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秋籁居忆旧图书
人气:46

秋籁居忆旧

本书内容丰富生动,既是一位古琴家的个人回忆,也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音乐家经历的缩影。

内容简介

当代古琴大家成公亮先生长于江南水乡小镇,少年时期与音乐结缘,后从前辈古琴大师张子谦、刘景韶习古琴。""期间,在北京中国京剧团、山东省京剧团参与《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的音乐创作,经历了"样板戏"的起起落落。

本书是成先生的口述回忆录,叙述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的经历与耳目所接的当代中国社会,以及新中国艺术院校的师生们在艺术与政治中的选择。本书内容丰富生动,既是一位古琴家的个人回忆,也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音乐家经历的缩影。书末附录《人生就是一瞬间的过程——关于"口述"的对话》长文,可借以了解成先生做此口述的初衷,以及八十年代以来传承古琴艺术的经过。

作者简介

成公亮,1940 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当代古琴大家。1965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期间在北京中国京剧团、山东省京剧团参与《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的音乐创作。1984 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任音乐理论、作曲、古琴教师。1997 年提前退休。2011 年12 月返聘于南京艺术学院之音乐学院,任琴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秋籁居琴话》(三联书店,2009年)、《秋籁居琴课》(三联书店,2012年)、《秋籁居闲话》(中华书局,2014年)、《秋籁居琴谱》(中华书局,2015年)等。

古琴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先生,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或温润柔情,或炽烈深沉,具有深细的人情味。他修养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灵的演奏,被认为是"内心情感的"。

严晓星,江苏南通人,媒体人、学者,近年尤致力于古琴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著有《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金庸识小录》、《条畅小集》、《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等,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与古琴相遇》(将出版)、《徐立孙先生琴学著作集》(将出版)、《梅庵琴派史料》(将出版)等。

目录

及时章 童年

故乡

家庭

童年之一:初上小学

童年之二:"拆天了"

童年之三:大中街

童年之四:看戏

童年之五:胡琴、丰子恺的画和小人书

童年之六:小镇风雨

"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听的音乐!"

"汤渡人"

考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第二章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部

课程

金村田先生与"学深学透学到家"

从二胡到古琴

"资产阶级象牙塔"里的风波

初学古琴

乐观豁达的张子谦先生

副修古筝

音乐会

当音乐家也不容易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贺绿汀、孟波印象

同学们

毕业

第三章 上海音乐学院

改学作曲了

饥饿

科系与课程

老师之一:胡登跳、严庆祥

老师之二:刘如曾

老师之三:卫仲乐、钱仁康

戏曲生活点滴

及时次公演的"作品"

音乐演出

课余

同学们

上海京剧院

结束学生时代

人生就是一瞬间的过程——关于"口述"的对话(代后记)/成公亮、邓涛

在线预览

初学古琴

1957 年秋天,我升高二,主修课程改成了古琴。及时位老师是刘景韶。伴着"反右"的风雨,我的古琴学习不合时宜地开始了。

刘先生长得清瘦,为人本分低调,沉默寡言,跟我们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是太多。可能有个性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他曾经是国民政府教育部门的人,在新社会处处谨言慎行吧——我从前没有细想。他独自一人住在学校里,我有时候路过会去看看他,但也没什么话说,如果没什么事,几句话就出来了。因为这样,对活泼好动、才十七岁的我来说,觉得有点闷。

刘先生的教学方法总归是传统的"对弹"——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弹同一首曲子,学生要保持和老师一样的速度、节奏,达到弹得几乎一样、可以齐奏的效果。对于乐曲的意境,或者弹琴过程中的问题,什么地方快点、什么地方慢点,指法动作之类讲解得不多,问题的解决常常是在对弹的过程之中慢慢改正第二章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部过来的。

每学新曲子,刘先生就会给我一份减字谱,把要学的弹给我听。我回去后凭着记忆,对着谱子弹出来。那时条件不如现在,没录音可以反复听、反复揣摩,但我每天都有时间练琴,见到老师也很方便。因为每个礼拜都有一次专业主课,一次是两节,大约一个半小时,有问题请教也方便。

第二年寒假回家,丁山的"反右"也折腾起来。其间,我父亲正好生了场大病,肺部的病,胸口灌浓,几乎一直在无锡住院,没掺和到"鸣放"中去,也就侥幸没事。但他的好友,曾经是"窑户"的华荫棠没逃过去,给半骗半逼地表态,又给不由分说地戴上了"右派"的帽子。不过华荫棠是很有修养的人,虽然被打成"右派",但他活了一百零三岁,前几年才去世。

