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图书
人气:350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你的企业迟早会走到一个战略转折点,企业的根基会在瞬间发生剧变,技术、规则、竞争环境、行业形态……一切的一切都变了。 如果放任自流,战略转折点的破坏力足以葬送一家“好好的”企业。...
  • 所属分类:图书 >管理>战略管理  
  • 作者:(美) [安迪·格鲁夫]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中信十年人物经典
  • 国际刊号:9787508643779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1
  • 印刷时间:2014-02-01
  • 版次:5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你的企业迟早会走到一个战略转折点,企业的根基会在瞬间发生剧变,技术、规则、竞争环境、行业形态……一切的一切都变了。

如果放任自流,战略转折点的破坏力足以葬送一家“好好的”企业。然而,战略转折点并不总是通向灾难,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这个时机跃升至新的高度如果管理者能够敏锐地觉察风向的转变并及时采取正确行动的话。

担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的11年间,安迪 格鲁夫多次被推到战略转折点的悬崖边。最凶险的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存储器厂商几乎把英特尔逼入死角,英特尔最终不得不退出内存芯片的生产,而转入另一块比较新的领地,即微处理器的开发。对战略转折点的思考,帮助英特尔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并成为全球的芯片制造商。

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里,格鲁夫将他的珍贵经验和系统思考公之于众,指点在最可怕的环境下与最频繁的变化中的不败之路。

编辑推荐

不管你是企业主还是雇员,都需要处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应对战略转折点?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前董事长、前首席执行官来告诉你答案。

作者简介

安迪 格鲁夫1936年生于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1960年从纽约城市大学毕业,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63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1968年,格鲁夫同集成电路的联合发明者、Fairchild半导体公司的鲍勃 诺伊斯以及人们常常引用的“摩尔法则”的发明者戈登 摩尔一起,联合创立了英特尔公司。1979年,格鲁夫被任命为英特尔公司总裁,1987年升任首席执行官。

格鲁夫1997年当选《时代》杂志“年度人物”,1998年获美国管理协会“年度杰出管理奖”,2001年获战略管理协会“终身成就奖”。2004年,他被沃顿商学院提名为25年来影响力的商业人物。

目录

及时章风向变了

我们这里出了什么事呢?是一件大事,非同寻常、意料之外的事

我们怎么了?

老板总是最晚得知真相

第二章10倍速变化

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六大因素

超竞争因素

战略转折点

第三章计算机产业的形态

战略转折点之前

战略转折点之后

赢家与输家

横向产业体系的新规则

第四章它们无处不在

10倍速变化:竞争

10倍速变化:技术

10倍速变化:用户

10倍速变化:供应商

10倍速变化:互补企业

10倍速变化:营运规则

第五章“为什么不自己动手?”

在死亡的幽谷徘徊

放弃存储器!

走过战略转折点

第六章如何觉察它们?

X光技术是10倍速因素吗?

RISC和CISC的较量

信号或噪声:孰是孰非

有益的卡桑德拉

避开最初模型的陷阱

辩论大战

与数据争论

担忧

第七章让混乱统治一切

敏感问题

成功带来的惰性

战略矛盾

实验

保护罩

产业新图

第八章乱中求治

穿越死亡之谷

资源再分配

战略行动

战略清晰的必要性

整旧迎新

动态对立统一

彼岸

第九章互联网:信号还是噪声?威胁还是希望?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

比特和被窃取的眼球

英特尔公司的形势

威胁还是希望

我们该做的事

第十章职业转折点

你的职业就是你的生意

精神消防演习

时间就是一切

为了改变而锻炼

一个新世界

第十一章生命转折点

我的及时次PSA

不谈不知道

调查研究

我的收获

我的决定

治疗

经验之谈 / 209

附录英特尔与微软的对话 / 213

在线预览

及时章

风向变了

能够识别风向的转变,并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以避免沉船,对于一个企业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担任英特尔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同时,我还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战略管理课程。我和另一位教授罗伯特?布格尔曼给学生们评分的方法常是在学期末检查一遍他们的出勤情况,趁着记忆还清晰的时候为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打分。

在1994年11月22日,也就是感恩节前的那个星期二的早晨,我觉得给学生们打分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于是我想给办公室打电话,说我不能去了。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起来。通信部的一个领导有急事要找我谈。她告诉我,有线新闻电视网(CNN)要派人来我们英特尔,他们已风闻奔腾处理器的浮点问题。

