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披头士图书
人气:51

披头士

这特么才是青春呀!全球超级畅销的摇滚经典,中文简体版首度面世,崔健、许巍、汪峰、五月天致敬摇滚偶像,马世芳导读推荐,纪念列侬逝世35周年、披头士组团55周年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艺术家>音乐家  
  • 作者:[英] [亨特·戴维斯]著,[林东翰]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8650470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5
  • 印刷时间:2015-05-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披头士正式授权的传记,中文简体版首度出版!

The Beatles,一个让整个世界为之疯狂的名字!没有他们,Blur、Radiohead、O-asis、Coldplay……全球90%的乐队将不会存在,村上春树不会写出《挪威的森林》,许巍也不会走上音乐道路。在那个年代,他们引领了无数革命性、颠覆性的潮流;他们怒放青春,用音乐改变了历史;他们对爱情对生活对世界的表达,直达我们内心,到今天依然深深感动着全人类。

作为现代音乐的传奇,他们的故事被赋予了无限的神话色彩,没人能说清完整的真相;即使有人说出来,也一定会有其他人质疑。

为了创作这本传记,作者获得披头士官方的正式授权,得以深入采访披头士成员及其亲友、旧识、师长、合作伙伴等,近身侧写披头士活动,见证了他们重要的创作及录音过程,并把这一切详细地记述了下来。从利物浦到伦敦,从征服美国到席卷全世界;从洞穴俱乐部,到艾比路录音棚,再到屋顶演唱会;戴维斯亲身见证了披头士处于音乐创作的时期,成为横扫全球的超级巨星、史无前例的文化现象,也见证了他们内爆、分裂、渐行渐远,走上各自的道路……

丰富的及时手资料,使这本书成为最、最可信的披头士传记,也是被引用最多的披头士传记。本书历经5次再版,作者为2010年的版本增加"前言""后记",叙述了这本传记产生的过程,更新及补充了不少逸事。

《披头士:正式授权传记》中文版根据版本引进翻译,更增加近100幅披头士摄影作品、签名、手稿等重要独家资料,让读者直观地感受披头士的成长历程。

编辑推荐

"披头士是那种这个世代里不复存在的年轻人,怀着天真和美好,为整个时代唱出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他们无畏无惧,一路向前疯跑,没有边界,没有地平线的感觉;他们满怀自信可以创造一切、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他们如同婴儿一样蜷缩成一团躺在大地上的安宁;他们对爱情对生活对世界直达我们内心的诉说……反叛与觉醒,疯狂而美好,什么是青春?这特么才是青春呀!

◎披头士乐队正式授权传记,中文简体版首度面世,由中信出版集团新锐出版品牌新思文化出品,纪念列侬逝世35周年、披头士组团55周年。

◎作为披头士乐队的授权传记作家,戴维斯历经18个月对披头士贴身跟踪、深入采访。他对披头士及其持久魅力的独特理解,让这本传记的写作获得了披头士的极大合作与鼓励,也成就了这本的披头士传记。

◎真实、可信、坦率、生动,《披头士》是在历史现场留下的手见证,充溢着新鲜的气味,带给读者Live级的阅读现场感;被《时代周刊》赞誉为"有史以来,坦率敢言的合法授权传记";《滚石》《新闻周刊》《时代周刊》《出版人周刊》等欧美媒体一致公认的披头士传记。

◎全球畅销的摇滚经典。这本书伴随着披头士成长,是披头士乐队音乐人生历程的完整记录;历经5次再版,畅销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如果说披头士定义了那个时代,那么这本全球超级畅销书定义了披头士。

◎"深度摇滚书写"的经典示范之作。这本书见证了摇滚乐的关键时代,其"认真把摇滚乐当成一门艺术" 的书写态度、扎扎实实的素材整理、持平清明的叙述笔调,长期以来被传记作家们借鉴、模仿,成为后世所有摇滚乐手传记的"参考标准"。

◎这是摇滚辉煌的一页,也是我们这辈子接近披头士的一刻!多年来,关于披头士的书何止千百本,这本书却披头士乐迷奉为"圣经",成为摇滚乐迷的必读经典。中文简体版的面世,正如著名乐评人马世芳感叹的:是迟来的"补课",仍让人衷心欢喜。

◎不只是音乐,不只是披头士的故事,这也是一段让你我的青春重生的摇滚旅程。每个人心中,一定都有一首陪伴自己度过青春岁月的披头士音乐。读《披头士:正式授权传记》,让音乐回响心底,让时光逆流而上,重温一次青春的记忆。

