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光与影:吉米·佩奇谈话录图书
人气:216

光与影:吉米·佩奇谈话录

"齐柏林飞艇"乐队是硬摇滚和重金属音乐的的鼻祖,同时也是20世纪最为流行和拥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之一。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艺术家>音乐家  
  • 作者:[布莱德·托林斯基]([Brad] [Tolinski])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300200156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
  • 印刷时间:2015-0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齐柏林飞艇"乐队是硬摇滚和重金属音乐的的鼻祖,同时也是20世纪最为流行和拥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之一。他们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给音乐工业和后辈乐队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几乎没有乐队能与之比肩。虽然很多畅销书中都记载了该乐队的辉煌历史,但还没有任何一位成员曾经提笔写下回忆录,或者与媒体或传记作者有过任何形式的合作。如今,在《光与影》这本书中,吉米·佩奇,该乐队中最沉默寡言也较高深莫测的一位成员,终于对布莱德·托林斯基开口诉说,他用大量的细节,从最深刻的切入点,及时次对公众展现了他一生非凡的音乐生涯。

作者简介

布莱德·托林斯基在全世界好的乐手杂志《吉他世界》(Guitar World)担任首席编辑长达二十年。他采访、描述过大部分流行音乐伟大的吉他手,包括埃里克·克拉普顿、B.B.金、爱德华·范海伦、杰克·怀特与杰夫·贝克。除了《光与影:吉米·佩奇谈话录》外,他还为英国创世纪出版社另写过两本精装艺术书籍:《经典亨德里克斯:终极亨德里克斯体验》与《脸孔乐队:1969——1975》。

目录

目录

1 我们的每场演出上几乎都有人打架

2 我想弹得石破天惊

3 我充分利用了它们

4 我希望能在艺术上拥有更强的控制力

5 让60年代见鬼去吧,我们将统治70年代

6 他们说我们是在自取灭亡

7 那些巡演就是纯粹的享乐主义

8 这就是我的生活——神秘学与音乐的融合

9 我被彻底打垮

10 关于音乐,我还有很多要说

11 我们老了,也更有智慧了

终场演奏

致谢

参考资料

在线预览

序/布莱德·托林斯基

50多年来,集吉他手、作曲家、制作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吉米·佩奇,对其所在时代的音乐产生了多重意义上的影响。年轻时,他与另外几位音乐人几乎是单枪匹马地将美国的布鲁斯音乐带到了不列颠群岛,所掀起的音乐革命为滚石、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和奶油(Cream)等乐队奠定了基础。60年代,他在数不胜数的伴奏带中刻下了自己出神入化的吉他技巧。他曾与妮可(Nico)、乔·库克(Joe Cocker)、多诺万(Donovan)和"他们"乐队(Them)等各式各样的艺术家合作,也帮助当时最受年轻人推崇的"摇摆伦敦"(Swinging London)制作了原声。他和齐柏林飞艇开创性的演奏、作曲和制作不仅在70年代名列前茅,在之后的数十年间依然不断引起共鸣。

即使到现在,佩奇的创造才华依然让世人惊叹。他的上一部摄影自传《吉米·佩奇自选集》(Jimmy Page by Jimmy Page),是对他的生活和事业最原始也最美好的解说;而他的新网站jimmypagecom,图像和信息都十分丰富,也算能满足他那遍布世界各地的粉丝对他工作和生活的好奇心。

考虑到他的成就与经历皆多姿多彩,大家或许以为关于他的书不会少。然而事实上,吉米·佩奇的个人世界始终远离公众视线。

听起来似乎是又一个"齐柏林飞艇之谜"齐柏林飞艇的职业生涯神秘色彩浓厚,有诸多传言流传于世,虚实难辨,故称"齐柏林飞艇之谜"。,但这一个倒没什么故弄玄虚——主要是因为吉米·佩奇惯于保持沉默,毕竟他是那个在乐队1976年的音乐会电影《歌声依旧》(The Song Remains the Same)中乔装成隐者的人啊。更重要的是,佩奇与音乐记者及乐评人曾有过一段不和睦甚至可说是敌对的历史。而音乐记者或者乐评人,正是那批想写摇滚传记的人。

到底是怎么搞僵的呢?说起来可能有点荒谬——在70年代早期,当齐柏林飞艇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时,热衷跟风的摇滚出版界对齐柏林飞艇的音乐总是——说得好听些——没什么兴趣,纵使现在它已广受推崇。