1958 年春天,学校搬迁到上海市区。附中搬到了东平路九号,这里原来是和宋美龄在上海的寓所,有花园有草坪,环境很好。东平路九号隔壁的十一号原来是一所苏联驻沪人员孩子的小学,这座叫做"苏联小学"的楼和操场也归了附中,他们搬到别处了。大学部搬到汾阳路二十号,在淮海中路上还有一个大门,一一一三号,校园里有草坪、一个大礼堂、六座中型或小型的欧式洋楼,还有一块称作"六亩地"的菜地,环境也很不错,虽然比之附中,稍差一些。附小却搬在大学部校园内,在最东边的一座洋楼里。大学部搬迁之后,原来的旧洋楼房子好看不受用,太小了,紧接着就造了教学大楼和琴房、宿舍。当时搬迁的表面理由是漕河泾远离市区,脱离了工农兵大众。这个理由显然很勉强,郊区接近农村,农民也是工农兵大众之一。实际上,学校远离市区,市区的人来听音乐会很不方便,学生观摩各种演出也不方便,大量住在上海市区的教职工每天坐校车来漕河泾上班,也不方便,这些都是原因吧。当然,真正的原因应该是上海市高校整体的规划调整。

漕河泾校园像天堂一样美好,我们终于离开了。

我一直和李禹贤共用一个琴房,搬到市区后也没变。和高一时不同,那时候他弹古琴、我拉二胡,现在我们俩都弹古琴。隔壁琴房,好像是高一新生龚荣生,主修的也是古琴,他当时的古琴老师是吴振平。龚荣生是江苏启东人,李禹贤是山东桓台人,但他们都在南京念初中,也都在南京跟张正吟、夏一峰、赵云青等古琴家学过,早就认识。大学毕业之后,龚荣生改了名字叫"龚一",后来成为中国最出名的古琴家。

高二这一年,我跟刘先生先后学了《梅庵琴谱》上的两首小曲《秋风词》、《关山月》,和两首中曲《长门怨》、《平沙落雁》,这些大概是《梅庵琴谱》里最有代表性的曲子了。梅庵派的《平沙落雁》比较特别,始祖王燕卿下过很大的工夫修改旧谱,独树一帜。后来我学会了作品分析,用来分析梅庵派的《平沙落雁》就会发现:王燕卿所加的第六段"雁鸣声",以六、四空弦反复的弹奏作为背景衬托高音区的主要旋律,营造气氛,这是传统的琵琶武曲里常用的手法。在当时,王燕卿这样的作曲手法极为高明而大胆。另外,刘先生还教过我明代《真传正宗琴谱》上的《归去来辞》。刘先生会五线谱,《归去来辞》给的是五线谱。我后来常弹的刘先生教的曲子,就是《归去来辞》和《长门怨》。

夏天,又到了附中招生的时节。有个低我一级、钢琴专业的姓陈的女同学来找我,还带了个小姑娘,是她的亲戚。小姑娘叫闵惠芬,宜兴人,还是我小学美术老师闵伯骞的侄女,真巧,于是认了老乡。女同学介绍说,闵惠芬是来报考附中初中部二胡专业的,我听她拉了两首曲子,觉得音准啊、乐感啊都相当好,录取应该没任何问题。可意外的是,她连初试都没通过。初试考的是视唱练耳,这一关要淘汰掉很多考生,到复试才考专业,她竟然连展示一下二胡演奏才华的机会都没有了。

那天我路过举办初试的大礼堂,看到台上有人在弹钢琴,台下的考生少说也有一两百个,乱哄哄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听音可真不容易。接着我又了解到,闵惠芬从小学习民族音乐,接触钢琴很少,不熟悉钢琴的声音,这么一来就被刷下来了。那位女同学来找我商量,我就跑去找金村田先生,把闵惠芬的情况讲给他听,强调她专业水平那么好,连复试的机会都没有,多可惜啊。金先生听了说:"啊,那就让她参加复试吧。"——她在复试中表现非常好,被录取了。过了几年,她还在念高中,就在一次全国性的二胡比赛中获得及时名。又过了几年,很快成为全国闻名的二胡演奏大家。她曾对别人说我是她的"大恩人",其实就是这么回事。钢琴的声音要熟悉并不难,她就是回去练习一下,第二年再来,还是一样能考取。如果没什么特殊原因,她还是一样能取得后来的成就。

这时候,大哥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了。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他这个数学课代表被分配去山东淄博的周村当中学数学教师。对生长在江南鱼米之乡的人来说,那里不仅是小地方,而且生活太苦了。大哥去了没多久,寒假就回家了,说不想再去。可不去就没工作,而且"不服从分配"是很恶劣的行为,必然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何况是"剥削阶级"出身呢。那年寒假家里笼罩着悲切的气氛,我想,父母亲心里应是更加难过,但是只能劝他。

他也只有回淄博去了,这一去,工作到退休,一直到现在。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当做故事书来读

2017-11-15 15:04:28
来自***(匿**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6-22 22:45:45
来自s***i(**的评论:

学无止境,看书受益

2017-06-27 09:48:13
来自f***n(**的评论:

太好了,这书太好了

2017-07-17 10:30:43
来自诗***(**的评论:

书本装帧很好,恕本店内容也值得阅读!