◎崔健、许巍、汪峰、五月天等两岸三地音乐人跨世代致敬摇滚偶像,著名乐评人马世芳、胡子平专文导读推荐,带领我们一起Rock,走进披头士的世界。

作者简介

亨特·戴维斯(Hunter Davies)

英国著名作家,一路亲身见证了披头士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乐队。

他是公认的"最最著名的披头士通",其著作超过三十本,尤以披头士相关著作最为知名。其中,传记《披头士》历经5次再版,售出至少48种语言版权;2008年,出版《披头士歌词集》(The Beatles Lyrics Book);并在2012年出版了《列侬书信集》(The John Lennon Letters)。

早年担任新闻记者期间,为《独立报》(Independent)、《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以及《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等媒体撰写专栏,也多次为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广播电台(BBC Radio 4)制作广播节目。

目前,他与妻子英国著名小说家玛格丽特·福斯特(Margaret Forster)生活在达特茅斯。

译者简介:

林东翰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喜爱音乐、电影,对摇滚、爵士、蓝调音乐有研究。兼职翻译、编辑、插画。

导读者简介:

马世芳

写作者、广播人,生于1971年夏。大学时代开始在电台引介经典摇滚乐,曾数度担任台湾"金曲奖"评审。著有散文集《地下乡愁蓝调》,译有《列侬回忆》。现居台北,仍持续撰写杂文、专栏与音乐文字。

目录

导读 还来不及"盖棺论定"的时刻 马世芳

导言

及时部 利物浦

01.约翰·列侬

02.约翰·列侬与采石者

03.保罗·麦卡特尼

04.保罗·麦卡特尼与采石者

05.乔治·哈里森

06.乔治·哈里森与采石者

07.约翰·列侬,艺术学院时期

08.从采石者到月亮狗

09.斯图·萨克利夫,苏格兰之行与银色披头士

10.卡斯巴俱乐部

11.汉堡之行

12.阿斯特丽德·基尔舍与克劳斯?沃尔曼

13.利物浦——利瑟兰与洞穴倶乐部

14.停滞时期——利物浦与汉堡

15.布莱恩·爱泼斯坦

16.布莱恩签下披头士

17.迪卡唱片与皮特·?贝斯特

18.林戈·斯塔尔

19.林戈·斯塔尔与披头士

第二部 伦敦与全世界

20.乔治·马丁与迪克?詹姆斯

21.巡回演唱

22.披头士狂热

23.美国之行

24.英国与重返美国

25.巡回演唱结束

26.布莱恩·爱泼斯坦之死

27.从药物到追随玛赫西

第三部 1968年

28.朋友与至亲

29.披头王国

30.披头士与他们的音乐

31.约翰

32.保罗

33.乔治

34.林戈

终章

1985年版后记

译后记

在线预览

导读 还来不及"盖棺论定"的时刻

马世芳(广播人,文字工作者)

这么多年下来,关于披头士(Beatles,又译甲壳虫、披头四),能讲的大概都已经被讲过了。关于这本书以及它的时代背景,倒是有些东西可以说一说。

首先,这本"正式授权传记"出版于摇滚乐百花齐放、漪欤盛哉的1968年。从猫王踏进录音间开始算起,摇滚乐真正成为横扫青年一代的新兴艺术,至此才不过十来年光景。

换言之,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摇滚乐正以惊人的速度蜕变、转化,成为"值得严肃以待的艺术门类"。摇滚乐手开始重视"专辑"(album)的规格,"专辑"不再只是"一堆歌曲的集合",而是可以利用A、B两面40分钟的规模经营完整主题、实践艺术概念的空间。海滩男孩(The Beach Boys)的《宠物之声》(Pet Sounds,1966)、披头士的《佩珀中士》(Sergeant Pepper,1967)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作。到了本书出版的1968年,已经有好几部摇滚乐史的皇皇巨作必须用"双片装"的规模才承载得了乐手的野心:鲍勃·迪伦(Bob Dylan)的《美女如云》(Blonde On Blonde,1966)、奶油乐队(Cream)的《火焰之轮》(Wheels of Fire,1968),当然还有披头士的《白碟》(The White Album,1968)。

