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郎随笔》一书共选取袁宏道散文222篇,其中游记60篇,尺牍104篇,序跋45篇,传记3篇,杂著10篇。在每篇作品后面都加了简要的注释。注释不求考究,仅为点明文题或疏通文字。袁宏道的散文题材广泛,题材多样,这部选集可以管中窥豹,简约的注释也未必能满足初学者的需求。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县人。生于明朝隆庆二年(1568),卒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他与哥哥宗道、弟弟中道合称“公安三袁”,在文学史上又称为“公安派”,是明代个性又充满争议的文学家。
袁宏道于20岁科考中举,26岁时进入仕途。先在苏州吴县任知县,但整日处理政务,在他看来苦不堪言。万历二十六年调任顺天府教授,二十八年又由国子监助教升任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这是个掌管宫廷礼仪的六品官,但由于家中不幸,其兄宗道和祖母余氏的去世,使袁宏道大病一场,于是告病回家,开始了长达六年的隐居生活。万历三十四年,袁宏道返回北京,官复原职,后调任吏部任职,三年后又升为员外郎。次年二月,袁宏道又告假南归,仅半年,于万历三十八年九月初六,溘然长逝,时年43岁。
袁宏道的文学创作洋洋大观,以诗和散文为主。尤以散文创作影响后世。其散文创作题材和体裁都多有涉猎,包括游记、尺牍、序跋、碑铭、墓志、日记、传记和杂著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散文史上涉及题材最多、使用体裁最丰的散文家之一。
要赏读袁宏道的散文,有必要了解他的文学主张,这是他散文创作的灵魂。袁宏道创作的主要时期正是明朝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时代,他们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虽从取法的标准上无可厚非,但他们把拟古当作创作的本源,言必汉唐,不深入时代生活,不关注与时俱进,就把不创新只有死的文学引入了死胡同。袁宏道与后七子复古理论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反对摸拟;二是主张文学创作要抒写“自己胸臆”;三是提倡学习民歌。他毫不留情地嘲讽复古拟古是“粪里嚼渣,顺口接屁,倚势欺良”,可见对那些复古者的鄙视。同时,袁宏道与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关系甚密,李贽的文学思想也对他产生了直接影响。这些思想反映在其散文创作中,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及时,袁宏道的散文格调明朗流丽,自然活泼。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写景抒情,总是自然流畅,毫无做作。
第二,本色语言,妙语联珠,摒弃陈词滥调,崇尚风趣自然,做到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第三,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信手写来,深入浅出。袁宏道的散文尤擅长抒发情感,家常话、眼前事、人间情。既朴实又灵动,情趣盎然而不失哲理,轻松愉快而不乏凝重。
第四,文风简洁,尤其是小品文,以简约的刻画,展示生机勃勃的意境。给人以雅趣和联想,很得玲珑剔透、自然天成的美旨。
正因为此,袁宏道的散文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所喜爱和推崇。本书共选袁宏道散文222篇,其中游记60篇、尺牍104篇、序跋45篇、传记3篇、杂著10篇。在每篇作品后面都加了简要的注释,注释不求考据,仅为点明文题或疏通文字。袁宏道的散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这部选集可以管中窥豹。
