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好父母都是后天学出来的,没有人天生便是好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懂得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在每一个笑泪交织的背后,精进提高!
在王浩威医生的诊疗室中,出现过各式各样的父母,他们有的焦虑不安,有的气急败坏,有的暴怒失控,有的疏离而忙碌……当然,这里也有千奇百怪的孩子,他们也许叛逆、也许自恋、也许太很好而没有朋友……在《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中,王医生用39个贴心故事,和您一起探讨如何教孩子、养孩子,如何从孩子身上学会做父母。《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献给陪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
《生命的12堂情绪课/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在《生命的12堂情绪课》中,心理咨询师王浩威凝视人类共通的情绪,让10个陌生人,从恐惧开始,慢慢挖掘心中的寂寞、嫉妒、背叛、愤怒、沮丧、疏离、罪疚、绝望,在倾诉与发泄中释放情绪,到达信任、快乐的终点。背叛是生命的必然仪式吗?人真的能像座孤岛一样疏离吗?快乐为何让人有罪恶感?这是生命中不可错过的12堂情绪课,也是王浩威从专业角度给父母与青少年的亲子沟通提供的智慧与爱。
《全是为你好:父母的焦虑,少年的困境/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资历心理专家王浩威全新阐释父母专权、孩子逆反等人际现象,破解亲子沟通难题。王浩威以亲身经历和案例经验,从专业角度,讲述青少年的不同心理面向,为代际沟通提出不同的见解。这里既有年轻朋友们的镜,也有父母的窗,作者对当下社会问题的直言不讳,也成就了本书的价值。这是心理医生笔下的成长课题、生命故事。这里既有年轻朋友们的镜,也有父母的窗。
《我懂你所有的青春迷茫:王医生的情绪诊疗笔记/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在当今都市的钢筋水泥里,焦虑成了大家永恒的话题,急迫的生活让我们忘记了感觉和情绪,仿佛我们只需要高效率,只需要不停忙碌,而不该有沮丧和悲伤,甚至是开怀大笑的舒畅。然而,午夜梦回时,是否有忧郁袭上心头?台湾心理咨询"总舵主"王浩威结合多年诊疗经验,总结出剖析情绪的深度好文,和你一起重新认识自己,找回久违的情绪与感觉。
《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1. 娱乐名人蔡康永、刘若英、苏有朋,身心灵作家张德芬、素黑,"弗洛伊德奖"得主赵旭东,精神分析师曾奇峰,心理督导师施琪嘉联袂推荐!
2. 很好不错作者,剖析真实案例,为陷入教养难题的父母们指点迷津。王浩威堪称台湾心理治疗界"总舵主",是集心理学家、治疗师、作家、诗人、出版人于一身的传奇医生。他以几十年从事心理咨询经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教养孩子方法,解救陷入教养难题的父母们。
3.打破父母知名品牌魔咒,提出"孩子是父母的好老师"这一新颖观点。《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告别父母一言堂,提出"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这件事,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好老师"概念,没有人是天生好父母,好父母都需要学习。
4.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专业方法论。王浩威用真实案例,直击中国式家庭代际沟通盲点,关注校园霸凌现象,剖析原生家庭影响力,专业解读少年离家出走、自杀、叛逆等社会现象,为亲子沟通、少年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生命的12堂情绪课/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1. 娱乐名人蔡康永、刘若英、苏有朋,身心灵作家张德芬、素黑,"弗洛伊德奖"得主赵旭东,精神分析师曾奇峰,心理督导师施琪嘉联袂推荐!
2. 很好不错作者,通过真实案例,为"面无表情"的都市人指点迷津。王浩威堪称台湾心理治疗界"总舵主",是集心理学家、治疗师、作家、诗人、出版人于一身的传奇医生。他以几十年从事心理咨询经验,带领读者发现情绪,解救日益麻木的灵魂。
3.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专业方法论。王浩威用真实案例,通过情绪话题,直击中国式家庭代际沟通盲点,关注校园霸凌现象,剖析原生家庭影响力,专业解读离家出走、贫穷、自杀等社会现象,为亲子沟通、少年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全是为你好:父母的焦虑,少年的困境/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1. 娱乐名人蔡康永、刘若英、苏有朋,身心灵作家张德芬、素黑,"弗洛伊德奖"得主赵旭东,精神分析师曾奇峰,心理督导师施琪嘉联袂推荐!
