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路桑斯(Luthans)于2004年提出的。路桑斯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影响个人发展与组织绩效的核心心理要素,以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这些积极的心理资源为特征。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其根源就在于可开发、可管理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内心的强大”才是可持续的,心理资本的开发价值超越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于青少年尤其如此。心理资本这个概念为什么会被提出?如何理解青少年心理资本及其开发价值?有哪些开发路径、实践案例、操作建议?本书是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开发研究》(课题编号:B14141)的研究成果之一,聚焦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全景式地展示国内外青少年心理资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朱仲敏先生在教育学、心理学领域有多年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本书是国内本系统研究青少年心理资本开发的著作,集理论分析、开发研究、实践探索、操作建议于一体,适合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及其家长阅读。
朱仲敏,现任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分管德研室),兼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现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青年教师后备人选,浦东新区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研究生。曾获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浦东新区教育体育系统“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主要从事区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工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课题8项、主持市级课题2项,在《中国教育学刊》等公开刊物上20多篇。
及时章摇青少年心理资本研究概况
及时节摇心理资本研究院起源与发展
一、心理资本提出的背景
二、心理资本的理论来源
三、四种心理资本的关系
第二节摇青少年心理资本研究:一个崭新的领域
一、从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研究到青少年的心理资本研究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心理资本开发
三、学校教育在心理资本开发中的应为与可为
第三节摇青少年心理资本开发:积极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资本开发
二、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资本开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资本之一 自我效能:成功的信念
及时节 理论分析
一、自我效能的定义及重要性
二、自我效能的形成与发展
三、自我效能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开发路径
一、青少年自我效能的作用机制
二、青少年自我效能的培养途径
第三节 实践案例
一、理论依据
二、设计思路
三、活动方案
四、具体活动教案
五、活动点评
第四节 基于自我效能的操作建议
本章小结
第三章青少年心理资本之二
希望:坚定的目标
及时节理论分析
一、希望的内涵
二、希望理论
三、希望的分类
四、与希望相关的几个概念
五、希望的相关研究
六、希望的测量
第二节开发路径
一、把希望作为痛苦的防火墙
二、增强学生的希望信念
三、帮助学生设定目标
四、帮助学生发展路径思维
五、帮助学生强化动力思维
六、强化教师和父母的希望概念
七、现今国外校园中希望的运用
第三节实践案例
一、案例一:利用园艺疗法对高中生进行希望干预
二、案例二: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团体训练
第四节基于希望的实践建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青少年心理资本之三
乐观:积极的归因
及时节理论分析
一、乐观的研究取向
二、乐观的内涵
三、乐观的生成理论
四、与希望相关的几个概念
五、希望的相关研究
六、希望的测量
第二节开发路径
一、把希望作为痛苦的防火墙
二、增强学生的希望信念
三、帮助学生设定目标
四、帮助学生发展路径思维
五、帮助学生强化动力思维
六、强化教师和父母的希望概念
七、现今国外校园中希望的运用
第三节实践案例
一、案例一:利用园艺疗法对高中生进行希望干预
二、案例二: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团体训练
第四节基于希望的实践建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青少年心理资本之三
乐观:积极的归因
及时节理论分析
一、乐观的研究取向
二、乐观的内涵
三、乐观的生成理论
四、乐观的测量
五、乐观的效用
六、国外经验——在学校中建立乐观
七、国外经验——在课堂里建立乐观
第二节开发路径
一、培养积极的解释风格
二、寻求社会支持
三、讲究应对策略
四、学会科学归因
五、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
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乐观品质
第三节实践案例
一、团体活动的设计思路
二、团体活动的设计方案
第四节基于乐观的实践建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青少年心理资本之四
韧性:曲折的成长
及时节理论分析
一、韧性的定义
二、保护性和危险因素
三、韧性研究的进展
第二节开发路径
一、青少年韧性作用机制
二、青少年韧性的培养途径
第三节实践案例
一、理论依据
二、设计思路
三、活动方案
四、具体活动资料
五、活动点评
第四节基于韧性的实践建议
本章小结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后记
第三节青少年心理资本开发:积极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资本开发
心理学有三大任务,分别是治愈疾病、增进幸福、开发潜能。心理学对及时大任务的关注更多,心理病理学、心理治疗、心理卫生等学科对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作了大量的研究,美国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推出,为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标准。心理学对后面两大任务的关注相对少一些。而积极心理学则着力于发挥心理学在增进幸福、开发潜能方面的功能。积极心理学认为,病的出现与幸福的缺失共同导致了不健康。积极心理学不是忽视消极心理学的作用,不是否认消极情绪对人发展的价值,而是关注的心理健康(complete mental health),这就涉及对心理资本的开发问题了。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资本开发到底关注什么?从积极心理学的定义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积极心理学是研究导致个体、群体和组织心理繁荣以及发挥功能的条件与过程,是对人的优势、幸福感、功能、繁荣的严谨的科学研究。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词:优势、功能、幸福感、繁荣。与这几个关键词相对的概念是:不足、病态、抑郁与焦虑、衰退等。而这些概念正是以往的心理学更为关注的。积极心理学不否认消极或病理导向的心理学的作用,而是对其有益的补充。当人的优势、功能、幸福感、繁荣得以促进之后,人的不足、病态、抑郁与焦虑、衰退自然会得到缓解。