因为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刘琦,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于中国古代近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吉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二级教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分会副会长。
游记卷
虎丘
上方
西洞庭
东洞庭
灵岩
阴澄湖
光福
天池
游惠山记
惠山后记
初至西湖记
晚游六桥待月记
断桥
雨后游六桥记
孤山
飞来峰
灵隐
游龙井记
过烟霞石屋洞题壁
游莲花洞记
由胜果寺上观排牙石记
游吴山记
湘湖
禹穴
宋六陵记
兰亭记
鉴湖
西施山
吼山
五泄一
五泄二
五泄三
天目一
天目二
齐云岩记
宿落石台记
新安江行记
钓台
莲云泉药师殿记
满井游记
高梁桥游记
抱瓮亭记
文漪堂记
游盘山记
游红螺崄记
云峰寺至天池寺记
佛手岩至竹林寺记
由舍身岩至文殊狮子岩记
由天池逾含嶓岭至三峡涧记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游德山记
由渌罗山至桃源县记
由水溪至水心崖记
游骊山记
华山记
华山后记
华山别记
嵩游及时
嵩游第二
嵩游第三
嵩游第四
嵩游第五
游苏门山百泉记尺牍卷
与龚散木
家报
答林下先生
丘长孺
兰泽、云泽叔
杨淇园
吴因之
汤义仍
徐汉明
沈博士
管宁初
王以明
李子髯
沈广乘
答诸舅
张幼于
聂昆山
陈正甫
何湘潭
罗郢南
丘长孺
汤郧陆
陶石篑
管东溟
王孟夙
顾绍芾秀才
徐渔浦
江进之
黄绮石
李本建
聂昆山
冯秀才其盛
孙心易
伯修
徐冏卿
张幼于
吴敦之
朱司理
管东溟
江进之
江进之
答陶石篑编修
答梅客生开府
答陶石篑
答梅客生
又
答王则之检讨
答陶石赘
答梅客生
兰泽、云泽两叔
与陶石篑
与李龙湖
答张东阿
又
与沈伯函水部
答李元善
答王百穀
答梅客生
与郝仲舆
冯侍郎座主
龚惟长先生
答王以明
答陈正甫
家报
冯琢庵师
答李元善
答吴观我编修
答陶石篑
李龙湖
答黄无净祠部
黄平倩庶子
顾升伯修撰
龚惟学先生
又
何客部本江
黄平倩
陶周望宫谕
萧允升庶子
冯尚书座主
答陶周望
答陶周望
萧允升祭酒
金给谏
陶孝若
黄平倩
与友人
答沈何山仪部
答吴本如仪部
李湘洲司业
与李杭州
苏潜夫
答陶周望祭酒
袁无涯
刘云峤祭酒
与潘景升
答刘云峤祭酒
与无念
与死心
答臧参知
与段青园宪副
与黄平倩
答黄竹实
与于念东开府
答段徽之学使
与孙立亭太宰书
与沈冰壶序跋卷
诸大家时文序
小修诗叙
识张幼于惠泉诗后
题初簿罢官册
识张幼于箴铭后
识周生清秘图后
会心集叙
碧晖上人修净室引
姜陆二公同适稿序
四子稿序
梅子马王程稿序
竹林集叙
时文叙
雪涛阁集序
金刚证果引
浮山九带叙
哭江进之诗序
呙氏家绳集序
曾太史集序
郝公琰诗叙
识伯修遗墨后
谢于楚历草序
陶孝若枕中呓引
张茂才时艺序
赏心集序
吴长统行卷序
雷太史诗序
刘元定诗序
行素园存稿序
四楼咏序
枕中十书序
东西汉通俗演义序
歌代啸序
题澄公册
识雪照澄卷末
题寒灰老衲册
纪梦为心光书册
题冷云册
题宝公册
书念公册后
题陈山人山水卷
题宝方卷
顾升伯太史别叙
寿曾太史封公七十序
寿存斋张公七十序传记卷
徐文长传
醉叟传
拙效传杂著卷
畜促织
斗蚁
斗蛛
时尚
小陶论书
云影字解
赠小僧习之说广庄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瓶史
觞政
附录:酒评
虎丘虎丘:山名,原称海涌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郊。传说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此山,三日后化为白虎踞其山上,故名为虎丘。此山气势雄奇,风景秀丽,素有“吴中及时名胜”之称。这是作者游记里的名篇,篇中描绘了虎丘胜景以及江南在明代中期以后经济繁荣所带来的充满民俗味的游乐景观;由此抒写了作者对官身的厌弃之情。文中对虎丘山的描写、生动、形象,将虎丘的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创造出相得益彰的艺术境界。
