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揭示了并存于民族文化间的冲突与磨合、对立与协调、包容与创新等方面的丰富实证材料。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并存民族文化的合运动的消长过程,及其由此而引发的生态问题。其中一些实证资料,具体而翔实,足以探明当代众多生态问题的文化成因。其间的经验与教训在以后的生态建设当中,可望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项探索性的尝试,将有助于生态人类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化。
崔海洋,男,朝鲜族,1972年生于吉林柳河,生态人类学博士,副教授。1996年毕业干延边大学医学院麻醉专业;1999年留学韩国获宗教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云南大学民族生态学方向博士学位。2004年调入贵州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传统农业、民族生态、传统知识的发掘和利用等方面
导论
及时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国外相关研究理论梳理
第三节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对象、任务和目标
及时章 黄岗寨的人文与生态背景
及时节 黄岗侗寨人文景观概述
第二节 黄岗侗寨的地理环境特征
第三节 黄岗侗寨的气候及植被特征
第四节 黄岗侗寨次生生态环境特征
第二章 黄岗侗寨的历史
及时节 侗族历史概述
第二节 黄岗寨侗族口述史
第三节 黄岗侗寨与历代王朝的关系
第四节 黄岗侗寨聚落景观的变迁
第三章 黄岗寨的侗族文化
及时节 黄岗侗族的传统生活习俗
第二节 黄岗侗族的传统生产习俗
第三节 黄岗侗族文化自然性适应例证
第四节 黄岗侗族文化社会性适应例证
第四章 传统生计概述
及时节 "传统农业"概念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传统农业"概念的新界定
第三节 "传统生计"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第四节 黄岗侗族传统稻作生计特征
第五章 黄岗多样并存的糯稻品种
及时节 侗族文化自然性适应的评估依据
第二节 耐阴冷、耐肥的森林糯稻品种
第三节 耐早、早熟、晚熟、外来糯稻品种
第四节 黄岗先民传下来的糯稻品种
第六章 黄岗侗族居民化解自然风险手段
及时节 黄岗侗族传统稻作生计抗风险能力评估
第二节 黄岗侗族传统稻作生计的综合减灾手段
第三节 黄岗侗族传统稻作生计针对性防灾手段
第七章 黄岗侗族稻鱼鸭共生经营模式
及时节 "瘟疫论"与"杂草论"
第二节 稻鱼鸭共生模式的抗风险功效
第三节 稻鱼鸭共生模式中人的"宏观调控作用"
第四节 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模式
第八章 黄岗侗族传统稻作生计与脆弱环节 规避智慧
及时节 黄岗居民田、塘、河网建构智慧
第二节 黄岗居民规避流水侵蚀的建寨智慧
第三节 黄岗居民补救生态脆弱环节 智慧
第四节 黄岗居民维护森林生态系统智慧
第九章 黄岗侗族稻作文化适应的双重性
及时节 前人对文化适应的研究
第二节 文化的新概念与文化适应的双重性
第十章 黄岗侗族传统稻作生计现代流变的文化成因
及时节 "社会文化整合模式"与"涵化"理论
第二节 黄岗侗族传统文化被"涵化"的历史过程
第十一章 黄岗侗族传统稻作文化的自保
及时节 黄岗侗族传统糯稻品种的保种
第二节 黄岗侗族传统糯稻品种的引种机制
第三节 黄岗侗族传统糯稻品种的育种机制
第四节 黄岗侗族传统糯稻品种的传种机制
第十二章 森林破坏对黄岗传统稻作生计的冲击
及时节 黄岗遭遇森林破坏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黄岗遭遇森林破坏的文化成因
第三节 森林破坏对黄岗传统稻作生计的冲击
第十三章 外来技术对黄岗传统稻作生计的影响
及时节 外来农艺在黄岗的推广
第二节 化肥、农药推广在黄岗引发的风波
第三节 黄岗居民对外来农艺的消化与吸收
第四节 制度保障的松弛对黄岗传统稻作生计的影响
第十四章 黄岗传统稻作生计的可持续能力
及时节 可持续概念的由来与流变
第二节 黄岗侗族传统稻作生计与可持续的生态安全
第三节 黄岗侗族传统稻作生计与可持续的资源获取
第四节 黄岗侗族传统农牧产品与可持续的市场保障
结论与讨论
附录一 碑文
附录二 对碑文的解读
附录三 "七百深山苗"界念词(款约)
附录四 黄岗节 日一览表
参考文献
不错的一本书,生态人类学专业的可以看看~
书的品相稍差。不过无大碍。
这个商品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