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卫生服务调查研究》为重庆市国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重庆市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及其变化;影响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原因分析;育龄妇女、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卫生服务领域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卫生资源现状及公平性;典型地区15年(1993~2008)居民卫生服务状况变迁。同时,对比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本次调查报告为重庆市卫生改革、"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这也是未来卫生工作评价不可缺少的历史资料,将对推动本地区乃至国家的卫生改革与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周燕荣、钟晓妮主编的《重庆市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既考虑到城乡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别,又凸显一圈(一小时经济圈)两翼(渝东南与渝东北)卫生服务的区域特征,故分别以城乡及一圈两翼为主线,对比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掌握城乡居民健康状况,了解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变化的规律,分析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评价卫生服务状况,提供了十分丰富的信息,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这将对推动本地区乃至国家的卫生改革与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周燕荣、钟晓妮、唐贵立、张维斌
及时篇 重庆市国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研究报告
及时章 概述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和调查质量评价
第二章 现况描述
一、调查人口基本状况
二、居民健康与卫生服务需要
三、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利用与费用
第三章 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妇幼保健、儿童计划免疫
二、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生存状态
三、外出流动人口状况
四、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
第四章 主要发现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发现
二、对策建议
第二篇 专题研究
专题一 重庆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卫生服务调查研究
一、概述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主要发现
四、对策建议
专题二 重庆市老年人卫生服务与生存质量研究
一、概述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主要发现与对策建议
专题三 盘点卫生资源,探索公平与效率——重庆市卫生资源现状及公平性研究
一、概述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主要发现与对策建议
专题四 典型地区(万州)不同时期(1993~2008年)居民卫生服务状况分析
一、概述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主要发现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重庆市第三次、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抽样过程
附录2 样本代表性检验
附录3 重要指标计算公式
附录4 重庆市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指导员与调查员名单
及时篇重庆市国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研究报告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是一次重大的卫生国情国力的调查,是政府掌握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分析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手段与主要信息来源,对认识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了解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变化的规律,推动卫生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截止到2008年,重庆市开展了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重庆市按照国家对西部扩点的统一部署,扩大了调查样本,对常住人口进行了卫生服务调查,获得了有代表性的调查结果。2008年,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点继续开展了常住人口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重庆市作为西部的一个直辖市,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区域特点,一小时经济圈内的主城九区是城市发达区域,集科技经济之优势,为重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渝东南与渝东北两翼地区以农村人口为主,外出流动人口量较大,区域基础设施与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较缓慢。因此本报告既考虑到城乡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别,又凸显一圈(一小时经济圈)两翼(渝东南与渝东北)卫生服务的区域特征,故分别以城乡及一圈两翼为主线,对比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卫生服务状况,提出对策与建议。
及时章概述
一、调查目的
卫生服务调查基本目的是提供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以及卫生服务费用等信息,为制定政策和开展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本次调查具体目的如下:
(1)了解重庆市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主要健康问题,分析5年来卫生服务需要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2)了解重庆市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水平及特点,分析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了解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经济负担;
(3)掌握重庆市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分析医疗保障制度对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减轻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作用。
二、调查内容
(1)人口社会经济学特征、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居民患病伤情况、失能情况;
(2)居民因病治疗情况、需求未满足程度与原因、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个人支付水平等;
(3)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情况、补偿情况;
(4)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医疗服务过程的满意度。
三、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和调查时间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重庆市34个区县(图1-1-1,详细抽样过程见附件)。调查对象为抽中样本住户的常住人口(凡居住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和其他人,单身居住、生活的,均作为一个住户)。现场调查时间为2008年6月18日至7月20日。
图1-1-1重庆市国家第三、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点分布(深色为调查点)
2.资料收集的方法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入户询问的方法收集数据。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对调查户进行摸底调查后深入样本户按调查表的项目对该户所有成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
3.收集资料的人员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设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调查员为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承担入户调查任务;调查指导员为区县卫生局指定的卫生工作人员,负责调查的组织、指导、检查及验收工作。
4.资料收集的工具采用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包括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成员健康询问调查表、15~49岁育龄妇女调查表、5岁以下儿童调查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调查表、两周病伤调查表、住院病人调查表、农村地区外出务工及随行家庭成员调查表。
四、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和调查质量评价
1.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为保障调查的顺利展开和调查的质量,对调查的每一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调查方案设计、论证:由卫生部统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方案设计、论证。
(2)调查人员的培训:按统一的培训计划、统一培训内容和教材分两级培训。卫生部负责培训省级调查管理人员和师资,省级管理人员和师资负责组织和培训样本区县调查指导员与调查员。培训结束前,对照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进行模拟调查,考察培训效果。
(3)调查的组织实施:成立领导小组与专家技术组,承担对卫生服务调查的组织领导、协调与技术指导等工作。重庆市卫生局成立了以屈谦局长为组长、各有关处室负责人、国家样本区县卫生局局长、重庆医科大学教授等人员组成的重庆市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负责对全市卫生服务调查工作的统一部署、技术培训及质量监督工作,各区县卫生局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县卫生服务调查工作的实施,为搞好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
为了让广大市民了解本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调查时间,各区县卫生局在争取当地政府、统计、公安等部门的大力支持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印刷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
加强监督,保障质量。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深入基层现场督导,派出卫生服务调查专家组分别到万州区、忠县、沙坪坝区等调查现场督导,对调查表进行认真审核,特别是对两周患病及慢性病患病情况、住院情况等指标进行重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不合格调查问卷要求重新调查,从而保障调查质量。②各区县卫生局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对调查中反应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向市卫生局专家组汇报。专家组对各区县卫生局汇报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共性问题的处理意见及时通知全市各调查点,以引起高度重视,个性问题电话解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市卫生局定期与各区县卫生局联系,掌握调查进度及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各区县卫生局以书面形式上报调查实施情况。④将有关信息在市卫生局"卫生信息"网站上公布,对进度较慢的调查点进行重点督导。
(4)调查质量的核查:现场调查中,每户询问并记录完毕后,调查员对填写的内容进行检查,如有疑问,重新询问核实;如有错误,及时改正;如有遗漏项目,及时补填。每个乡镇(街道)的调查指导员对每户的调查表逐项进行审核,检查调查表的性和完整性,发现错、漏项时,调查员在第二天重新询问予以补充更正,认真核实无误后,签字验收。每个区县设立质量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在已完成户数中随机抽取5%,采用复核调查表,通过再入户的方式对表中内容进行询问,考核调查质量。