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至山门千人石:虎丘山脚下的巨石。,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讴者百千,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瓦釜:即氐缶,一种小口大腹的瓦器,也是原始的乐器,以此喻低级的音乐。,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竹肉:竹指管乐器;肉:指人的歌喉。,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荇藻:两种水草的名字,此指月光下树的枝叶的影子。,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剑泉:在虎丘千人石下,相传吴王曾在泉中洗剑,所以也称剑池。,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千顷云:山名,在虎丘山上。天池:山名,又叫华山,在苏州阊门外三十里。这句是说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为它的几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平远堂:初建于宋代,元代时改建。,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虞山:位于江苏常熟市西北。。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江进之:作者的朋友,名盈科,字进之。桃源(今湖南)人,万历二十年(1592)考取进士,当时任长州知县。,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祠:祭祀。韦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白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任苏州刺史,在任期间,曾开河筑堤,人称白堤。,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方子公:名文僎,字子公,新安(今安徽歙县)人,专为作者料理笔札之事。,迟月生公石上生公石:虎丘大石的名字,传说晋代末年的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曾在虎丘山上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皂隶:古代的贱役,后来专称衙门里的差役。他日去官,有不听歌此石上者如月。”如月:对月发誓。“有如”“如”是古代设誓的句式。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zhì):通“志”,记住、记忆。 上方上方:即上方山,位于以吴越遗迹和江南水乡田园风光而著称的山水风景名胜——苏州石湖景区。作者描绘上方山的景致,并不是客观地记叙山水,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观审美意识,将上方山与虎丘山相比较来写,由此道出了两山各不相同的美景。对两山的形容极为形象而精到。
去胥门十里,而得石湖胥门:即胥山,因伍子胥而得名。在江苏吴县市西南。《史记 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死,“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石湖:相传春秋时战国挖溪攻打吴国,模截山脚凿石开渠以通苏州,故名石湖。石湖与上方山相依,青山绿水,景色秀丽。。上方踞湖上,其观大于虎丘,岂非以太湖故耶?至于峰峦攒簇,层波叠翠,则虎丘亦自佳。徙倚孤亭,令人转忆千顷云耳。大约上方比诸山为高,而虎丘独卑。高者四顾皆伏,无复波澜;卑者远翠稠叠,为屏为障,千山万壑与平原旷野相发挥,所以入目尤易。夫两山去城皆近,而游人趋舍若此,岂非标孤者难信,入俗者易谐哉?余尝谓上方山胜,虎丘以他山胜。虎丘如冶女艳妆,掩映簾箔掩映:隐约映衬。;上方如披褐道士,丰神特秀。两者孰优劣哉?亦各从所好也矣。
乙未秋杪,曾与小修、江进之登峰看月,藏钩肆谑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令小青奴罚盏,至夜半霜露沾衣,酒力不能胜始归,归而东方白矣。
西洞庭西洞庭:即洞庭西山,俗称西山,古称包山,在江苏省吴县市西南太湖中,为太湖中较大的岛山,山上风景极佳,盛产枇杷、杨梅、柑橘、茶叶等。本文将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景物相结合,将西洞庭山概括为“七胜”,感慨于西洞庭山的山水相得益彰之美,表达了自己观赏山水的美学标准和审美趣味。