就在这一时期,"Rock N` Roll"这个名词,渐渐演变成"Rock"——前者指的是老式摇滚乐,倚重山区乡村摇滚(Rockabilly)和蓝调的形式,旋律和配器相对简单,歌词也比较单纯。"rock"则大大拓展了它的范围,凡是青年一代表达思想的音乐形式,都被统摄在rock的名下。海滩男孩的布赖恩·威尔逊(Brian Wilson)和披头士大胆把古典编制和东方乐器带进摇滚乐团,更把"录音棚"当成乐器的一部分,试探"多轨录音"的极限,创造出许许多多绝无可能在舞台上重现的奇妙声响,让摇滚乐的音场远远超越"三件式"(鼓、吉他、贝斯)的限制,而有了无穷的可能。另一方面,鲍勃·迪伦—手掀起的民谣摇滚革命,让摇滚乐在强劲的节奏、煽惑的旋律之外,更可以承载严肃的主题和诗的语言。诗和摇滚结合之后,革命能量沛然,莫之能御,不仅成为那个动荡社会的回声,也深深切进了时代的灵魂。

短短几年间,摇滚乐飞速进化,几乎每个月都有惊人的杰作诞生。相对地,媒体总是慢半拍,不大跟得上这股汹涌的潮流。20世纪60年代中期,摇滚乐及时个辉煌朝代的巅峰,迪伦已经写就《荒凉街区》(Desolation Row)那样繁复晦涩的长诗,披头士在《埃莉诺·里格比》(Eleanor Rigby)已经打造出极为漂亮的叙事结构,音乐杂志却仍然充斥着"艺人最喜欢的颜色与食物"之类的无聊八卦,专辑评论也停留在"它会让你兴奋得打起拍子,适合与朋友一起听"这样的陈词滥调。

"认真把摇滚乐当成一门艺术"的文字书写,直到60年代晚期才蔚为风潮。先有《龙虾王》(Crawdaddy!)之类的同人志开疆拓土,继之《滚石杂志》(Rolling Stone)在1967年创刊,所谓的"Rocklcmraalism"——深度访谈、言之有物的评论、专业级的美术与摄影,才终于有了像样的发表园地。《新音乐快递》(The New Musical Express,简称NME)、《旋律制造者》(Melody Maker)这些老牌音乐刊物,以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之类传统媒体,也才跟上青年一代的脚步,开始登载更深入、更认真的乐评与访谈。

1968年,这一切正在发生。亨特·戴维斯(Hunter Davies)的这本书,正好是"深度摇滚书写"萌芽的示范之作,也见证了"Rock N`Roll"蜕变成"Rock Music"的关键时代。多年来,关于披头士的书何止千百本,这本"古老"的作品,却一直被看作乐迷必备的经典。原因并不只是亨特·戴维斯获得披头士授权,得以提供大量及时手、详尽丰富的成长故事和历史资料(尽管这些素材确实精彩绝伦)。它较大的意义,不仅是在那个"摇滚书写"相对荒芜的年代,认认真真地把披头士当成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家",就像为画家和诗人作传那样,以持平、清明的笔调,建筑在扎扎实实的素材上,打造出来的深度记录而且是在"历史现场"留下来的及时手见证。当时披头士固然已经是横扫全球的超级巨星、史无前例的文化现象,但是后世那些沉重的光环、无穷无尽的饾饤考据(参考数据多半源自这本书)、数不清的较高级形容词,都还来不及污染它。戴维斯写作的当下,披头士的音乐还是"树头鲜"、热腾腾的,还没有变成"牢不可摧的历史经典"。现在任何摇滚乐迷都视为理所当然的"后见之明"、"盖棺定论",在这里还是"不确定的未来"。这使整本传记充溢着新鲜的气味,一种无可取代的"临场感"。

这本书不只是披头士乐迷的"圣经",更成为后世所有摇滚乐手传记的"参考标准"。新版补足的长篇导言,也让整个"画面"更完整,这确实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导读 永恒草莓园传奇

胡子平(Ricardo,博学乐评人)

不论单就摇滚乐历史本身的发展角度,或在一般史学家的眼里,英国乐团披头士是在人类文化史上名留青史的。这不单指几乎所有的英语大字典都可以找得到的"Beatlemania"这个专为解释全世界对披头士为之疯狂的字眼,而是就他们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与他们对于整个青年一代的冲击,相信是绝大多数的乐迷和那些反对、攻讦他们的人都毫无异议的一点。