这事就要闹大了。

这里我要向前追溯一段。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英特尔公司。1994年,英特尔公司是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的计算机芯片生产厂家,在全球首屈一指。我们有26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曾领导生产了现代技术中两项最重要的组件存储器芯片和微处理器。1994年,我们的业务大多数是围绕微处理器开展的,业绩相当不错,效益非常好,年增长率大约30%。

1994年对我们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在这一年,我们把近期一代的微处理器奔腾处理器投入了生产。这个项目非常重要,牵涉到千百家我们的直接客户即计算机厂家。这些厂家中,有的满腔热忱地拥护这项新技术,有的则不然。我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去,做了大量的产品广告,来吸引计算机买主。在公司内部,我们在全球建立了4个生产基地。该项目取名叫“1号任务”,好让所有的雇员都明白我们的工作重点所在。

就在这种情形下,麻烦出现了。早在几个星期之前,在一个由对英特尔感兴趣的人组成的互联网论坛上,一些雇员就听到了名为“奔腾FPU中故障问题”的评论(FPU是浮点运算器的缩写,是芯片中处理重荷数学运算的部分)。一位数学教授告知他们,奔腾芯片在数学运算能力上存在问题。这位教授说,他在研究一些复杂的数学题时,机器出现了除法错误。及时章

风向变了

能够识别风向的转变,并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以避免沉船,对于一个企业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担任英特尔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同时,我还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战略管理课程。我和另一位教授罗伯特?布格尔曼给学生们评分的方法常是在学期末检查一遍他们的出勤情况,趁着记忆还清晰的时候为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打分。

在1994年11月22日,也就是感恩节前的那个星期二的早晨,我觉得给学生们打分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于是我想给办公室打电话,说我不能去了。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起来。通信部的一个领导有急事要找我谈。她告诉我,有线新闻电视网(CNN)要派人来我们英特尔,他们已风闻奔腾处理器的浮点问题。

这事就要闹大了。

这里我要向前追溯一段。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英特尔公司。1994年,英特尔公司是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的计算机芯片生产厂家,在全球首屈一指。我们有26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曾领导生产了现代技术中两项最重要的组件存储器芯片和微处理器。1994年,我们的业务大多数是围绕微处理器开展的,业绩相当不错,效益非常好,年增长率大约30%。

1994年对我们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在这一年,我们把近期一代的微处理器奔腾处理器投入了生产。这个项目非常重要,牵涉到千百家我们的直接客户即计算机厂家。这些厂家中,有的满腔热忱地拥护这项新技术,有的则不然。我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去,做了大量的产品广告,来吸引计算机买主。在公司内部,我们在全球建立了4个生产基地。该项目取名叫“1号任务”,好让所有的雇员都明白我们的工作重点所在。

就在这种情形下,麻烦出现了。早在几个星期之前,在一个由对英特尔感兴趣的人组成的互联网论坛上,一些雇员就听到了名为“奔腾FPU中故障问题”的评论(FPU是浮点运算器的缩写,是芯片中处理重荷数学运算的部分)。一位数学教授告知他们,奔腾芯片在数学运算能力上存在问题。这位教授说,他在研究一些复杂的数学题时,机器出现了除法错误。

我们对这个问题并不陌生,早在数月之前,就曾遇到过。这是芯片上的一个微小的设计错误引起的,在90亿次除法运算中会出1次错误。最初,我们极为重视这件事,因此组织研究了这个问题,想弄清楚90亿中的1次错误究竟意味着什么。研究的结果使我们松了一口气。比如说,平均每位使用空白表格程序的用户会在使用该程序的每7 000年中遇上1次计算错误。这个时间远远短于芯片的半导体出现其他问题的时间。因此,我们一面摸索和试验其改进方法,一面把该芯片投入市场。

就在此时,在互联网上有关此事的讨论引起了财经新闻界的注意。《商业周刊》的头版头条详细而且地刊登了这些评论内容。这之后一星期内,其他商业报刊也转载了这些评论,但并未大张旗鼓。事情好像也就是这样了。直到感恩节前的那个星期二还是这样。