2. 很好不错作者,剖析真实案例,为陷入教养难题的父母们指点迷津。王浩威堪称台湾心理治疗界"总舵主",是集心理学家、治疗师、作家、诗人、出版人于一身的传奇医生。他以几十年从事心理咨询经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教养孩子方法,解救陷入教养难题的父母们。
3. 全新阐释父母专权、孩子逆反等人际现象,破解亲子沟通难题。资历心理专家王浩威用充满同理心的人文关怀,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让每一位以沟通为终身奋斗目标的父母都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
4.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专业方法论。王浩威用真实案例,直击中国式家庭代际沟通盲点,关注校园霸凌现象,剖析原生家庭影响力,专业解读少年离家出走、自杀、叛逆等社会现象,为亲子沟通、少年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我懂你所有的青春迷茫:王医生的情绪诊疗笔记/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1. 娱乐名人蔡康永、刘若英、苏有朋,身心灵作家张德芬、素黑,"弗洛伊德奖"得主赵旭东,精神分析师曾奇峰,心理督导师施琪嘉联袂推荐!
2. 很好不错作者,通过真实案例,为焦虑的都市人指点迷津。王浩威堪称台湾心理治疗界"总舵主",是集心理学家、治疗师、作家、诗人、出版人于一身的传奇医生。他以几十年从事心理咨询经验,带领读者发现情绪,解救日益麻木的灵魂。
3.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专业方法论。王浩威用真实案例,通过情绪话题,直击中国式家庭代际沟通盲点,关注校园霸凌现象,剖析原生家庭影响力,专业解读离家出走、贫穷、自杀等社会现象,为亲子沟通、少年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王浩威,台湾心理治疗界"总舵主",集心理学家、治疗师、作家、诗人、出版人于一身的传奇医生。历任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中华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台大医院精神部兼任主治医师等职。"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执行长、心灵工作室负责人、心灵工坊文化公司发行人。著有诗集《献给雨季的歌》,散文《在自恋和忧郁间飞行》《海岸浮现》《与自己和好》,文化评论《一场论述的狂欢宴》等。其"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包括《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生命的12堂情绪课》《全是为你好:父母的焦虑,少年的困境》《我懂你所有的青春迷茫:王医生的情绪诊疗笔记》)为台湾亲子类畅销书。
《生命的12堂情绪课/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王浩威,台湾心理治疗界"总舵主",集心理学家、治疗师、作家、诗人、出版人于一身的传奇医生。历任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中华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台大医院精神部兼任主治医师等职。"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执行长、心灵工作室负责人、心灵工坊文化公司发行人。著有诗集《献给雨季的歌》,散文《在自恋和忧郁间飞行》《海岸浮现》《与自己和好》,文化评论《一场论述的狂欢宴》等。其"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包括《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生命的12堂情绪课》《全是为你好:父母的焦虑,少年的困境》《我懂你所有的青春迷茫:王医生的情绪诊疗笔记》)为台湾亲子类畅销书。
《全是为你好:父母的焦虑,少年的困境/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王浩威,台湾心理治疗界"总舵主",集心理学家、治疗师、作家、诗人、出版人于一身的传奇医生。历任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中华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台大医院精神部兼任主治医师等职。"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执行长、心灵工作室负责人、心灵工坊文化公司发行人。著有诗集《献给雨季的歌》,散文《在自恋和忧郁间飞行》《海岸浮现》《与自己和好》,文化评论《一场论述的狂欢宴》等。其"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包括《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生命的12堂情绪课》《全是为你好:父母的焦虑,少年的困境》《我懂你所有的青春迷茫:王医生的情绪诊疗笔记》)为台湾亲子类畅销书。
《我懂你所有的青春迷茫:王医生的情绪诊疗笔记/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王浩威,台湾心理治疗界"总舵主",集心理学家、治疗师、作家、诗人、出版人于一身的传奇医生。历任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中华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台大医院精神部兼任主治医师等职。"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执行长、心灵工作室负责人、心灵工坊文化公司发行人。著有诗集《献给雨季的歌》,散文《在自恋和忧郁间飞行》《海岸浮现》《与自己和好》,文化评论《一场论述的狂欢宴》等。其"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包括《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生命的12堂情绪课》《全是为你好:父母的焦虑,少年的困境》《我懂你所有的青春迷茫:王医生的情绪诊疗笔记》)为台湾亲子类畅销书。
《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生命的12堂情绪课/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全是为你好:父母的焦虑,少年的困境/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我懂你所有的青春迷茫:王医生的情绪诊疗笔记/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操场还是战场?