当时的《滚石》杂志特别蛮不讲理。1968年,乐评人约翰·门德尔松(John Mendelsohn)写了一段关于齐柏林飞艇及时张专辑的389字解析,断言这张专辑的价值"与它的大哥乐队`杰夫·贝克组合(Jeff Beck Group)`不可同日而语,基本是在炒杰夫·贝克组合的冷饭"。几个月后,《滚石》又请这位门德尔松来评价《齐柏林飞艇Ⅱ》,而他用一句"整张唱片里只有那首特别重型的歌值得一听"把他们打发了。

《滚石》绝不是当时一个挑刺的。1970年12月,底特律传奇摇滚杂志Creem刊登了一篇针对《齐柏林飞艇Ⅲ》的差评,臭名昭著。乐评人亚历山大·爱斯奈(Alexander Icenine)佯装自己吸毒过后思绪不清,以混乱的笔调来表达他对这张专辑的蔑视:

骑玻璃飞艇?那是什么?每次睡下,我常常就此扪心自问。有时候我又想,为什么他们不叫Red Zipper或者Load Zoppinsky Red Zipper与Load Zoppinsky,发音均相近。呢?然而无论问几次,都没有答案,他们也从不回答。

面对这样无礼的评价和其他所谓"理性客观"的评论,吉米·佩奇是怎么做的呢?他干脆彻底无视了整个乐评圈。

随着乐队的日益走红,评论也逐渐变得积极,佩奇对出版界冷漠的态度亦有所缓和——但是不管怎么说,裂痕都是难以修补的。老牌摇滚作家扬·乌赫茨基(Jaan Uhelszki)仍然记得齐柏林飞艇1977年巡演期间她对吉米·佩奇进行的一次采访,过程很有趣。

"当时,在整整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我和乐队始终待在一起,但我就是没法让吉米给我一次采访的机会。终于,他在巡演24小时同意做采访,不过有一个条件:他的公关人员必须在场。一开始我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意思,直到采访的时候我才明白,吉米规定我必须先把我的问题说给公关人员听,然后再由她把这个问题转达给他——即便我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而且我和他之间的距离只有6英尺。我们的采访就以这种形式持续了大约1个小时。"

不过吉米也有权将自己禁锢起来——毕竟大部分记者只是想知道他是不是像外界所说的那样吸毒、是不是和骨肉皮(groupie)大搞危险以及他到底有没有和撒旦签订恶魔契约。事实是,只有一小部分的记者能够在对待他或者他的乐队时,像对待约翰·列侬(John Lennon)、基斯·理查兹(Keith Richards)和彼得·汤显德(Pete Townshend)那样严肃认真。不过随着事情的发展,这些都不重要了。吉米那不为人知的私生活也成了环绕于其身的重重谜题的一部分——他成了摇滚史上的一个神秘人物。

而之后就该我登场了。

1993年,我及时次和佩奇说上话。作为《吉他世界》(Guitar World)杂志的首席编辑,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即采访佩奇,和他聊聊那时他与白蛇20世纪80年代著名流行金属乐队。(White Snake)的大卫·科沃戴尔(David Coverdale)那颇有争议的合作。但说实话,我感兴趣的是更加私人化的部分——作为一个从7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我是听着佩奇的音乐长大的,他和新兵(Yardbirds)、齐柏林飞艇的作品嵌在我的基因里。我一直都很钦佩他作为吉他手、作曲家和制作人的创造力。他能当上制作人,全是凭借着他不输菲尔·斯派克特(Phil Spector)和乔治·马丁(George Martin)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个记者,我一直都很好奇,怎么就没人问他那些事情呢?这正是我想读到或者想写下的东西。

佩奇总是对记者发脾气,这一点对我而言当然不陌生,所以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采访过程虽说不上相谈甚欢,但我可以看出他很高兴我能和他聊一些十分专业和复杂的技术及音乐问题。我们及时次的采访进行了几个小时,当他假装被我那具有挑战意味的提问搞得精疲力竭时(倒是展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幽默感),我们稍微放慢了一点速度。但我偏向虎山行,没有就此停下,而是继续进行更深一层的访问。奇迹般地,这轮采访又坚持了一个小时,而且佩奇也丝毫没有摆出摇滚品牌的架子。能感觉到他很高兴能好好地谈一谈他的音乐——不止是齐柏林飞艇,还有他和科沃戴尔超过一年的合作。

这也就是我写《光与影:吉米·佩奇谈话录》的目的。其实这本书是我们初次会面后极为自然的衍生品。我认为吉米·佩奇是上个世纪最重要、受欢迎的吉他手之一。我想也没想就把他和那些艺术奠基人,如马迪·沃特斯(Muddy Waters)、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和查克·贝里(Chuck Berry)等在艺术和商业成功之间架起桥梁的梦想家排在一起。他的音乐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仍在持续激励着那些在齐柏林飞艇解散后出生的年轻乐迷们。他的话和故事都很有历史意义。

