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公版 2018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图书
人气:27

中公版 2018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

《中公版 2018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依据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将本书体系分为四部分即社区工作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1.社区工作基础知识:本...
  • 所属分类:图书 >考试>其他公职类考试>其他公职  
  • 作者:[李永新]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 国际刊号:25163486
  •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6
  • 印刷时间:2017-06-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公版 2018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依据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将本书体系分为四部分即社区工作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1.社区工作基础知识:本部分内容涵盖社区概述、社区建设、社区组织、社区自治、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社区工作政策文件选编。考生通过学习,可以熟悉社区工作基础知识,做到成竹在胸。

3.综合基础知识:本部分内容涵盖国情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公文、科技人文、生活常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社会保障基础知识等内容。考生通过学习,可以对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涉及的综合基础知识有很好的把握。

4.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本部分内容涵盖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立足教学研发,传授实战技巧,帮助考生破解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中行测难题。

5.申论:本部分内容手把手教你如何用短时间阅读材料,提取要点,思路清晰,要言不烦,从而轻松应对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中申论写作题。

《中公版 2018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真题汇编及全真模拟试卷》全书收录了7套真题和7套全真模拟试卷,试卷考点涵盖了社区工作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材料写作等。每一套试卷都经过中公教育各位老师的精心解读,答案,解析详实。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 2018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严格依据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真题编写,凸显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特点,深度把握命题趋势,系统优化知识体系,帮助考生复习考试内容广泛的社区考试知识。另外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配套多方位服务—核心考点轻松学 在线题库任意练 考友圈答疑解惑 视频直播免费看。

体系科学,内容丰富

教材按照学科设置篇章内容。体例设置符合考生思维,内容覆盖了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分为四篇,即社区工作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教材在知识点的选取上将知识点考点化,精心筛选,去粗取精,并搭配图表和表格,利于考生把握考试内容,融合贯通,事半功倍。

超值服务,随时陪伴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配套多方位服务——核心考点轻松学 在线题库任意练 考友圈答疑解惑 视频直播免费看。

《中公版 2018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真题汇编及全真模拟试卷》由中公博学老师集合多年教学经验,在研究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真题编写而成。本套试卷包含本试卷包含7套真题和7套全真模拟试卷,解析详细,契合考情,以满足考生考试备战的要求,帮助考生提高答题能力。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配套多方位服务——核心考点轻松学 在线题库任意练 考友圈答疑解惑 视频直播免费看。

作者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录

《中公版 2018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

及时章社区概述

及时节社区的内涵

第二节社区发展

第二章社区建设

及时节社区建设概述

第二节我国城市社区建设

第三节我国农村社区建设

第三章社区组织

及时节社区党组织

第二节社区居民委员会

第三节社区村民委员会

第四节其他社区组织

第四章社区自治

及时节基层群众自治

第二节社区居民自治

第三节社区村民自治

第五章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

及时节社区管理概述

第二节社区服务概述

第三节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工作方法

第四节社区工作的步骤

第五节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第六章社区工作政策文件选编

及时章国情地理

及时节我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我国的资源、能源与自然灾害

第三节我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

第四节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政治

及时节重要讲话及政策文件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三节思想

第四节邓小平理论

第五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六节科学发展观

第七节“四个”战略布局

第三章法律

及时节宪法

第二节行政法

第三节刑法

第四节民法

第五节诉讼法

第四章经济

及时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微观经济

第三节宏观经济

第四节经济建设

第五章管理

及时节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第二节行政管理基础知识

第六章公文

及时节公文基础知识

第二节公文处理

第三节常用法定公文写作

第七章科技人文

及时节信息技术

第二节新材料技术

第三节新能源技术

第四节生物工程技术

第五节我国航空航天技术

第六节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第七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第八节人文党史常识

第八章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及时节社会工作概述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第四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第五节社会工作直接方法

第九章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及时节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第二节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功能