然而,对于广大的乐迷而言,或许只有极少数乐迷曾经设想过身为披头士成员的痛苦与挣扎。那种身处外在巨大压力的焦虑与内部团员长久累积的摩擦心结,最终导致了整个乐团的解散。或许本书作者亨特·戴维斯因同时身为团员好友之故,不愿多提当年乐团解散时期的种种争执与中伤,但且容我们将时间场景重新拉回到1969年2月,美国《滚石》杂志还特地报道当时谣传披头士解散与苹果唱片倒闭的传言不实。文中特别强调:"没有人因打架而有黑眼圈,苹果唱片的财务状况亦非常好。"

然而到了1970年1月,当列侬接受访问时,他的口气却开始犹疑与冷淡,当时约翰甚至公开宣称披头士的解散是"可能的"。于是,外界各种夸大荒诞的谣言沸沸扬扬于英美小报之上有人认为小野洋子是破坏乐团和谐的主因,有人认为列侬太过自我,有人认为乔治与列侬早就存有芥蒂,甚至之前还有小报认为曾发生意外车祸的保罗早已死亡,随后康复的保罗是冒牌替身,只因车祸前后两张照片里的保罗看起来似乎不太一样。热腾腾的小报消息到处喧嚣流窜在伦敦大街小巷,但在那段时间,披头士几个人的关系确实冰冷到了极点。

解散的传言继续燃烧到9月,直到保罗直接投书到英国《旋律制造者》音乐周刊公开发表声明,表示披头士绝无再复合可能的否定答案后,披头士也就此正式宣告解散。而且就在那时,四人也早已各奔东西,保罗夫妇住在苏格兰的自家农场,约翰则与洋子搬到美国洛杉矶,林戈忙着在美国纳什维尔市(Nashville)录制个人专辑,乔治则忙着准备推出他个人的专辑作品《一切终将消逝》(All Things Must Pass)。

假如说当年披头士的解散是谁也无法挽回的命运,那么事前的种种迹象便已经透露出信息了。而事实上,披头士向来就只是"披头三",或者说第四位披头士成员应该是乔治·马丁这位著名的披头士制作人,因为正如本书所述,早期他们作曲时非常迅速而不会思考太多,主要的歌曲创作都是由约翰及保罗两人合作或分别串接而成的,而这样的模式自然使得乔治与林戈两人每次在录音时,心里不是滋味。在本书后段,作者亦提到林戈对于后来唱片录制过程的抱怨与不满,因为他确实并未感受到全程参与的感觉,他只不过是个随时保持待命的职业鼓手。此外,事后列侬在访问中也经常无意间流露出,他无视林戈的存在。从他个人的描述中,往往只听到:现在我们三个人在写歌时如何如何……

所以就许多方面来看,本书其实提供了许多线索与不言而喻的答案,他描绘了约翰、保罗、乔治三个人的童年生活。而如果说一位音乐创作者的灵感往往是撷取自他周遭或过去的生活的话,那么约翰及保罗两人的个性差异,与各自孩童时的教育与性格成长,确实是反映在他们的歌曲中。同时,许多细心的乐迷亦可发现,许多歌曲如《永恒的草莓园》(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或《便士巷》(Penny Lane),其实便是从他们的童年回忆中所得到的灵感。只是童年到青少年这段不愉快的成长经验,一直是约翰·列侬长年挥之不去的阴影,而这一部分的内在冲突,亦同时反映在他其他的歌曲创作里。

在披头士面临解散这段最煎熬的时日,列侬悄悄发表了最接近他内心世界的专辑《约翰·列侬/塑料泽子乐队》(John Lennon/Plastic Ono Band),里头几乎大半的歌曲都是列侬他自白式告白歌曲,《母亲》(Mother)的歌词透露出他对母爱的渴望、乞求与爱恨交织的矛盾;《工人阶级英雄》(Working Class Hero)则明显是他个人成长经验对于社会极度的不信任与痛恶,词中明显的政治立场其实只不过再度反映了他的愤世嫉俗。

也因此,当我们从前面几章逐一了解三个人不同的出身背景造成团员间本质上的冲突外,其实也让我们意识到,这些社会差异性同时也为日后乐团的命运埋下了不可控的变因。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使得他们内部的裂隙日益扩大,而这个关键因素,便是摇滚乐。