西洞庭之山,高为缥缈缥缈:西山的主峰,又名杳眇峰。,怪为石公石公:即石公山,是太湖的胜景。,巉为大小龙,幽为林屋林屋:林屋洞,是西山道教圣地。,此山之胜也。石公之石,丹梯翠屏;林屋之石,怒虎伏群;龙山之石,吞波吐浪,此石之胜也。隐卜龙洞卜龙洞:山中一胜景。,市居消夏,此居之胜也。涵村梅,后堡樱,东村橘,天王寺橙,杨梅早熟,枇杷再接,桃有“四斤”之号,梨著“大柄”之称,此花果之胜也。杜圻传范蠡之宅,里有先生之村,龙洞筑《易》、《老》之室,此幽隐之胜也。洞天第九,一穴三门,金庭玉柱之灵,石室银户之迹,此仙迹之胜也。山色七十二,湖光三万六,层峦叠障,出没翠涛,弥天放白,拔地插青,此山水相得之胜也。记包山者,虽云灿霞铺,大约不出此七胜外。
余居山凡两日。蓝舆行绿树中,碧萝垂幄,苍枝掩径,坐则青山列屏,立则湖水献玉;一峦一壑,可列名山,败址残石,堪入图画,天下之观止此矣!陶周望曰:“余登包山,而始知西湖之小也。六桥如房中单条画,飞来峰盆景耳飞来峰:也称灵鹫峰,在浙江杭州西灵隐寺前。相传东晋时古印度僧人慧理称此山很像天竺国的灵鹫山,“不知何以飞来”,故称“飞来峰”。。”余亦谓楚中虽多名胜,然山水不相遇。湘君、洞庭遇矣,而荒寂绝人烟,竹树空疏,石枯土赪赪(chēng):也作“”,赤色。。博观载籍,与洞庭为配者,或者圆峤、方壶乎?若方内则故居然及时矣。
东洞庭东洞庭:又称洞庭东山,俗称东山,即今“莫厘山”,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个半岛,与洞庭西山、光福邓蔚等七十二峰交汇而成绮丽宽广的太湖景区。作者描绘了东洞庭的个性美,并且表现了他主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在作者看来,自然的美应与人文的美相得益彰,才能使自然的美有生气。
东洞庭一名胥母胥母:又名伍母,春秋时楚国太傅伍奢之妻,吴国伍子胥之母,为避祸患,定居东山,并对开辟太湖东山有功,人们称东山为胥母山。,莫釐其较高处也莫釐(厘):东洞庭山的主峰,相传隋代莫厘将军居住在此,所以得名。。其山视包山差小,主峰视缥缈差卑,巉岩视石公,龙山差平,庐居视清夏湾差薄。诸草木果品皆同,独东山民倍饶裕耳。所可恨者,民竞刀锥,俗鲜风雅,虽有奇峰峭壁,曾无一亭一阁跨踞石上。每置酒提壶,则盘坐荒草中,亦无方丈之榭,可以布茵列席者。山下僧寺,湫隘不堪,荒凉如鬼室。两山之民,其不好事如此哉!
苏人好游,自其一癖,然游洞庭者绝少。虽骚人逸士,有白首未见太湖者。余以簿书钱谷之人,乍抛牛马,暂友麋鹿,乐何可言!徘徊顾视,乃益自雄,真不愧作五湖长矣。
灵岩灵岩:即灵岩山,古称砚石山,位于古城苏州西南。春秋后期,吴王夫差在山巅建造园囿。“馆娃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园林。灵岩山向来有“灵岩秀绝冠江南”“灵岩奇绝胜天台”和“吴中及时峰”等美誉。灵岩山是吴越争霸的“见证人”,也留下了许多佳话传说。作者凭古吊今,有感于历史的兴衰变化,发出“亡国之罪,岂独在色?”的感叹,这是对传统的“女色误国”谬论的批判,进而说明国之兴亡原因是多方面的。
灵岩一名砚石砚石:灵岩山多奇石,有“十二奇石”或“十八奇石”之说。因山石颜色深紫,可以制砚,又称砚石山。,《越绝书》云:“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即其处也。山腰有吴王井二:一圆井,日池也;一八角井,月池也吴王井:传说西施常在此对井梳洗,以水为镜。八角井:也称“智积井”,水质甘甜清洌,不盈不竭。月池:即玩月池,传说因西施懒于望月,吴王便命人开了“玩月池”,让月亮倒映水中,西施与吴王常到此并肩赏月。。周遭石光如镜,细腻无驳蚀,有泉常清,莹晶可爱,所谓银床素绠,已不知化为何物。其间挈军持瓶钵而至者,仅仅一二山僧,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悲哉!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或曰:即玩华池也。