校园霸凌的相关议题,前一阵子成了热门话题,连朋友见面聊天都提到。一对年轻的夫妇,前几年生了一个孩子,现在也上幼儿园了。年轻的妈妈说:"我们家的Nicolas,太古怪了。同学从背后推倒他,他没哭,还傻愣愣地看着人家,搞不清楚怎么回事。"爸爸接嘴说:"是呀!那天刚好是家长日,那小孩就在我们面前公然霸凌了。"
那天我们一起吃的是火锅。冬天的寒流下,热腾腾的火锅似乎是适合一群人一起来抵御寒冬的"霸凌"了。我们后的结论是送小孩去学点那种防身技巧。"好是合气道,听说只能防身用,不能攻击别人,免得小孩学了反而去欺负人。"大家听了哄堂一笑,就结束了这个话题。
当追逐的乐趣被严谨的竞赛取代
小孩子在操场上,在空地上,或在公园里,跑跑跳跳,追追打打闹闹的,原本就是平常的游戏。这样的活动,有时是全然自发的,小孩子也没规定什么,就很有默契地找到他们的逻辑玩起来了。有时是有游戏规则的,也许是"躲猫猫",也许是"抓鬼",但一开始还是经常有许多即兴的玩法。当然,后来规则越来越严谨,而即兴也就没有空间了。
到了小学初中以后,躲避球也好,棒球篮球也好,游戏的规则是越来越统一的。然而,规则越是完善,能玩的人就越少。大部分的人只能当观众,只有少数人能在场上玩这个游戏。当然,观众也可以玩一点游戏,波浪舞等等,但终究还是不如场上选手才是真正聚光灯的焦点。
回到学校,让我们看看校园里的游戏。
当追逐的乐趣慢慢被许多有严谨规则的竞赛所取代,大部分的人其实是从这些正式的游戏中被驱逐出来的。因为除了高、灵活、快、有力、训练有素的少数同学,几乎是少有人可以参与这些活动的。
那么,其他的人怎么办呢?
如果将焦点从球场转到校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同学其实是继续玩他们的游戏,而且是以自发的方式来进行。他们还是在走廊上追逐或在阳台互相观望就可以创造出新的游戏方法,甚至在看不到的地方,不论是爱情还是霸凌,都是人们自发的创造力产生的"游戏"。
当霸凌变成道德上的禁忌
一位幼儿园孩童的家长很难过地告诉我,他小孩如何被排斥的过程。他小孩的细微动作能力发展较慢,感觉统合不协调,整个人看起来就是笨手笨脚的。偏偏这小孩喜欢人群,喜欢热闹,每次同学们玩起自己发明的游戏,他就兴奋地跟着跑起来,甚至也不在乎别人就爬上去,经常将其他小个子的同学撞倒在地上。于是,就有同学喊说:"老师他打人!"
老师刚好太年轻,不知道总有一些学生社会技巧发展太慢而手脚又无法分轻重,便当场就说:"你这么小,就开始欺负同学。"其他同学也不清楚这名词的真正意思,只知道这几天大人们或新闻里谈很多,就跟着喊起来。这位家长说,小孩也知道这是不好的名词,已经难过得不想上学了。
强弱或胜败原本就是所有游戏的基本结果。只不过,越是好的游戏,越是能让每个人都有胜利的机会。
当霸凌一词突然变成道德上大程度的禁忌时,忽然之间,人们不知道正常的竞争和不正常的霸凌之间究竟有无清楚的分界。父母们担心自己的小孩受欺负的同时,却也对自己向来鼓励小孩积极竞争的态度是否隐藏了某种危险,而变得更焦虑了。
顽皮游戏到弱肉强食
对于校园霸凌这一长期现象,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决定先制订"防治校园霸凌执行计划",规定不处理霸凌的校长考核成绩不得为甲,负责督导的县市政府也会被扣奖补助款。至于长期计划,教育部将推动《校园反霸凌法》的立法,考虑"将施暴者隔离起来"。
这个消息在报纸揭露的第二天,我心理治疗诊所的来访案主刚好有一位是当年霸凌的受害者。他现在在海外念书,因为圣诞节和冬季假期而回来。
当年初中受到同班同学的霸凌,使得他一直对学校或同辈聚集的环境都不由自主地感到战栗,也就一直无法正常上学。之后,幸运地在另所中学逐渐适应,才取得同等学力。他先到北美的社区大学,再转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和学系。
咨询时,我将报纸拿给他看,问他意见。他看了一下这则头版新闻,先稍稍绽放的笑容,慢慢地被沉思的表情所取代而不见。他说:"这方法当然是好啦,只是,事情是很复杂的。"
不善表达但思考迅速的他,跳跃式地提到一连串问题,还有一连串想法:霸凌要怎样定义?可能吗?很多时候是别人觉得不怎么样,但受欺负的人是很痛苦的。有些时候欺负别人的人是因为长期被欺负得走投无路而反击了,也要受罚吗?隔离以后,怎么知道这个人会变更坏还是就真的改善呢?他后跟我挥挥手表示不谈这件事了:"事情,是很复杂的啦!"