摇滚乐让披头士一夕致富,让他们成为全世界少男少女到处追逐的超级偶像,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四人对摇滚乐的看法与接受度是一致的。对易感脆弱且叛逆性格强烈的列侬而言,摇滚乐的出现,无疑是拯救他无聊生命的避难所与宣泄处,他的艺术才华可以无限制地展露,而随之而来的巨大财富则弥补了他过去贫穷岁月的缺憾。譬如本书中第9章(150页),他曾提及他们"一向都是反爵士乐的"。这样的批评当然是针对当时流行爵士乐的看法,认为爵士乐没有前途,而且重要的是,当时这些演奏爵士乐的俱乐部都不让他们这些年轻小鬼头进去演出。这对一个敏感心灵而言,无疑是一种阶级歧视。

但对于出身小康家庭的保罗或最正常的乔治而言,摇滚乐对他们来讲,只不过是一种新潮具流行感的新音乐,它充满活力热情。以保罗的聪明,他可以学习吸收得很快;对于个性较内向且寡言的乔治来讲,摇滚乐无法真正满足他,反而随之而来的巨大的功名财富与药物滥用将他整个人掏空,这使得他改向印度音乐取经学习,不遗余力地将印度音乐推广到西方世界。当然,他更拜拉维·香卡(Ravi Shankar)为师学习西塔琴,并将他从印度获得的知识灌入了后期披头士的专辑里。

披头士的作品很少援用爵士乐的元素,列侬后期的个人作品亦从不采用爵士乐风。但略微反讽的是,1967年,正当披头士如日中天,英国《旋律制造者》周刊以近全版的篇幅报道披头士推出《你需要的只是爱》(All You Need Is Love)单曲再度打败猴子乐队(The Monkees)夺得排行榜冠军王座时,同期杂志封面的右下一角却亦刊载了一代爵士巨擘约翰·克特兰(John Coltrane)骤逝的讣闻。只是时隔十三年后,同样的音乐刊物,同样全版的封面故事,却换成了列侬遭枪杀的讣闻与致敬专题。

若说不论披头士的故事或音乐一直如此吸引人,那是因为这些传奇故事都记载了每一位团员真实的人生,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披头士的故事只不过是四位平凡大男生的成长历程而已。它虽只是一个乐团的故事,但也同时紧紧扣住了当时整个60年代潮流的变迁,从迷你裙到嬉皮士时代,从流行通俗歌曲到当时无限蓬勃的现代音乐,而这些时代演进,披头士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或者说披头士是通往60年代各种次文化的入口。

倘若说披头士的故事还在超越一般乐团的话,那么较大的功臣应该仍是列侬与保罗两人,因为当披头士已逐渐成为另一种造神运动的同时,他俩却亲手将它从逐渐浮夸膨胀的表象拉回到凡人的位置。是的,他们都仍只是自私、贪婪的个体,但也因为这些故事所流露出的人性,才让披头士真实地存活在每一位乐迷的心中。

亦如本书1985年版后记所提,当列侬离世时,"就情感上而言,披头士1970年就已经逝去,到了1980年,才首次覆上黄土"。然而21年后,当乔治病逝洛杉矶时,或许披头士第二次的入土才让许多人真正惊觉,原来披头士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即使保罗与林戈依然健在,但在象征意义上,披头士永远是一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缺一不可。也尽管四位团员的肉身终将腐朽,然而,披头士的音乐却将永远地在每一位不同时代乐迷心中哼唱着,永远的黄色潜水艇,永远的草莓园。

……

媒体评论

有史以来,最坦率敢言的合法授权传记。

——《时代周刊》(Time)

我们这个世纪的最重要的记录。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传媒大师)

和披头士有关的图书已经数不胜数,但这本书依然是好的一本,值得拥有!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戴维斯的辛勤工作和披头士对他的极度信任,让我们有幸能看到这些年轻音乐人的真实人生,他们仍是趣味十足、同样会犯错、有血有肉的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有着属于自己的经历、烦恼和祈望。

——《新闻周刊》(Newsweek)

一本为披头士而写的书,用严谨的态度述说整个故事,将它写下,就此一次解决;以便要是别人一再地问起那些相同的蠢问题时,就可以告诉他们:一切尽在此书中!嘿,这个主意不是很好吗,怎么样?