登琴台琴台:也是吴王留下的遗迹,位于灵岩山较高处,相传西施曾在此弹琴。,见太湖诸山,如百千螺髻出没银涛中,亦区内绝景。山上旧有响屧廊响屧(xiè)廊:灵岩山上吴宫中的廊名。相传吴王在此筑廊,令足底木空声响彻,西施着木屧行经廊上,辄生妙响。屧:古代鞋的木底,后泛指鞋。,盈谷皆松,而廊下松最盛,每冲飙至,声惹飞涛。余笑谓僧曰:“此美人环珮钗钏声,若受具戒乎?宜避去。”僧瞪目不知所谓。石上有西施履迹,余命小傒以袖拂之小傒:即小傒奴,小男仆。,傒皆徘徊色动。碧意缃钩,宛然石中石:水边石上的苔藻。,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色之于人甚矣哉!山仄有西施洞,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或云:石室,吴王所以囚范蠡也。僧为余言,其下洼处,为东西画船湖,吴王与西施泛舟之所。采香径在山前十里,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吴宫美人种香处也。山下有石可为砚,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米氏《砚史》云:“村石理粗,发墨不糁。”即此石也。山之得名,盖以此,然在今蒐伐殆尽,石亦无复佳者矣。
嗟乎!山河绵邈,粉黛若新。椒华沉彩,竟虚待月之簾;夸骨埋香,谁作双鸾之雾?既已化为灰尘白杨青草矣。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之苑、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夫齐国有不嫁之姊妹,仲父云无害霸齐国有不嫁之姊妹:指齐国建国初期国君阶层中曾流行“姑姊妹不嫁”的遗风。《汉书 地理志》载:(齐桓)公曰:“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姊妹不嫁,于是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而姑姊有不嫁者。”游记中的这句意谓:齐国虽有因和齐桓公关系不当而不出嫁的姊妹,但管仲认为这并不妨碍齐国称霸。;蜀宫无倾国之美人,刘禅竟为俘虏刘禅:刘备之子,刘备去世后继位为蜀国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大举伐蜀,刘禅投降,被俘到洛阳后竟乐不思蜀。。亡国之罪,岂独在色?向使库有湛卢之藏,潮无鸱夷之恨,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阴澄湖本文结构独特,未曾游湖,首段先概况了湖中夏日之盛况。然后写游湖,洋溢着率意自由与欣然畅怀之情。结尾借题发挥,表达了对官场束缚自由的厌恶,是借景抒怀,独抒性灵之作。
潼子门下船,北去一里,为阴澄湖。湖三面受风,每盛夏时,游舟绮错,清歌缓板,酣呼穷日夜,亦胜游也。王百榖曰:“湖上有龙王祠,阴澄盖应泽之讹云。”王百(谷):明朝诗人,名登,江阴人,十岁为诗,名满吴会间。
丙申六月,与顾靖甫放舟湖心顾靖甫:明代戏曲家。明中叶以后此阴曲在苏州较为流行,昆山腔面临改革,顾靖甫与魏良铺等人吸收此曲音韵之长,对昆山曲进行了改革。,被襟解带,凉风飒然而至。西望山色,出城头如髻,不知身之为吏也。少顷,邮者报台使者至,客主仓惶,未能成礼而别。
百榖又为余言,吴儿以六月之廿四日游荷花荡,倾国而出,虽渔刀小艇,顾觅皆空。士女竞为时妆淡服,摩肩簇舄簇(cù)舄:簇:聚集。舃:古代一种复底鞋,引申为鞋的统称。摩肩簇舃: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舟中之气如煽热冶,而游人自以为乐,殊觉无谓。余笑曰:“六月乌纱,有热于此者矣。”噫,今之君子能不以苦为乐、以热恼为清凉者几人哉!光福 光福:山名,也叫邓尉山,位于苏州吴县光福镇,方圆近十里桂梅数十万株,历代文人称道“香雪海”。据说东汉大司徒邓禹曾在此隐居。宋元以后,成了“隙地遍种梅,蔚然如雪海”。明代文人姚希孟曾在《梅花杂咏》中说:“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袁宏道在文中将梅花香雪之盛与光福的湖光山色相结合,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但作者似乎更重视人文景观的建造,所以重描写了山前长堤,碧栏红亭与白波翠相互映衬的美,但作者看来,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景中胜境。所以对“层峦叠嶂,不以宅人而以宅鬼”的现状表示深深的遗憾。