CNN的人来了,要和我们谈谈。他们看上去非常愤怒。制片人已经开始与我们公共关系部的负责人谈话了,他的语气咄咄逼人,就像是在法庭上指控我们一样。我和通信部的领导通电话时,感到形势不妙。于是我把学生们的作业收好,立即赶回办公室。形势果真不妙。CNN的人制作了一个令人非常不悦的短片,于次日播出。

这之后的几天,每一家大报纸都开始报道这件事情,标题有的是“奔腾芯片出现故障,计算性无法保障”,有的是“奔腾芯片:买还是不买?”电视台的记者们埋伏在我们总部外面,网上的来函问讯络绎不绝。每一个美国人似乎都对此大感兴趣,接着又波及其他国家。

用户开始要求我们更换芯片。根据我们的更换规定,在更换之前要查明问题,并进行评估。那些用户表示,为了能够更换芯片,他们可以多进行几次除法运算。对于其他的用户,我们则跟他们一起查看研究分析的结果,把有关此事的白皮书报告送交他们审阅,尽量使用户放心使用该芯片。一个星期后,这个双管齐下的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来的电话渐渐少了,我们可以致力于改进我们的更换工作了。尽管媒体还常常跑来骚扰,但是,无论是从计算机的销售,还是用户的更换要求来看,我们正在切实解决问题。

12月12日星期一上午8点,我走进办公室,看到我的助手在平常用来夹电话留言的小夹子里夹着一张折叠着的计算机打印稿。这是一份电讯报告,与平常一样,只有标题:“IBM公司停止运送所有以奔腾为芯片的计算机”。

问题再一次恶化了。IBM公司的行为举足轻重,因为它是IBM。近年来IBM公司PC机的市场业务虽不像前些年那样红火,但它毕竟是IBMPC机的创始人,而且选中了英特尔技术作为其基础。是IBM让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名声大振。PC机问世以来的13年,IBM公司一直是该工业的头号大腕,它的行为自然受到普遍关注。

电话铃声再次大作,人们从世界各个角落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我们的“其他”用户也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星期前,这些用户的语气还是积极的、建议性的,而现在,他们迷惑不解、焦急不安。我们又退到了防御的位置。

处理此事的大多数雇员都是在近10年间进入英特尔公司的。这些年,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他们的经验就是:只要努力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就能够有好收成。现在,预期的成功忽然成了泡影,一切变得不可捉摸。我们的雇员心神不宁,甚至感到恐惧。

问题还有另一面。他们即使走出了英特尔公司的大门,回到家里,还要面对朋友和家人奇怪的目光,或谴责,或不解,好像在问:“你们都在做什么?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太多了,他们说你们的公司贪得无厌、专横傲慢。”我们的雇员,从前跟人提起自己在英特尔公司工作,无不受到啧啧称赞,而如今他们听到的却是一些贬毁公司的笑话,比如,“用奔腾芯片帮助一个数学家后得到了什么?一个精神错乱的科学家。”他们无处可逃:每一次家庭晚餐上,每一个假日聚会,都充斥着这个话题。这种变化令他们难以承受。只要想到第二天早上还要回公司接电话、装配产品,他们就垂头丧气。

我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自从英特尔公司创立起我就从事这项工作,至今约有30年了。这期间我也经历了一些严重的业务困难,但是这一次非同寻常,这一次要比其他几次棘手得多。事实上,它与其他几次的问题毫无相似之处,每走一步都不一样,它发生在我们不熟悉的艰难地段。我白天拼命工作,回家的路上却立刻感到情绪消沉。我感到我们仿佛被敌军围困,遭到狂轰滥炸。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离我办公室20英尺远的528会议室,成了英特尔公司的战争总部。椭圆形的会议桌原先只供12人开会,然而现在它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30人以上的参会者。他们挤满了房间,有的坐在书柜上,有的靠墙站着,有的来回走动,有的从前排取回公函,离开房间去执行大家已经一致同意的计划。

经过数天与公众舆论的斗争,以及对电话和诋毁文章的处理,我们知道我们不得不进行重大变动。

这之后的那个星期一,12月19日,我们彻底改变了方针政策。我们决定,为所有要求更换部件的用户更换部件,无论他们是用机器作统计分析,还是玩电子游戏。这个决定非同小可,那时我们已将数以百万计的芯片装船送出,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会被退回可能只是几片,也可能是全部。