我尽力诱使这位以擅长保护隐私而闻名于世的大师尽量多谈些他那绵延多年、丰富跌宕的事业经历。感谢我在《吉他世界》的职务,使我在过去的20年间有不少机会能和吉米聊聊天。虽然我觉得我们算不上朋友,但至少我们的关系是很友好的,我们在彼此的专业性之上建立起了相互尊敬的桥梁。

"专业性"是指,他随和亲切、举止礼貌、对我尊重——只要我不故意触碰禁忌。他希望我能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只讨论客观事实。为了在较大程度上保障这一点,我们的话题都只集中在音乐上。只要我遵守这些规则(当然不能明说),他便会和蔼可亲,且很真诚地接受采访。

让他推测他人对他音乐的态度的开放性问题,或者试图让他对其他音乐人做出消极的评价的问题,都是他所讨厌的。只要你问了其中一种,就会让原本进行得十分顺利的访问唐突地停下来,并且难以重新开始。作为一个作家,这些限制虽然会给我带来束缚,但是面对音乐这片肥沃的土壤,这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说到禁忌话题,绕不开的便是佩奇对神秘学的狂热兴趣(这也是人们一听说我能和他见面就立刻问我的问题)。与大众的想象截然相反,他从来没有隐藏自己对魔法(magick,英国神秘学家阿雷斯特·克劳利(Aleister Crowley)为将魔法与魔术区分开而选取的拼法)和玄学的痴迷,这种痴迷也表现在了他的音乐里。但他发现很难深入地谈论这个话题,因为无论他说什么,都会被人故意曲解或者断章取义得耸人听闻——他觉得这样不仅侮辱了对他而言重要的东西,也会显得他是个神经病。这么想也没错。

不过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在这方面的学问,分明是他的艺术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希望在必要的时候,他能多谈论一些他的兴趣爱好。搞不好这些信息还能让那些喜爱魔法仪式、玄学和占星术的人茅塞顿开呢。

除了魔法,《光与影:吉米·佩奇谈话录》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全盘揭秘型的传记,而是(至少我希望是)一本清晰的、由摇滚天才自己讲述的音乐人生,而它能给予读者些许启发。在音乐纪录片《吉他英雄》(It Might Get Loud)中,吉米简单地提到了对他而言"光与影"是什么:

"力量十足的……雷声;让你陶醉的声音。吉他之所以如此让我着迷,是因为它有其他物体没有的特性。每个人弹吉他都具有自己的风格,这和他们的个性也有很大的关系。"

就把这本书想作是建筑在此观念的基础之上,一次倾听艺术大师讲解他的音乐的难得机会吧。

你会发现佩奇虽然是这本书的主角,但他绝不是这本书里的声音。本书中涉及的其他人,在佩奇的经历和音乐方面,作为旁观者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而且他们的话也可以为佩奇的叙述增添有趣的细节。比如,我之所以把约翰·瓦尔瓦托(John Varvato)关于佩奇对时尚的影响的看法也写了进来,是因为我觉得他有资格谈论这个话题,而这也是佩奇给世人留下的重要元素之一。

我想这些材料中所呈现的,即是一个复杂的男人身上如吉米所言的那种被称为"光与影"的东西。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jack042**的评论:

吉米.佩奇是著名的“齐柏林飞艇”乐队成员之一,关于这个乐队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相对于重金属等乐队来说更是具有无可比拟的前辈,对于整个世界后来的乐队组合都具有指导作用,可以说这是一只传奇色彩的组合,他们的成功和成绩都是后辈望尘莫及的辉煌,但是遗憾的是这个神奇的乐队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这主要是由于乐队成员的低调,他们几乎不接受任何的媒体的宣传,因此也就很少能看到他们的传记。而这本书就是其中以为成员的吐槽,使得他们的秘密逐渐为人们分享。吉米.佩奇可谓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全才人物,除了音乐之外,吉他手、作曲家、制作人等多重的身份集于一身,里应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他们却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物,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很多普通人有很多的不同,他们拒绝媒体的采访和很多媒体关系很不好,甚至有被封杀的嫌疑,但是他们就是这样一群有理想、有事业心的人,为了他们的音乐。他们可以放弃一切,至于名声之类的身外之物,他们也是根本不放在心上。但是他们的贡献都是世界瞩目的,他们的音乐只属于他们自己,他们用自己的音乐谱写着他们独特的人生,他们的音乐人生是最璀璨的一部分,他们是高深莫测的绝世高手,他们的孤独感无人能理解,他们缺少一种合理的沟通,人们的不理解也就把他们隔离,他们似乎是来自外星精灵,他们的精神是世界的财富。 

2014-12-12 10:25:00
来自allen11**的评论:

书中谈话给我很大启发

2015-07-25 08:26: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lucifer rising

2015-09-17 12:45: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 价格便宜刚上优惠不错 价格便宜刚上优惠

2015-10-03 17:21:51
来自starcas**的评论:

印刷包装俱佳,内容也是期待许久,双11特价购入,当当给力!