我问他近的大学生活可好,跟台湾以前的经验比起来怎样。他的回答也叫人难过:"反正太复杂了,我决定做独行侠,不要再交朋友了。"他解释说,就是不去注意这些白人或拉丁裔或黑人是怎么交朋友的。亚裔的同学会主动来跟他交朋友,是为了借笔记。"反正我要求他们一定要立刻影印立刻还,也就不会担心像以前那样考试到了要不回笔记。"
独行侠?一辈子吗?多么孤独呀!希望他不至于如此。我看着他现在不再过胖的脸庞,诊疗室外灿烂冬阳,在他脸另一侧现出沉重的阴影。
霸凌,不易辨
霸凌产生很多可怕的问题,然而过去大人眼中可能只是小孩们吵闹玩过头了。只是,在玩闹中越来越没有同理心的过程,其实是一再地深深刺伤,待日后痊愈亦十分扭曲了。
霸凌的伤害这么严重,但我自己对这个名词却是不喜欢的。霸凌也好,Bully也好,这样的名词读起来感觉都是十分突显的,往往就会误以为是十分抢眼易辨的行为。
我宁可用"欺负",特别是在大众演讲时。"欺负"是我们小时候就会有的行为,几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欺负过比自己弱的同学、欺负过弟弟或妹妹,以及集体欺负不认识的大人(像乞丐或太嚣张的大人)。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作品,像《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让大人小孩读起来捧腹大笑的作品。特别是那些欺负的情节,更是读者笑声大程度的段落。
为什么马克?吐温的小说我们觉得是风趣逗笑的故事呢?为什么社会新闻揭露的那些霸凌,却是叫人痛心而不忍直面?其实主要的差别有二,一是权力的关系,另一则是同理心的程度。
在马克?吐温的小说里,欺负是弱小者对权位在上者的行为,譬如,欺负那些平常爱作威作福的小恶霸。这样的故事就像《圣经?撒母耳记》里,大卫杀死巨人歌利亚,从来没人觉得是过分的。同样,记得作家杨照也曾经在自传散文里写过,他在建中时和一群同学将教官罩着麻布袋丢到莲花池的故事,反而感觉是充满幽默的正义。
这些故事因为是弱者对强者的反击,我们有时甚至也不用"欺负"一词,而是用"顽皮捣蛋"来形容。
回到现在新闻中的这些事件吧!霸凌也好,欺负也好,却是相反的权力关系,都是强的一方欺负弱的一方,人数多的一方压迫人数少的一方。
我喜欢用"欺负"一词,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可能发生在过去也可能是未来,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位学生身上,包括学校里被认定的"好"学生和任何过去被欺负的人。
校园里同样是同班或同年级的同学,在权力位阶上,原本就有着越来越拉大的差距。
校园里的权力游戏
在美国好莱坞电影里,有专门针对中学生胃口的所谓YA(young adults)电影。这种电影经常可以归类成两三种模式,每隔几年就会循这模式再拍一部,而且都是永远保障票房大卖。
有一种模式是"老师是鬼"这样的。电影一开始是校门口全景,学校出风头的美式橄榄球校队高大健美的年轻男人们走过,然后是一群金发标致的啦啦队女孩。相对这些抢尽风头的却是一群藏在校园角落的角色:通常是一位很神经质的书呆子,一位整天嗑药的迷糊蛋,至少还有一位整个人感觉像刺猬对外强烈防卫的女孩。两群人偶有互动时,当然是后者受尽了嘲弄欺负。
有,学校开始变化了。也许是那个假道学的校长,也许是爱八卦的橄榄球队教练,不知什么缘故,被外星异形附身或变成吸血鬼。后来老师们全沦陷了,橄榄球队员也沦陷了,连班委会和啦啦队都沦陷了。整校都是外星人或吸血鬼。这时,只剩那几个被瞧不起的家伙,他们发现了这个秘密,躲到校园地下室锅炉房时遇到了老校工,得到他的帮忙,找到方法,而将外星人或吸血鬼赶出去,拯救了全校同学,包括那些平常看不起他们的同学和师长。
这样题材的电影一再重复拍摄,而且都可以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出极优的票房,足以证实美国青少年对片中校园生态描述的认同。
影片的人物中,被欺负或被瞧不起的似乎只有少数几位,但是,从涌进戏院的青少年来看,似乎在现实的校园里,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属于吃亏的那一群。