我们组织了一批基层职员来应付洪水一般的电话问讯。在这以前,我们从未有过这么大的客户业务,因为我们从不需要应付消费者提出的种种问题。而现在,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和客户打交道,而且这还成了一件相当重要的事。电话接线员队伍最初是自愿组成的,有来自英特尔公司各个部门的雇员设计师、市场经理、软件工程师。他们都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坐到了代用桌前,接电话、记名字、记地址。我们开始系统地管理几十万片芯片的更换工作。我们的后勤人员押送着这些芯片来来往往,而且还设立了服务网,为那些不愿自己动手的顾客更换芯片。

我们初次发现浮点问题的那一年夏天,就已经改进了芯片的设计,仔仔细细地反复检查,以确保这种变化不会引发任何新的问题。在芯片事件爆发时,我们已经将改进版的芯片投入生产,现在我们又决定加速这种新老更替。为此,我们取消了工厂的圣诞节假期,又把生产线上的旧材料全部拆卸抛弃,以加快生产的速度。

最终结果是,我们耗费了巨资已达4?75亿美元之多主要是更换部件的费用,也包括从生产线上拆卸下来的旧材料的价值。这相当于研发部门半年的预算,或奔腾处理器5年的广告费用。

我们开始走上了全新的企业发展之路。

我们这里出了什么事呢?是一件大事,非同寻常、

意料之外的事26年来的每24小时里,都是由我们自己来评定自己产品的优劣,是我们制定了质量标准和特殊要求,并把我们认定合格的产品装船运输。总之,是我们设计孕育了这些产品,因而我们拥有的权利与义务来判断产品何时为优,何时为劣。没有人对我们的权利表示怀疑,我们的判断通常是无误的。26年来,我们率先生产了一系列经典产品: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存储器芯片、微处理器、插件式计算机等。我们的产品已经成为数字电子设备的基本组成元件。而如今,我们忽然成了众人目光的焦点,他们似乎在诡异地说:“你们有什么资格告诉我们孰优孰劣?”

此外,我们通常不把微处理器出售给计算机用户,而只售给计算机厂家。这样,过去不论出现什么问题,我们总是在会议室里与厂家、工程师讨论,把数据分析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据。而如今,每天忽然有25 000名计算机用户打进来电话,说:“给我新组件!”我们是在应对那些并非直接从我们公司购买产品而又对我们怒气冲冲的人。

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我们的公司在外面的形象。我还是认为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企业,与其他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企业相比,只是规模稍大一些而已。这种优势有可能立刻不复存在。我们的雇员仍然把公司的利益视做高于个人的利益,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就会在没有任何人下达命令的情况下,从不同的部门走到一起来,为此付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时间和精力。而如今,外界似乎把我们视为大公司的典型,并且,公众认为这个大公司正在闪烁其词,推诿搪塞。外界对我们公司的看法和我对我们公司的看法大相径庭。

出了什么事?现在怎么会是这样?这一次哪里出了变化?的确是有些东西改变了,然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这件事发生的过程当中,我们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起了变化。

我们怎么了?

一年之后,我再回想这件事,终于看到了长期影响我们的两大因素。正是它们促使微处理器中的一个小小的浮点差错升级为在6周内损失5亿美元的局面。

及时个因素就是我们改变产品形象的企图。几年前,我们开始了一次关键的销售活动“Intel Inside”项目。这是该工业有史以来规模较大的运动,事实上它被列为最重要的用户销售活动之一。它的目的是告诉计算机用户,他们的计算机内部安装的微处理器,就是英特尔处理器。

像其他成功的用户销售活动一样,这次活动的作用是强调事实。即使在此之前,你要是问一个人,有台什么样的计算机,他先会说,“我有台386”这指的就是计算机内的微处理器芯片然后才会介绍计算机的品牌,带有什么样的软件等等。计算机用户本能地知道,计算机的身份等级主要就取决于内部的微处理器。这显然对我们极为有利。它赋予我们特殊的身份,并且帮助用户认识我们,认识我们的产品。

我们发动这次活动,为的是把这一信息传播给更多的用户和未来的客户。我们设计出鲜明的广告语,与使用我们微处理器的厂家合作,在宣传他们产品的广告中出示我们的广告词,并在计算机上贴上印有该广告的胶贴纸。国内外有数百家厂家参加这一次活动。

