型的南方古猿 195
14.4人属的特点、起源与扩张 197
14.4.1人属的一般特点 197
14.4.2人属的起源 199
第15章智人是如何进化来的 210
15.1智人的概貌 210
15.2尼安德特人 210
15.2.1尼安德特人的发现 210
15.2.2尼安德特人被认定为智人 211
15.2.3尼安德特人的起源、分布与灭绝 211
15.3现代人(Homo sapiens sapiens) 213
15.3.1现代人的特征 214
15.3.2现代人的起源 217
参考文献231
附录 进化学史年表235
人名索引241
结束语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