在美国,就像这些影片一样,校园是有清楚的权力位阶的。美式橄榄球队员和他的啦啦队女生是权力的端;其次是其他运动校队;再其次是擅长人际关系的,也跟老师关系不错的同学,像班委会干部或班级领导人;再来是稍不擅长人际关系但成绩优异的。至于运动不好、人际不佳、成绩也不怎样的,大概就只能在没人关心的权力底层。
在丛林里生存的方法
我们回过来看台湾的情况,虽然情形差别颇大,但同样的权力落差是存在于学生之间的。
以台湾的初中为例,同学之间的权力位阶往往是以成绩优异为高标准(成绩只有中上就没啥帮助),其次是人际能力和外表(身高、美貌),再其次是家庭的富裕程度。如果拥有其中几项,累积的权力位阶就更高。相反,越没有上述条件的,则越弱势。也因为如此,在台湾校园霸凌的现象研究中,研究人员经常指出"身材瘦小、人际关系不佳、较内向、成绩普通",有这些特色中一两项的,都是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人。
校园里的权力现象也可以进一步解释霸凌中的"霸凌者"(the bully)"被霸凌者"(the bullied)和"旁观者"(the bystander)的三角关系。
每个人也许不一定想成为霸凌者,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权力位阶是更高的;每个人也许可以忍受自己的权力位阶在别人之下,但每个人都不愿成为被霸凌者。
我曾经遇到一位拒绝上学的初二学生,他不像一般典型的拒学,先由抑郁、焦虑或身心症状开始。他开始拒学是因为去向同学"勒索"被告到老师那里去。他的"勒索"手法很笨拙,在便利店看到有同学钱带得较多,就向前去要对方拿钱给自己。可惜,他是新手上路吧,找的地点也不够隐蔽,口气不够狠,连身材也谈不上高大,自然很快就被训导处通知父母来了。
父母一到学校,几乎要抓狂了。他们说,不是上学期才说在家偷钱是因为被其他同学勒索,父母也因此对老师抱怨许久,怎么这学期就沦落成勒索别人的坏孩子了?
这件事一发生,他不再去学校,也几乎不讲话。我们次见面,两人在咨询室沉默了相当长的时间,也没有太多的进展。至少三五次的咨询在沉默中度过,也幸亏我过去对这样的个案有一些经验,也就受得了这些难熬的时刻。终于,他慢慢地说出他的沮丧(对自己、对学校和对父母的)和愤怒。初中阶段原本表达能力就不足以叙述复杂情节和情绪,我也就透过他许多片段的描述中,才进一步描绘出大概的全貌。
当年进到这所初中,他的害羞和稍稍瘦小的身材,很快就成为班上几个同学开玩笑的对象。后来,这个原本只是顽皮游戏的捉弄越来越过分,从帮忙去便利店跑腿买零食,到帮这一群同学垫钱。这也就是为什么他零用钱不够用,只好回家偷钱的缘故。一方面他为这些同学的欺负而生气,另一方面他又很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因为跟他们在一起,似乎别的同学也会怕他,他也就很有安全感了。
特别是上学期父母来学校找老师,折腾一番后却是一切没改变。那些同学暂时不叫他跑腿了,只是在经过时会说:"我们现在都没叫你做事了!不可以去乱打小报告。"这样确实没有威胁字眼的话听进耳里,反而更是恐惧。他终于知道,原来,在学校这座丛林里,父母和老师根本是不管用的。于是,他安全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被他们更接受,譬如开始出现去帮忙勒索这件事。
去勒索其他同学这件事,其实他内心已经挣扎许久。可是,想来想去,这终究是在丛林里获得安全的方法了,终于还是做了。
等他被抓到训导处,父母也赶到时,他忽然松一口气,觉得从此不去上课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他放弃辩护、放弃学业,也几乎要放弃自己过去种种对人生的期待了。
从被霸凌者到霸凌者是很容易的,几乎每一个权力位阶还没爬到顶的学生,都是有可能的。每一个人内心想的其实都是只想当一位旁观者,因为没人愿意有任何的风险。只是当大家集体起哄时,旁观者也不得不加入,而从"霸凌行为的默许者"变成"霸凌行为的次要执行者"。
在校园里,只要这样的权力位阶存在,霸凌的问题永远是没法消除的。只是,在平常没意识到时,可能会说:"那只是调皮捣蛋、爱欺负同学罢了。"
人与人之间,当权力位阶存在,当权力带来的特权被许可甚至被钦羡时,所有的关系也就从游戏般玩乐,变成越来越弱肉强食的霸凌了。
《生命的12堂情绪课/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快乐:其实不等于罪恶
真能放开心怀去快乐吗?