我们为了打出牌子耗资甚巨。在世界各地都竖立着写有“Intel Inside”的广告牌,我们用许多不同的语言在电视上做商品广告。在中国,我们还发送了成千上万的带有“Intel Inside”字样的自行车反光罩。1994年,调查显示我们的广告词已经与可口可乐或耐克并肩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广告词之一。

因此,我们的品牌产品奔腾芯片一出现问题,用户就直接把矛头指向我们。

造成这次大破坏的第二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规模。这些年来,我们已经成为世界较大的半导体生产厂家。那些几年前还被我们视为庞然大物的美国公司、厂家,在规模上已被我们超过。我们的规模甚至超过了10年前曾威胁我们生存的日本厂家(第五章中将详细讲述)。而我们还在飞速发展,我们的速度超过了大多数大公司。不仅如此,我们的规模还在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客户之上。我记得在英特尔公司成立早年,这些企业客户还被认为是规模极其庞大的集团公司。在这条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的规模发生了倒转,就像长大了的孩子忽然低下头看他的父亲一样。

这一切在过去10年中变化得很快。特别是对规模的自我认识时不时触动着我们。我们大都是从其他公司对我们业务的尊重中得知我们的“大”的。虽然如此,这并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这种意识只是慢慢产生的,而且不过是产生了而已。

现在,我们正在应付我们巨大的规模和特殊身份所造成的后果,一个既令人不快又让人棘手的后果。在客户的眼中,我们的形象已经很高大。不幸的是,只有经历一次大破产,我们才能意识到这一点。

这些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但是时间长了也就积少成多,旧的商业规则不再适用,新的规则正在盛行,它的威力迫使我们采取行动,从而耗费将近5亿美元的巨资。

但问题在于,我们不仅没有意识到规则有变,而且对于现在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也一无所知。

在此事发生之前,我们向计算机厂家供应产品的情况一直良好,而且竭尽全力保障产品的质量。我们向这些计算机公司的工程师出售产品,也向计算机用户出售产品。我们办事快速灵活,就像所有的新企业一样,我们工作努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然而,忽然之间,这一切都变得远远不够了。

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同样也发生在许多企业的身上。所有的企业都根据一套不成文的规则来经营,这些规则有时却会变化常常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先兆为这种变化敲响警钟。毫无警告的变化发生在人们身上,就如同发生在我们身上。

这就好比在行船之时,风向变了,可是却因为某些原因,比如风在高空转向,而你在地面上丝毫没有感觉到。突然,船倾斜了,过去适用的一切现在已经毫无帮助,你必须在船倾之前迅速改变航向。然而要获得正确的航向,又必须感受到风的新方向及其强度。

此时此刻,要采取决定性的行动是非常困难的。

这种现象极为常见。一个企业总是要给其他企业带来变化。竞争和技术都会引起变化,规则的出现和消失更加剧了变化。有时这些变化只影响到单个公司,其他时候则会波及整个工业系统。因此,能够识别风向的转变,并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以避免沉船,对于一个企业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老板总是最晚得知真相

奔腾浮点事件发生后的3个月内,微软公司的新系统Windows 95项目被延缓,苹果公司也延缓了新软件Copland的推出。商业报刊上对于视窗计算器和苹果的文字处理系统Word软件中长期存在的缺陷大肆渲染,闹得家喻户晓。除此之外,迪士尼公司的《狮子王》CD?ROM游戏和Intuit公司的税务程序也由于存在问题而成为报纸每日披露的对象。不仅是英特尔公司发生了变化,其他高科技企业也是在劫难逃。

我认为这种变化并非高科技企业独有的现象。在报上,我看到无数其他工业部门出现类似的事例。传媒公司、电信公司,还有银行和医疗保健单位,都由于工业上发生的变化而经历了巨额投资、互相吞并以及经济损失。这些变化中的绝大多数都与技术有关,这是由于技术赋予了每个工业部门的公司和企业以改变其周围秩序的能力。

如果你在这些企业中的一家工作,并且负责中层管理,你就很可能比整个公司和高层管理人员更早感觉到风向的变化。中层经理,尤其是那些与外界打交道频繁的人,比如销售人员,通常是意识到规则变化的及时批人。但是,他们却很难如实地把这些变化向高层领导人解释清楚。因此,高层领导人有时直到很晚才明白周遭世界的改变老板则是得知真相的一个人。