2017-07-26 19:24: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很好!!

2017-07-26 22:24:24
来自v***2(**的评论:

不知道,感觉还行165181

2017-09-04 20:10:23
来自晃魇**的评论:

不错,期待阅读…………~

2017-09-12 11:21: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值得收藏

2017-09-18 10:39: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人购书已上千册,所购买的基本上都是人文经典或是学术经典,都是非常棒的书。一直在当当放心购物。每次买书都是一次满意的网购,书绝对是正版,关键是价格绝对实惠,物流真的很快速,高效,一般第一天下单,第五天就能收到,到货很快!!!用当当以来就没有再去过实体书店了,因为对当当情有独钟。以后会更加支持当当,希望活动力度能够更大!我这以前从来都不去评价,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的积分,自从知道当当积分可以抵用现金的时候,才知道评价的重要性,一直坚持评价,几乎没什么不满意的。希望多多搞活动,多多地优惠! 到货很快!!!

2017-09-18 14:18: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好的 送货上门挺快的 价钱也挺便宜的

2017-10-31 17:52:08
来自n***w(**的评论:

值得信赖。161763

2017-11-02 16:13:47
来自cyqul33**的评论:

Satisfied

2017-11-02 22:20:23
来自青岛朝**的评论:

这事一部描写当代古琴大家成公亮先生的传记,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2015-11-03 19:46: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位古琴家的个人回忆,也是新中2国成P长起来的一代音乐家X经历的缩影。

2016-01-20 13:47:53
来自andyzen**的评论:

秋籁居的书,忆旧 琴课 琴话收了三本了,慢慢读,感谢成老师

2016-03-21 15:11:04
来自wkjps**的评论:

很好很划算,非常喜欢的一套书,想买已经很久了

2015-11-19 12:56:09
来自zhuzi08**的评论:

喜欢这样个人的讲述,很真实。也能了解时代的特色。

2015-10-24 20:37: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喜欢成先生,喜欢听他的琴曲,也喜欢读他的文字。

2015-06-07 15:09: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秋籁居忆旧学院之音8乐学院,任琴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秋籁居琴T话T》(三联J书

2016-04-23 19:32: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这本书,能体会老一代琴人的风骨。看完这本书不到一个月,成老师竟然就仙逝了,真令人痛心加惋惜。老一代的琴人现在走一个少一个啊。

2015-08-15 17:13:14
来自杨化路**的评论:

成公亮先生的《秋籁居忆旧》,外塑封包装的很好,很遗憾的是里面的内容有一张竟然的缺了一半,郁闷。

2015-11-14 19:43:28
来自复生一**的评论:

先生走了,但先生留下的精彩不会过时,一本能够让琴人有所收获的好书。

2016-04-22 16:01: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已经到了 但是还没有看 希望会对学习古琴有帮助吧

2016-04-23 21:12:47
来自好甜呵**的评论:

近期读了太多虚构作品和诗歌,觉得有些累。很自然地拿起邓涛送我的这本成公亮口述,很自然地就读了进去。当然,非常喜欢。成公亮的生活环境、事业领遇都是我所不熟悉的,他的性格秉性又不同于我常常读到的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他不纠结,随遇而安,正如邓涛所总结的那样,他“用情用心”。在这本自述作品中,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命运也是吸引我的地方,但它不同于历史作品,它有更多丰富的细节。例如,新春时节,街上的“出会”,有人将铁针从腮帮一边穿到另一边。这种场景我在介绍印度的纪录片中看到过。而在此书中,自述的记录者查找史料,找到了清朝和民国记述此类行为的文章。另一处,成公亮曾经是样板戏的创作人员,如果不是读到了这篇文章,我会以为这些参与创作的人在当年都是些很有政治野心的人,但实际上,如成公亮所述,是因为有心向往之,也是因

2017-09-07 13:22:33
来自宇槐**的评论:

著名古琴家成公亮先生的回忆录,语言平实,格调高雅,令人高山仰止。中华书局出版,用纸和排版印刷都很棒。

2016-05-19 17:10:32
来自diebest**的评论:

成公亮先生已经驾鹤西游,真正的古琴大师又少了一位

2015-08-13 11:37:44
来自430126**的评论:

这是当代古琴大家成公亮先生的一本自传体传记,是成先生的口述回忆录,此书记录了成先生从少年习琴,到中参加京剧样板戏的音乐创作,以及后来在艺术院校任教音乐的一生,该书写出了成先生的古琴风格,以及他在古琴上的造诣和体会,值得这方面的音乐爱好者一读。

2015-12-29 20:04:00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