如果我们永远在意别人的眼神,连短暂的放松也有压力。
那么,或许已经不知不觉丧失了快乐的能力了。
工作坊第十次的聚会在春假期间。七点一到,人还来得不多。早到的大姐边喝着茶,边和阿陌聊起身体检查的结果。素素进来时,小倩"哦"了一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往门边看去。扎着辫子的素素,胸前架了一副太阳眼镜,手上捧着大把的海芋。她的出现,让夜晚的地下室,仿佛洒满了午后的阳光。房间内的情绪顿时被渲染得很高昂,刚刚还在一旁打盹的晴子,一睁开眼睛,就忙问素素到哪里逍遥了。
话题围绕着阳明山时,浩威来了,又是笑又是道歉,说他刚结束演讲赶来。还气喘吁吁的他,喝着大姐殷勤递过来的茶,缓缓地松了一口气。浩威说,这次我们要讲点正面的情绪了。
晴子娇声问:"什么是正面情绪啊?"
浩威笑着回答说:"前几次讲的都是负面的情绪,这次我们要讲的是正面情绪。不过,正面情绪也不太好讲。其实,我们不仅很少谈不快乐的情绪,即使连快乐的情绪也很少谈。我们很少说`今天很快乐`,也不常会说`今天心情不好`。"看到素素嘟着嘴不以为然的表情,浩威赶紧补充说:"至少男性啦!"
"我想题目时,想到愉悦、激情,似乎都跟性有关。我考虑过,要不要分享彼此的性经验。如果有人愿意谈当然很好,但是团体的进展并没有足够的亲密感,突然之间把话题转来谈性的愉悦,似乎太快。所以我们还是讲讲个人很近的正面情绪吧,我会这样讲是因为我似乎好久没有正面的情绪了。"浩威挺有意思的,通常都是他举个例子,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回应,经验丰富的人还可以举一反三,他现在说没有正面情绪,无法抛砖引玉,大家顿时又陷入短暂的沉默。
寿司一入口,我觉得周围都静止了,脑袋一片空白,只剩下嘴里咀嚼的声音,高兴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浩威不以为意,悠然地拿起饼干往嘴里送。不耐静默的小倩,主动开口化解僵局。现实生活中担任小主管的她,习惯领导统筹,做事应该很有效率吧!每当团体一静下来,大家常会有默契地等待她或者大姐先发言,她们都是善于协调解围的人。
红润的唇色映衬着白皙的脸庞,小倩眼神发亮地说:"很近一次正面的情绪,其实挺感官的,就是吃到很好好吃的东西,让我到现在还忘不了的好吃。有部漫画叫作《将太的寿司》,书里描述寿司的好吃程度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将太参加比赛时做握寿司,书中形容醋饭和鱼肉再加点芥末,味道接近融合,放进口中马上就化掉了。看漫画时,我想那怎么可能,生鱼肉怎可能化掉,可是,啊,我开始流口水了。"
小倩伸出舌头舔舔嘴唇,做了个垂涎欲滴的表情:"有一次,我在巷子里的日本料理店点了握寿司,那天的握寿司真是令人惊喜,简直到了入口即化的地步。那是晚餐时间,旁边很多人在吃饭,很吵。可是寿司一入口,我觉得周围都静止了,脑袋一片空白,只剩下嘴里咀嚼的声音。当时的感觉真是好高兴好高兴,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真的好好吃好好吃好好吃……"