我举一个例子。最近我听到一些评论,有关一家公司大力宣扬的某种新软件。这家公司生产的其他产品,我们已经使用过。但当时我们公司信息技术部的经理说,如果我们试用这种新软件,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因此她说还是等到这种新软件的下一代出炉时再作决策。我们的市场部经理说,其他公司也持相似的态度。

我打了个电话给该公司的总裁,把我听到的评论告诉了他,并问:“你们是否考虑改变策略,直接进入下一代呢?”他回答说:“办不到。”他们仍坚持原计划,并且不承认他们的策略有任何问题。

我把这件事告诉信息技术部经理,她说:“呃,他总是最晚得知。”和其他公司的总裁一样,他稳坐在固若金汤的宫殿之中,外界发生的事情,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才能传到他耳朵里。我们的信息技术部经理,则身处外围,市场部经理也在他的位置上遭遇了小小的战斗。

我是最晚得知奔腾危机含义的人之一。只有在遭受了一场枪林弹雨般的指责非难之后,我才意识到形势变了,我们需要适应新环境。如果我们改变方向,就能保住这一众人皆知的品牌,保住用户心中的巨人形象。如果我们知错不改,坚持老路,我们不仅会失去与未来客户搞好关系的机会,还将给公司的名誉和财务带来严重的破坏。

这次的教训就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必须亲自去接触变化的风向。

我们要深入我们的客户,不论是那些现在已有的客户还是那些有可能因为我们目光短浅而失去的未来的客户。

我们要深入基层的雇员,鼓励他们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知道的情况。

我们要征求那些以评估和评论我们为职业的人的意见,比如记者,还有金融界的人物。把地位颠倒一下,反过来问他们一些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有关竞争对手或工业发展趋势的问题。

这些直截了当的举措会迅速使我们的感觉和直觉敏锐起来。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对于一个正确的方案要敢于冲破一切阻力予以执行,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很重要,而另一方面更要有对自己绝对自信般的偏执力,你才能成功。

2015-05-22 17:12:35
来自筠颟**的评论:

还没看,书皮被划破了,不影响阅读,准备好好读读

2016-11-04 10:06: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只看了一半,没时间看下去了,内容会有点宏观性,但是能给一些大局观上的指引,后面看完了在来追评。值得一看。

2017-08-30 10:57:5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你们这些家伙知道自己的PSA值是多少吗?”

2017-04-03 13:37: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次性买了一些专业的书本书不仅是一本金融投资领域的典籍,同时也是一部关于人类愚行的总记录:荷兰人为了郁金香球茎而神魂颠倒;法国人为了一个虚假的“密西西比计划”而陷入投机狂潮;以理智著称的英国人陶醉在“南海泡沫”中无力自拔;女巫、炼金术士、圣物崇拜纷纷登场……人类群体中永不缺乏癫狂情绪或莫名其妙的群体不理智行为,而这一切都源于人性中无法抑制的贪婪欲望。

2016-10-19 16:18:29
来自一鸣易**的评论:

2014年先后读了3遍,真的值得一读!特别是处于企业转型或个人事业转型的情况下,可以参考一下格鲁夫的做法和经验。

2015-03-11 17:08: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人生中有很多机会,犹如一次次战略转折点,抓住的人往往成为最成功的那部分

2014-08-03 20:58:4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讲的都是宏观的适合有一定阅读能力和高层管理经验的人品读价值点自行判断

2017-01-03 10:26:4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质量不错,当当的价格也很优惠,以后买书就这了

2017-06-01 15:33:3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看了穷查里宝典推荐的书,内容非常充实,非常的好。

2017-07-25 16:26:5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就是外包装不是很牢固,收到时外面纸箱已经破损了很多,还好没影响到书

2017-06-20 09:49:55
来自stevenz**的评论:

格鲁夫先生去世那天拍的,比较翔实的描述了自己经历过的重要事件,对普通人的心理成熟很有帮助。

2016-04-23 14:53: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安迪格鲁夫很厉害的一个人,这本书也很好,强烈推荐

2015-11-14 02:38: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适合寻找战略转折点的你……它将教会你如何识别和运用它来帮助你拖困。