2.调查数据代表性的检验与评价采用玛叶指数、拟合度检验、DELTA不相似系数与GINI集中比验证样本代表性。结果(见附件)显示:本次调查数据代表性较好。
第二章现况描述
一、调查人口基本状况
(一)社会人口学特征
1.人口规模及性别构成本次共调查3970户,11570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1.1%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渝东南地区,以土家族为主。家庭规模与2003年相比稍有减小,,城市由2.9人/户降至2.8人/户,农村由3.1人/户降至3.0人/户。男性比例农村为50.3%,城市为48.2%,农村高于城市(表1-2-1)。
表1-2-1调查人口的民族及性别比例
调查总人口(人) 汉族人口比例(%) 男性比例(%)
一小时经济圈 6862 99 .8 48 .8
渝东北 3222 99 .8 49 .6
2008 年 渝东南 1486 32 .3 51 .0
城市 5602 92 .4 48 .2
农村 5968 89 .9 50 .3
合计 11 570 91 .1 49 .3
一小时经济圈 7088 99 .6 50 .1
渝东北 3069 99 .6 50 .6
2003 年 渝东南 1568 38 .3 51 .1
城市 5579 93 .6 48 .8
农村 6146 89 .4 51 .8
合计 11 725 91 .4 50 .4
2.年龄构成按照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0%为老龄化人口,重庆市被调查人口无论按城乡分类还是按经济区域分类,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城市尤其突出,65岁及以上人口达15.5%。城市调查人口金字塔呈纺锤状,而农村调查人口金字塔呈葫芦形,20~29岁组人口比例明显缩小(图1-2-1);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与渝东南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分别为15.3%、11.4%、9.4%(表1-2-2),老龄化程度较2003年更为明显。
农村低年龄组人群,尤其是婴幼儿年龄组人口比例与城市相比依然较大,0~4岁组人口比例较城市高3.4%;各经济区域中以渝东南0~4岁婴幼儿比例较高,达7.1%;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0~4岁婴幼儿人口比例男性均高于女性,农村更为明显(表1-2-3)。
图1-2-12008年调查人口金字塔表1-2-22008年区域别调查人口年龄构成(%)
一小时经济圈 渝东北 渝东南
年龄分组(岁)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0 ~ 4 .3 3 .5 3 .9 7 .9 5 .4 6 .6 8 .3 5 .9 7.1
5 ~ 10 .4 8 .3 9 .3 16 .0 16 .0 16 .1 21 .7 17 .5 19 .6
15 ~ 8 .4 10 .2 9 .3 9 .4 9 .4 9 .4 7 .1 9 .2 8 .2
25 ~ 10 .6 11 .6 11 .1 7 .8 8 .3 8 .0 9 .4 12 .3 10 .8
35 ~ 18 .0 18 .4 18 .2 14 .5 17 .6 16 .0 16 .7 18 .5 17 .5
45 ~ 17 .8 17 .6 17 .7 14 .4 15 .4 14 .9 11 .1 11 .6 11 .4
55 ~ 16 .0 14 .4 15 .2 18 .0 17 .1 17 .6 16 .8 15 .2 16 .0
65 ~ 14 .5 16 .0 15 .3 12 .0 10 .8 11 .4 8 .9 9 .8 9.4
表1-2-32008年城乡别调查人口年龄构成(%)
城市 农村 合计
年龄分组(岁)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0 ~ 3 .5 3 .0 3 .3 7 .9 5 .6 6 .7 5 .8 4 .3 5.1
5 ~ 9 .1 8 .0 8 .5 17 .4 15 .2 16 .3 13 .5 11 .6 12 .5
15 ~ 8 .7 10 .6 9 .7 8 .3 9 .1 8 .7 8 .5 9 .9 9 .2
25 ~ 12 .1 12 .5 12 .3 7 .4 9 .1 8 .3 9 .7 10 .8 10 .2
35 ~ 18 .3 17 .7 18 .0 15 .6 18 .7 17 .1 16 .9 18 .2 17 .5
45 ~ 18 .2 17 .5 17 .9 13 .9 15 .0 14 .5 15 .9 16 .3 16 .1
55 ~ 15 .5 14 .3 14 .9 17 .8 16 .1 16 .9 16 .7 15 .3 16 .0
65 ~ 14 .5 16 .4 15 .5 11 .7 11 .2 11 .5 13 .1 13 .8 13 .4
3.文化程度15岁及以上调查人口的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其中未上过学的比例下降,从2003年的18.3%降低到2008年的14.2%农村地区从26.7%降低到20.0%,城市地区从10.1%降低到8.9%;大专、大学及以上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分别从3.0%和2.3%提高到4.0%和3.6%(表1-2-4,图1-2-2、图1-2-3)。
表1-2-415岁及以上人口文化程度构成(%)
调查地区 调查人数未上过学 小学 初中 高中技校 中专 大专 大学及以上 不详
一小时经济圈 5957 10 .3 26 .5 31 .1 16 .8 4 .0 5 .7 5 .5 0.1
渝东北 2490 21 .1 40 .5 26 .4 8 .4 2 .1 1 .0 0 .4 0 .0
2008 年 渝东南 1088 20 .1 41 .6 27 .9 6 .6 1 .6 1 .7 0 .4 0 .1
城市 4942 8 .9 21 .7 31 .9 19 .3 5 .0 6 .6 6 .5 0 .1
农村 4593 20 .0 42 .8 26 .9 7 .1 1 .3 1 .3 0 .5 0.1
合计 9535 14 .2 31 .9 29 .5 13 .4 3.2 4.0 3.6 0 .1
一小时经济圈 6071 13 .5 26 .6 31 .8 16 .4 4 .1 4 .3 3 .4 -
渝东北 2320 26 .6 40 .1 25 .3 5 .0 2 .2 0 .7 0 .2 -
2003 年 渝东南 1158 27 .0 34 .1 28 .8 6 .5 2 .3 1 .1 0 .2 -
城市 4846 10 .1 22 .8 32 .9 19 .6 5 .1 5 .4 4 .3 -
农村 4703 26 .7 39 .1 26 .7 5 .0 1 .7 0 .6 0 .2 -
合计 9549 18 .3 30 .8 29 .8 12 .4 3.4 3.0 2.3 -
注:2003年无"不详"内容。
4.职业在业人口比例从2003年的71.3%降低到63.3%,农村从91.9%下降到83.1%城市从51.1%下降到44.9%;无业或失业的比例从13.5%增加到19.1%,较2003年增加了,5.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的失业比例从2.8%增加到9.5%,城市从24.0%增加到28.0%(表1-2-5、图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