"在哪里啊?""是哪一家?"当下每个人都很心动,纷纷询问小倩那家店的地址。惊喜过后的小倩,神色转为黯然:"后来我满心期待再去,就不曾再吃到那天的滋味了。不知道是换了师傅,还是那天师傅的心情特别好,总之那感觉就不再有了。可是也因为只有那么珍贵的一次,所以我念念不忘。那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吧!后来我想,为什么那天我会那么感动,大概是因为我的嗅觉已经慢慢退化,快要闻不到味道了,吃东西时只能依靠味觉来感应,所以吃到好吃的东西,真的很感动,觉得世界上只剩下我和握寿司了。"
真的这么好吃,还没吃晚饭的我,不自觉地咽着口水,听小倩这样叙述,吃到世界只剩下自己和握寿司,真是让人悠然神往的境界。
我靠前次坐云霄飞车都叫不出来,太刺激了,嘴巴只能傻傻地张着,口水直滴,好像中风。
像是兴奋的引线被点燃,晒了一整个下午灿烂阳光的素素,快乐地嚷嚷:"很近一次很兴奋的经验,是在游乐园里开怀大叫,叫得很`HAPPY(开心)`!叫出来的感觉真的很舒服。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工作坊,每次听别人讲自己的生命经验,我都会哭得稀里哗啦,同伴们还笑说我是用水做的。其中有一次,哭到情绪都崩溃了,实在没办法控制。到很后老师实在没办法,就让我叫出来。可是我不敢叫,真的叫不出来,到后来被逼到非叫不可,我就叫出来了,叫的声音是从丹田出来的,好像在做发声练习。
"叫出来时,我有种被释放的感觉。以后跟朋友上山,我都会怂恿他们一起喊,喊过的人也都觉得很舒服,因为这辈子都没这样喊过呢!喊出来真的很过瘾,我常到山上让自己尽情地吼叫、大叫、乱叫。"素素曾经提过,曾忘情地对着山谷大叫"死女人!你去死吧!"来宣泄日常生活的怒气,原来这样的放松是训练出来的。素素诉说时,手舞足蹈,声音还兴奋得直发抖,阳光充足的她,今天真的很快乐。
小倩也开心地附和:"能不能叫出来感觉差很多。我靠前次坐云霄飞车,是跟不太熟的朋友在一起,从头到尾都叫不出来,因为太刺激了,肌肉紧绷,嘴巴傻傻地张着,口水直滴,好像中风。下来之后还要抹`擦劳灭`(一种药膏)让嘴巴的肌肉能够放松,才有办法合起来。"
"哈哈哈!"众人大笑,很难想象成串滴流的口水挂在小倩唇边,她今天还穿着白色连身洋装,像个优雅的公主呢!小倩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说:"第二次我跟很熟的朋友去,坐坡度很小的云霄飞车,因为我很害怕下坠的感觉,所以还没往下坠,我就已经尖叫了,叫到后来,前面的老外都回过头来看我,好可笑啊!"
"你一讲,我就想到学跳舞的经验,"浩威看着兴奋的小倩说,"我以前不只是声音,连身体都很难放松,去跳舞也跳得别别扭扭。后来真正体会什么叫跳舞,是有一次在学校里参加原住民同学办的舞会。
"以前参加舞会,不免会顾虑跳得那么难看,同学一定会笑。可是那天大家都很尽兴。那种尽兴是会渲染的,大家都太快乐而没时间理你,因此反而自由自在。你会觉得,哦,跳舞原来可以这么快乐。参加那次舞会后,以后再参加其他的舞会,我都可以很快进入情况,收获真的挺大的。可是坐云霄飞车,我还是叫不出来,比较像中风。我想可能是性别的关系,同行的都是男性,所以会觉得好像不应该叫。"
"意思是说,实际上你想叫,但顾及男性自尊,所以不敢叫?"素素下的结论像在揶揄浩威。
"我想或许有关系吧!"浩威苦笑着说。
王浩威的情绪笔记
和王老师的团队一起,体验了恐惧、寂寞、嫉妒、背叛、愤怒、沮丧、疏离、内疚、绝望、快乐、信任,甚至“高峰经验”,12种情绪感觉非常好!
知性好书,要泡一泡
发票少开了3块钱,报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