光福一名邓尉,与玄墓、铜坑诸山相连属玄墓:在邓尉山西南,相传晋青州刺史郁泰玄葬在此山,故名。铜坑:在邓尉山西,一山两名,北称铜坑,相传晋宋间凿坑取沙土煎之成铜,故名。王世贞有《铜坑看梅诗》。。山中梅最盛,花时香雪三十里。其下为虎山桥,两峡一溪,画峦四匝。有湖在其中,名西崦湖,阔十余里。乱流而渡,至青芝山足,林壑尤美。山前长堤一带,几与湖埒埒(liè):等于、相等。,堤上桃柳相间,每三月时,红绿灿烂,如万丈锦。落花染成湖水作胭脂浪,画船箫鼓,往来湖上。堤中妖童丽人,歌板相属,不减虎林、西湖。
寺僧为余言,董氏创此堤,费不下百万钱。时年饥甚,民无所得粟,董氏令载土一舟者,得米数斗。旬日之内,土至如山,遂成大堤。山间苍松万余,楼阁台榭,宛然图画,柏屏萝幄,在在有之。碧栏红亭与白波翠相映发,山水园池之胜,可谓兼之矣。嗟夫,此山若得林和靖、倪云林一二辈妆点其中林和靖:北宋隐逸诗人,一生不娶不仕,以种梅养鹤为生,时人说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一生隐居杭州孤山。倪云林:元朝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子。工诗,善画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岂不人与山俱胜哉!奈何层峦叠嶂,不以宅人而以宅鬼,悲夫! 天池天池:即天池山,位于苏州西南十五公里藏书镇境内,与姑苏名山天平山、灵岩山一脉相连,是浙江天目山的余脉。因半山坳中有天池,故而得名。这是一篇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游记。作者描绘了天池幽美的自然环境,其心神也倾注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使他从尘世仕宦的苦恼中解脱出来,在梦境犹感晚梅的余芳。自然美景与作者的情趣融合在一起,显得格外清新隽永,回味无穷。
从贺九岭而进贺九岭:即贺九岭石关,位于吴中区天池山与鹿山之间的谷口处,是古时的交通要道。明正统二年(1437),在岭上建有普济道院。,别是一洞天。峭壁削成,车不得方轨,飞楼跨之,舆骑从楼下度。逾岭而西,平畴广野与青峦紫逻相映发。时方春仲,晚梅未尽谢,花片沾衣,香雾霏霏,弥漫十余里,一望皓白,若残雪在枝。奇石艳卉,间一点缀,青篁翠柏,参差而出,种种夺目,无暇记忆。归来思之,十不得一,独梦境恍惚,余芬犹在枕席间耳。
土人以茶为业,隙地皆种茶。室庐不甚大,行旅亦少,鸡犬隐隐,若在云中。因诵苏子瞻“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偈苏子瞻: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崇信佛教,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佛教对其影响。偈(jì):偈语,佛经中的唱词。,宛然如画。四顾参曹参曹:指人群。曹:人群,众。,无一人可语者。余因下舆,令两下傒掖而行。问若佳否?皆云:“疲甚,那得佳!”行数里始至山足,道旁青松若老龙鳞,长林参天,苍岩蔽日,幽异不可名状。才至山腰,屏山献青,画峦滴翠,两年尘土面目,为之洗尽。低回片晷,宛尔秦余,马首红尘,恍若隔世事矣。
天池在山半,方可数十余丈,其泉玉色,横浸山腹。山颠有石如莲花瓣,翠蕊摇空,鲜芳可爱。余时以勘地而往,无暇得造峰顶,至今为恨。寂照庵在池旁,内有石室三间,柱瓦皆石,刻镂甚精。室后石殿一,殿甚宏敞,内外柱皆石,围三尺许,禅堂僧舍周绕其侧,亦胜地也。时寺僧方有构,庵内行脚挂搭者多,余意欲讽其去,因大书简板曰:“种阿僧祇善根,亲非亲,怨非怨,阳焰空华,诸法皆如幻。遍阎浮提佛土,去自去,来自来,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自是诸僧稍稍散矣。
游惠山记惠山:坐落于江苏无锡西郊,属于浙江天目山由东向西绵延的支脉。其山以名泉佳水著称于天下,有“天下第二泉”之盛名。游山玩水是袁宏道生活的重要内容,此篇真实地抒发了作者的性情,在游览自然景物中,表现出对个性解放、精神自由的追求,也反映出对仕宦生活的厌恶。