2015-01-11 21:45:36
来自laomao7**的评论: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大概跟中文名字是同一个意思,但是看完全看书,我觉得本书应该改名为《战略转折点——Intel如何走过生死转折》。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intel的创始人格鲁夫讲解intel在面临存储器市场的萎缩和强劲的竞争对手时候,如何做出新的选择:转入微机芯片这个新的领域,从而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围绕Intel自身的转变,格鲁夫丰富了“战略转折”相关的内容。内容比较单一了,整本书都在围绕一个企业的故事吹捧,看一遍尚可,没多少可以折回来反复回味的东西

2016-02-04 08:42: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安迪·格鲁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向我们展示了对企业和个人的战略转折点的把握上,要有足够的认知和改变的欲望和能力,很多企业往往都是在本质行业发展蒸蒸日上时,不知不觉就走向了死亡,比如诺基亚,柯达,在以因特尔为案例的描述中,真正的体会了一个完整的召开战略转折点的发生和推动,没有超级的自信,用于清零的心态,带领大家走出去的决心,愿景的把握,是无法成功的,我对10倍素变化印象深刻。

2015-03-30 07:37: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伟大的 安迪·格鲁夫 , 告诉我们生存法则的真谛

2017-11-02 00:25:38
来自robert1**的评论: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本书的名字是译者为了抓人眼球改的,有点畅销书的感觉;但是只要一读就会发现,这本书很有价值——一流的企业家写的战略书籍,非常难得。

2015-11-17 09:03:53
来自jill092**的评论:

尽管是作者近十年前的作品,但是书中讲述的道理时至今日仍然有效,恰巧企业与个人也正处在转折点,因而读起来更觉得真实,描述也很到位,如果早些读过也许更有实际意义。

2015-04-04 12:04:11
来自AriesTi**的评论:

读完了,很不错,对于战略转折点的预见、经历、选择及其奋斗的偏执,发人深省

2016-07-14 21:25: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提出了十倍速变化这个概念,告诉企业想用一种模式活很多年,是不可能的,变化随时都在发生,但是,哪些是十倍速变化因素,却需要清晰判断,对待变化应该用什么态度什么方法,都说的极为清晰。

2015-05-27 00:23: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的几个贡献:10倍速模型发展了波特的一般竞争模型,战略转折点实践充实了塔勒布的黑天鹅理论体系和德鲁克成果管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之间的地带,Intel案例中的用户与企业关系变化的洞察也体现了作者的远见,这些如果再结合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视角,将更具启发

2015-05-24 15:59: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本书中,格鲁夫阐述了“战略转折点理论”、“10倍速变化理论”和“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等论断。这些观点主要有两个实践来源。第一个来源,也是最重要的来源,是他在英特尔公司的多年管理经验。他善于观察,也经历过许多战略转折,对于战略转折点有着非同寻常的深刻体认与思考。第二个来源是格鲁夫在斯坦福大学客座讲授战略管理时的心得。他借助学生们的视角,回顾了自己和他人的一些经验。第一个实践来源是亲身处理变化的经验,第二个实践来源则与它互补,是外到内的分析。

2017-08-23 17:18:29
来自撒哈拉**的评论:

从老罗那边听来的,书有塑封,中信出版社还是很不错的,书的质量就不用说了。是和解忧杂货铺一起买的,当时说解忧可以发,结果又说库存有变,只送来一本。而且我再去看解忧的时候已经提价了,免运费起送标准也变了,伤心

2015-04-10 12:12:24
来自读书是**的评论:

???受益匪浅,书的质量很好,说话办事需要很多攻心技巧,否则人际交往就很难达成目的,这本书的系统性很强,很多心理学技巧都可以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以印证,案例新颖,观点独到,对我实在太有用了

2016-11-10 23:16: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素超竞争因素战略转折点第三章计B算机产业的I形态战略转折点之前战略转折点之后赢家与输家横向产业体系的新规思4

2015-12-11 05:28: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告诉大众一个不太符合主流价值的观点:企业的转型初期,企业的领导人也是茫然的,也不知道该怎么走,反倒是中层管理人员由于贴近现实,在自主的将公司资源投向市场需要的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才有企业领袖的振臂高呼,对了,就是这个方向。呵呵,一个说了大实话的成功企业家。

2017-09-10 23:31:44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