——作者和披头士聊《披头士》

名人致敬:

"披头士"的意义,就是将一股反叛的精神主流化,这才是摇滚乐。

——崔健(中国摇滚教父)

我当初走上音乐之路就是因为对披头士乐队的喜爱,英国摇滚文化对我的创作影响是的。

——许巍(摇滚音乐人)

披头士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我觉得孤立无助的时候,我去听他们的歌曲,去体会他们所写的东西,就会给我希望。

——汪峰(摇滚音乐人)

对我来说,披头士是我在音乐上很重要的一个启蒙者。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披头士常常是我人生困难和疑惑时最重要的导师之一。从他们的歌里面可以得到很多的解答、很多的力量、很多的启示。

——五月天(摇滚乐团)

有时候怀一怀旧也挺好,虽然曾经的一些事情我没有赶上,但是间接的信息同样能把人拉回到过去,仿佛就像亲身经历过一般。也许是一种终生无法亲历的遗憾,也许是一种无法抵抗的诱惑,也许心里总是有一种60年代的情结……总之,披头士对我来说总有无法摆脱的魅力。

——王小峰(专栏作家、乐评人)

多年来,关于披头士的书何止千百本,这本"古老"的作品,却一直被看作乐迷必备的经典。原因并不只是亨特?戴维斯获得披头士授权,得以提供大量及时手、详尽丰富的成长故事和历史资料(尽管这些素材确实精彩绝伦)。它的意义,是在那个"摇滚书写"相对荒芜的年代,认认真真地把披头士当成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家",就像为画家和诗人作传那样,以持平、清明的笔调,建筑在扎扎实实的素材上,打造出来的深度记录。

——马世芳(广播人、文字工作者)

倘若说披头士的故事还在超越一般乐团的话,那么的功臣应该仍是列侬和保罗两人,因为当披头士逐渐成为另一种造神运动的同事,他俩则亲手将它逐渐浮夸膨胀的表象拉回到凡人的位置。是的,他们都仍然只是自私、贪婪的个体,但也因为这些故事所流露的人性,才让披头士真实地存活在每一位乐迷的心中。

——胡子平(博学乐评人)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小流星**的评论:

小孩喜欢,他很高兴

2016-10-31 11:38:23
来自摇滚198**的评论:

多了解一点偶像的偶像

2017-11-15 13:30: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送货很快,送朋友的礼物,就是包装有点破了

2016-02-11 08:26:00
来自塔斯哈**的评论:

非常满意 喜欢

2016-03-17 19:30:55
来自自由浩**的评论:

这本书非常好,送货非常快,当当相当给力必须赞一个

2016-04-23 10:59:05
来自促狭**的评论:

好评

2016-04-24 10:03:46
来自ericswe**的评论:

非常精美,趁着活动买非常实惠

2016-04-24 19:09: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当当就是快速。品相和内容都不错。很期待的阅读体验。

2016-05-10 11:19: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

2016-06-16 22:07:43
来自吴石石**的评论:

2016-06-18 13:57: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质量很好

2016-08-04 12:09: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 ~

2016-08-11 17:13: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看着

2016-08-14 22:58: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发货快,书的质量也好!!

2016-09-27 17:03:36
来自朕就是**的评论:

2016-10-20 21:46:46
来自快好省5**的评论:

很好?

2016-10-23 15:27:14
来自parista**的评论:

这本书很好内容出色值得购买阅读,收藏,当当优惠力度大,双十一加油

2016-11-05 02:16:40
来自路过的**的评论:

Love Beatles

2016-11-08 17:38:0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经典的书值得收藏~

2017-03-01 20:10:5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直喜欢这本书,终于决定买下了,内容喜欢,虽然已经读过了还是想买下来

2017-05-15 17:35: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不错的图书,到货及时,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2017-05-18 11:30:51
来自s***n(**的评论:

非常好 非常好的书

2017-06-05 18:32:4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好值得购买

2017-06-07 17:23:29
来自mantara**的评论:

实用 内容丰富 振奋人心 感染力强 性价比很高 印刷很正

2017-09-03 15:55:41
来自易普丰**的评论: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17-10-02 08:41: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最喜欢的乐队之一,卖家发货速度很棒,第二天收到。图文并茂,还没来得及看。

2015-06-29 10:48:48
来自斑禹**的评论:

这本书终于有中译本了,很早以前就开始关注了。

2015-11-12 20:18: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不遗憾,只希望世界永远有你们的痕迹。最后,R.I.P George Martin.

2016-03-11 08:29:2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是一本好书,推荐给所有喜爱甲壳虫乐队的老歌迷们。

2017-04-26 13:34:20
来自巴陵马**的评论:

买了很多the beatles的唱片,这是第一次卖关于他们的书,比想象的要更好,有很多,关于披头士的图片,还有马世芳的序,和作者的自序,总的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7-08-28 15:55:23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