余性疏脱,不乃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东坡:苏轼,号“东坡居士”。半山: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此句当是双关语,既指两位文学家,也指作者对自然的倾心,是诙谐的调侃。,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纷厖冗杂(pánɡ):本指石大,引申为大;此通“(máng)”:杂、乱。粉冗杂:指烦琐杂乱。,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异,听之令人脾健。每看书之暇, 则令朱叟登堂,娓娓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瞆,心脾之困结,一时遣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惠山后记惠山后记:惠山自唐代陆羽评定为“天下第二泉”以来,历代文人雅士僧侣贵胄多以此泉点茶为乐事。袁宏道多次莅惠山,得其点趣。所以这一篇虽为游记,但以叙述惠山泉享茶事为主,抒写了自己对清新寡欲生活的追求和对凡欲艳事的厌恶之情,与上篇《游惠山记》相互映衬,体现出高人雅士的情调。
茶与酒一也。惠山泉点茶特异,而酒味殊不如北酿。或者谓南水甘,北水洌,甘与酒不相宜,以是有异。余少有茶癖,又性不嗜酒,用是得专其嗜于茶。僻居江乡,日与新化、安化泥汁渗潢为偶新化: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资水中游,盛产普洱茶,后梁时被列为贡茶,以后历代相袭。安化:县名,地处湘中偏北,也属资水中游。特产擂茶,以黑茶和千茶最为有名。这两地虽有名茶,但袁宏道仍认为不及惠山泉茶味美。,如好色人身处宛、邓,瘿瘤满室宛(yuān):古县名,战国楚邑,秦昭王置其,治所在今河南南阳。邓:古地名,春秋鲁地。 ,自以为左嫱右施嫱:指王嫱,字昭君。,不知有识者之从旁欲呕也。吏吴以来,每逢好事者设茶供,未尝不举以自笑。然务烦心懒,茶癖尽蠲,虽复倾国在前,而主人耄且瞆,较之瘿瘤之嗜,十分未得一也。及余居锡城,往来惠山,始得专力此道。时瓶坛盏,未能斯须去身。凡朋友议论不彻处,古人诗文未畅处,禅家公案未释然处,一以此味销之,不独除烦雪滞已也。
一日,携天池斗品,偕数友汲泉试茶于此。一友突然问曰:“公今解官,亦有何愿?”余曰:“原得惠山为汤沐,益以顾渚、天池、虎丘、罗岕,陆、蔡诸公供事其中,余辈披缁衣老焉,胜于酒泉醉乡诸公子远矣。”初至西湖记初至西湖记:袁宏道为上西湖曾七次辞官,称病六个月,万历二十五年(1597)挂印封库,不辞而别,才得到罢官的允准。初到西湖,不觉目酣神醉。作者极真实地写出了西湖醉人的仪态、秀美的山岭、鲜嫩的桃花,以及自己对西湖的沉醉,将“初至”之感表达得很丰富。
从武林门而西武林门:古杭州的城门。,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保俶塔:在西湖边山上。,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昭庆:与下文的“净寺”都是西湖僧寺的名字。,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东阿王:三国时曹植,封为东阿王,在洛水边遇见洛河女神,作《洛神赋》。。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子公:方文僎,字子公,徽州人,袁宏道在吴县时的同僚,当时与袁宏道同游西湖。,觅小修旧住僧房小修:袁宏道的弟弟袁中道,字小修,在上一年曾游西湖。。取道由六桥、岳坟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阅数日,陶周望兄弟至陶周望兄弟:陶望龄,字周望,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其弟,奭龄,字公望,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人,官至济宁知州。。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晚游六桥待月记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辞去官职,首次漫游西湖,就写下十六篇《西湖杂记》,本文是第二篇。全文叙述了“待月”的全过程,以自己的审美视角描绘了西湖月夜独到的幽雅景致,表现了不同凡俗的性灵与心志。六桥:西湖苏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夕岚:傍晚的山色。。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周望数为余言周望:见上篇“陶周望”注。