2015-11-13 18:20: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的作品,值得购买~

2015-11-19 13:47: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很值得一閲!!!!!!

2016-04-01 12:04: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很值得一閲!!!!!!

2016-04-01 12:05: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陈震译的太好,买一本少一本

2016-07-27 14:02: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齐柏林飞艇”乐队是硬摇滚和重金属音乐的的鼻祖,同时也是20世纪最为流行和拥有最大影响力的摇滚乐队之一。他们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给音乐工业和后辈乐队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几乎没有乐队能与之比肩。虽然很多畅销书中都记载了该乐队的辉煌历史,但还没有任何一位成员曾经提笔写下回忆录,或者与媒体或传记作者有过任何形式的合作。如今,在《光与影》这本书中,吉米·佩奇,该乐队中最沉默寡言也最高深莫测的一位成员,终于对布莱德·托林斯基开口诉说,他用大量的细节,从最深刻的切入点,第一次对公众展现了他一生非凡的音乐生涯。

2016-08-24 10:27:09
来自列***基**的评论:

陈震翻译了好多书本本不错。

2017-01-07 14:18:1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特别喜欢的乐队!终于有中文版了

2017-03-21 15:34: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心地感谢你,让我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宝贝,太感谢了!

2017-08-19 00:39: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套书手感很好,现在看惯了精装书,平装都不爱了·哈哈哈

2016-03-30 09:57:02
来自杜子腾**的评论:

没记错的话笔者是在七年前的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通过伦敦八分钟认识吉米?佩奇的。当时完全被这老头儿硬朗的气派和卓绝的吉他技能征服了,第一时间就在网上google了他的信息。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第一次相遇就成为了今后的不可或缺。在本评论截稿前最近一次看到老头子的消息是,他牵着25岁小女友的手打情骂俏。这么多年来,老头子的风流本性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从七年前的遇见,到之后其音乐的伴成长,吉米?佩奇成了笔者失落时耳机里最大声音的制造者。2014年的年末,布莱德?托林斯基撰写的《吉米?佩奇谈话录》终于在大陆出版,曾经在音乐中孤傲,在生活中沉默的摇滚老头儿终于撕开了神秘的面纱,让世人能够走近他。音乐有时候像人一样,也有着它的时代基因。严格来讲,与吉米?佩奇不可分离的Yardbirds(新兵)和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艇)是属于70年代的人们,这种感觉就像如今的90后是听着周董的歌长大一样的。70年代的英国以及英语国家,再加上世界上崇尚摇滚并能接触到摇滚音乐的国家,很难找出不认识吉米?佩奇大名的。从神乎其神的双柄吉他独创,到小提琴琴弓与吉他的完美交融,再到硬派气息浓重的电吉他,没人不服他在吉他上的功力和摇滚界的独特地位。吉米?佩奇像每个年代都会出现的传奇与巅峰人物一样,成为其他人仰望,敬仰,学习与模仿的对象。但音乐同时也是超越时代的,譬如像笔者一般的90后,同样可以从他的音乐中感受到无尽的力量。这就是吉米?佩奇真正打动人并使人不断追寻他的原因。伟大与神秘在吉米?佩奇身上体现的交融性是任何一个传记作者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样的这也是每一位关注吉米?佩奇的歌迷最为困扰的地方。“我们爱他,但我们看不到他,如果我们想见他,那就让我们倾听他的音乐,因为除此之外,我们很难了解他”这是作为他歌迷最贴切的心声。“你永远别想从这个可爱又可恨的老家伙嘴里打听到任何消息,除非他想说”这也是每一个了解他的人都能知道的一个事实。所以本书的厉害之处就是能真正撬开老爷子的金嘴,即使不能严格按照传记的要求,但是以谈话录的形式展现他传奇的一生也足够让每一位关注他的人为之激动不已。另一方面,作为本书的读者,你在阅读的的过程中会有这样的感受:传记作者布莱德?托林斯基进行通盘的梳理,然后完成叙述;吉米?佩奇与作者的对话作为每章必要的部分,集中全文展现;此外就是其他业内同行复述的与吉米?佩奇的共同回忆以及他们眼中的吉米?佩奇。尽管,很难直接从老爷子的嘴里套出更隐私的东西;尽管,谈话录很难真正做到给我们一个立体饱满的吉米?佩奇;尽管,我们每个人读完之后仍然意犹未尽。我们不能否定的是,这是我们除了音乐纪录片《吉他英雄》和摄影自传《吉米?佩奇自选集》之外,最能了解他的最好阅读材料了。而且,这本《光与影》带给了我们太多佩奇的自我陈述,似乎他一辈子未说的话都在这本里了!沉默许久的发言似乎是佩奇对自己一生的一个谨慎回答,许久未开的话匣子因为曾经的摇滚生涯变得令人期许。摇滚青年老了,摇滚却不死,摇滚老头说话了,他也就永存了。

