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西藏野外考察的沿途,常常被西藏绚丽多姿的野生植物所陶醉,禁不住欲将其介绍于世,与人分享。让世人知道西藏并不只是属于荒凉,也存在着山花烂漫。西藏野生植物一书选取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种类500多种,全部配有彩色照片和本地区代表性的景观照片。所选照片就是根据野外考察的照片,鉴定、整理、精选的。书中包括作者及其团队发现新属、新种和新分布的照片。
西藏自治区是泛喜马拉雅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区域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该地区生物物种分化强烈,生物多样性具有特色,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西藏的植物区系就是在上述复杂的自然条件和较新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种类之复杂、丰富多彩,据初步研究发现了西藏植物种属的新记录;发现互叶铁线莲在聂拉木县的新分布。可能会陆续发现更多新记录或新分布属和种,甚至会有一些新属种的发现。 本书选取西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野生花卉种类500多种,含珍稀种、笔者近年发现的新种,是目前全部配有彩色照片的介绍西藏的野生花卉资源的图书。
马欣堂, 1964年生。1984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现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生植物研究20多年,先后赴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工作,拍摄了上万张植物图像。曾经到过鄱阳湖、洞庭湖、太好、洪湖、微山湖、东平湖、白洋淀、博斯腾湖等中国大中型湖泊以及武夷山、神农架、大巴山等山地沼泽进行水生植物考察。承担了建设部项目“利用人工湿地方法解决我国北方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净化问题”的实验研究。发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区系分析》、《中国人工湿地净水植物筛选及其重要意义》、《东平湖水生高等植物》等多篇论文,参与《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常见野花》、《野外观花手册》、《深圳植物志》编写。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的广大地区,面积一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境内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昆仑山及唐古拉山,自南而北,东西横亘,雅鲁藏布江由西向东流经本区南部,澜沧江、怒江等著名的大河则由北而南蜿蜒于东南。西藏东南部是高山峡谷,国境线附近的海拔仅百余公尺,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并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雨量充沛,从而形成了高差悬殊而又各有特色的植被垂直带谱。北部和西北部地势高亢,面积辽阔,湖泊星罗棋布,并有许多宽谷盆地的高大山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雨量稀少,气候寒冷干旱。
西藏自治区是泛喜马拉雅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区域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该地区生物物种分化强烈,生物多样性具有特色,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其种类之复杂、丰富,根据西藏植物志记载,西藏全区维管束植物共有208科、1258属、5766种。随着西藏植物学各种考察的不断进行及深入,一些新属、种及新分布的陆续发表,西藏的植物种类得以丰富,据对2014年完成的英文版中国植物志的统计,西藏有182科1294属及7100种维管束植物(不包括蕨类)。
为了进一步摸清这一区域的植物种类和分布,提出保护和可持续开发生物资源的策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提出编写《泛喜马拉雅植物志》建议,并得到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作者有幸承担了西藏地区的野外考察工作,从2010年至2013年,每年带队前往西藏考察,加上2007年的一次考察,笔者已经先后5次进藏考察,共采集植物标本4516号12000多份,拍摄照片近2万张。在所采集并已鉴定的植物标本中,陆续发现一些新记录或新分布属和种,甚至有一些新属种的发现,如荨麻科、毛茛科、紫草科、菊科都发现新种。本书收录了洪德元院士发表的桔梗科三新属(须弥参属Himalacodon、山南参属Pankycodon、幅冠参属Pseudocodon);马先蒿属中国新纪录种Pediculariscornigera Yamazaki(齿盔马先蒿)、PedicularisregelianaPrain(长叶马先蒿)、PedicularisscullyanaPrain ex Maxim.(金氏马先蒿);还有一些西藏新分布种类。
西藏野生花卉种类多样,资源丰富,以高山花卉具特色,其中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报春花属(Primula)、龙胆属(Gentiana)、绿绒蒿属(Meconopsis)是举世闻名的高山花卉。高原野生花卉的色泽,受紫外线强辐射,生成大量类胡萝卜素与花青素,色彩艳丽缤纷。其中以鲜艳的蓝紫色与橙黄色为主。由于高海拔地带的低温、大风、干旱等因素,植株呈矮化、匍匐、垫状、针状等适应方式。随着海拔的升高,展花迟、花期短。
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仅收录了西藏野生花卉植物52科241属530种的植物照片及部分景观照片。书中科属种概念参考了英文版中国植物志,属种排列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部分种类由于排版的需要顺序有所调整。每个种图片配有西藏产地、分布、海拔、生境等文字信息。
在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工作中得到了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及县林业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杨永平副所长、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李晖主任、西藏定结县林业局索伦局长、西藏聂拉木县林业局索朗欧珠的大力支持和协助,特此致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王文采院士、洪德元院士、路安民先生、李安仁先生、郎楷永先生、曹子余先生、饶广远教授、杨亲二研究员、陈之端研究员、耿玉英研究员、朱相云研究员、杨福生博士、金效华博士、陈又生博士、于胜祥博士、孟世勇博士、李鹏伟博士、张国进博士协助鉴定标本及照片,洪德元院士、潘开玉先生、耿玉英研究员、陈又生博士提供部分种类照片,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在本书完成之际,特别感谢全体考察队员们及5位藏族司机,有你们的通力合作,使得艰苦及风险的野外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下面是历年考察队员名单:
2010年:马欣堂、洪德元院士、李良千、冯旻、王忠涛、杜玉芬、陈淑荣、王强、张彩飞、余岩(四川大学)、张自强(新疆大学),拉巴次仁、巴桑罗布、多吉。
2011年:洪德元院士、马欣堂、王强,拉巴次仁。
2012年:洪德元院士、马欣堂、王强,拉巴次仁。
2013年:马欣堂、李良千、冯旻、班勤、杜玉芬、刘彬彬、张国进、邵毅贞,谢磊、李进宇、
舒渝民(北京林业大学),拉巴次仁、巴桑罗布、江平、索旺。
感谢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提供野外考察经费。
感谢中国植物图像库 www.plantphoto.cn 提供照片
由于本书编写时间短,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真是一个好卖家。以后有这方面宝贝的需求还得找你哦!
确实有许多别的地方年看不到的内容,可提高孩子学习生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