,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傅金吾:姓傅的宫廷侍卫;明代亲军中有金吾卫。张功甫:南宋将领张俊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百株。,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公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柳,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断桥断桥:位于杭州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直通白堤。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其名由来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夫妇行善造桥,人称“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便被称为“断桥”。本文以简洁、平易之笔描述了断桥之致,给人以清新隽永之感。
湖上之盛,在六桥及断桥两堤。断桥旧有堤甚狭,为今侍中所增饰,工致遂在六桥之上。夹道种绯桃、垂杨、玉兰、山茶之属二十余种,白石砌其边如玉,布地皆软沙。旁附小堤,益以杂花,每步其上,即乐而忘归,不十余往还不止。闻往年堤上花开,不数日多被人折去。今春禁严,花开最久。浪游遭遇之奇,此其一矣。雨后游六桥记六桥:见《晚游六桥待月记》注。这篇小短文写作者雨后游湖的感受。寒食雨停,桃花谢落,本会给人萧瑟之感。而在作者眼中却全然不同,他将自己融入景物中,感受到雨后残红的美,加上白衣的点缀,其意境却由残红变得明艳,“以面受花”又表现出与自然的亲近、沉醉。
寒食后雨,予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霁:雨停。,偕诸友至第三桥第三桥:望桥,在苏堤上,可望花家、丁家二山。,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孤山 孤山:山名,在里西湖与外西湖之间,因多梅花,又名梅屿。本文写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文章借游孤山抒发了作者隐遁避世的情趣和对现实尘俗的厌恶。
共选袁宏道散文222篇,其中游记60篇、尺牍104篇、序跋45篇、传记3篇、杂著10篇。在每篇作品后面都加了简要的注释,注释不求考据,仅为点明文题或疏通文字。袁宏道的散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这部选集可以管中窥豹。
人这一生怎么活才算是惬意人生,人这一生怎么思考才是永恒。先贤的思考。
挺好的啊,就是还没看哇,帮人买的,不知道内容,为点积分,别笑啊
还没开始看,买的时候快递出了点问题。
不错,值得收藏。
林语堂推荐的,文章应该不会差。
版式不错,很喜欢,朴素有古气
经典书籍!值得珍藏!
很喜欢这本书
公安派的小品文很值得细读。
包装完好,印刷精美,内容精彩,值得购买。
好书,非常好!!!!
很喜欢袁宏道的散文,买来细读。书质量也不错
有人说,明朝三百年,最爱袁中郎。
在图书馆看了第一篇,就决定买下来看。
经典的作家,独抒性灵的优美随笔,阅读中
喜欢这种文风,道爱不释手不为过也。
质量很好!
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书很不错喜欢
很美的散文集,非常喜欢中郎的文风!美而大气!
好、、、、、
有些失望!
书不错,好书慢慢品!客服的工作到位,保障了书不至逾期太长!
经典好书,值得收藏阅读。
收到了,挺好的
嗯嗯嗯嗯嗯
明清小品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甚至给人醍醐灌顶的开朗,在这尔虞我诈的社会,看此书,挺好。
桐城派,公安派,是清代两大散文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最近颇爱明清笔记类文学,在豆瓣上看到这本书的评分比较高,也就买了。还没有看呢,等看完,如果有些感悟的话,再来追加啊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