2015-01-22 19:02:00
来自沉醉书**的评论:

如果你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有一定的记忆,如果你对摇滚音乐比较感兴趣,也许你也记得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8分钟,一个白发飘飘的英国摇滚男歌手,和一位曼妙的女歌手一起共同演唱那首《全部的爱》(Whole Lotta Love),这位颇有老男人魅力的英国歌手就是曾经风靡全球的齐柏林飞艇乐队(Led Zeppelin)的队长兼吉他手——吉米?佩奇,可以说齐柏林飞艇乐队是在他的手上诞生的,光是这项成就就可以让这位吉他音乐家名垂摇滚史。如同“齐柏林飞艇之谜”一样,由于吉米?佩奇不大愿意与媒体打交道,喜欢自己埋头玩音乐,因此外界对他本人的情况所知不多。那迷人的音乐,在加上他年轻时候比较神秘的服饰,他的身上总是有一种神秘的光环,让人琢磨。这本书的作者布莱德?托林斯基是一位记者兼爱乐人,在全世界最好的乐手专供杂志《吉他世界》担任首席编辑长达二十年。他亲自采访过大量的流行音乐史上伟大的吉他手。真是有了这么丰富的采访经历,才让作者得以近距离的接触到这位流行乐坛上的伟大的吉他手,这本书实际上就是作者几次采访佩奇和他周边的一些同事和朋友的成果。在这位书,你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吉米?佩奇的音乐人生和他的音乐思想发展历程,至于他的一些私人生活,几乎没有涉及,可能会使一些读者失望。但对于真正的爱乐人,这些都是无足轻重的。这本书的目录,在我看来,还有改进的地方,光是这样类似“我想弹得石破天惊”、“我希望能在艺术上拥有更强的控制力”这样的章节标题没法比较清楚地表示出这章的主要内容。我的看法是,把每个章节中作者的概述和对话部分分别标示分来,把一些插曲,跟其他一些音乐人的对话部分也分别标示开来,最好是写明对话的名字,这样读者查阅这本书的时候,可以方便不少。如果你想进入吉米?佩奇的音乐世界,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2014-12-07 15:55:00
来自恬淡虚**的评论:

对摇滚一无所知的我,第一次了解吉米·佩奇还是在六年前的零八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记得在伦敦时刻八分钟的那个节目里,先是被利昂娜·刘易斯的歌声吸引,再接着被吉米佩奇的摇滚深深地震撼了;那时我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传奇的一位吉他手。事实上在读这本《光与影:吉米·佩奇谈话录》之前,我除了知道他是一名摇滚技术和风格都很独特的吉他手以及“齐柏林飞艇”乐队成员之外;对其生平经历和人生故事也是一无所知。在这本书中所描述的也是有关吉米·佩奇音乐生涯的故事,展示了他对摇滚的痴迷与音乐坚持不懈的追求。本书作者布莱德·托林斯基这样描述吉米·佩奇,他是齐柏林乐队中最沉默寡言的成员,也是最高深莫测的成员;对于吉米·佩奇的个人世界与“齐柏林飞艇之谜”的扑朔迷离,世人早已绞尽舌根,他面对别人的曲解不是站出来澄清自己而是很有“智慧”的选择沉默。在这本《光与影》中,作者与吉米·佩奇的谈话,让我们共同见证了一位吉他天才成长为“吉他英雄”的音乐之路;书中也记述一些乐评人对吉米·佩奇的看法,他们的点评也足以彰显吉米·佩奇和他的乐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辉煌与传奇。读完这本书,也感受到作为读者的我们能从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身上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吉米·佩奇这是“光”与“影”最传奇的结合,每一个人,每一个男人都应该像吉米佩奇那样,永远怀揣一颗追逐梦想的心,不慕虚荣,只为享受自己那份独有的快乐。

2014-12-24 16:20:00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