积极心理学主张三种人生导向,分别是快乐、投入与有意义的人生。快乐的人生聚焦积极情绪。投入的人生聚焦全心投入所需的积极的特质。有意义的人生聚焦允许个体繁荣、作出贡献的积极机构。心理资本的开发可以使人变得更快乐(如希望与乐观)、投入(如自我效能)、有意义(如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韧性)。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比较宏大,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心理资本聚焦于四种积极心理品质,可以使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找到更具体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资本为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载体。首先,积极心理学的确也受到了一些争议。比如对人类情绪的复杂性、人类生活严酷的现实的估计过于简单,在方法和测量学上存在不足。当然,积极心理资本可以有很多,但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是有实证研究支撑的,与心理资本这个上位概念的关系也得到了检验。而且,心理资本与健康、绩效、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证实。心理资本将积极心理品质聚焦于四个方面,得到了有关方法和测量学的支撑,同时,心理资本的理论、实践有比较系统的阐述,说服力更强一些。第二,积极心理学亟须从理论走向应用,而应用需要具体的载体。积极心理资本就是一个载体,通过研究可以检验心理资本如何应用于企业、学校,切口小,概念明确,可以进行一些实践研究。第三,科学研究需要概念、方法与逻辑的统一,而积极心理资本的研究基本符合这条标准。比如,路桑斯对四个概念都有明确的定义,也尝试了一些开发的方法,所建构的理论在逻辑上也是自洽的。
学校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西方心理学近十年来的一个新兴话题,青少年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正成为学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
二、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资本开发
开发与发展在英语中是同一个词。开发是为了发展,发展为开发提供了可能。心理特质与状态是两个极端,中间还有两种变量,即类特质与类状态。心理资本是一种类状态,具有可管理、可开发的特点,不像一般的心理特质。近期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毕生发展观与生态系统观,对青少年心理资本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毕生发展观认为人的一生是得与失、进与退、成与败的平衡。每个阶段都有价值。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指出,青少年期消极的发展结果是对未来的成人角色感觉混乱。青少年阶段为后续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本阶段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物性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逐渐减弱,而社会性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强。这提示我们,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开发应该考虑社会性因素的影响,比如同伴支持、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学校环境支持、社会支持等。毕生发展观还认为,相对于人的认知发展,人的情绪、社会性发展会持续终生。心理资本主要涉及心理中的情绪、社会性因素,因此发展也会持续终生。
此外,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一种影响力很大的儿童发展的解释路径,对情境影响儿童发展提供了细致、彻底的解释。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是在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中发展的,而这个系统受多层外界环境的影响。由于儿童受生物性影响的气质与环境共同铸就了发展,所以他在2000年时将他的观点描述为一种生物生态模型(bioecological model)。
微系统(microsystem):关注儿童与其直接生活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和玩耍地等。
中系统(mesosystem):关注各种微系统之间的联系,如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等。
外系统(exosystem):不包含儿童在内但对儿童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的朋友、邻居、大众媒体、社会福利设施等。
宏系统(macrosystem):影响上述所有系统的活动与互动的价值观、法律、习俗和文化资源。
时间系统(chronosystem):不是一个特定的情境,而是指个体所处环境的动态、恒变的本质特征。这些变化既可以由外部环境如兄弟姐妹的出生、父母离异、亲人死亡等引起,也可以由个体内部如青春期、患重病引起。不管是由何引起,这种变化都会改变儿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发展观给心理资本开发的重要启示是,心理资本的开发除了个体能动性之外,还需要环境的支持。要把心理资本的开发放在一个更为宽广的环境中予以审视,要认识到人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更是生态学意义上的个体,个体是生物人,更是家庭人、社会人。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是互动的、非线性的。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总是处在一个环境的网络之中,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对个体的发展存在重要的影响。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当前处于工业4.0时代,互联网对人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互联网成为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了青少年的思维与生活方式。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开发是值得研究的新兴课题。
总而言之,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开发在理论分析、实践路径、案例研究方面已经有初步的研究成果。接下来的四章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当然,随着心理资本研究的深入,心理资本并不局限于四种类状态。李超平翻译的路桑斯等人著的《心理资本》一书,还把创造力、智慧、主观幸福感、沉浸体验、幽默、感恩、宽恕、情绪智力、灵性、真实性、勇气等作为潜在的心理资本来研究。值得指出的是,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开发如何体现青少年的特点,如何进行资源统整,如何开展绩效评估,如何体现文化差异,如何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如何找到神经科学的依据,等等,仍是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
本章小结
心理资本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管理学家路桑斯于2004年提出的。路桑斯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以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这些积极的心理资源为特征。本章在及时节中,对心理资本的来源与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特别是从组织行为学与积极心理学交叉应用的角度论述了心理资本的来源,并指出本书的一个写作重点是从心理资本与企业职业健康的研究转化到心理资本与学生心理健康、潜能开发。在第二节中,论述了青少年心理资本研究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的价值与研究重点,并就从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研究到青少年心理资本研究的迁移、研究如何体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学校教育的应为与可为等方面作了分析。在学校教育的应为与可为部分,着重从学校的积极心理环境建设得到了重视、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应用、学科中融入心理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第三节中,从积极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视角阐述了青少年心理资本开发的价值与研究走向。本章指出,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开发如何体现青少年的特点,如何进行资源统整,如何开展绩效评估,如何体现文化差异,如何指导处境不利的青少年的心理资本开发,如何找到神经科学的依据,等等,仍是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
书买还没读,但看包装是正版的,是给学生买的,学生们最近最想看的书,希望对青春期他们有用,希望他们能喜欢
很好,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