第三节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社会保障政策法规

及时章数量关系

及时节数字推理

第二节数学运算

第二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及时节选词填空

第二节片段阅读

第三节语句表达

第三章判断推理

及时节图形推理

第二节逻辑判断

第三节定义判断

第四节类比推理

第五节事件排序

第四章资料分析

及时节资料分析概念

第二节资料分析计算技巧

及时章申论概述

及时节申论简介

第二节申论考试备考策略

第二章审题策略

及时节审题的作用与原则

第二节审题技巧

第三章阅读理解

及时节阅读理解的原则

第二节阅读理解的应试方法

第四章归纳概括

及时节归纳概括综述

第二节归纳概括的一般应试方法

第三节归纳概括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思路

第五章综合分析

及时节题型概述

第二节词句阐释

第三节启示型分析

第四节评论型分析

第六章提出对策

及时节提出对策综述

第二节提出对策运用的思维方法

第三节提出对策的角度

第七章议论文

及时节议论文综述

第二节议论文的审题和立意

第三节议论文的四个关键点

第四节评论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五节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及文风

第八章写作素材集锦

及时节使用名人名言

第二节熟悉讲话语录

中公教育 全国分部一览表

《中公版 2018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真题汇编及全真模拟试卷》

[历年真题]

2017年重庆市永川区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卷(精选)

2017年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卷

2016年天津市民政局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卷

2016年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公共基础知识试卷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

2015年天津市民政局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卷

2015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卷

[全真模拟试卷]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一)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二)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三)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四)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五)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六)

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七)

参考答案及解析(121~196)

在线预览

及时篇

社区工作基础知识

一、《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要点)

(一)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城乡社区协商是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实现形式。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加强城乡社区协商,有利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在基层群众中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努力形成共识,汇聚力量,推动各项政策落实;有利于找到群众意愿和要求的较大公约数,促进基层民主健康发展。

(2)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协商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新局面。

(二)主要任务

(1)明确协商内容。主要包括: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当地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当地居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重点工作部署在城乡社区的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协商的事项;各类协商主体提出协商需求的事项。

(2)确定协商主体。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村(居)民小组、驻村(社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和当地户籍居民、非户籍居民代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可以作为协商主体。

涉及行政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由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牵头,组织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

涉及两个以上行政村、社区的重要事项,单靠某一村(社区)无法开展协商时,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牵头组织开展协商。

人口较多的自然村、村民小组,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居民进行协商。

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方机构等进行论证评估。

(3)拓展协商形式。结合参与主体情况和具体协商事项,可以采取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小区协商、业主协商、村(居)民决策听证、民主评议等形式,以民情恳谈日、社区(驻村)警务室开放日、村(居)民论坛、妇女之家等为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

(4)规范协商程序。协商的一般程序是: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协商议题,确定参与协商的各类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向参与协商的各类主体提前通报协商内容和相关信息;组织开展协商,确保各类主体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形成协商意见;组织实施协商成果,向协商主体、利益相关方和居民反馈落实情况等。对于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事项,要经过专题议事会、民主听证会等程序进行协商。通过协商无法解决或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或事项,应当提交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决定。跨村(社区)协商的协商程序,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研究确定。

(5)运用协商成果。需要村(社区)落实的事项,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实施,落实情况要在规定期限内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社区刊物、村(社区)网络论坛等渠道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受政府或有关部门委托的协商事项,协商结果要及时向基层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并以适当方式反馈。对协商过程中持不同意见的群众,协商组织者要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协商结果违反法律法规的,基层政府应当依法纠正,并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为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就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战略布局,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保障。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固本强基。加强党对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领导,推进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城乡社区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建立惩恶扬善长效机制,破解城乡社区治理难题。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统筹谋划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注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促进城乡社区治理协调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动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人文特色等实际,确定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发展思路和推进策略,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有机结合,加快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城乡社区治理模式。

3.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再过5到10年,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更为精准,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基层政权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